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
位于博茨瓦纳西北部的奥卡万戈三角洲,也称奥卡万戈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也是非洲面积最大的绿洲。每年各种各样的动物被吸引至此,从而形成了相互联系非常紧密的动物群落,是非洲南部现存最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奥卡万戈湿地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当前奥卡万戈湿地的旅游为博茨瓦纳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这体现了湿地的( )
A.文化服务 B.支撑服务
C.供给服务 D.调节服务
2.博茨瓦纳政府严格限制奥卡万戈湿地地区游客数量的原因是( )
①天然保护区,避免生态破坏
②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差
③经济落后,资金短缺
④旅游服务价格昂贵,效益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环境问题形成过程示意图,此问题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据此完成3-4题。
3.此图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土壤酸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石漠化
4.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过度放牧 B.大水漫灌 C.大量施肥 D.围湖造田
在人地关系中,城镇化进程与粮食安全存在着耦合关系(相互促进或制约)。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相协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间变化趋势(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据此完成5-6题。
5.对该省新型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关系解释合理的是( )
A.城镇化水平提高使农村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B.城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使粮食安全水平上升
C.粮食安全水平上升使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
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可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度上升
6.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该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
A.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 B.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
C.缩小城镇建成区面积 D.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图)开辟了大规模直接利用海水制氢的全新路径。该技术可将风电以氢能形式加以存储,解决了海上风电不易存储的难题。据此完成7-8题。
7.与近海相比,远海采用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A.建设成本低 B.设备腐蚀慢
C.储电效率高 D.风能总量大
8.大力发展“海水制氢”对国家安全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
A.提高海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缓解我国淡水资源紧张状况
C.挖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潜力
D.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绿色智慧能源体系是能源绿色与管理智慧的新型能源体系。在绿色智慧能源体系框架下,“超级能源盆地”将重塑未来能源勘探开发的理念与模式。“超级能源盆地”是指地下赋存大规模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地上具有丰富的风、光等新能源,具备建成超大型能源生产与利用基地的资源基础和地质、地理条件的能源富集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将在中国率先建成世界级超级能源盆地。下图示意绿色智慧能源体系运行机制。据此完成9-10题。
绿色智慧能源体系运行机制概图
9.绿色智慧能源体系的优势是( )
A.主要依赖的是可再生能源 B.形成单向闭环的体系
C.加强多种能源的融合利用 D.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0.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在资源供给方面可采取的措施为( )
A.挖掘资源潜力 B.提高资源利用率
C.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D.降低资源的消耗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空气的对流扩散会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读某市冬、夏季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与冬季相比,该市夏季二氧化碳浓度峰值出现较早的原因是( )
A.无需燃煤取暖 B.植物生长茂盛
C.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对流较强
12.为明显降低碳排放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增加碳汇建设 B.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
C.倡导绿色生活 D.控制重工业生产规模
图为我国某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过程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关于图中序号表述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生态脆弱 ②粗放经营 ③沙丘开垦
④流水侵蚀作用加强 ⑤土地肥力下降 ⑥超载放牧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4.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 )
A.支撑服务 B.供给服务 C.文化服务 D.调节服务
中国是稀土出口大国,稀土上游产品的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而中、下游产品的进口额远小于出口额,在全球稀土贸易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2008-2018年,在经历稀土产业重组强化后,我国稀土出口重新面向全球,由粗放出口提升至科学管理。下图示意2008-2018年中美稀土贸易情况及相互依存指数。据此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2011-2018年,在中美稀土贸易中( )
A.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不断增加 B.中国对关国进口额持续减少
C.相互依存指数整体减小 D.相互依存指数整体增大
16.我国对美国稀土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相差大主要是因为( )
A.美国稀土资源匮乏 B.美国稀上开发技术水平低
C.我国稀土原矿出口多 D.我国产品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
二、综合题:(4小题,共52分)
17.读我国油气资源供应体系的两个海外战略安全区示意图及我国第1安全区某年成品油产量和市场缺口预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柴油(万吨)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4分)
(2)第Ⅲ安全区中,资源前景最好的地区和制度风险最高的地区分别是什么地区。(2分)
(3)除拓宽国际能源进口渠道外,为解决能源问题,我国还可采取哪些措施?(8分)
18.2022年11月,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试验示范项目在山东省莱州湾海域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打造了“蓝色能源+海上粮仓”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的典范,并创新性融入了海洋蓝色碳汇(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下图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链融合发展示意图。(10分)
结合以上案例,阐述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可持续发展、碳排放、国家安全等视角展开论述)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是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气温的变化。
(1)简述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特点。(4分)
(2)简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2分)
(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哪些行动。(4分)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江西鄱阳湖区域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湖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此,江西省计划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采用开放式全闸,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材料二:我国粮食消费中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的35%,结构性矛盾突出。江西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但高产田仅占20%左右。近年来江西省部分地区利用天然草场和秋冬闲田,通过种植固氮豆科牧草与水稻轮作的方式(“稻草”、“稻-稻-草”),发展草地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草”,保障粮食安全。
材料三下图为江西省鄱阳湖示意图。
(1)简述在鄱阳湖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生态安全的意义。(6分)
(2)从水资源安全角度简述鄱阳湖建水闸的作用。(6分)
(3)说明江西省发展“藏粮于草”的综合效益。(6分)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中二年级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二、综合题(52分)
17.(14分)(1)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2分)大多数地区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供应紧张。(2分)
(2)中东、非洲。(2分)
(3)加强能源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2分)积极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2分)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2分)
18.(10分)深海养殖和休闲垂钓业相结合,有利于环境和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风电底座“鱼礁化”,有利于增加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增加生物资源量和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生态安全;发展海洋牧场,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提高海洋碳汇能力,减少碳排放量,减缓全球变暖;海上风电+油气田互补供电,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深海网箱养殖,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食品供应安全;风电是清洁能源,风电场的建设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维护国家环境安全;(每点2分)
19.(10分)(1)(4分)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1950年以来上升更快。气温:波状上升。
(2)(2分)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开荒。
(3)(4分)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等。
20.(18分) (1)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每点2分,共6分)
(2)保障鄱阳湖的湖区在枯水期用水;提升鄱阳湖在枯水期的自净能力;减轻洪水期对下游带来的洪水威胁;做为下游区域缺水时的应急水源等。(每点2分,共6分)
(3)经济效益: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替代部分饲料用粮,减少粮食消耗。生态效益:增加秋冬季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社会效益:所需劳动力少,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促进人口流动,推进城市化进程。(每点2分,共6分)第1安全区
汽油(万吨)
煤油(万吨)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华北区
290
757
54
187
545
995
东北区
0
444
0
55
0
881
华东区
1309
1173
401
245
2438
3360
中南区
789
1039
270
276
1438
2243
西南区
0
365
0
121
0
459
西北区
0
400
0
91
0
704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C
B
D
A
D
A
C
A
11
12
13
14
15
16
C
B
B
A
D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最可能是,新时期“归雁”的出现反映了,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