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638431/0-1713693062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滁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638431/0-17136930624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滁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638431/0-17136930624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滁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瑰宝“笔”、“墨”、“纸”、“砚”,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它们与化学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笔尖材料多为狼毫(毛),其主要成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墨的主要材料为煤烟或松烟,其主要成分为碳单质
C.宣纸的材料主要成分是天然无机高分子材料
D.砚台的主要材料砚石中多含有赤铁矿和褐铁矿,所以砚台多为深褐色或深紫色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的球棍模型:
B.乙醛的结构简式:
C.的电子式:
D.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3.已知: ,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溶液中含有个
B.1ml 参与反应断裂的π键数目为
C.反应每放出m kJ的热量,生成个分子
D.每转移10个电子,产生的体积标况下约为44.8L
4.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
A.除去乙酸中的乙醇B.除去水中的苯酚
C.除去尾气中的D.除去溶在中的
5.X、Y、Z、U、V、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一种核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X与U、Z与W同主族,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V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两倍。U与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设晶胞边长为d pm。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Z>Y>U
B.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Z>Y
C.U、V、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反应
D.该晶体的密度为
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7.依托咪酯是常用的麻醉剂,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水解但不能加成B.分子式为
C.分子中含一个手性碳原子D.碳原子杂化方式有两种
8.如图是石膏的部分层状结构,中间的虚线代表层与层的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
B.该结构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键
C.加热石膏可以破坏层与层之间的氢键,只能发生物理变化
D.每个连接在1个和相邻两层各1个的O上
9.下列所述实验事实或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由制得异丙醇[]进而达成“双碳目标”。其中M、N均是惰性电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由N极流向M极
B.该装置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N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D.M极每产生60g异丙醇,N极生成标况下144g
11.利用天然气制乙炔,反应原理如下:
①
②
在1L恒容密闭反应器中充入适量的,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某温度时各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B.反应前30min以乙烯生成为主
C.若60min后升温,乙曲线上移,甲曲线下移D.0~40min内平均速率为2.
12.已知催化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催化历程中有参与。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速率常数大于步骤②
B.反应历程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催化历程中,仅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D.步骤②的热化学方程为:
13.某课题组为探究0.1的与溶液反应,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分析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实验一的红褐色液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B.实验二说明既发生了水解反应也被还原
C.实验三说明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未被还原
D.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对的水解无影响
14.已知:①
②
、、的分布分数与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布分数}
A.
B.曲线b代表
C.加水稀释,减小
D.当时,为含M粒子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焦亚硫酸钠()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其实验室制备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其作用为______。
(2)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焦亚硫酸钠易被氧化而变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焦亚硫酸钠样品氧化变质的程度。
试剂:稀盐酸、稀、稀、溶液、酸性溶液、溶液
(4)某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①为保证实验准确,图中Ⅰ处应选择______(填A或B)连接到导管末端。
②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空气流速为,当观察到______时,结束计时,测定耗时t min,假定样品中的可被溶液充分吸收,该空气样品中的含量是______。
16.(14分)我国是铜业大国,氨法浸取工艺是铜矿提炼中常用方法,可实现废弃物“铜包钢”的有效分离,同时生产的CuCl可用于催化、医药、冶金等多种领域。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首次浸取时所用深蓝色溶液①由细铜丝、足量液氨、空气和盐酸反应得到,其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其配体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2)浸取工序的产物为,该工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浸取工序不宜超过40℃,其原因是______。
(4)中和工序中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洗涤步骤中使用乙醇的优点有______。
(6)选用真空干燥的原因______。
17.(14分)工业上以乙苯为原料制备苯乙烯。主要有以下两种制备方法,T K时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反应Ⅰ:直接脱氢
,
反应Ⅱ:氧化脱氢
,
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反应Ⅱ趋势远大于反应Ⅰ,从反应自发性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2)已知,忽略、随温度的变化。当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在100kPa下,直接脱氢反应的和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①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为______(选填“a”或“b”),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②在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气态乙苯和氧气各1ml,初始压强为200kPa,只发生反应Ⅱ,达到平衡时,乙苯的转化率为99.8%,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kPa(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乙苯脱氢法制苯乙烯往往伴随副反应,一定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苯乙烯选择
性,应当______。
18.(16分)化合物K是一种化疗药物的活性成分,一种以甲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B中非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2)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3)B→C中酚羟基不被浓硝酸氧化,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E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芳香族化合物结构简式为______。
(5)X是芳香族化合物,比D分子少一个O原子,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写出任意一种即可)
a.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
b.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与NaOH溶液共热有生成
(6)氨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和甲醇为原料,设计路线三步合成(无机试剂任选)。
滁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二、非选择题
15.(每空2分,共14分)
(1)长颈漏斗(错别字不给分) 平衡压强(“防堵塞”、“防止体系压强过大”也给分)
(2)(化学式正确1分,配平1分)
(3)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再加溶液(稀盐酸与溶液顺序颠倒不给分)
(4)①A ②蓝色变为无色(或蓝色退去)
16.(每空2分,共14分)
(1) 三角锥形(“三角锥型”也给分)
(2)(化学式正确1分,配平1分,化学方程式不给分)
(3)温度过高,液氨挥发,原料利用率低(答“温度过高,HCl、的溶解度降低,原料利用率低”也给分)
(4)
(5)易于干燥、减少产品损失(答出任意一条即可)
(6)防止干燥过程中CuCl被空气中的氧化(答“防氧化”也给分)
17.(共14分)
(1)①(数值正确即给分,单位不做要求)(2分)
②两反应,但反应可自发进行,但,高温下才可自发(必须从焓变、熵变的角度答题,其他答题角度不给分)(3分)
(2)①b(2分) ,温度升高,增大(2分) ②(3分)
(3)使用高选择性催化剂(答“使用专一的催化剂”也给分)(2分)
18.(每空2分,共16分)
(1)甲苯(错别字不给分) 碳氯键(氯原子)(错别字不给分)
(2)取代反应
(3)羟基与邻位酯基中羰基上的氧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增强(羟基与邻位羰基上的氧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空间位阻增大)
(4)
(5)(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6)
(4分)(前两步各1分,最后一步2分)
备注:三个步骤反应顺序不能颠倒,若某步出错则从该步后续所有步骤均不给分A.用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稀氨水
B.制取溶液
C.实验室测定中和热
D.用pH计测新制氯水的pH
选项
实验事实
离子方程式
A
过量通入溶液中产生黑褐色沉淀
B
过量的NaOH与反应未
生成沉淀
C
等物质的量与溶液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溶液变浑浊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Ⅰ
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溶解完后平均分装到两支相同的小试管中
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
Ⅱ
取实验I的溶液,______
出现白色沉淀
样品已氧化变质
Ⅲ
另取实验Ⅰ的溶液,加入酸性溶液,充分振荡
溶液褪色
样品未完全氧化变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D
D
A
C
A
C
A
D
B
B
D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文件包含滁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PDF版pdf、滁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答案PDF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文件包含滁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PDF版pdf、滁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答案PDF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钴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