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七章 压强 B卷 能力提升——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八章 浮力 A卷 基础夯实 ——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九章 简单机械 功 A卷 基础夯实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九章 简单机械 功 B卷 能力提升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章 机械能及其转化 A卷 基础夯实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 试卷 0 次下载
第八章 浮力 B卷 能力提升 ——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八章 浮力 B卷 能力提升 ——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共9页。
浮力 B卷 能力提升 ——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1.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如图所示的是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待在一块不断熔化缩小的浮冰上。若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随着浮冰的熔化( )A.浮冰受到的浮力在增大 B.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C.浮冰浸在水中的体积在减小 D.北极熊受到的支持力在减小2.一个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物块,其下表面受到的水对它的向上的压力为20 N,上表面受到水对它的向下的压力为12 N,则正方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为( )A.32 N 竖直向上 B.8 N 竖直向上 C.8 N 竖直向下 D.无法判断3.图是我国首艘具备破冰能力、排水量为2400吨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它于2021年4月15日成功下水,是我国“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该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B.从长江驶入东海,排开液体的质量不变C.从长江驶入东海,船会下沉一些 D.接受补给后,船底受到海水的压强减小4.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把金属箔卷成一卷放入水中,金属箔沉底。再把它做成碗状放入水中(水的质量未变),金属箔漂浮。与原来相比,金属箔受到的浮力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会( )A.变大 变大 B.变大 不变 C.不变 不变 D.不变 变小5.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将烧杯放在同一个水槽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烧杯所受浮力相等 B.乙液体的密度最大C.丙液体的密度比水大 D.三种液体的密度相等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质量忽略不计,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容器内液体的密度比乙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小B.小球在乙容器内受到的浮力大C.甲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D.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7.小明看到清淤作业人员正在将水塘底部的淤泥搬运到船上。他想:水面高度会变化吗?于是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将石块a从水中拿出并轻轻放在木块b上,它们处于漂浮状态,则水面高度将(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判断8.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A和B,静止在水槽内如图所示的位置。正方体A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正方体A的下表面和正方体B的上表面所处的深度相同。设两正方体的密度分别为和,所受浮力分别为和,所受重力分别为和,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分别为和,下列各式中( )①②③④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9.如图是“寻梦”学习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若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沉(胶管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潜水艇”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B.“潜水艇”排开水的重力保持不变C.“潜水艇”顶部受到水的压强保持不变D.“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下沉的10.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当把物体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 N,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浸没在水中,松手之后,待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11.重为0.5 N、体积为的小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水面下20 cm深度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Pa。(g取10 N/kg)12.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往往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假设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是ρ的液体中,如图所示,由于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在液体中的深度相等,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也相等,因此受到的压力相等,作用效果相互抵消。而上下两表面却不同: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受到的压力为______;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_,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因此正方体受到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________。实际上,这就是液体对正方体的浮力。1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________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____________,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______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14.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质量为55 g的实心物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后沉入水底,排开重0.5 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恰好悬浮为止。,,求:(1)物体在纯水中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是多少;(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是多少。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随着浮冰的熔化,浮冰的重力减小,北极熊和浮冰的总重力减小,因为,所以浮冰受到的浮力减小;而,所以浮冰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即浮冰浸在水中的体积在减小,A、B错误,C正确;北极熊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不变,D错误。2.答案:B解析:物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方向竖直向下;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正方体物块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3.答案:B解析:船漂浮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A错误;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液体的重力不变,所以排开液体的质量不变,B正确;船受到的浮力,因为船受到的重力不变,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又因为,所以排开海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江水的体积,即船浸入海水中的体积较小,船上浮一些,C错误;接受补给后总重力变大,浮力变大,根据可知,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大,则船体会下沉,根据可知,船底受到的压强变大,D错误。4.答案:A解析:金属箔沉底说明金属箔所受的浮力小于金属箔的重力,若把金属箔做成碗状放入水中,金属箔漂浮,金属箔所受的浮力等于金属箔的重力,所以金属箔所受的浮力变大;金属箔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说明排开水的体积大,烧杯底面积不变,则水的高度增大,所以根据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5.答案:B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三个烧杯均漂浮,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同,装有乙液体的烧杯浸入水中的体积最大,装有甲液体的烧杯浸入水中的体积最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三个烧杯所受的浮力不同,;三个烧杯漂浮,故三个烧杯所受的浮力等于各烧杯和液体的总重力,则烧杯和乙液体的总重力最大,三个烧杯完全相同,则乙液体的重力最大,乙液体的质量最大,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由可知,乙液体密度最大;丙液体液面与水槽中水面相平,但制作烧杯的材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丙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6.答案:C解析:因甲容器内小球漂浮,乙容器内小球悬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两小球相同,所以所受浮力大小相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内液体的密度,A、B错误;由可知,甲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C正确;由可知,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可等效为两容器内只有液体,且两容器内液体的体积相等,容器的质量不计,甲中液体密度大,重力大,所以甲对桌面的压力大,D错误。7.答案:B解析:有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石块a沉在水底,浮力小于重力,不吸水的木块b漂浮在水面,浮力等于重力,此时总浮力,将石块a放在木块b上后,一起漂浮,总浮力等于总重力,即,因此,而浮力越大,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水面越高,因此水面会上升,故B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A和B,假设体积为漂浮有的体积浸入水中、B悬浮,可知甲、乙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假设正方体的棱长为漂浮有的体积浸入水中,可知,A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由得,。故只有①②正确。9.答案:B解析:吸气时,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烧瓶外的水压入烧瓶内,水进入烧瓶中,“潜水艇”自重增大,但不变,浮力不变,即排开水的重力不变,故A错误,B正确;“潜水艇”下沉过程中,顶部到水面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顶部受到的水的压强越来越大,故C错误;“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重的大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故D错误。10.答案:7;12解析: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的示数即为物体所受的重力,即,物体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由得,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因,所以松手后,物体会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上,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11.答案:3;2000解析:小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水的深度,则水面下20 cm深度处水的压强。12.答案: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浮力的实质,让学生明确浮力产生的原因,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假设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正方体的上表面与液体表面平行,且深度为h,这时正方体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作用,正方体的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处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即,由可得,即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在液体中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相等。由可得,,即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在液体中受到的压力相等,是平衡力,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而上、下表面有所不同,上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则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受到的压力为;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则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受到的压力为。则。13.答案:(1)测量空桶的重力;D、B、A、C(2)0.2;0.2;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换用不同的液体重新进行实验(3)体积解析:(1)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故需要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遗漏的步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实验时,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测出物体的重力,再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出小桶和排开液体的总重力,因此合理的顺序是D、B、A、C。(2)由实验步骤A、B可知,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为;由实验步骤C、D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由于只测了一组实验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所以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做完一次实验后,需要换用不同的液体重新进行实验。(3)想进一步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需要选用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保证了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比较浮力的大小。14.答案:(1)0.5 N(2)(3)解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纯水中受到的浮力;(2)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浸没时;(3)因为物体悬浮在盐水中,所以。实验步骤ABCD弹簧测力计示数/N1.61.80.50.3
浮力 B卷 能力提升 ——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1.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如图所示的是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待在一块不断熔化缩小的浮冰上。若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随着浮冰的熔化( )A.浮冰受到的浮力在增大 B.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C.浮冰浸在水中的体积在减小 D.北极熊受到的支持力在减小2.一个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物块,其下表面受到的水对它的向上的压力为20 N,上表面受到水对它的向下的压力为12 N,则正方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为( )A.32 N 竖直向上 B.8 N 竖直向上 C.8 N 竖直向下 D.无法判断3.图是我国首艘具备破冰能力、排水量为2400吨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它于2021年4月15日成功下水,是我国“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该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B.从长江驶入东海,排开液体的质量不变C.从长江驶入东海,船会下沉一些 D.接受补给后,船底受到海水的压强减小4.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把金属箔卷成一卷放入水中,金属箔沉底。再把它做成碗状放入水中(水的质量未变),金属箔漂浮。与原来相比,金属箔受到的浮力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会( )A.变大 变大 B.变大 不变 C.不变 不变 D.不变 变小5.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将烧杯放在同一个水槽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烧杯所受浮力相等 B.乙液体的密度最大C.丙液体的密度比水大 D.三种液体的密度相等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质量忽略不计,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容器内液体的密度比乙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小B.小球在乙容器内受到的浮力大C.甲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D.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7.小明看到清淤作业人员正在将水塘底部的淤泥搬运到船上。他想:水面高度会变化吗?于是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将石块a从水中拿出并轻轻放在木块b上,它们处于漂浮状态,则水面高度将(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判断8.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A和B,静止在水槽内如图所示的位置。正方体A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正方体A的下表面和正方体B的上表面所处的深度相同。设两正方体的密度分别为和,所受浮力分别为和,所受重力分别为和,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分别为和,下列各式中( )①②③④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9.如图是“寻梦”学习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若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沉(胶管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潜水艇”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B.“潜水艇”排开水的重力保持不变C.“潜水艇”顶部受到水的压强保持不变D.“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下沉的10.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当把物体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 N,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浸没在水中,松手之后,待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11.重为0.5 N、体积为的小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水面下20 cm深度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Pa。(g取10 N/kg)12.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往往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假设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是ρ的液体中,如图所示,由于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在液体中的深度相等,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也相等,因此受到的压力相等,作用效果相互抵消。而上下两表面却不同: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受到的压力为______;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_,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因此正方体受到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________。实际上,这就是液体对正方体的浮力。1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________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____________,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______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14.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质量为55 g的实心物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后沉入水底,排开重0.5 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恰好悬浮为止。,,求:(1)物体在纯水中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是多少;(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是多少。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浮冰和北极熊始终处于漂浮状态,随着浮冰的熔化,浮冰的重力减小,北极熊和浮冰的总重力减小,因为,所以浮冰受到的浮力减小;而,所以浮冰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即浮冰浸在水中的体积在减小,A、B错误,C正确;北极熊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不变,D错误。2.答案:B解析:物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方向竖直向下;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正方体物块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3.答案:B解析:船漂浮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A错误;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液体的重力不变,所以排开液体的质量不变,B正确;船受到的浮力,因为船受到的重力不变,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又因为,所以排开海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江水的体积,即船浸入海水中的体积较小,船上浮一些,C错误;接受补给后总重力变大,浮力变大,根据可知,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大,则船体会下沉,根据可知,船底受到的压强变大,D错误。4.答案:A解析:金属箔沉底说明金属箔所受的浮力小于金属箔的重力,若把金属箔做成碗状放入水中,金属箔漂浮,金属箔所受的浮力等于金属箔的重力,所以金属箔所受的浮力变大;金属箔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说明排开水的体积大,烧杯底面积不变,则水的高度增大,所以根据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5.答案:B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三个烧杯均漂浮,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同,装有乙液体的烧杯浸入水中的体积最大,装有甲液体的烧杯浸入水中的体积最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三个烧杯所受的浮力不同,;三个烧杯漂浮,故三个烧杯所受的浮力等于各烧杯和液体的总重力,则烧杯和乙液体的总重力最大,三个烧杯完全相同,则乙液体的重力最大,乙液体的质量最大,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由可知,乙液体密度最大;丙液体液面与水槽中水面相平,但制作烧杯的材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丙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6.答案:C解析:因甲容器内小球漂浮,乙容器内小球悬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两小球相同,所以所受浮力大小相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内液体的密度,A、B错误;由可知,甲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C正确;由可知,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可等效为两容器内只有液体,且两容器内液体的体积相等,容器的质量不计,甲中液体密度大,重力大,所以甲对桌面的压力大,D错误。7.答案:B解析:有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石块a沉在水底,浮力小于重力,不吸水的木块b漂浮在水面,浮力等于重力,此时总浮力,将石块a放在木块b上后,一起漂浮,总浮力等于总重力,即,因此,而浮力越大,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水面越高,因此水面会上升,故B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A和B,假设体积为漂浮有的体积浸入水中、B悬浮,可知甲、乙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假设正方体的棱长为漂浮有的体积浸入水中,可知,A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由得,。故只有①②正确。9.答案:B解析:吸气时,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烧瓶外的水压入烧瓶内,水进入烧瓶中,“潜水艇”自重增大,但不变,浮力不变,即排开水的重力不变,故A错误,B正确;“潜水艇”下沉过程中,顶部到水面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顶部受到的水的压强越来越大,故C错误;“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重的大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故D错误。10.答案:7;12解析: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的示数即为物体所受的重力,即,物体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由得,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因,所以松手后,物体会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上,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11.答案:3;2000解析:小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水的深度,则水面下20 cm深度处水的压强。12.答案: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浮力的实质,让学生明确浮力产生的原因,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假设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正方体的上表面与液体表面平行,且深度为h,这时正方体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作用,正方体的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处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即,由可得,即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在液体中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相等。由可得,,即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在液体中受到的压力相等,是平衡力,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而上、下表面有所不同,上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则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受到的压力为;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则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受到的压力为。则。13.答案:(1)测量空桶的重力;D、B、A、C(2)0.2;0.2;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换用不同的液体重新进行实验(3)体积解析:(1)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故需要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遗漏的步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实验时,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测出物体的重力,再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出小桶和排开液体的总重力,因此合理的顺序是D、B、A、C。(2)由实验步骤A、B可知,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为;由实验步骤C、D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由于只测了一组实验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所以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做完一次实验后,需要换用不同的液体重新进行实验。(3)想进一步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需要选用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保证了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比较浮力的大小。14.答案:(1)0.5 N(2)(3)解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纯水中受到的浮力;(2)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浸没时;(3)因为物体悬浮在盐水中,所以。实验步骤ABCD弹簧测力计示数/N1.61.80.50.3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