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安庆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安庆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B.菜刀生锈C.水蒸发D.玻璃破碎
    2.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下列事实与化学发挥的作用不符合的是( )
    A.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用化学解决疑难病救治的问题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D.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3.规范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仪器连接
    C.点燃酒精灯D.测定溶液pH
    4.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Al3+


    A.①表示2个氢分子
    B.②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③表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由④可知铕的原子序数为63
    5.“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源于粽叶的主要成分——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乙烯基苯酚不属于有机物
    B.对乙烯基苯酚由3种元素组成
    C.对乙烯基苯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1
    D.对乙烯基苯酚由8个C原子、8个H原子、1个O原子构成
    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B.观察乳化现象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7.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B.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8.如图,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X 滴入装有物质Y 的试管中,两物质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稀硫酸,若反应有气泡产生,则生成的气体一定是H2
    B.X为AgNO3溶液,Y为Cu片,根据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Cu>Ag
    C.X为BaCl2溶液,Y 为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X为稀盐酸,Y 为Al(OH)3,该反应可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9.下列方法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A.AB.BC.CD.D
    10.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1.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只有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才能灭火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CO+H2OCO2+H2,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
    (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
    (3)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a-M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D.“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5)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
    三、填空题
    1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填字母)。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G中,发现只有白磷燃烧,对比通氧气前后白磷与红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15.煤燃烧时产生的粉煤灰(主要成分为Al2O3、SiO2及少量Fe2O3等)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取Al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
    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AlCl3•6H2OAl2O3+6HCl+9H2O
    (1)操作Ⅰ是_______。
    (2)写出“酸浸”步骤中盐酸与A1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H4HCO3=3NH4Cl+X↓+3CO2↑,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_。
    (5)高温烧结的Al2O3,又称人造刚玉,可用于制机械轴承、耐高温坩埚、高强度陶瓷等。由此可推知Al2O3性质为_______(任写一种)。
    四、实验题
    16.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
    【进行实验】
    (1)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解释与结论】
    (2)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
    【拓展与延伸】
    (4)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的是_______。
    五、计算题
    17.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26.5g该样品,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分析并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气球爆炸只是形状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菜刀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蒸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适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达到增产丰收的目的;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水和土壤的污染,错误;
    B、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可以用化学解决疑难病救治的问题,正确;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正确;
    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
    故选:A。
    3.答案:A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易引起失火,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析:A、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所以2H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的是离子,Al3+表示的是铝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③中质子数是12,电子数是10,表示的是镁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中开头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即原子序数,所以铕的原子序数为63,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A错。
    B、对乙烯基苯酚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B正确。
    C、对乙烯基苯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6×1)=12:1:2,C错。
    D、一个对乙烯基苯酚分子由8个C原子、8个H原子、1个O原子构成,D错。
    故选:B。
    6.答案:C
    解析:A.该过程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二氧化氮被木炭吸附,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正确;
    B.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比较均匀的分布在水中,说明洗涤剂能够乳化植物油,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正确;
    C.该过程中铁钉不能生锈,说明除去水蒸气的空气不能使铁生锈,但是不能判断铁生锈的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错误;
    D.该过程中发生爆炸,是因为面粉和空气混合达到了面粉的爆炸极限,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丙是甲醇,其化学式为CH3OH,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甲、丁均属于氧化物,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或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应为1:3,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稀硫酸和碳酸盐反应能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A错。
    B、活动性强的金属可知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X为AgNO3溶液,Y为Cu片,铜可以置换出银,根据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Cu>Ag,B正确。
    C、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C正确。
    D、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的反应,D正确。
    故选:A。
    9.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与甲烷都有可燃性,点燃混合气体甲烷也被除去,故错误;
    B.铜粉在空气中灼烧会生成氧化铜,原物质被除去,故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故正确;
    D.氯化钙和氯化钠都可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得到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故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从图示看: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正确;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正确;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温的方法,错误;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混合物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由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
    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项正确;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故选项错误;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有单质生成,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A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
    C、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减小,故C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硫酸反应完全,此时的溶液为中性,pH=7,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继续加入,溶液pH逐渐升高,故D正确。故选D。
    13.答案:(1)化石资源制氢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再减小
    (3)氘、氚的质子数均为1,与氢原子属于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4)BCD
    (5)2H2O2H2↑+O2↑;吸收
    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资源制氢。
    (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再减小。
    (3)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氘、氚的质子数均为1,与氢原子属于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4)A. 由图2可知,a-MC可使CO转化率接近70%,此选项错误;B. 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此选项正确;C. 由题中信息可知,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此选项正确;D. “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此选项正确。故选BCD。
    (5)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吸收能量。
    14.答案:(1)B;2H2O22H2O+O2↑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F→E;与氧气接触,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的装置,故填:B;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故填:2H2O22H2O+O2↑;
    (2)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填: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 故填:F→E;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答案:(1)过滤
    (2)
    (3)
    (4)盐酸
    (5)熔点高(或硬度大)
    解析:(1)操作Ⅰ后得到溶液和二氧化硅等不溶物,故操作Ⅰ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故操作Ⅰ为过滤;
    (2)“酸浸”步骤中盐酸与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铁原子,3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15个氢原子,3个碳原子,9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X,3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故X中含有1个铁原子、3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故X为;
    (4)根据流程图可知,在煅烧时会产生副产品盐酸,盐酸可用于酸浸,故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盐酸;
    (5)高温烧结的氧化铝,又称人造刚玉,可用于制机械轴承、耐高温坩埚、高强度陶瓷等。由此可推知氧化铝性质为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
    16.答案:(1)铜片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将打磨过的锌片(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到硫酸铜溶液中;>;
    (2)Zn>Cu>Ag
    (3)节约金属资源,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4)Cu、Ag;锌离子/Zn2+
    解析:(1)将打磨过的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因为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会看到铜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Cu>Ag;
    由实验现象: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可以反推出实验操作为将打磨过的锌片(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因为锌会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所以可推知金属活动性:Zn>Cu,对应方程式为:;
    (2)根据上述实验,Cu>Ag,Zn>Cu,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Cu>Ag;
    (3)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防止造成环境污染等;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Cu>Ag,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若锌有剩余,锌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铜,硝酸铜和硝酸银均反应完全,无法判断锌是否反应完全,则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不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溶液中锌离子的数目增加。
    17.答案:(1)8.8g
    (2)80%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2.5g﹣163.7g=8.8g;
    (2)设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x=21.2g
    ×100%=80%。
    答: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0%。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CH4(CO)
    点燃混合气体
    B
    铜粉(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C
    O2(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D
    NaCl(CaCl2)
    加水溶解,过滤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1

    1
    2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_______
    金属活动性:Cu_______Ag(填“>”或“<”)
    _______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金属活动性:Zn_______Cu(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相关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