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题练习专辑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28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翻译+写作审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28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翻译+写作审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翻译,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以学术而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__①__,相承不辍;以文学而言,由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发其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续其绪,高峰迭起,__②__。而使中华文化保持__③__的状态的根源,就是读书。
历史上,对读书,我们有读《易》“韦编三绝”的先贤孔子,有“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苏秦,有凿壁借光的匡衡,有映雪读书的孙康,有借萤读书的车胤……他们以自己的刻苦和坚毅传承着中华文化,也为世代的读书人树立了榜样。
十几年前,读苏轼写的《答王庠书》中关于读书的论述,感慨颇深,大意是:读书实无捷径可谈,要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看来读书没有捷径,读书不是__④__的事情,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读书是要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下功夫的。
(郭宗忠《读书的境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解析 ①处,根据“相承不辍”可知,语境说的是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连续不断,因此想到“此起彼伏”。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②处,根据“高峰迭起”可知,语境说的是文学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因此想到“波澜壮阔”。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③处,语境说的是中华文化长期保持旺盛状态,一代代传承,因此想到“经久不衰”,经久不衰:形容某事物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④处,根据“看来读书没有捷径”“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可知,语境说的是读书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好的事情,因此想到“一朝一夕”。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非常短的时间。
答案 ①此起彼伏 ②波澜壮阔 ③经久不衰 ④一朝一夕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解析 画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成分残缺,应把“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改为“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二是“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语序不当,应改为“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
答案 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B.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C.儒家不谈鬼,“祭神如神在”,可以说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
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解析 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引号表示否定讽刺;C项,引号表示引用;D项,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文中画波浪线的引号表示引用,与C项引号用法相同。
答案 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9分)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航天员叶光富展示了太空水球光学实验。当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因为在太空中浮力已经消失了,所以__①__ ,而是老老实实待在水球中。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__②__;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侯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这项实验体现了三个物理现象。首先,在太空失重环境下,( );而在地面上,受重力影响,水滴呈现为水滴形,几乎不可能获得一个完美的水球。其次,这个水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凸透镜,当你站在它的两倍焦距以外,看到的就是一个倒立的实像。最后,太空中浮力消失了,__③__。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水滴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是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
B.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是水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成的
C.水滴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
D.水球是水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成的,这个球体接近完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根据后文“而在地面上……水滴呈现为水滴形,几乎不可能获得一个完美的水球”可知,括号中句子的主语应是“水滴”,这就排除B、D项,因为这两项的主语是“水球”;由分号可知,前后句子在内容方面相关,在句式上相近,后面说“水滴呈现为水滴形”,是说水滴的形态,那么分号前面也应该是说水滴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形态,而A说的是水滴形成水球的原因,故排除。
答案 C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如果有浮力的话,气泡就会上飘,而在太空中浮力已经消失,所以气泡就不会上飘,可填“气泡不会向上飘”。第二处,根据前文,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应该呈现的是倒立的图像,可填“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第三处,根据前文可知,航天员是往水球中打入的气泡,所以太空中浮力消失了,气泡就不会往上飘,就只能留在水中,可填“气泡会待在水球中”。
答案 示例:①气泡不会向上飘 ②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
③气泡会待在水球中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师生关系。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感慨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类似。
(3)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由明月触发思念故国之情。
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无边落木萧萧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三、文言翻译
7.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1)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4分)
(2)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4分)
答案 (1)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用来规劝皇帝;把赋献给天子后,天子很高兴,任命相如为郎官。
(2)秦朝时曾经开通道路设置郡县,到汉朝建立时才废掉;现在如果要重新开通,为当地设置郡县,那么意义超过南夷。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他侍奉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就召来相如询问。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任命相如为郎官。这时,邛人和筰人的部落酋长听说南夷与汉朝结交,得到很多的赏赐,大多甘愿做汉朝统治下的臣民,请朝廷仿照统治南夷的模式,在他们的居住地任命官吏。武帝询问司马相如的意见,相如说:“邛、筰都靠近蜀郡,道路也容易开通;秦朝时曾经开通道路设置郡县,到汉朝建立时才废掉;现在如果要重新开通,为当地设置郡县,那么意义超过南夷。”天子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符节前往出使。
四、写作审题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分)
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有情怀的人,肯定有内涵,有梦想,有爱心,有责任,不浮躁,不沉迷,活得精致。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情怀有大有小,情怀也有多有少。古人的情怀你我有目共睹,从古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有悬壶济世的医生情怀,有保卫国家的战士情怀,有为国家效力的文人情怀,等等。而现在,情怀似乎正在远离我们。有人说:这几年“情怀”这个词基本被玩烂了,甚至已经沦为一个贬义词。而“消费情怀”也在商业圈、娱乐圈兴起。可是,情怀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真的就只剩下对于过往的追忆和怀念了吗?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金太阳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做有情怀的现代青年”,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这个材料主要是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情怀,有情怀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古代人的情怀等,接下来又转到现在,现在的情怀甚至沦为一个贬义词,被过度消费,最后以“情怀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真的就只剩下对于过往的追忆和怀念了吗?”这个问题引发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确定写作的方向。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知,这里所讲的就是“现代人与情怀”,写作时可以从这个话题入手。主材料从定义、意义、区别,以及古人和现代人对于情怀认知的现状几方面来阐释“情怀”这个写作的核心词汇,简洁明了。
写作的关键就在于对“情怀”的理解,如果理解不好,文章就会出现偏差。写作时,我们可以先谈什么是情怀,再谈现代人又需要什么样的情怀,最后如何更好地利用情怀等。
引导性材料一方面在明面上提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文体上要写成演讲稿,写作内容上要体现演讲稿的特色,围绕“做有情怀的现代青年”发出倡议。另一方面,通过暗示对写作角色(现代青年)和写作对象(金太阳中学的同学)的设定,强调了写作的自身意识和交流意识。所以写作时要体现演讲稿的目的性、对象性、场景性、角色性等特点,避免套作等假大空情况出现。
具体写作内容上要能够做到:①以演讲稿格式写作;②体现一名现代青年的认识和思考;③和自身身份、所在学校进行结合;④联系主材料的相关内容写作;⑤写出希望和建议。
[参考立意] 1.争做新时代有情怀的人。
2.情怀成就梦想。
3.有情怀的人生更有滋味。
4.情怀可以助力成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5练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4练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25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翻译+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翻译,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