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
专题22 压强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2 压强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2压强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原卷版docx、专题22压强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3深圳) 如图,亮亮同学将盛水的烧杯放在电子台秤上,台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将一个物块投入水中,漂浮时台秤示数为375g(如图乙),物体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用力将物块压入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台秤示数为425g(如图丙);将物块继续下压,从丙到丁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增加了0.8N,整个过程水始终未溢出,请问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的质量为125g
B. 木块的密度为
C. 从图丙到图丁,瓶底水的压强逐渐增大
D. 从图丙到图丁,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增加了0.8N
【答案】D
【解析】A.将盛水的烧杯放在电子台秤上,示数为300g,则烧杯和水的质量为300g,将物块投入水中,漂浮时台秤示数为375g,则烧杯、水和物体的质量为375g,所以物体的质量
m=375g-300g=75g
故A错误;
B.用力将物块压入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台秤示数为425g,则排开水的重力
m排=425g-300g=125g
则物体的体积
则物体的密度
故B错误;
C.从图丙到图丁,物体始终浸没在水中,水面不再升高,由p=ρgh可知,瓶底水的压强不变,故C错误;
D.从图丙到图丁,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增加了0.8N,由于物体上表面和物块下表面变化的深度相同,所以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也增加了0.8N,故D正确。
故选D。
2. (2023武汉)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N、密度为4×103kg/m3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1;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2。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块体积为300cm3B. F1-F2=0.18N
C. p=150 PaD. T2=T1
【答案】D
【解析】A.金属块的重力为1.2N,其质量为
根据密度公式,金属块体积为
故A错误;
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金属块有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的浮力为
根据称重法,此时拉力F1为
F1=G物-F浮1
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此时的浮力为
根据称重法,此时拉力F2为
F2=G物-F浮2
因此
F1-F2=(G物-F浮1)-(G物-F浮2)= F浮2-F浮1=0.3N-0.06N=0.24N
故B错误;
C.金属块从有的体积浸在水中到刚好浸没在水中,增加的排开水体积为
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水深为
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0.012m=120Pa
故C错误。
D.提绳的拉力等于桶的重力、水的重力及金属块对水的压力(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和,金属块浸没前后浮力的增加量等于水重力的减少量,因此前后提绳的拉力不变,因此T2=T1,故D正确。故选D。
3. (2023湖北荆州)如图甲所示的密闭容器,壁厚忽略不计。其底部是边长为5cm的正方形,容器中装有高度为8cm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Pa.将容器倒置并使其在水中竖直漂浮,如图乙所示,容器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2cm,该容器的质量为_____g.(水的密度为,g取10N/kg)
【答案】 800 2
【解析】容器中装有高度为8cm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8×10-2m=800Pa
瓶子(含瓶盖)的重力等于高度8cm的水柱的重力,根据G=mg和可得
G瓶=ρ水gV=1.0×103kg/m3×10N/kg×5×5×10-4×8×10-2m3=2N
4. (2023四川成都)如图所示,薄壁长方体容器A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高为12cm,质量为。容器A内装有144g水。均匀实心立方体B和C的边长都为4cm,质量分别为,。已知,。忽略实心立方体吸水、容器壁厚度等次要因素。
(1)求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若将B缓慢放入容器中,请分析B平衡时的状态,并求出B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3)若将C放在B上,再将它们缓慢放入容器中,平衡时C与B的接触面水平,求C对B的压力。
【答案】(1);(2)漂浮状态;;(3)0.208N
【解析】(1)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B的密度
假设B漂浮,受到的浮力
排开水的体积
B的底面积
SB=4cm×4cm=16cm2
此时需要的最少水量
容器A内装有水的体积
因为
所以,B一定处于漂浮状态。由体积关系得,水面上升的距离为
由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
(3)研究B、C这个整体,假设沉底,C露出水面,则容器内水的深度
受到的浮力
BC的总重力
因为
所以假设成立,B、C沉底。此时,C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
C受到的浮力
所以C对B的压力
答:(1)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
(2)若将B缓慢放入容器中,B平衡时处于漂浮状态,B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是;
(3)若将C放在B上,再将它们缓慢放入容器中,平衡时C与B的接触面水平, C对B的压力是0.208N。5.如图甲所示,有一体积、质量忽略不计的弹簧,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容器底部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上。已知物体的边长为10cm,弹簧没有发生形变时的长度为10cm,弹簧受到拉力作用后,伸长的长度L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向容器中加水,直到物体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水深24cm(g=10N/kg,p水=1.0×103kg/m3)。求:
(1)物体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所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的密度
(3)打开出水口,缓慢放水,当弹簧处于没有发生形变的自然状态时,关闭出水口。求放水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答案】(1)10N;(2);(3)
【解析】(1)解:物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
V排=V物=(0.1m)3=110-3m3
物体受到的水的浮力
F浮=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
(2)由图甲可知,当物体上表面与上液面齐平时,物体上表面距容器底的距离为 h=24cm,弹簧伸长的长度
L=24cm-10cm-10cm=4cm
由图乙可知,此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为F拉=4N,物体的重力
G物=F浮-F拉=10N-4N=6N
物体的密度
(3)当弹簧处于没有发生形变的自然状态时,L弹簧=10cm,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物=6N
此时水的深度
h'=L弹簧+h浸=10cm+6cm =16cm=0.16m
放水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答:(1)物体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所受到水的浮力为10N;
(2)物体的密度为;
(3)放水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
6. (2023四川广安)水平桌面上有一装满水的溢水杯,杯底面积为,将重为4.8N的圆柱体A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缓慢浸入水中。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剪断细线,将A缓慢沉入水底,静止时如图乙所示(A与杯底不密合),与图甲相比,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了______Pa。
【答案】 1 280
【解析】由题可知圆柱体重4.8N,当圆柱体A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此时的示数为3.8N,则此时圆柱体A受到的浮力为
当圆柱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N,根据可知,则当圆柱体A的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2N。如图乙所示,圆柱体A对溢水杯底的压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圆柱体受到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所以圆柱体A浸没在水中时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力就等于溢水杯对桌面增加的压力,则溢水杯对桌面增加的压强为
7. (2023四川广安)“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某科创小组仿效曹冲,制作了一台“浮力秤”,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浮力秤由秤盘和高度为20cm,底面积为0.1m2的圆柱体组成。如图所示,将浮力秤放入水中,静止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8cm,已知:,g=10N/kg。求:
(1)当秤盘不放物体时,浮力秤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浮力秤的重力;
(3)浮力秤能测物体的最大质量。
【答案】(1)800Pa;(2)80N;(3)12kg
【解析】(1)如图,由题可知,当秤盘不放物体时,浮力秤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2)由题可知,浮力秤静止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秤静止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因为浮力秤静止在水中时是漂浮状态,则重力等于浮力为80N。
(3)当浮力秤上表面刚刚和水面相平时,能够受到最大浮力为
所以能够测出物体的最大重力为
则浮力秤能测物体的最大质量为
答:(1)当秤盘不放物体时,浮力秤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Pa;
(2)浮力秤的重力为80N;
(3)浮力秤能测物体的最大质量为12kg。
8. (2023四川广元)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满载时的排水量为8万吨。若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受到的阻力是自身总重力的0.01倍;如果一架舰载机飞离后,“福建舰”排开的海水体积减少。则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海水的密度取,g取10N/kg)
A. “福建舰”静止在海面时,水面下15m处海水的压强为
B. “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8万吨
C. 飞离“福建舰”的这架舰载机的质量是
D. 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受到的牵引力大小是
【答案】C
【解析】A.“福建舰”静止在海面时,水面下15m处海水的压强为
故A错误;
B.辽宁舰满载并静止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
故B错误;
C.当舰载机飞离航母后总重力减小,故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减小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舰载机的重力,即
由得,舰载机的质量是
故C正确;
D.“福建舰”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
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受到的牵引力大小是
故D错误。故选C。
9. (2023四川凉山州)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球A、B分别放入容器中静止时,A球悬浮,B球漂浮,,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小球受到的重力:
B. 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
C. 两种液体的密度:
D. 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B
【解析】C.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且,由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故C错误;
B.A小球完全浸没在甲液体中,排开甲液体的体积等于A小球的体积,B小球漂浮在乙液体中,排开乙液体的体积小于B小球的体积,因为两小球体积相等,所以两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为,由可知,两个小球的浮力关系为:,故B正确;
A.因为A小球在甲液体中沉底,;B小球漂浮在乙液体中,受到的重力,所以两个小球的重力关系为,故A错误;
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等,根据F=pS可知,甲和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又因为容器为柱形容器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和物体重力之和,由此可知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由于两个容器底面积相等,根据可知,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故D错误。故选B。
10. (2023四川眉山)水平桌面上放置装有适量水的烧杯,A、B为两个材料相同且不吸水的小球,B球的体积是A球的2倍。先将A球放入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再放入B球,又溢出水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②B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③图甲中,放入A球前后,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相等
④图乙中,放入B球前后,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变
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得,烧杯为放入甲球时,水未装满,则A排开水的质量大于30g,由阿基米德原理得,A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②B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③图甲中,放入A球后,水的深度增大,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④图乙中,放入B球前后,烧杯的总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的总重力,则对桌面压力大小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1. 科创小组设计了水库自动泄洪控制装置,将其制成顶部开有小孔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A为压力传感器,B是密度小于水且不吸水的圆柱体,能沿固定的光滑细杆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当模型内水深h0=15cm时,B与模型底面刚好接触且压力为零。水面上涨到设计的警戒水位时,圆柱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2N,触发报警装置,开启泄洪阀门。已知圆柱体B的底面积SB=50cm2,高hB=25cm,g取10N/kg,ρ水=1×103kg/m3。
(1)当B对模型底面压力F1=2.5N时,模型内水深h1为多少cm?
(2)刚触发报警装置时,B浸入水中的深度h2为多少cm?
(3)为了提高防洪安全性,警戒水位需要比原设计低5cm,在B的上方加上与B同材质同底面积的圆柱体C,则圆柱体C的高度h3应为多少cm?
【答案】(1)10cm;(2)19cm;(3)12.5cm
【解析】(1)当模型内水深h0=15cm时,B排开水的体积
V0=SBh0=50cm2×15cm=750cm3
由B与模型底面刚好接触且压力为零可知,此时B处于漂浮状态,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B的重力
GB=F0浮=ρ水gV0=1×103kg/m3×10N/kg×750×10-6m3=7.5N
由G=mg可知,B的质量
B的体积
VB=SBhB=50cm2×25cm=1250cm3
则B的密度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当B对模型底面压力,F1=2.5N时,B受到的浮力
F1浮=GB-F1=7.5N-2.5N=5N
由F浮=ρ液gV排可知,B排开水的体积
由V=Sh可知,B浸入水中的深度
(2)刚触发报警装置时圆柱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2N,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B受到的浮力
F2浮=GB+F2=7.5N+2N=9.5N
由F浮=ρ液gV排可知,B排开水的体积
由V=Sh可知,B浸入水中的深度
(3)由刚触发报警装置时B浸入水中的深度和B的高度可知,A到水面的距离
hA=hB-h2=25cm-19cm=6cm
警戒水位需要比原设计低5cm时,A到水面的距离
hA'=hA+5cm=6m+5cm=11cm
则BC整体排开水的深度
hBC=h3+hB-hA'=h3+25cm-11cm=h3+14cm
BC整体排开水的体积
VBC=SBhBC=50cm2×(h3+14cm)=(50h3+700)cm3
此时BC整体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BC=1×103kg/m3×10N/kg×(50h3+700)×10-6m3
BC整体的体积
V=SB(h3+hB)=50cm2×(h3+25cm)=(50h3+1250)cm3
由密度公式和G=mg可知,BC整体的重力
G=mg=ρBVg=0.6×103kg/m3×10N/kg×(50h3+1250)×10-6m3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浮力
F浮=G+F
即
1×103kg/m3×10N/kg×(50h3+700)×10-6m3=0.6×103kg/m3×10N/kg×(50h3+1250)×10-6m3+2N
解得h3=12.5cm。
答:(1)模型内水深h1为10cm;
(2)刚触发报警装置时,B浸入水中的深度h2为19cm;
(3)圆柱体C的高度h3应为12.5cm。
12. (2023山东滨州)“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出自战国庄子的《逍遥游》。从文中大舟与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但从物理的角度,“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是指水的深度还是水的质量呢?即物体能否在水中漂浮(所受浮力的大小),究竟与水的深度有关还是与水的质量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某兴趣小组用烧杯、水、圆柱形木块、刻度尺等器材,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所示。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积为8cm2,高为10cm的圆柱形木块,分别放入底面积为10cm2和12cm2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向两个容器中加水,观察和记录每个容器每次加水的深度和木块的状态,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实验中,容器足够高,无水溢出,不考虑木块吸水,,g=10N/kg。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求:
(1)甲容器中木块刚好浮起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刚好浮起时,甲、乙容器分别加入水的质量。并由计算结果和实验现象判断:木块能否浮起,取决于容器中水的深度还是水的质量?
(4)实验完成,把木块从甲容器拿出,甲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
【答案】(1);(2);(3)木块能否浮起,取决于容器中水的深度;(4)
【解析】(1)由题意知木块刚好浮起时,甲容器水深6cm,根据可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在甲容器水深6cm时,物块刚好浮起,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浸入水的体积为
此时木块受到得浮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根据可得
根据可得木块质量为
已知木块底面积为8cm2,高为10cm,可得其体积为
又得,木块的密度为
(3)由题意知,甲容器水深6cm时,物块刚好浮起时,水的体积为
同理,乙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甲中水的质量为
同理可得,乙中水的质量为
可知,容器甲和乙中,木块刚好浮起时,加入水的质量不相等,可以判断,木块能否浮起,取决于容器中水的深度。
(4)由题意知,木块从甲容器拿出,容器中水得体积减少,其减少的体积就是木块浮起时,浸入水的体积,即
可得,拿出木块后,容器水的液面变化量为
根据得,甲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为
实验次数
容器中水深(h/cm)和木块的状态
甲容器
甲容器中木块
乙容器
乙容器中木块
1
4cm
不能浮起
4cm
不能浮起
2
5cm
不能浮起
5cm
不能浮起
3
6cm
刚好浮起
6cm
刚好浮起
4
7cm
浮起
7cm
浮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4 滑轮组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4滑轮组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原卷版docx、专题24滑轮组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3 杠杆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3杠杆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原卷版docx、专题23杠杆与浮力综合计算中考考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连通器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5连通器中考考题原卷版docx、专题15连通器中考考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