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以下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羊的黑毛和短腿B.小明A型血和小丽B型血
C.新疆棉的长绒棉和彩色棉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2.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所示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AB.BC.CD.D
3.“科劳斯”辣椒有黄、橙、红三种颜色,其果皮颜色及基因组成分别为红(AA)、橙(Aa)、黄(aa),现科学家将红色辣椒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的柱头上,则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及胚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A.黄色、AaB.黄色、aaC.橙色、AaD.红色、AA
4.小明家喂养的一对白羊交配后,产下1只白羊和2只黑羊,他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对羊的遗传现象进行了推断,其中错误的是(有关基因用E、e表示)( )
A.白色是显性性状B.母羊的基因组成是EE
C.黑色是隐性性状D.黑羊的基因组成是ee
5.同学们进入食堂就餐已经不需要携带餐卡,只需要“刷脸”即可。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决定人脸性状特征的是( )
A.DNAB.细胞核C.蛋白质D.基因
6.高纬度地区的冬天,北美野兔等动物会换上白色的新装。研究发现,毛色的改变与其体内的Aguti基因有关,该基因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从而导致毛色变白。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Aguti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Aguti基因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没有表达
C.冬天毛色发生改变的变异属不可遗传变异
D.毛色改变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7.人的有酒窝由基因R控制,无酒窝由基因r控制,则R和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D.
8.已知果蝇的精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卵细胞、受精卵和亲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4条、8条、4条B.8条、8条、8条
C.2对、4对、4对D.4条、4对、4对
9.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能结婚,其原因是( )
A.近亲结婚会引发家庭矛盾
B.近亲结婚违背社会道德
C.近亲结婚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
D.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得多
10.2023年8月,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实验室正式投入启用。育种人员将大豆、小麦、油菜等种苗放到加速器底部接受X射线的辐照,经过选择获得优质品种。下列育种方式与上述育种原理相同的是( )
A.将毒蛋白基因转至普通棉花中培育抗虫棉
B.将普通甜椒种子送入太空培育出太空椒
C.经过多代选择培育出高产奶牛新品种
D.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11.有翅昆虫中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它们却能避免被风吹到海中淹死。这说明( )
A.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
B.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
C.变异是定向的
D.变异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12.如图是某人的染色体组成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形态差别较大的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B.此人性别为男性
C.此人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
D.此人所生后代是男孩的几率是100%
13.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核,染色体在细胞核内一定都是成对存在的
B.②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
C.③是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④是基因,1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14.下列生物变异的实例中,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高产玉米
B.A型血和B型血的夫妇生下O型血的孩子
C.某同学坚持锻炼,训练出发达的腹肌
D.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
15.如图中甲、乙两种细胞都是某果蝇个体内产生的正常细胞,请据图判断,下列相关推论或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甲共有8个基因,乙共有4个基因
B.若甲具有性染色体,则乙不具有性染色体
C.甲有4对染色体,乙有2对染色体
D.该若2号染色体上有一个致病基因,则不一定所有精子都含此基因
16.科学研究离不开证据和假说。下列证据与假说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 )
A.AB.BC.CD.D
17.生物兴趣小组对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进行探究,结果如下表,其中神经系统最复杂的动物是( )
A.甲B.乙C.丙D.丁
18.兰花螳螂从外形上看仿佛就是一朵兰花,它会躲在花丛中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捉食物,它们模仿的兰花如此逼真,以至于昆虫都被它们所吸引。下列关于兰花螳螂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兰花螳螂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兰花螳螂产生了体态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天敌对兰花螳螂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兰花螳螂也会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
19.如图是米勒实验装置图,对此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成分中没有氧气
B.②内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收集到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
20.如图所示,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 )
A.丙、甲、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乙、甲、丙
21.下列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是( )
①藻类植物
②苔藓植物
③被子植物
④裸子植物
⑤蕨类植物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⑤④③D.①②⑤③④
22.如图表示合胞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发挥作用的细胞A是淋巴细胞
C.细胞A产生的物质可以与任何病毒结合
D.此时细胞B参与的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3.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
A.扁桃体B.小肠C.胸腺D.脾
24.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厂家生产的农药质量逐渐下降了
C.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D.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25.非典期间,一名教授从非典痊愈者体内提取血清用来挽救了一名非典孕妇患者,那么教授提取的血清和免疫类型分别称为(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26.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甲表示易感人群
B.a只包括细菌和病毒
C.缺少甲、乙、丙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D.保护丙的措施只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27.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海南省2023年将为满13周岁至14周岁半的5.58万名女生以及现役适龄女军人实施国产二价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免费接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HPV疫苗也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等疾病
B.接种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接种HPV疫苗的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HPV携带者是导致HPV传播的传染源
28.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可以看家护院或者陪伴人们,但也会有狗咬人等危险事情发生。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免疫角度看,狂犬病毒和狂犬疫苗都属于抗原
B.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C.狂犬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可阻止狂犬病毒再次进入人体
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
29.一对夫妇做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医生了解到以下情况:妻子的母亲患先天性聋哑,但妻子正常。先天性聋哑由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丈夫体内的基因是AA。假如你是医生,你会( )
A.建议夫妻终止妊娠,因为生下聋哑病患儿的概率为50%
B.建议夫妻自己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因为生下聋哑病患儿的概率为50%
C.建议夫妻继续妊娠,因为生下聋哑病患儿的概率为0
D.建议夫妻终止妊娠,因为孩子体内肯定会遗传先天性聋哑致病基因a
30.下列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
①艾滋病
②夜盲症
③白化病
④病毒性肝炎
⑤血友病
⑥呆小症
A.①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③⑤
二、读图填空题
31.每个人的个体发育都与体内的遗传物质密切相关。图1是楠楠一家耳垂性状的遗传图解,图2、图3是正常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楠楠的父母有耳垂,她无耳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
(2)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由遗传图解可分析出,______是显性性状,父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3)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和蛋白质组成的。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分析,图______表示的是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其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为______。
(4)国家“三孩”政策开放以后,楠楠的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女性的______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激素,卵细胞与精子在母体的______内形成受精卵。
再生一个孩子还是无耳垂的概率为______,是男孩的概率为______。
32.2022年9月2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了来自湖北、云南、温州、开封四处考古新发现。地球上从出现原始生命到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图1是复原的郑氏始孔子鸟形态图,图2及表格为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图1是生活在距今约1.31亿年前的郑氏始孔子鸟,没有人亲眼见过这种动物,科学家研究它的最直接证据是______。郑氏始孔子鸟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古代______进化而来的。
(2)表格中的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据此分析表格中的物种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对生物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得到图2的进化分枝图,图中的②是表格中的动物______。
(3)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即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33.科学家曾经使用烟草花叶病毒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在对烟草花叶病毒进行分离时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简单,仅有结构①和结构[②]______组成,没有______结构。
(2)从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正常烟草的结果看: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______(填序号)能使烟草患病,且能够产生新的病毒。这是因为烟草花叶病毒能够依靠此结构内蕴含着的______信息,利用烟草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烟草花叶病毒的培养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的原因是:______。
34.在过去的三年里,新冠病毒一次次变异,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很快、隐匿性很强。新冠病毒检测是阻击疫情极为关键的环节,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三种检测方法。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奥密克戎毒株属于______。
(2)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内部的______,核酸检测准确率高,被多国公认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核酸检测能够有效发现携带新冠病毒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核酸检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3)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通过试纸条上质控区(C)和检测区(T)显色来判定结果(图甲)。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______(选填“无效”、“阳性”或“阴性”)。
(4)抗体检测适用于症状发作到3~4周之后,主要原因是大量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的_____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需要一定的时间。
(5)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温馨提示:回家后注射部位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会导致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6)疫苗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并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如图为某同学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______。
A.B.
C.D.
(7)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护,请写出一条个人防护的其他具体措施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羊的黑毛和短腿,是羊的毛色和腿的长短,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故A错误。
B.小明A型血和小丽B型血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B正确。
C.新疆棉的长绒棉和彩色棉是两种性状:长度和颜色,不是相对性状,故C错误。
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染色体在细胞核内,DNA是染色体的一部分,基因在DNA上,因此3是染色体、2是DNA、1是基因,A错误。
B.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符合图示关系,B正确。
C.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是并列关系,不符合图示关系,C错误。
D.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不符合图示关系,D错误。
故选B。
3.答案:A
解析:果皮由雌蕊子房壁发育而成,子代果皮的形状与母本相同,所以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为黄色。
将红色辣椒(AA)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aa)的柱头上,其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从图解中可以看出所结种子中胚的基因是Aa。B、C、D都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因此,在白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白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公羊和母羊的基因组成都是Ee;子代中,白羊个体的基因组成是EE或Ee,黑羊个体的基因组成是ee.
故选B。
5.答案:D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决定人脸性状特征的是基因,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Aguti基因属于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由题干可知,Aguti基因表达,抑制黑色素生成从而导致毛色变白,所以Aguti基因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没有表达,B正确。
C.冬天毛色发生改变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引起的,属于遗传变异,C错误。
D.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北美野兔毛色改变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7.答案:C
解析:A.同源染色体上不会出现2对相同的等位基因,A不符合题意。
B.等位基因出现的一对染色体上,不是同一条染色体,B不符合题意。
C.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相互对应的位置,C符合题意。
D.等位基因不在同一位置上,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已知果蝇的精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卵细胞、受精卵和亲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4条、4对、4对。D正确,ABC错误。
9.答案:D
解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后代得遗传病几率增大。据统计,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概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能结婚,其原因是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得多。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将毒蛋白基因转至普通棉花中培育抗虫棉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A不符合题意。
B.将普通甜椒种子经卫星搭载送入太空选育出的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为基因突变,B符合题意。
C.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经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高产奶牛新品种,属于人工选择育种,C不符合题意。
D.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择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倒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因此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不利变异。故选D项。
12.答案:D
解析:ABC.图中形态差别较大的一对染色体(23号)是性染色体,其中较大的一条是X染色体,较小的一条是Y染色体,即该人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此人性别为男性,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Y,ABC正确。
D.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①是细胞核,染色体在细胞核内一般都是成对存在的,但是生殖细胞例外,A错误。
B.②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B错误。
C.③是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C正确。
D.④是基因,1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高产玉米,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A型血和B型血的夫妇生下O型血的孩子,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某同学坚持锻炼,训练出发达的腹肌,仅有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甲总共含8个染色体,乙总共含4个染色体,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错误。
B.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B错误。
C.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而且成单不成对。因此,甲所示的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乙有4条染色体不是2对,C错误。
D.甲图雄性果蝇能产生两种生殖细胞:含1号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号染色体的精子。因此,若2号染色体上有一个致病基因,则1号染色体上不一定含此基因,D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A.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说明了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瓶外原有的微生物,而不是瓶内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的空气,A正确。
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还不能形成原始生命,B错误。
C.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埃及古猿的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C正确。
D.观察孔子鸟的化石发现它的前肢变成翼,具有鸟的特征,翅膀上有利爪,有牙齿,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说明孔子鸟是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D正确。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最低等,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A.动物的体色与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环境的适应,A正确。
B.生物的变异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B错误。
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先有生物的不同变异的个体,然后自然环境对其进行选择。自然选择指的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自然界中互为天敌的两种个体的特点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正确。
D.遗传能保证生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能使生物不断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D正确。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A.①模拟了原始大气成分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原始地球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
B.②冷凝器模拟了降雨,故B正确。
C.③④相通,构成了原始海洋,③模拟原始海洋在原始地球高温下沸腾等条件,故C正确。
D.装置④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而不是含有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D。
20.答案:A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
图中,丙所处的地层最古老,乙所处的地层距今最近,甲位于二者之间,因此,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丙、甲、乙。
故选A
21.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生物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因此题干中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是:①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②苔藓植物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具有假根;⑤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④裸子植物有根、茎、叶、花和种子的分化;③被子植物是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六大器官。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答案:B
解析:A.细胞A能产生抗体。合胞病毒是抗原。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抗体具有专一性,属于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
B.合胞病毒是抗原,A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对付抗原,故B正确。
C.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抗体具有专一性,细胞A产生的物质只能与合胞病毒结合,故C错误。
D.B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是属于第二道防线,而此时吞噬细胞参与的第三道防线,故D错误。
故选B。
23.答案:B
解析:ACD.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脾脏和淋巴结还具有清除病原体等物质的作用,ACD不合题意。
B.小肠属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免疫无关,B符合题意。
故选B。
24.答案:A
解析:人类在施用农药前,害虫就已经产生了变异,农业对害虫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5.答案:D
解析:非典痊愈者体内的血清中含有抵抗“非典”冠状病毒抗体,因此教授提取的血清可以称为抗体;教授提取的血清中的抗体只对“非典”冠状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教授提取的血清和免疫类型分别称为抗体、特异性免疫。
故选D。
26.答案:C
解析:A.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故甲表示传染源,A错误。
B.a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B错误。
C.传染病能流行,必须同时具备这三点,即甲传染源、乙传播途径、丙易感人群,C正确。
D.保护丙易感人群的措施有: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C。
27.答案:A
解析:AB.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由此获得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但HPV疫苗不能预防艾滋病等疾病,A错误,B正确。
C.给健康人群接种疫苗的传染病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所以HPV携带者是导致HPV传播的传染源,D正确。
故选A。
28.答案:C
解析:A.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疫苗等。可见,从免疫角度看,狂犬病毒和狂犬疫苗都属于抗原,A正确。
B.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
C.狂犬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人体能够产生抵抗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但不能阻止狂犬病毒再次进入人体,C错误。
D.抗体是免疫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而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所有抗体的化学基础都是免疫球蛋白。可见,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D正确。
故选C。
29.答案:C
解析:已知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妻子的母亲患先天性聋哑,但妻子正常,则控制妻子的基因组成为Aa,丈夫体内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下: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妻所生孩子均正常,其中携带先天性聋哑致病基因的几率是50%。假如我是医生,会建议夫妻继续妊娠,因为生下聋哑病患儿的概率为0,故选C。
30.答案:D
解析:①艾滋病、④病毒性肝炎属于传染病;②夜盲症、⑥呆小症属于缺乏营养素而导致的疾病;③白化病、⑤血友病属于遗传病。
故选D。
31.答案:(1)变异
(2)有耳垂;Aa
(3)DNA;图3;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4)卵巢;输卵管;25%;50%
解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楠楠的父母有耳垂,她无耳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
(2)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由遗传图解父母都有耳垂,楠楠无耳垂可分析出,有耳垂是显性性状,父母的基因组成为杂合的,即Aa。
(3)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分析,图3的性染色体是XY,表示的是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正常成年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 或22条+Y。
(4)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它能够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管道,也是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父亲、母亲都有耳垂,孩子无耳垂,表明无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假设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耳垂的有无)的显、隐性基因,则无耳垂的基因型是aa,有耳垂的基因型是AA或Aa。一对夫妇他们都有耳垂,他们的儿子却表现为无耳垂,父母遗传给第一个无耳垂(aa)孩子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父母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还是无耳垂的可能性为25%。
国家“三孩”政策开放以后,楠楠的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性别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楠楠的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50%。
32.答案:(1)化石;爬行类
(2)猴子;金枪鱼
(3)不定向;自然选择
解析:(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郑氏始孔子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2)表格中的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显然,猴子与人的差异最小,因此表格中的物种与人亲缘关系最近是猴子。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结合题干表格的数据和题图2折线图可知,图中的①是小麦、②是金枪鱼、③是鸡。
(3)结合分析可知,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大量的后代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活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3.答案:(1)蛋白质;细胞
(2)①;遗传
(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解析:(1)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形态;病毒结构简单,由②蛋白质的外壳和①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从图中看出,烟草花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将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分离并单独感染烟草,遗传物质能使烟草患病,蛋白质则不能。病毒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病毒的繁殖又称为自我复制。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正常烟草的结果看: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①能使烟草患病,且能够产生新的病毒。这是因为烟草花叶病毒能够依靠此结构内蕴含着的遗传信息,利用烟草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生活,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细菌的培养基中没有细胞存在,因此病毒的培养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
34.答案:(1)病原体
(2)遗传物质;控制传染源
(3)阴性
(4)特异性
(5)一
(6)C
(7)佩戴口罩(或注意个人卫生、或积极锻炼身体等)
解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奥密克戎毒株属于病原体。
(2)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结构组成中的遗传物质。核酸检测能够有效发现携带新冠病毒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核酸检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仅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带条,为阴性。所以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阴性。
(4)抗原进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5)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温馨提示:回家后注射部位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6)一般注射疫苗后一周左右开始产生抗体,并且数量会逐渐增多,之后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会停止增长,并会缓慢减少;随着抗体的产生和增多,抗原物质会被逐渐消灭。所以如图为某同学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的其他具体措施: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锻炼身体等(合理即可)。
选项
1
2
3
A
染色体
DNA
基因
B
组织
器官
系统
C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D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被子植物
选项
证据
假说
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
B
米勒原始大气模拟实验
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不能产生有机小分子
C
埃及古猿头骨化石
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D
始祖鸟化石的特征
爬行类进化为鸟类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1
15
3
28
猴子
马
鸡
龟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1
12
13
15
21
35
4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北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生物测试卷(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调研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