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题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 《过秦论》)
(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 , ”。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
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
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
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
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
A.④⑤③①② B.②①④⑤③ C.②⑤①④③ D.④⑤③②①
(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纸短笺。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3分)
【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匆不尽,【丙】弟某敛衽。”
二 阅读 70分
(一)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第3-7题。(16分)
图书目录
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
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
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
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
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
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
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
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
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
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
序言(部分)
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 王立群
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既然是因为知识的碎片化影响了我们的深度思考,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碎屑凝练起来,让它们不再那么“碎”吗?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对碎片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此弥补知识碎片化的弊端,实现从碎片到整体的跨越。这也就是知识整体化的过程。
②古典诗词的阅读亦然。
③诗词是由人创作的,一个人一生可能创作很多诗词,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一个诗人一生创作的著名诗词串联起来,这就是“诗传”。
④利用“诗传”的方式对个人记忆中散乱的诗歌进行聚合,这是一种整体化,不但能实现对碎片化的超越,更是极为有效的诗歌阅读方式。
⑤要真正读懂一首诗词,至少有六个方面是必须的: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在哪里写的,为什么写,写的什么,怎么写的。前四个方面,都直接涉及作者,这没有疑问。后两个方面,对诗词“写的什么”“怎么写的”,尽管有的时候,单纯从诗歌文本中就能获得大部分的信息,但要真正深入、更加通透地读懂文本,还必须了解作者。
⑥孟子曾对弟子万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吟诵古人的诗词,阅读他们的著作,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怎么能行呢?所以要研究他们的时代与经历,这就是和古人交朋友。这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知人论世”传统的由来。只有“知人”,才能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写作动机等;惟有“论世”,才能根据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准确理解文本的内容。
⑦通过“诗传”的方式,能够实现知人论世,能够将散乱的一句句、一首首诗词整体化为一个便于把握的系列。除此之外,这些诗人,本身亦并非一个个单独的存在,他们之间尚存在师友、亲朋、同僚等各种社会关系,他们通过诗词唱和交往,甚至斗争,由此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宏大系统的整体,这不但能准确、深透地理解古人,读懂他们的诗词,而且,在我们嘴边“呼之欲出”的时候,诗词能够随时“脱口而出”,而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甚至“千呼万呼不出来”。这也正是我们编写《唐十家诗传》这套书的动机。
⑧这套书是以作者的生平为纲,以名作名篇为纬,努力做到纲举目张。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文尽量全部涉及,这给读者的顺利阅读提供了基础。另外,一些广为流传的诗篇、一些著名选本选录的诗作以及一些包含名言警句的诗文,也尽可能选录,这算是给读者的原有视野提供了拓展的可能。总之,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读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也能部分突破读者的期待视野,尽量使之能读、可读、让人愿意读。
读者评论
阿山:所选取的唐十家有待商榷。岑参的边塞诗成就还不如王昌龄,不宜入选。韩愈、柳宗元,他们是古文大家,诗歌的影响力有限,为何入选十家之列?
3.作为一篇序文,下列对其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写作动机与写作体例。
B.阅读问题与阅读对策。
C.阅读方法与阅读效果。
D.写作背景与写作内容。
4.根据目录中的标题,下列推断的内容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诗传》韩愈为人刚直,敢做敢言,虽屡遭贬斥却百折不回。
B.《王维诗传》王维晚年半仕半隐,悠游辋川别业,获得内心宁静。
C.《白居易诗传》白居易历经官场险恶,毅然辞官归乡,闭门谢客。
D.《杜甫诗传》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忧国忧民,成就了一代诗圣。
5.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古典诗词阅读也需要整合的方式。
B.“诗传”就是将某个诗人创作的著名诗词串联起来。
C.读懂一首诗所需要六个方面知识都离不开了解作者。
D.“知人论世”不是为了读懂诗歌,而是与古人交友。
6.如果对第⑤段中作者观点加以反驳,你会提出哪些问题?(4分)
7.你是否赞同读者阿山的观点?请分条阐述你的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蒙古的歌 冯至
“蒙古是一个野兽,是无愉快的。石头是野兽,河水是野兽,就是那蝴蝶也想来咬人。”在一篇苏联的短篇小说里这样写着,读起来像是一首歌,一首唯一的蒙古的歌,正如古时鲜卑民族所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幻想在陌生的地方盘桓着。小学时候读地理,总以为青海是一片青色的死海,而蒙古只有黄色的旷野的荒沙。后来又听先生讲到沙漠上的幻洲,那的确很有趣味,不可不遭逢一次,骑着马或是骆驼,缠头,身披黄色的、红色的袍,手持长杖:这种憧憬不知怎么又转移到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了。只可惜,经验与年岁俱增,自己的世界反倒日见狭窄。抱定志愿说是要到南北冰洋去探险的那样的童心,等到中学毕业时已经做梦都梦不起来了。自此以后,我脑里所萦回的,也无非是些眼前切身的事,而所谓戈壁上的蒙古人会不会对着天空的幻洲唱出歌来的问题,再也无心想起了。
③可是后来偶然在一个晚餐席上我却听见蒙古的歌了。那是在H埠,地近寒带,冬天的路上结着很厚的冰,许多不大熟识的人聚在一家饭店里。席间,含笑的主人立起来了:今晚不是容易的事,大家会在一起。请大家留个纪念在今晚的席上。
④片时的静默。一个矮而胖的俄国人说话了,用纯熟的中国语:“诸位!这里,关于俄国的歌,大家一定听得很不少了,在街上,在公园,在咖啡店。我今晚要唱一首异乡的歌,愿得主人的允许。”
⑤大家都很惊讶,是什么呢?
⑥“蒙古歌。”
⑦出乎意外,一片鼓掌的声音。
⑧不过是新鲜罢了,意义也不懂,声音也很沉闷,比起《四郎探母》《空城计》来,太不能使听众陶醉了。但都很注意地听,不过是新鲜罢了。
⑨催眠歌似的,没有抑扬高下,使人如置身于黄土的路上,看不见山,看不见水,看不见树木,只有过了一程又一程的黄土。是的,在这歌里,霞都不会红,天也不会青,——是一个迟钝的人在叙说他迟钝的身世。歌中自然也有转折,无论往哪边转也转不出它那昏黄的天地。
⑩唱歌的人的态度却是严肃的。
eq \\ac(○,11)这样的歌,在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里,似乎太不生色了。但如果是白日无光,冷风凄凄地吹着的下午,从一个孤孤单单的帐篷里发出来这个声音,也未必不相称吧。——什么事都是因缘,谁想得到呢,这沙漠里的一朵灰色的花,向来不大有人采摘的,也会有今日飘落在光明的电灯光下,洁白的桌布上面,而它的声浪吻着两旁陈列着的西方的雕像。
eq \\ac(○,12)唱歌人的态度始终是很严肃的。
eq \\ac(○,13)席散后,我请求这位俄国人,能够一起出去散一散步吗?他说可以,我们便从这热腾腾的屋里走出来了。我们到了清冷的夜的空气中,感谢的很呢,使我今天听见了这个奇怪的歌。他说并不奇怪,他的故乡是恰克图,同蒙古人做买卖的他的同乡们差不多都会唱这样的歌。
eq \\ac(○,14)“但是,什么意义呢?”
eq \\ac(○,15)“意义是很悲哀的,他们的马死了,他们在荒原里埋葬这匹马,围着死马哭泣:老人说,亲爱的儿子,你不等我你就死去了;壮年说,弟弟呀你再也不同我一起打猎了;小孩子叫声叔叔,几时才能驮我上库伦呢;最后来了一个妙龄的女子,她哭它像是哭她的爱人。”
eq \\ac(○,16)“就意义说,这是一首很好的哀歌呀,真想不到他们也有这样好的歌。但是声调怎么这样沉闷呢?我只觉得蒙古是一个野兽,无愉快的。就是蝴蝶也想咬人呢。像你们的一位作家所说的一样。”
eq \\ac(○,17)俄国人似乎是在笑我幼稚,他说:“那不过是片面的观察罢了。什么地方没有好的歌呢。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少男少女的心呀。不过我们文明人总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一种病似的。至于那鲁钝而又朴质的蒙古人,他们把他们的爱情与悲哀害羞似的紧紧地抱着,从生抱到死,我们是不大容易了解,不大容易发现的。”
eq \\ac(○,18)夜里非常冷,我们在街上走着,一直走到江滨,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深深吸了一口气。
8.分析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9.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描写蒙古歌声的语句。(4分)
10.为什么文章中间连续两处说唱歌人态度是严肃的?(4分)
11.唱歌者认为:文明人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似一种病态,而我们不大容易了解和发现蒙古人的情感表达。请你评价这个看法。(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客夜有怀 (清)吴兆骞
一灯愁独卧,永夜客衣单。
星月临江静,楼台拂曙寒。
悲笳霜外断,清漏梦中残。
忽忆西园会,笙歌满玉阑。
【注释】①清初诗人,曾因科场案被流放到塞外宁古塔,著有《秋笳集》。②西园会,泛指文人雅集。
12.找出与这首诗题材相同的一项。( )(1分)
A.王维《山居秋暝》 B.陶潜《归园田居》 C.李清照《声声慢》 D.杜甫《登高》
13.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点题,以“愁”字总领全篇。
B.三四句写夜色静谧,春风拂去寒气。
C.五六句写胡笳与刻漏声,以声衬静。
D.悲、清、断、残,渲染出凄清氛围。
14.结合全诗,鉴赏诗歌结尾两句的构思特点。(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王君传 (明)徐渭
①吾友王君,讳某字某,卒之。又明年,其子某以葬其考时缺志铭惧遂殒殁其素也乃书状来请传。余读已,喟然者久之。
②夫以王君少颖敏苦学,未弱冠以儒充试一不售,乃为生,于府学中便廪食,其后试有司,无一第不高等,且间甲诸同学生,百里之外裹粮而趋学者,无一不就王先生塾,乃弛担,如是且三十年,数奇矣,然犹以贡拔,此人人能知之,某亦能言之者。至其以文受知一府公,府公怜其贫,颇风之。人持百金为寿,请府事,而君不为动。先是,又一他府公授一乡翰林,托令简壻以属君。君对曰:“某薄命,业巳约妇,无以承使君厚惠。”府公复翰林,戏举旧事曰:“事不谐矣。”此虽人人未必尽知之,然某犹能言之也。至君以一经教弟子,致束修若廪食准,铜钱以个计,可百万,乃悉以同诸弟,瑜者教之,瑕者食之,终其身为一窭人。此则人或知之,君未尝言之,某亦不得言之者也。今夫身至大官镪盈藏,乃嫂叔矜耰锄、兄弟以故业而斗者岂少哉?噫!可传已!
③论曰:懋新君虽窭,然喜植花木,畜鱼于盆池,买古书帖及名人画满箧笥,数饾俎衔杯,喜翩翩也。即为举子业,然亦时为诗,及好人为诗。城中大家治园池不少,友人中为诗者亦往往有之,然予不数过也,而特数过君。君之办景岂真过富人哉?而乃今则已矣。庄周曰:自惠子死,无以发吾言也。
【注释】①王君:名鎜,字懋新,作者友人。②充试:参加科考。③贡拔:生员选拔到国子监读书,成为贡生。④风,敎。⑤简壻:挑选女婿。⑥窭:贫穷。⑦镪盈藏:储藏大量钱币。⑧饾俎:指果蔬酒具。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儒充试一不售 (2)兄弟以故业而斗者
16.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且间甲诸同学生( )
A.隔阂 B.夹杂 C.参与 D.间或
(2)数奇矣( )
A.命运 B.算得上 C.计算 D.数目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其 子 某 以 葬 其 考 时 缺 志 铭 惧 遂 殒 殁 其 素 也 乃 书 状 来 请 传。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城中大家治园池不少,友人中为诗者亦往往有之,然予不数过也,而特数过君。
19.阅读第②段,根据行文思路从三个方面概括王君的事迹。 (3分)
20.与第②段比较,分析第③段写人叙事的不同之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11分)
回友笺 (清)毛奇龄
①东林非党也,有抗东林者而党始名,然而不敢显居于抗之者也,于是甘于抗东林者必文曰中立,夫使抗之者不敢显居于抗之而乃曰中立,则东林尊矣。
②今之抗王李①之文者亦然,明明诋其文而不敢显居于诋之之列,必文曰都不观某某两家之书,则其文益尊矣。
③吾之抗王李不如是,必极观王李之书,使彼肝胆显然,一无所逃,而后乃坦坦白白而上之,斯足贵耳。不然,是欲以暗昧胜之也。暗昧胜之,非胜也。若来旨云东林容有小人,抗东林者必无君子文,或稍异是耳。
【注释】①王李:指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与李攀龙。
21.阅读第①②段,下列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称东林为党始于反对者的出现。
B.反对者对东林党持中立的立场。
C.反对者不敢公开诋毁王李之文。
D.反对者使得王李之文更受尊重。
22.分析文中第①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3.第③段作者提出自己对王李之文的批评方法,请评析作者的批评方法。(4分)
三 写作 70分
24.当我们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重要的是认清客观现实,还是安抚自己心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5分)(1)侣鱼虾而友麋鹿(2)赢粮而景从 贾谊(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1)(2分)C
2.(2)(3分)归宁:返乡、归家 尊兄:家兄 敛衽:敬拜、敬礼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3.A(2分)
4.C(3分)
5.D(3分)
6.(4分)示例:(1)如果是诗歌研究专家,从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无可非议,普通读者有必要吗?(2)如果一定要掌握这六个方面的知识,那么《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以及后代很多无名氏诗作该如何阅读?(3)诗歌阅读最重要的是鉴赏,怎么就缺了“写得怎样”这一条呢?(4)阅读诗歌重在读者主体获得自我的阅读体验,而不是过多地考证搜罗作者的身世经历。
7.(4分)示例:不赞同阿山的观点。(1)这里的唐十家不是诗人排行榜,不必一定是排名前十的诗人;(2)诗歌成就很难有统一的排行标准,允许作者根据个人的爱好选取写作对象;(3)“诗传”写作受到史料限制,如果所留存的诗人史料匮乏,就很难充分展开。(4)岑参与王昌龄的成就难分伯仲,而且岑参的歌行体边塞诗更加特色鲜明,别开生面。
示例:赞同阿山的观点。(1)诗歌成就毕竟有高下之别,完全能够遴选出一份更有说服力的唐十家名单;(2)《唐十家诗传》的作者本来就有意选编“高质量”的“名作名篇”、“著名诗词”,理应优中选优;(3)李贺的诗歌创作成就应该高于韩愈等人。
(二)(16分)
8.(4分)示例:以自己的阅读经验、童年憧憬中对蒙古简单、浪漫的认知,自然引出下文蒙古歌的叙述;与下文作者不懂得蒙古歌,认为“蒙古是一个野兽”相照应;从一开始片面的阅读经验与不切实际的憧憬,到最后懂得蒙古人深层情感,体现作者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
9.(4分)示例:运用比喻、通感,以视觉形象描摹歌声,没有山水树木,没有霞红天青,只有漫天黄土,又将歌声比喻为迟钝的人叙说迟钝的身世,将抽象的歌声化作具体可感的画面,形象地写出了歌声的沉闷单调。
10.(4分)示例:连续两次描写唱歌者严肃的表情,且都独立成段,强调唱歌着郑重其事,体现他对蒙古歌深挚的情感。唱歌者的严肃表情又与听者感觉歌声沉闷单调,与环境氛围格格不入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下文作者与唱歌者约谈,想深入了解这首歌的内涵。
11.(4分)示例:文明人只会贪图猎奇、新鲜的快感,追求炫目、热闹的氛围,无法欣赏蒙古人古朴悠长的歌声,反而认为蒙古人野蛮无趣。唱歌者的话值得现代文明人警醒,快节奏的生活扭曲了人的天性,物质文明的发展加剧了人性的贪婪,如果不能改弦易辙,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粗糙麻木,心灵世界日趋狭隘枯萎。
(三)(8分)
12.D(1分)
13.B(3分)
14.(4分)示例:以乐衬哀(反衬、衬托、虚实),前面描写诗人孤身客居的情景,表现了孤独凄冷的羁旅之愁,最后两句宕开一笔,回忆当年好友相聚时笙歌作乐的热闹欢快场景,以曾经的热闹欢快更增添了眼前孤独凄苦,又以曾经的笙歌满楼寄托了对未来的向往,扩展了诗歌的意境。
(角度1分、内容分析2分、情感效果2分,满分为止。)
(四)(19分)
15.(2分)(1)考取 (2)原有基业(祖上传下的家业)
16.(2分)(1)D (2)A
17.(3分)其子某以葬其考/时缺志铭/惧遂殒殁其素也/乃书状来请传。
18.(5分)城里不少大户人家建造园池,友人之中也往往有写诗的人,然而我不会多次去拜访他们,而唯独多次去拜访王君。(得分点:大家、治、为、数、过,特)
19.(3分)示例:(1)王君科举考试连连失利,但是学业优异,远近闻名。(2)王君深得官府赏识,而能坚守本分,不趋炎附势。(3)王君顾念亲情,养育诸弟。
20.(4分)示例:第②段主要写王君的生平遭遇与为人品德,第③段写王君建造园林、饮酒作诗的闲情雅趣;前者主要来自作者的听闻,后者主要记叙作者与王君的交往经历;前者多客观实录,后者抒发私人情谊。
(五)(11分)
21.B(3分)
22.(4分)示例:第①②段先论反对者批评东林党、王李之文的错误方法,然后正面提出自己的批评方法,先破后立、正反对比,更加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23.(4分)示例:作者不赞同阴暗、傲慢的批评方法,而是在全面理解、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公开坦诚的批评,这样的批评以平等、尊重为前提,说理更有针对性与说服力,更有利于建立起透明、健康的社会批评环境。这样的批评态度与方法时至今日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