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
专题35 光学创新实验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35 光学创新实验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5光学创新实验中考考题原卷版docx、专题35光学创新实验中考考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操作1: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1甲所示。
操作2: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1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2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这个像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用到的光学原理是__________。
(2) 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_______。
(3) 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
【答案】(1)② 实像 光的直线传播;(2)h=0.25v (3)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
【解析】(1)能用光屏承接的为实像,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
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物体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得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h/v=3.0/12.0=4.0/16.0=5.0/20.0=6.0/24.0=1/4=0.25即h=0.25v;
(3)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相距成正比.
2.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
(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
好处: ________________;
不足: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暗;(2)见解析;(3)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
(4)方便改变像距;像高不方便测量.
【解析】(1)本实验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发光二极管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发光二极管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见下图:
(3)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
(4)另一名同学所用的实验装置,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可以很方便的改变像距;
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不受外界实验环境亮暗的影响,便于观察所成的像;
但是由于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在外筒里面,不方便测量像高.
3.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张带孔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甲 乙 丙 丁
小孔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来证实“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应选用_____卡片。
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1)不合理(2)丙 不可靠 如图所示(3)C
【解析】(1)猜想a是光斑是树叶的影子,因为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观察光斑的形状,所以符合这一条件的是乙卡片;
②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而甲卡片孔的形状相同,孔的大小改变,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所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
③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孔的形状不同,所以设计的带孔的卡片如图:
(3)在光屏与小孔的距离相同的条件下,如果孔较小,通过孔形成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如果孔太大,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在孔的形状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光屏与小孔的距离较近,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如果光屏与小孔的距离较远时,通过孔形成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由上可知:A、B、D正确.
4.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1)针孔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蜡烛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滨江公园的树林里,小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乙所示),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倒立;下;变小;(2)不变;(3)树叶距离地面距离不同。
【解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是倒立实像,所以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下方移动;
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烛焰就离小孔越远,则像变小;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烛焰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像的形状不变;
(3)树叶的缝隙,也就是小孔,距离地面的远近不同,形成的光斑大小不同;距离越远,形成的光斑越大,距离越近,形成的光斑越小。
5.小明与同学们在树荫下玩耍时发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和非圆形的光斑。小强认为:小孔成的是太阳的像,应该是圆形的,怎么会出现非圆形的呢?小星猜想:非圆形的光斑可能是由于小孔太大造成的;小明猜想:非圆形的光斑可能是由于小孔离地面太近造成的。为此他们进行了下列实验:①在卡片纸上挖一方形小孔,在地面上放一白纸作为光屏;让太阳光穿过小孔,移动卡片纸,在光屏上形成圆形光斑;测出卡片纸离光屏的距离为s;②让卡片纸逐渐靠近光屏,发现像由圆形慢慢变成方形;③保持卡片纸离光屏的距离s不变,逐渐增大方形孔,发现像由圆形慢慢变成方形。
(1)通过以上探究证实了______(小星/小明/两人)的猜想是正确的。
(2)小明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当小方孔的边长一定时,若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大于某一个值(通常称为临界值)时,光斑是圆形;而当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小于临界值时,光斑开始变成方形,且通过实验收集了上表所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临界值s和小方孔的边长a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如果小方孔的边长为1.0cm,则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至少为_____ m时才能看到圆形的光斑。
(3)如果他们采用“”形状的光源进行实验,则光屏上所出现的像的形状是图甲中的______。
(4)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关系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上图乙所示。让太阳光透过小孔,移动覆盖的卡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______ (“增强”、“不变”或“减弱”);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_____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_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亮度______(“增强”、“不变”或“减弱”)。
【答案】(1)两人;(2)s=200a2;2;(3)C;(4)变小;不变;圆;不变;减弱。
【解析】(1)由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也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②保持孔的大小与形状不变,让卡片纸逐渐靠近光屏,发现像由圆形慢慢变成方形,说明光斑的形状与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说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③保持卡片纸离光屏的距离s不变,逐渐增大方形孔,发现像由圆形慢慢变成方形,说明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有关,证明小星的猜想是正确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小明与小星两人的猜想都是正确的;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a变为原来的2、3、4倍时,s变为原来的:4、9、16倍,说明s与a的平方成正比,设s=ka2,将a=0.2cm、s=8cm代入解得:k=200/cm,
则临界值s和小方孔的边长a之间的数量关系为s=200a2;如果小方孔的边长为1.0cm,s的临界值:s=200a2=200/cm×(1.0cm)2=200cm=2m,
则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至少为2m时才能看到圆形的光斑;
(3)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称,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4)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而且亮度与孔大小无关,光斑亮度不变;则减小孔的大小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光斑亮度不变;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小孔成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光斑亮度减弱。
6.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月食的全过程,并欣赏到了一轮美丽的红月亮,一度称为媒体热点.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平面/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月食时为什么会出现红色月亮呢?科学家介绍,这是因为红色的光波长较长,穿透力也较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月全食时的红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
(1)请将文中的空格填完整.
(2)请在下图三个中标出地球、月亮、太阳的大致位置.
(3)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____(是/不是)光源,月食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马洲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下图所示),这是__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__填(“实像”或“影子”“虚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答案】(1)直线
(2)如图所示
(3)不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4)太阳;实像;3×108 m/s
【解析】(1)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阴影区;手影、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都是影子.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2)由于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产生月全食,所以,地球处在太阳和月亮之间.(3)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不能够自行发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4)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通过小孔时,上方的光射向下方,下方的光射向上方,是实际光斑的汇聚,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如: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c/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c/3。
7.小宇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如图甲所示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2)小宇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之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
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①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②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 。
③ 请你猜想要想使像明亮些,半透明纸应 (填“靠近”或“远离”)小孔。
【答案】(1)如图:
(2)①如图:
②从图象中看出;h随s的变大而变大,即h与s成正比关系;③靠近
【解析】(1)把小孔近似的看为一个点,过A点和小孔作直线交半透膜上一点A´,过B点和小孔作直线交半透膜上一点B´,蜡烛AB的像就是A´B´。
(2)①以s为横坐标,h为纵坐标,把对应数据用一个点确定。然后把诸多点连接起来。
②从图象中看出;h随s的变大而变大,即h与s成正比关系。
③光通过小孔照射到半透膜上,半透膜离小孔越近光越强,越亮。
8. 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 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 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 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________ (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 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不成正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的增加量小于入射角的增加量。
【解析】(1)由题图知,折射角为90°-65°=25°;
(2)由数据知,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比值不是一个定值:所以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成正比;
(3)观察表格数据,入射角:20°→40°→60°→80°,每次入射角都增加20°,折射角:13°→25°→35°→41°,每次分别增加12°、10°、6°,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的增加量小于入射角的增加量。
9.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________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________________。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该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________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
(4)若用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________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答案】(1)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AO和OB;(2)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3)玻璃;(4)玻璃。
【解析】(1)光线AO到OC,光的传播路线没有改变,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所以可以判断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
本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要记录光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以要记录的两条光线是AO和OB。
(2)探究光在玻璃和水的折射能力,要控制入射光线相同,入射角相同,观察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所以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相同。
(3)如乙丙图,当光在空气中传播时AO入射,OC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AO入射,OE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AO入射,OB传播,比较OB偏离OC更多,所以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玻璃。
(4)光路是可逆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偏折能力强,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偏折能力也强,所以远离法线。
10.某小组同学发现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一部分光线反射回水中,另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空气中,如图13(a)所示。他们保持入射点O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转过一定角度,观察到反射和折射光线如图13(b)所示。
O
A
B
C
O
A
B
C
O
D
E
F
D
E
F
(a) (b) (c)
图13
N
M
空气 气
水不
空气
水
空气
水
① 由图13(a)或(b)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图13(c)为图13(a)、(b)重合后的示意图,请猜想:两个平面相交的线MN是_________。
② 他们确定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并分别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了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 表二:光从玻璃斜射空气中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第2列和第3列,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7~10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GB3 ③ 从表一、表二数据中,他们发现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折射光线。如果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恰好消失时的入射角为,为了得到 的大小,应该在入射角为_______________的范围内继续实验。
【答案】①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②(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③40~45度。
【解析】① 由图13(a)或(b)可以发现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图13(c)为图13(a)、(b)重合后的示意图,请猜想:两个平面相交的线MN是法线。②(a)表一或表二的第2列和第3列,分别是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7~10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③从表一、表二数据中,他们发现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折射光线,发生全反射现象。如果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恰好消失时的入射角为,当为45°时,存在折射光线,50°时没有折射光线,为了得到 的大小,应该在入射角为40~45°的范围内继续实验。
1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空气
水
β
α
γ
O
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1)①折射 反射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小于(2)是 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
【解析】(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在空气中发生反射现象,在水中发生折射现象。
②通过观察表格数据,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该实验存在不足之处。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比如还可以做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探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12. (2023无锡)小红拿到一块玻璃透镜,仔细观察这块透镜,发现一面有螺纹,一面是光滑的,她对此透镜进行了探究。
(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2)小红查阅资料后了解到,用如图乙所示的三棱镜组合可以描述该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在图乙中画出平行光入射两个三棱镜后出射光线的大致方向_________;
(3)为探究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小红将“F”光源、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后,固定透镜位置,使“F”光源从距离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当“F”光源位于如图丙所示位置时,光屏应适当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小红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丁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将“F”光源按照图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若盒子高度h为,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个放大的投影,则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______,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_______。(选填“ ”、“ ”或“ ”)
【答案】(1)凸 (2) (3)10 左
(4) 10c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1 含有图像的光学类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1含有图像的光学类中考考题原卷版docx、专题31含有图像的光学类中考考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30 渗透作图技能的创新计算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0渗透作图技能的创新计算中考考题原卷版docx、专题30渗透作图技能的创新计算中考考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8 力电计算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8力电计算中考考题原卷版docx、专题28力电计算中考考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