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30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化常识+写作审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30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化常识+写作审题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30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化常识+写作审题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30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化常识+写作审题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30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化常识+写作审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30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化常识+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化常识,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华字典》上新,增补了“初心”“粉丝”“二维码”等100多个新词,引起人们热议,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网友表示:《新华字典》,__①__,越活越年轻。语言文字的更新变化,也是时代发展的一部分。作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可以堪称“时代的镜子”,每一次再版和修订,都跃动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记录着时代最美的音符。词汇之“新”源于中国发展之“新”。今年第12版的《新华字典》,收入新词100多个,还增补了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词汇之“变”折射时代观念之“变”。删去动物条目下标注的制衣等用途,展现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为“晒”字增添新释义:“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刻画__②__的时代情绪。语言创新频繁的今天,许多新词只是__③__。《新华字典》的多次修订,既反映时代变化,又起着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当我们翻阅《新华字典》时,在1.3万多个单字、3 300多个带注解的词语之间,感受到的是历史长河的__④__、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解析 第一处,语境说的是《新华字典》的修订增补,因此想到“与时俱进”,意思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第二处,根据前文“删去动物条目下标注的制衣等用途,展现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为‘晒’字增添新释义:‘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可知此处是说事情做得非常精细周密,因此想到“细致入微”,意思是形容事情做得非常精细周密;第三处,文中强调新词存在时间短,因此想到“昙花一现”,意思是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第四处:结合文意,此处形容历史长河永不停止,由此想到“奔流不息”,意思是水流奔腾不停止,形容运动着的事物永不停息。
    答案 与时俱进 细致入微 昙花一现 奔流不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解析 画线句子存在以下语病:一是重复赘余,“可以堪称”重复赘余,“堪称”意思是“可以称得上,能够称得上”,就包含“可以”之意,删去“可以”。二是语序不当,“再版和修订”语序不当,应该是““修订和再版”。三是搭配不当,“跃动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记录着时代最美的音符”搭配不当,应改为“记录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跃动着时代最美的音符”。
    答案 《新华字典》堪称“时代的镜子”,每一次修订和再版,都记录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跃动着时代最美的音符。
    3.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释义”后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爷爷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中国扩大开放按下“加速键”: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容自由贸易……
    D.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解析 文中“释义”后的冒号作用是解释说明。A项,冒号作用是提示下文;B项,冒号作用是总结上文;C项,冒号作用是解释说明;D项,冒号作用是用于称谓语之后。因此选C。
    答案 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造成强对流天气的根本原因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天气晴好,太阳辐射强,__①__,此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后膨胀,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__②__。在水滴下降过程中,如果__③__,会继续被携升。如此反复,小水滴逐渐变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再也无力支撑其重量,最终降落成雨。
    细心的人会发现,夏季雷雨的水滴像从天空撒下的豆粒,而春雨绵绵,如丝绸般的帘幕。这是因为雨点大小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云中垂直运动的强烈程度决定的。夏季,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很丰富,而且地面温度较高,空气的对流运动强烈,所以夏季的雨点更大。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解析 文段第1段主要介绍强对流天气的原理。第①处,根据前文中的“太阳辐射强”和后文中的“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后膨胀”可知,此处应填太阳照射后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即“近地面气温迅速升高”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后文中的“在水滴下降过程中”和“小水滴逐渐变成大水滴”可知,此处应填水滴形成后落下,即“水蒸气凝结成水滴落下”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后文中的“继续被携升”和“直至高空气流再也无力支撑其重量”可知,此处应填“遇到高空气流”之类的内容。此外,拟写答案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①近地面气温迅速升高 ②水蒸气凝结成水滴落下 ③遇到高空气流
    5.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解析 解答此题,可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二是体现出的表述事物的特征,三是具体的表达效果。画波浪线的语句把“春雨”比喻为“丝绸般的帘幕”,春雨细密、柔和,二者在这个特点上是相似的;同时比喻修辞本身的效果就是形象、生动、有趣,再结合语境,可知“丝绸般的帘幕”与“豆粒”形成了鲜明对比。
    答案 把春雨的状态比喻为丝绸般的帘幕,写出了春雨细密、柔和的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与夏季的雷雨形成鲜明对比。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希望贤才越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尊驾车来问候自己,并且设想了大家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馨场景。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山林中猛兽的吼叫,这声音使山林战栗震惊;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浔阳地处偏僻,终年听不到悦耳的音乐,而当地的山歌听起来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当地人民忘记了战败的耻辱,在侵略者的祠堂前祭祀赛社的场景。
    解析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殷”“嘲哳”“佛”。
    答案 (1)契阔谈 心念旧恩 (2)熊咆龙吟殷岩泉 呕哑嘲哳难为听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三、文化常识
    7.下列对中国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晦朔,月亮的盈缺。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解析 C项,“迁”一般指升职;“致仕” 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答案 C
    四、写作审题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分)
    材料一:
    2022年4月中旬,王亚平等太空三人组圆满完成任务并顺利返回。这是王亚平第二次到太空。面对记者的采访,王亚平谈及初次到太空时的感受,说:“身处太空,你所见到的世界会让你得到升华——在你心中,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东西则变得‘很大’,比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
    材料二:
    《旧唐书·文苑列传》载,席豫“性尤谨”,处处谨慎行事,不肯马虎随便;即使写给晚辈的文字,也从不潦草。他认为潦草的字迹给别人看,是对人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不尊重。有人问他,这么细小的事你何必介意?他回答说:“细犹不谨,而况巨耶!”
    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的重点是王亚平初次到太空时的感言。其中包含的观点是“人生中‘小’与‘大’变化的辩证思考”。第二则材料是《旧唐书·文苑列传》记载的席豫的事情,核心内容是他的回答“细犹不谨,而况巨耶”,意思是说,做小事不谨慎,那么大事更不会做好。两则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求同”。两则材料都有关于“小”和“大”的辩证思考,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可以找到两则材料的碰撞点,选准角度。同时,两则材料还要“辨异”。如果说“求同”在于确定立意角度,那么“辨异”则在于把握论证方向。虽然同是述说“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但材料一讲述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小”与“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材料二讲述的是做不好小事,处理不好小细节,就很难做大事,成就大事业,而这两个层面都是我们写作论证的方向。因此不能泛泛地去论证“小”“大”之间的关系,或者单纯论“小”或“大”。
    考生在写作时注意,王亚平为什么在太空会有这种“小”“大”转变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地球与太空之间空间距离遥远的问题,更是人的认识和思想境界有了质的转变的问题。得失之类的东西变得渺小,变得不再重要;而诸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变得“很大”,变得非常重要。席豫所说的“细”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指哪些内容,我们做好这些事,可以有哪些“大”的成效。所以论证一定要注意由果溯因,深剖细析,才能让文章做到“深刻”。
    [参考立意] 1.以我之“小”,成就国之“大”。
    2.小大是可以转化的。
    3.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相关试卷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13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13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9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9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7练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7练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