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展开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
命题趋势 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年龄称谓 (1)而立:指三十岁。 (2)不惑:指四十岁。 (3)知天命:指五十岁。 (4)花甲(耳顺):指六十岁。
考向2:内容理解及字词句
一、内容分类【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 贤哉 ……回也不改其乐。 饭疏食……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呼?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段层精解】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段层精解】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为政》) 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dài)]疑惑。【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②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③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①[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③[堪]能忍受。【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雍也》)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②[者]代词,……的人。③[好(hà)]喜爱,爱好。④[乐]以……为快乐。【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④。”(《述而》)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③[于]介词,对,对于。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在川上①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①[川上]河边。川,河流。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译】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 [6] 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子曰:“三军①可夺②帅也,匹夫③不可夺志也。”(《子罕》)①[三军]指军队。②[夺]改变。③[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①曰:“博学而笃志②,切问而近思③,仁④在其中矣。”(《子张》)①[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②[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③[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④[仁]仁德【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述了关于学习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时温习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你的心情。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表示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世,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考向4:问题思考
1.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 ①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此句也可说是学习方法)。②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此句也可说是学习态度)。
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①《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③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
3.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为什么?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即把学习当作乐趣。因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完全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4. 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①颜回安于常人不能忍受的低标准的物质生活,自得其乐。②宋濂一心求学上进,不与同学攀比穿戴,自甘俭朴,学有所乐。启发:我们也应学习和借鉴古人安贫乐道,不在物欲上过分追求,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美好品质。
【例题剖析】(2023·河南信阳·校考三模)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术而》)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中的时习”是“按时温习”的意思,意在强调自觉学习,不幽实践。B.“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用法相同,都是“快乐”的意思。C.“思而不学则”中的“殆”在文中是“疑惑”的意思。D.“博学而笃志”中的“笃”是坚定的意思,“笃志”就是“坚定志向”的意思。2.下列对选文中画线句的解释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理解:修身和别人的知不知没关系,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而影响心境。【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理解:向他人学习时,要抱定端正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提高。【丙】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理解:平民百姓的志向的坚定程度比一国军队的主帅都高,这突出了孔子对百姓志向的肯定。
3.孔子切闻而近思,请根据选文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儒家倡导修己以修身,请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归纳如何才能做到修已。【链接材料一】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①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节选自荀子《劝学》)【链接材料二】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深思而问辩之。(节选自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注释】①蝡同“蠕”,泛指微动的样子。②禽犊:指馈赠的礼物。
【答案】1.B 2.丙 3.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和“知新"。要不断温习、思考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将知识融会贯通。学和思是相辅相成缺-不可的。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就会疑惑而一无所得;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4.①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对照别人的缺点来修正自己的行为;②坚定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善于思考;③用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卖弄学问;④明白义理,先完善自我后推及旁人;⑤广泛学习,要熟读经典,并深思熟虑,加以问辩。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掌握技巧,轻松得分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重视课本。中考文言文阅读通常会考查课本中的知识点和词语解释,因此一定要熟读课本,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学会归纳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要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和框架,便于记忆和应用。
3、培养语感。多读、多背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可以培养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关注常见题型。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释题等常见题型,要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死记硬背。要结合语境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机械记忆。 注意细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关注句子的语气、结构、修辞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意。 2、拓展阅读。除了课本外,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中生的文言文读物进行拓展阅读,如《古文观止》、《史记》等,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最后,我们还要关注最新的考试动态和政策变化。近年来,中考语文改革不断深化,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和题型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考试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 总之,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是关键的一步。通过明确复习目标和内容、掌握复习要点和方法、注意细节、拓展阅读以及关注最新的考试动态和政策变化等措施的实施。
(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和词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yuè)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lè)C.同舍生皆被绮绣(客舍,shě)D.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盖着,pī)2.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 。
3.不觉得求学条件艰苦,反而因学习而感到快乐的宋濂有着奋斗进取的精神。下面诗中哪句话体现了诗人的奋斗进取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作者从师的态度,你比较认可谁的态度?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述理由。
【答案】1.A 2. 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析:诗人以展望之姿抒发登高的意愿,表达了他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气概。 4.示例一:我比较认可孔子的态度。孔子认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这体现了他虚心好学的学习态度,即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学习。示例二:我比较认可宋濂的态度。宋濂遇到老师训斥时,神色愈加恭敬,礼节愈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这体现了他谦恭好学、尊师敬师的态度。
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考向3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全国通用),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阅读,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