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7 兼爱综合训练题
展开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B.故亏父而自利 亏:伤害
C.具此而已矣 具:全部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劝解
【解析】 劝:鼓励。
2.下列句子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
A.当察乱何自起 B.故亏君而自利
C.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D.兄之不慈弟
【解析】 “慈”,形容词用作动词,慈爱。
3.下列句子中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B )
A.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B.爱人若爱其身
C.若使天下兼相爱 D.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解析】 “爱人”,古义:爱着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解析】 A、B、D项,判断句;C项,被动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墨子》用“_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__,_必知疾之所自起__,_焉能攻之__”打个比喻的方法,提出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
(2)《墨子》“_察此何自起__?_皆起不相爱__”论述了社会混乱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不相爱”,才产生损人利己,无恶不作。
(3)《墨子》提出补救的办法,就是要人们“兼相爱”,就会出现“_国与国不相攻__,_家与家不相乱__,_盗贼无有__”的状况,进而“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而天下能得到治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__①__: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__②__。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__③__。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答案】 _①人具有两重属性__②必须接受礼仪的规范__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意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案】 _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看法。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今王公大人唯毋①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②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
惟勿撞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者。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纴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节选自《墨子·非乐》)
材料二: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乐姚冶以险,则民流侵鄙贱矣;流侵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节选自《荀子·乐论》)
【注】 ①唯毋;同与下文的“惟勿”,发语词,多译为假如,如果。②延鼎:倒扣着鼎。
8.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BDG )
然后名声于是eq \x(A)白eq \x(B)光辉于是eq \x(C)大eq \x(D)四海之民eq \x(E)莫不愿得eq \x(F)以为师eq \x(G)是eq \x(H)王者之始也。
【解析】 “光辉于是大”与“名声于是白”结构一致,故“光辉于是大”应单独成句,“光”前即B处、“大”后即D处应断开;“是王者之始也”为判断句,主语为“是”,应在“是”前即G处断开。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伐,攻打,讨伐。与《老子》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伐”意思不同。
B.树,建立。与《五石之瓠》中“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树”意思不同。
C.亏,损耗,减少。与《六国论》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亏”意思相同。
D.审,推究。与《促织》中“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的“审”意思不同。
【解析】 树,都是“栽植”。句意:就要浪费男人耕田、种菜、植树的时间/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得下五石东西。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非乐,就是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墨子认为百姓不能从音乐活动中获得衣食之财,国家不能从中得到天下安定的治理局面。
B.墨子主张非乐,“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可见墨子是站在当时统治者的立场上的。
C.荀子提倡礼乐教化,认为音乐影响人很深远,感化人也很迅速。选择中和平顺的音乐,有助于成就王业。
D.荀子对音乐的主张,与《劝学》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即认为后天因素对身处其中的人具有重要的影响。
【解析】 “可见墨子是站在当时统治者的立场上的”错误,由原文“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可知,墨子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的。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
译文:_一定要使用壮年人,用他们聪明的耳目,强壮的四肢,来使声音调和。(“必”,一定;“当年”,壮年人;“股肱”,指腿和胳膊;“毕强”,敏捷有力。)__
(2)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
译文:_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无不满足于自己的住处,喜欢自己的家乡,以使自己的君主获得满足。(“如是”,像这样;“安”,满足;“处”,住处;“乐”,喜欢;“足”,使……满足。)__
12.材料一的第二段抨击了王公大人,简要概括其原因。
【答案】 _王公大人们欣赏音乐,就要有人演奏,演奏音乐就要劳民伤财,所以墨子抨击了王公大人。__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民众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劳累的人得不到休息。这三样是民众的最大忧患。然而当为他们撞击巨钟,敲打鸣鼓,弹奏琴瑟,吹竽笙,挥动盾和斧头等兵器,民众的衣食财物将能得到吗?我认为未必是这样。且不谈这一点。现在有大国要攻击小国,大家族要攻伐小家族,强壮的掳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负人少的,奸诈的欺骗愚笨的,高贵的鄙视低贱的,外寇内乱盗贼共同兴起,不能禁止。如果为他们撞击巨钟,敲打鸣鼓,弹奏琴瑟,吹竽笙,挥动盾和斧头,天下的纷乱将会得到治理吗?我以为未必是这样的。所以墨子说:姑且向万民征敛很多钱财,弄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有利于天下,为天下除害,是无补于事的。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是错误的!
现在的王公大人,如果从高台厚榭上看去,钟犹如倒扣着的鼎一样。不撞击它,怎么会有音乐呢?这就是说必定要撞击它。
如果要撞击,将一定不会使用老人和反应迟钝的人。老人与反应迟钝的人,耳不聪,目不明,四肢不强壮,声音不和谐。一定要使用壮年人,用他们聪明的耳目,强壮的四肢,可以使声音调和。如果使男人撞钟,就要浪费男人耕田、种菜、植树的时间;如果让妇女撞钟,就要荒废妇女纺纱、绩麻、织布等事情。现在的王公大人,如果从事音乐活动,就会减少民众的衣食财物来大规模地敲击乐器。所以墨子说:演奏音乐,是错误的!
材料二:
那音乐渗入人心是很深的,它感化人心是很快的,所以古代的圣王谨慎地给它文饰。音乐中正平和,那么民众就和睦协调而不淫荡;音乐严肃庄重,那么民众就同心同德而不混乱。民众和睦协调、同心同德,那么兵力就强劲,城防就牢固,敌国就不敢来侵犯了。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无不满足于自己的住处,喜欢自己的家乡,以使自己的君主获得满足。然后君主的名声就会因此而显著,光辉因此而增强,天下的民众就没有谁不希望得到他让他做自己的君长。这是称王天下的开端啊。音乐妖冶轻浮而邪恶,那么民众就淫荡轻慢卑鄙下贱了。民众淫荡轻慢,就会混乱,卑鄙下贱,就会争夺。混乱又争夺,那就会兵力衰弱、城池被侵犯,敌国就会来危害了。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不会安居在自己的住处,就不会喜欢自己的家乡,也不会使自己的君主满足了。所以,礼制雅乐被废弃而不正且有害的音乐兴起来,这是国家危险削弱、遭受侮辱的根源。所以古代的圣王看重礼制雅乐而鄙视不正而有害的音乐。他在论列官职时,说:“遵循法令,审查推究诗歌乐章,禁止淫荡的音乐,根据时势去整治,使蛮夷的落后风俗和不正而有害的音乐不敢扰乱正声雅乐,这是太师的职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节选自《说苑·臣术》)
材料二:
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古者圣王既审尚贤,欲以为政。故书之竹帛,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于先王之书《吕刑》之书然:王曰:“于!来!有国有土,告女讼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择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能择人而敬为刑,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可及也。是何也?则以尚贤及之。于先王之书、竖年之言然,曰:“晞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耳。”此言先王之治天下也,必选择贤者,以为其群属辅佐。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食之所养,得此莫不劝誉,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下)》)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BEI )
而天下eq \x(A)和eq \x(B)庶eq \x(C)民eq \x(D)阜eq \x(E)是以eq \x(F)近者eq \x(G)安eq \x(H)之eq \x(I)远者eq \x(J)归eq \x(K)之
【解析】 依据语法结构,名词“天下”“庶民”分别和形容词“和”“阜”构成主谓句,并且这两个主谓句是并列关系,所以“和”字后边应断开,“阜”字后边应断开;名词“近者”“远者”分别和“安之”“归之”构成主谓句,并且这两个主谓句是并列关系,所以第一个“之”字后边应断开。
1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汝徒知其一”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两句中的“徒”用法不同。
B.“古者圣王既审尚贤”与“审时度势”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
C.“在今而安百姓”与“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两句中的“安”用法相同。
D.“上欲中圣王之道”与“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两句中的“中”含义相同。
【解析】 A项,“徒”,第一个,副词,只;第二个,名词,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句意:你只知其一/仲尼这类人不说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 B项,“审”,第一个,明白;第二个,仔细研究。句意:古时的圣王既已明白了尚贤的道理/研究时机,估量形势。 C项,“安”,第一个,安抚;第二个,性情安和。句意:在现今你们要安抚百姓/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 D项,“中”,第一个,合乎;第二个,合乎。句意:对上则想合乎圣王之道/木头直的合乎拉直的绳子,让它弯曲,把它做成轮子。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当子贡向孔子请教当今臣子谁是贤人时,孔子通过列举齐国鲍叔和郑国子皮引进贤人的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
B.武丁任用傅说,并不是因为他属于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的人或者面貌美丽的人,而是因为他的贤能。
C.古代圣王写于竹帛,刻于槃盂,旨在向后世子孙强调,只有尊重、选择贤能之人,才能更好地治理天下。
D.尧、舜、禹等圣王因为拥有了日月所照、舟车所至、雨露滋养以及谷食所养的人们,所以得到了贤人的帮助。
【解析】 “尧、舜、禹等圣王因为拥有了日月所照、舟车所至、雨露滋养以及谷食所养的人们,所以得到了贤人的帮助”分析错误,因果颠倒。文本二“此言先王之治天下也,必选择贤者,以为其群属辅佐。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食之所养,得此莫不劝誉”的意思是:因为尧、舜、禹等圣王选择贤能的人来作为自己的僚属辅臣,所以凡是日月所照、舟车所至、雨露所滋润、谷食所养活的人们,都能得到这些贤人,无不相互劝勉和鼓励。
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译文:_崇尚、注重贤人是对天帝、鬼神、百姓有利的事情,也是政事的根本。(“尚”,崇尚;“……者,……也”,判断句;“本”,根本。)__
(2)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_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诚”,使动用法,“使……真诚”;“致”,获得;“格物”,_探究事物的原理。)__
17.孔子与墨子都谈及贤人的话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_①材料一侧重论述贤人的标准;②材料二侧重表达帝王要把利于天地百姓政务作为选择贤人的根本这一观点。__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贡问孔子说:“当今大臣中,谁是最贤能的?”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们都是贤能的人。”子贡说:“既然如此,那么齐国不是有管仲,郑国不是有子产吗?”孔子说:“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呢,还是自己努力成为贤人的人贤能呢?”子贡说:“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孔子说:“这就对了。我听说鲍叔牙举荐了管仲,也听说子皮举荐了子产,但从来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举荐什么人。”
材料二:
从前舜在历山下耕田,在河边制作陶器,在雷泽捕鱼,在常阳烧制石灰。尧在服泽北岸找到他,立他为天子,让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百姓。从前伊尹是有莘氏女的私臣,让他作厨师,商汤得到并举用他,立他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百姓。从前傅说住在北海之洲的牢狱之中,穿着粗布衣,系着绳索,像佣人一样在傅岩筑城,武丁得到并举用他,立他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百姓。由此看来,从前尧举用舜,汤举用伊尹,武丁举用傅说,难道是因为他们是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相貌美丽的人吗?那只是遵照他们的话去做,采用他们的谋略,实行他们的主张,从而上可以有利于天,中可以有利于鬼,下可有利于人,所以把他们选拔上去。
古时的圣王既已明白了尚贤的道理,想以此为政,所以把它书写在竹帛、雕刻在槃盂上,相传而遗留给后世子孙。在先王留下的书《吕刑》中这样记载:王说:“呵!来!有国家有领土的人,告诉你们要审慎用刑。在现今你们要安抚百姓,你们除了贤人,还有什么可选择的呢?除了刑罚,还有什么可慎重的呢?还有什么考虑不能达到呢?”能选择人而敬重叫作刑,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就可以达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可以通过尚贤而达到。在先王的书、老人的话中这样说到:“寻求圣人、武人、智人,来辅佐你自身。”这是说先王治理天下,一定要选择贤能的人,用他们来作为自己的僚属辅臣。所以从前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伊尹,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从而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因此,近的人使他安居,远的人使他归附。凡是日月所照、舟车所至、雨露所滋润、谷食所养活的人们,得到这些贤人,无不相互劝勉和鼓励。假如现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及士君子,对自己施行仁义,想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上则想合乎圣王之道,对下则想合乎国家与百姓的利益,所以尚贤这一说法,就不可不认真考虑了。(总之),尚贤是天帝、鬼神、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政事的根本。
高中语文5.2* 大学之道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a href="/yw/tb_c40018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5.2* 大学之道课时作业</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90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6.1《老子》四章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9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0 *老人与海(节选)精练</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