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考点归纳
第五章 模型1用综合法快解新情境背景下的数列创新题模型 (含解析)2024年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考点归纳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 模型1用综合法快解新情境背景下的数列创新题模型 (含解析)2024年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考点归纳,共24页。
【问题背景】高考创新题,向来是高考试题中最为亮眼的风景线,其中数列作为创新问题设置的重要载体,是高考创新题命题的热点之一,其创新性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求解方法也是有章可循的,例如用综合法就可以处理新情境背景下的数列创新题.
【解决方法】
【典例1】(有界数列与无界数列|2024广东深中、华附、省实、广雅四校8月第一次联考|多选)对于数列,若存在正数,使得对一切正整数,都有,则称数列是有界的.若这样的正数不存在,则称数列是无界的.记数列的前项和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则数列是无界的
B.若,则数列是有界的
C.若,则数列是有界的
D.若,则数列是有界的
【套用模型】
第一步:整体审题,提取信息.
题设关键信息是“有界数列”的定义,选项中给出了不同的数列.
第二步:结合信息,确定解题方向、方法.
通过定义,得到如何判断“有界数列”的方法,即判断数列通项的绝对值是否不大于某个常数.
第三步:由第二步所确定的方法,进行推理、运算.
第四步:给出结论.
综上所述,选BC.
【典例2】(2024重庆一中8月入学考试)正项数列的前项的积为,的前项的积为,若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数列的前项的和为,证明:.
【套用模型】
第一步:整体审题,提取信息.
已知有两条关键信息,一是数列的前项的积为,另一个是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据此可求出的表达式,即递推关系式.
第二步:结合信息,确定解题方向、方法.
根据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易推出首项为1,再结合正项数列的前项的积为,即可求得两者间的关系.
第三步:由第二步所确定的方法,进行推理、运算.
因为数列的前项的积为,所以,
又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即,.
当时,,所以;当时两式相除,得,即.
【易错提醒】因为的前提是,所以探求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再验证总结
第四步:给出结论.
又满足上式,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1)得,所以,所以.
,,
因为当时,,
所以当时,,所以.
【典例3】(2024湖南长沙名校8月第一次质量检测|多选)若数列中任意连续三项,,均满足,则称数列为跳跃数列.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等比数列:1,,,,,…是跳跃数列
B.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数列是跳跃数列
C.等差数列不可能是跳跃数列
D.等比数列是跳跃数列的充要条件是该等比数列的公比
【套用模型】
第一步:整体审题,提取信息.
题设关键信息是“跳跃数列”的定义,选项中给出了不同的数列.
第二步:结合信息,确定解题方向、方法.
通过定义,得到如何判断“跳跃数列”的方法,题设关键信息是跳跃数列的定义,通过相邻三项的关系进行运算,判断跳跃数列.
第三步:由第二步所确定的方法,进行推理、运算.
对于A,等比数列1,,,,,…的通项公式为,
那么.,
由跳跃数列的定义知,等比数列1,,,,,…是跳跃数列,故A正确.
对于B,数列的前三项为,,,不符合跳跃数列的定义,(【点技巧】判断不正确,只需找到反例),故B错误.
对于C,当等差数列的公差时,它是递增数列;时,它是递减数列;时,它是常数列.
所以等差数列不可能是跳跃数列,故C正确.
对于D,若等比数列是跳跃数列,则,整理得,即,
若等比数列的公比满足,则,
可得,所以等比数列是跳跃数列,故D正确.
第四步:给出结论.
故选ACD.
一、单选题
(23-24高三下·重庆·期中)
1.定义:满足 为常数,)的数列 称为二阶等比数列,为二阶公比.已知二阶等比数列的二阶公比为,则使得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为( )
A.7B.8C.9D.10
(23-24高三上·四川绵阳·一模)
2.若数列满足则称为 “平方递推数列”. 已知数列是 “平方递推数列”, 且则( )
A.是等差数列B.是等差数列
C.是 “平方递推数列”D.是 “平方递推数列”
(23-24高三上·上海普陀·期末)
3.对于无穷数列,给出如下三个性质:①;②对于任意正整数,都有;③对于任意正整数,存在正整数,使得定义:同时满足性质①和②的数列为“s数列”,同时满足性质①和③的数列为“t数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s数列”,则为“t数列”
B.若,则为“t数列”
C.若,则为“s数列”
D.若等比数列为“t数列”则为“s数列”
二、多选题
(2023·江苏苏州·三模)
4.若数列满足:对任意的,总存在,使,则称是“数列”.则下列数列是“数列”的有( )
A.B.
C.D.
(2024·山东烟台·一模)
5.给定数列,定义差分运算:.若数列满足,数列的首项为1,且,则( )
A.存在,使得恒成立
B.存在,使得恒成立
C.对任意,总存在,使得
D.对任意,总存在,使得
(2023·云南·模拟预测)
6.在数列中,(为非零常数),则称为“等方差数列”,称为“公方差”,下列对“等方差数列”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是等方差数列
B.若正项等方差数列的首项,且是等比数列,则
C.等比数列不可能为等方差数列
D.存在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方差数列
(2023·浙江金华·模拟预测)
7.对于给定的数列,如果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成立,我们称数列是“线性数列”,数列满足,则( )
A.等差数列是“线性数列”B.等比数列是“线性数列”
C.若是等差数列,则是“线性数列”D.若是等比数列,则是“线性数列”
(2023·浙江·二模)
8.定义:若存在正实数M使,则称正数列为有界正数列.已知数列满足,为数列的前n项和.则( )
A.数列为递增数列B.数列为递增数列
C.数列为有界正数列D.数列为有界正数列
三、解答题
(23-24高三上·湖北武汉·期末)
9.若数列满足:存在等比数列,使得集合元素个数不大于,则称数列具有性质.如数列,存在等比数列,使得集合,则数列具有性质.若数列满足,,记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
(1)数列为等比数列;
(2)数列具有性质.
(2024·黑龙江·二模)
10.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大于3,则称这个数列为“型数列”.
(1)若数列满足,判断是否为“型数列”,并说明理由;
(2)已知正项数列为“型数列”,,数列满足,,是等比数列,公比为正整数,且不是“型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023·广东佛山·模拟预测)
11.如果数列对任意的,,则称为“速增数列”.
(1)请写出一个速增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写出的数列符合要求;
(2)若数列为“速增数列”,且任意项,,,,求正整数的最大值.
(2023·广东汕头·三模)
1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称是“紧密数列”.
(1)若,判断是否是“紧密数列”,并说明理由;
(2)若数列前项和为,判断是否是“紧密数列”,并说明理由;
(3)设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若数列与都是“紧密数列”,求的取值范围.
A
恒成立,存在正数,使得恒成立,数列是有界的
×
B
,,,,
【易错提醒】因为需要考虑绝对值,有同学认为,所以有界,结果看似正确,但这是不完整的
存在正数,使得恒成立,数列是有界的
√
C
,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存在正数,使得恒成立,数列是有界的
√
D
,.在上单调递增,,
不存在正数,使得恒成立,数列是无界的
×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数列新定义可得,利用累乘法求得的表达式,解数列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知二阶等比数列的二阶公比为,则,
故,
将以上各式累乘得:,
故,令,由于,
故,即,
又的值随n的增大而增大,且,
当时,,
当时,,
故n的最小值为8,
故选:B
2.C
【分析】对于AB,由题意得,然后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分析判断即可,对于CD,由平方递推数列的定义分析判断.
【详解】对于AB,因为 是 “平方递推数列”, 所以.
又, 所以 则,,
所以,不是等差数列, 所以AB不正确.
对于C,因为 ,所以 是 “平方递推数列”, 所以C 正确.
对于D,因为 ,
所以不是 “平方递推数列”, D 不正确.
故选:C
3.C
【分析】设,可判定A错误;对于,分为奇数和为偶数,不存在,使得,可判定B错误;若,推得满足①②,可判定C正确;
设,取,可判定D错误.
【详解】设,此时满足,
也满足,,
即,,为“s数列”,
因为,所以A错误;
若,则,满足①,
,令,
若为奇数,此时,存在,且为奇数时,此时满足,
若为偶数,此时,则此时不存在,使得,所以B错误;
若,则,满足①,
,,
因为,所以,,满足②,所以C正确;
不妨设,满足,且,,
当为奇数,取,使得;
当为偶数,取,使得,所以为“数列”,
但此时不满足,,不妨取,
则,而,
则为“数列”,所以D错误.
故选:C.
4.AD
【分析】根据“数列”定义判断A、D;利用特殊值判断B是否满足要求;由的个位数上奇偶性判断C.
【详解】A:由,要且,
所以,只需,显然对任意的,总存在,满足“数列”.
B:由,显然,不满足“数列”.
C:对于任意,,个位数为均为奇数,所以必为偶数,显然不成立,不满足.
D:由,
,
故对任意的,总存在,满足“数列”.
故选:AD
5.BC
【分析】由已知求出及范围判断AB;利用累加法结合错位相减法求和求出及范围判断C;求出及的范围判断D.
【详解】对于A,由,得,显然有最小值4,无最大值,
因此不存在,使得恒成立,A错误;
对于B,由选项A知,,则,
显然当时,恒成立,B正确;
对于C,由,得,
当时,
即,
于是,
两式相减得,
因此,显然满足上式,则,由,
得数列是递增数列,有最小值1,无最大值,
从而对任意,总存在,使得,C正确;
对于D,,由选项C得,
显然数列是递减数列,,因此对任意,不存在,使得成立,D错误.
故选:BC
【点睛】关键点睛:涉及数列新定义问题,关键是正确理解给出的定义,由给定的数列结合新定义探求数列的相关性质,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分析、推理等方法综合解决.
6.BC
【分析】根据等方差数列的定义依次分析四个选项可得答案.
【详解】对于A,因为,,,
,所以不是等方差数列,故A错误;
对于B,因为,,,
所以,,
因为 是等比数列,所以,所以,
所以,因为,所以,所以,又,所以,故B正确;
对于C,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则当时,,若为常数,则必有,此时,则数列不可能是等方差数列,故C正确;
对于D,假设存在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方差数列,则当时,且,
若,则,则,不合题意,
若,则,得,又,
所以为常数,必有,与假设矛盾,
故存在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方差数列.故D错误;
故选:BC
7.ABD
【分析】对A,B根据“线性数列”的定义进行判断,C,找特例,代入即可判断;D,结合定义,设出等比数列,代入求的,再结合线性数列的定义,看是否存在实数即可.
【详解】对A,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即,
满足“线性数列”的定义,A正确;
对B,数列为等比数列,则,即,
满足“线性数列”的定义,B正确;
对C,是等差数列,设,
则,若是“线性数列”,
则,则应有,
故不是“线性数列”,C错误;
对D,是等比数列,设首项为,公比为,
若时,,则,满足“线性数列”的定义;
若时,由,得,
,
累加的,
则,
经验证当时,满足,则,
若是“线性数列”,则存在实数,使得成立,
则,
,
,
则,则,
则是“线性数列”,D正确.
故选:ABD
8.BC
【分析】对于A,设,求导后放缩为,从而可知当时,单调递减,即可判断;对于B,由可知数列为递增数列,即可判断;对于C,由A分析,即可判断;对于D,借助不等式,从而可得,即可得到,从而可判断.
【详解】对于A,设,,
当时,,则,
所以当时,,则当时,,
所以当时,单调递减,A错误;
对于B,因为,所以数列为递增数列,B正确;
对于C,由A分析可知,当正实数M为前6项的最大项时,就有,所以数列为有界正数列,C正确;
对于D,令,则,
所以当时,,即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即,
由,
所以,D错误.
故选:BC
【点睛】关键点睛:
对于A,借助不等式进行放缩,而对于C,借助不等式进行放缩,从而可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9.(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设,求出和,求出和的关系即可证明;
(2)由(1)求出,求出,设数列即可证明.
【详解】(1)设,则,
.
因此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且;
(2)由(1),,所以,
取数列,则是等比数列,
并且,因此集合,
所以数列具有性质.
10.(1)不是“型数列”,理由见解析;
(2)
【分析】(1)计算得出数列前两项验证即可得出结论,并证明即可;
(2)利用为“型数列”和是等比数列,且不是“型数列”可求得的公比为,即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详解】(1)易知当时,可得,即;
而当时,,可得;
此时,不满足“型数列”定义,
猜想:数列不是“型数列”,
证明如下:
由可得,当时,,
两式相减可得,可得,
此时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为,因此不是“型数列”;
(2)设数列的公比为,易知,
又因为数列不是“型数列”,可得
可得,即得;
又数列为“型数列”,可得;
易知“型数列”为递增数列,因此当趋近于正无穷大时,趋近于,即可得;
综上可得,即,可得;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即可得,可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11.(1)(答案不唯一),证明见解析;
(2)63
【分析】(1)取,验证即可;
(2)当时,,根据速增数列的定义可得,从而可得,进而可求解.
【详解】(1)取,
则,,
因为,所以,
所以数列是“递增数列”.
(2)当时,
,
因为数列为“速增数列”,
所以,且,
所以,
即 ,
当时,,
当 时,,
故正整数的最大值为63 .
12.(1)不是“紧密数列”,理由见解析
(2)数列是“紧密数列”,理由见解析
(3)
【分析】(1)利用“紧密数列”的定义判断即可;
(2)利用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再证得,由此证得是“紧密数列”;
(3)先根据是“紧密数列”,求得的一个取值范围,对于对分成、和三种情况,利用列不等式组,由此求得的取值范围.
【详解】(1),所以不是“紧密数列”;
(2)数列为“紧密"数列;理由如下:
数列的前项和,
当时,;
当时,,
又,即满足,因此,
所以对任意,
所以,
因此数列为“紧密”数列;
(3)因为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前项和为,
当时,有,
所以,满足题意;
当时.,
因为为“紧密"数列,所以.即或,
当时,,
,
所以,满足为“紧密”数列;
当时,,不满足为“紧密"数列;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五章 模型2用放缩思想速解不等式证明问题模型 (含解析)2024年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考点归纳,共20页。
这是一份第三章 模型3用端点效应速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模型 (含解析)2024年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考点归纳,共23页。
这是一份第三章 模型2用设而不求法速解函数零点问题模型 (含解析)2024年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考点归纳,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