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广西卷】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
【广西卷】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卷】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广西卷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语文试卷pdf、广西卷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语文试卷答案docx、广西卷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语文试卷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整 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
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这一理解不准确,曲解原文语意。从材料一所述看,“它 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时候”,“上溯”并非“起源于”;另外,材料中说“但当时的
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并未述及孔子肯定诗歌“美”的职能。
2.D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材料主要信息、分析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并判断其推论 是否合理的能力。D 项属于强加因果关系。
3.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并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做出合理推断以及综合利用信息进行 实证的能力。A 项着重阐述“风雅”产生的动机,指出为情而造文的道理,偏重“讽”;C 项强调诗 的本教在于“刺”;D 项阐述“诗”“情”“境”的关系,对诗的“刺”的单一职能提出疑问。这三项与 材料一中诗的美刺职能的关联欠紧密;而B 项论及诗的“美”“刺”两种职能,相较前三者,它最适 合作为支撑材料一关于诗歌的职能的观点的论据。
4.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语言和论证的色彩以及论证的观点的能力。“相 反,材料二却指出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错,材料二没有信息表明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
5.①《静女》一诗表现的是古代男女之间纯真浪漫的爱情,是一首清新的爱情诗,与政治、卫君并 无什么关联,谈不上“刺时”、劝君。(3分)②这种理解体现了《诗序》对诗歌“美刺”职能的推 崇,它片面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忽略诗歌作为文学的特点。此类解诗往往因为机械
套用美刺理论,而导致对诗歌文本原意的曲解或误读。(3分)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文本、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和对文本材料准确理解、分析、综 合并最终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强调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批判 性思维能力。题干采用关联设问的方式, 一是关联材料中的《诗序》,二是关联统编高中语文 教材附录古诗词诵读篇目《静女》(见于必修上册附录古诗词诵读第一篇),强调试题与现行教 材内容的对接,体现教学考的一致性。题干中这句引语是对《静女》的解读,体现了《诗序》的 “美刺”说。如何评判这种解诗?立足《静女》这一文本,显然,该诗是一首抒发男女恋情的诗, 与“卫君无道,夫人无德”并无任何关联。由此可见,“美刺”说制约下的解诗未必都合情合理, 有的则是穿凿附会。《诗序》对《静女》的“卫君无道,夫人无德”的这种解读,是对“美刺”理论 的机械套用,它片面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无视诗歌文本本身的内涵。
6.D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的情节、人物、背景等多方面内容的梳理与理解的能力。A 项中“渲染安谧沉寂的氛围”“欲扬先抑”这些理解不正确,从开头第一至五段的内容来看,这 氛围并非“安谧沉寂”;从开头部分与下文的关联来看,也并非“欲扬先抑”。B 项中“后来发现 放枪比吹号痛快,就扛起枪来”这一理解歪曲原文语意,原文是说“因为当时流行一种对号兵 不利的谣言”,他才扛起枪来。C 项中“因此他幡然悔悟,不再参加敢死队”这一理解不正确, 原文是说“反省和风气逐渐把狡诈传给了他”。
7.B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的精彩细节、环境、语言等多方面描写进行鉴赏、分析与品评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1页(共6页)】 ·24-427C ·
的能力。B 项中“烘托了王汤元内心逐渐趋于平静的心境”这一分析不正确,从小说文本的整
体语境看,应是“烘托王汤元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心境”。
8.小说叙写田狗熊其人的打趣言行和对王汤元的劝阻,以及王汤元的回应。(1分)这样写,更 加充分、具体地揭示了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2分)烘托王汤元不甘
受奴役、想要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塑造与表达效果进行鉴赏分析的能力。考生应先从文中筛选出 两处有关田狗熊其人其事的叙述内容,先是插叙、虚写,即借助王汤元入睡前对田狗熊的回想 来交代两人的关系;再是顺叙、实写,叙述王汤元被雄壮的歌声和鞭炮声振奋斗志,最终下定 出征上前线的决心时田狗熊的阻拦。然后解说这样写的作用,要分别指出这两处叙述、描写 的意图,即更加充分、具体地揭示了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从侧面烘托 王汤元想要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
9.①选材:《出征》选取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响应号召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选取抗战 相持阶段白洋淀地区军民协作抗击日寇的故事。②结构:《出征》以主人公王汤元出征前夜是 否上前线抗敌的心理态度变化为线索来叙事;《荷花淀》以水生嫂们的成长为线索来组织情 节,依次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③人物塑造:《出征》以老兵王汤元为 主人公,主要展现其出征前线、抗击日寇的思想斗争与觉悟过程,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 争的坚定斗志;《荷花淀》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勇敢自信、积极向上的农村 劳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 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小说文本的选材、结构与人物塑造的能力,兼考比较鉴赏分析的能 力。题干将《出征》与《荷花淀》做比较,要求考生指出它们在选材、结构与人物塑造三方面的 不同点。解答此题,须立足两个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逐一概括分析。从选材看,《出征》反映 的是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反映的是抗战相持阶段冀中抗日根 据地的白洋淀一带军民协作抗日杀敌的故事。从结构看,《出征》主要以主人公老兵王汤元是 否上前线的激烈思想斗争为线索展开叙事,《荷花淀》则以水生嫂们的觉悟、成长为线索展开 叙事,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从人物塑造看,《出征》着重展现了老兵 王汤元是否上前线抗敌的思想斗争与态度变化,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争的坚毅精神; 《荷花淀》塑造的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英雄群像,展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奋发向上、勇敢自信 的精神风貌,赞美其爱国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BEF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读的能力。“久患”是“边人”的谓语,应在“久患”后断 开;“修障塞”和“饬烽燧”内容相关,句式一致,中间断开;“故”后面内容是前面内容的结果, 应在“故”之前断开。原句加上标点为: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 烽燧。
11.A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文言字词的能力。《烛之武退秦师》
中“越国以鄙远”的“鄙”为意动用法,译为“把……当作边境”。
12.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皇上决定派儒生一起去讨伐匈 奴”错,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的意思是儒生不愿意去讨伐匈奴,却要废除盐铁官营和均输 法,扰乱边防费用,破坏讨伐匈奴的军事战略,这是不对的。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2页(共6页)】 ·24-427C ·
13.(1)积聚仁义来教化人们,推广德行来安抚人们。所以近处的民众亲近归附,远方的民众心 悦诚服。(“畜”“风”“怀”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让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富裕安乐,让游手好闲的人艰难穷苦,那么农民就会竭尽全力 了。(“稼穑者”“饶”“惰游者”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蓄”意为“积聚”;“风” 意为“教化”;“怀”意为“安抚”。第(2)小题的关键点:“稼穑者”意为“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饶”意为“富裕”;“惰游者”意为“游手好闲的人”。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1分。
14.同:司马光和汉代儒生都重视农业发展。(1分)
异:司马光认为应让农工商均衡发展,各尽其力;(1分)汉代儒生认为应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两则材料中对于不同行业 发展的观点看法,据材料可知,不同行业指农业和工商业,两则材料对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观点鲜明,梳理材料相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整合成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始元六年,朝廷发布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由各地所举荐的贤良、文学进行讨论,询问民 间感到困苦的事情。
文学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是阻断享乐放纵的根源,拓广道德的发端,抑制工 商业而开辟仁义之途,不用财利去引导人民,这样做了以后,教化便可以振兴,风俗便可以转变。 如今在全国各地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人民争利。这样做破坏了敦厚朴实的风 俗,形成贪婪鄙陋的习气。因此百姓从事农业的人少,追逐工商之利的人多。工商业得到发展, 人民就会奢侈;农业得到发展,人民就诚朴。人民诚朴,财物就会充足;人民奢侈,饥寒就会产 生。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这是用来巩固农业而抑制工商业的方法,大力地发 展农业,这样做是适当的。”
大夫说:“匈奴背叛汉朝而不肯臣服,屡次侵略边境。先帝哀怜边疆人民长期遭受祸患,苦 于被匈奴人俘虏,因此在边疆建筑城堡,修整烽火台,驻军来防备匈奴。因边防费用不足,所以 实行盐铁官营,设立酒类专卖,设置均输官署,增加国家的财富,以补助边防费用。如今你们要 废除这些政策,在内将造成国库空虚,在外将造成军费缺乏,使守卫要塞登城防守的士兵在边疆 遭受饥寒,朝廷拿什么去供养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不妥当的。”
文学说:“孔子说:‘诸侯、大夫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民贫穷而担心人民 不安定。’因此天子不谈论财富的多少,诸侯不谈论利害,大夫不谈论得失。(而是)积聚仁义来
教化人们,推广德行来安抚人们。所以近处的民众亲近归附,远方的民众心悦诚服。因此,善于
克敌的人不必去作战,善于作战的人不必去用兵。只要朝廷修明国政,就可以制服敌人而使他 们退兵。圣明的君主推行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大夫说:“匈奴人凶猛狡猾,肆意入侵边塞,侵犯内地,杀害郡、县官员和朔方都尉等,十分悖 逆无礼,早就应当讨伐了。陛下施予大恩大惠,既哀怜百姓生活不富足,也不忍心让士大夫长期 在外经受风吹日晒;你们既然不能身披坚甲,手持锐利的武器,没有到北方反击匈奴的决心,而 你们却又要废除盐铁官营和均输法,扰乱边防费用,破坏讨伐匈奴的军事战略,没有忧虑边疆安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3页(共6页)】 ·24-427C ·
危的心思,这在道义上是不妥当的。”
材料二:
农业、工业、商业,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农民竭尽全力,那么田地就有好收成而粮食就有富 余了。工匠竭尽巧智,那么制作的器物就会坚实而且用途广泛了。商人让商品流通起来,那么 人们就能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与别人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这样财物就有余了。当他 们(各行各业的百姓)有富余,而我(国家)取用,即使多了也不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如果让从事 农业劳动的人富裕安乐,让游手好闲的人艰难穷苦,那么农民就会竭尽全力了。让制作出坚固 优质实用器物的工匠获得收益,而让制作浮华奢侈器物的工匠卖不出产品,那么工匠就能竭尽 他们的巧智了。国家要(长久地)获利,应该舍弃细小的方面而着眼于大的方面,不计较眼前之 利而取其长远,这样,商品就会流通了。农民、工匠、商人都高兴地从事自己的行业进而生活富 裕,如果这样,国家想要什么会没有收获呢?
15.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结构、意象、意境、手法等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D 项 中 “传达了戍边将士因节气突变而盼寒衣、思故乡的深情”这一理解不正确。这两句是写深夜 紧张赶制寒衣的妇女们听闻边雁、候虫的声音而引发的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怀恋和关切 之情。
16.第一问:末四句叙写捣衣女月夜的所见所思,揭示她们对征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2分)第 二问:①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2分)对连年征战以致“征人如转蓬”的动
荡时世的批判。(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文本思想情感内涵的能力。本题设两问,以提高区分度。第一问 指向对诗歌文本浅层含意的理解,第二问指向对诗歌深层意蕴的把握。回答第一问,须概括 末四句的内容要点,即叙写捣衣女月夜的感受,揭示她们对征夫的怀恋和关切之情。回答第 二问,要把握诗人的情感立场。联系全诗,不难发现,末四句透露出诗人对底层人民不幸遭 遇的同情,对连年征战的动荡时世的批判。
17.(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2)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3)示例一: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示例二: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示例三: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给 分;第(3)小题,符合情境的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18.①雅俗共赏 ②不可思议 ③引人入胜(每处1分,其他合适的成语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据上文“上至骚人墨客,下至贩夫走卒,都喜欢阅 读”等信息,此处可填“雅俗共赏”。②处,上文说身为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典型人物,令人难以理解,此处可填“不可思议”。③处,据上文“这些作品的故事”以及下文 “对青年的吸引力很强”等信息,此处可填“引人入胜”。
19.①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将《孟子》《史记》等古书书籍当作药丸,使得读书的过程具象 化,更活泼、亲近。(3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当代学者比作中医医生,中文素质差 的学生比作病入膏育的病人,将读古书比作治病药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让学不好中文的学生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4页(共6页)】 ·24-427C ·
直接学习文言文是无济于事、有害无益的。(3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以及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 用了比喻和拟物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比较容易看出来,喻体(医生治病)是很多文章中常见 的,学生应当熟悉。拟物则需比较高的语文素养和比较强的阅读感悟能力。
20.①旧小说是民俗之根,与诗文、史哲同样重要;②读旧小说可以更好地理解儒道释文化;③读 旧小说可以打通文言与白话之间的障壁,提高中文水平。(每点1分,三点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干给了一个情境,任务是劝朋友读旧小说,要 求从文段中找出理由,其实是概括读旧小说的好处。学生梳理文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整 合成答案即可。
21.①极光的颜色也有差异 ②但是中纬度地区也会出现极光(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短文补句与逻辑推断的能力。①处,根据下文说明地球和木星、土星的极光 颜色的差异的提示,推断此处可填“极光的颜色也有差异”。②处,据上文“尽管极光主要出 现在高纬度地区”,以及下文“只是频率比较低”“北京所在的北纬40 度左右属于中纬度地 区”的提示,推断此处可填“但是中纬度地区也会出现极光”。
22.示例:太阳活动日益增强和频繁,容易引起电离层突然扰动,严重时会导致无线电通信中断 和影响飞行安全。(修改正确一处1分,两处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辨析与修改的能力。“随着太阳活动日益增强和频繁,容易……”缺主 语,删去“随着”;“导致……飞行安全”搭配不当,可以在“飞行”前面加“影响”。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
这是一道基于写作交际情境的时闻类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给出了夜校红火的 时闻。这段材料由六句话组成。 一、二两句概述夜校红火,广受青年人关注的现象。三至六 是举例解说夜校红火的表现。综观三至六句,它分别从课程数量、学员人数、公益性质、课程 内容、学习效用等多个方面解说夜校红火、深受学员青睐的具体表现。夜校红火这一时潮的 产生,其原因、影响、意义是什么?夜校走红与构建学习型社会,与公民的终身教育有怎样的 关联?这些问题是考生写作此题应着重深入讨论、探究的重点内容。试题设置了三个基于 不同情境的写作任务。
第一个是时评(或说社会短评)写作。题干要求考生围绕“夜校走红大家谈”这一校刊征 文主题来写作。考生可以从夜校走红的原因、性质、意义、改进和优化策略等不同角度任选 一二来具体阐述,深入探究。参考立意:(1)青年夜校,点亮年轻人的夜生活;(2)让夜校为心 灵充电,助青年成才;(3)让青年夜校,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注入正能量;(4)读懂夜校走红背后 的文化需求;(5)让夜校成为终身学习的“补给站”;等等。
第二个是建议书写作。题干要求考生代表年轻人向当地青年文化夜校写一封建议书。 考生可以围绕“如何办好符合当代青年需求的青年文化夜校”这一话题,提出具体建议并阐 述理由。考生可以从青年文化夜校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学校管理、服务社会等 多个角度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第三个是推介词写作。题干要求考生就拟开设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等课程写作推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5页(共6页)】 ·24-427C ·
介词。考生可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学习意义、学习方法等角度加以阐述。比如推介《论 语》研读这门青年文化夜校课程,可以围绕当代青年为什么要读《论语》、怎么读《论语》等角 度来推介。
(二)题意评分解说
【补充说明】
(一)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等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
容,可以打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
符合
题意
一类文
54~60分
A.立意准确、集中、鲜明:能扣紧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准角度,立意鲜
明,主旨集中、明确。B.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C.能严格执行题干写作 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D.所选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文
48~53分
A.立意准确、集中:能结合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准角度,立意明确。 B.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楚。C.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
要求。D.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
三类文
42~47分
A.立意基本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择角度,确立主旨,符
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B.内容具体,结构大致完整,思路基本清楚。C.基本能 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D.基本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
基本
符合
题意
四类文
36~41分
A.立意不够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择角度,确立主旨,局 部观点游离材料的主要思想内涵。B.内容大致具体,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如残
缺、思路混乱。C.未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D.不符合所选
文体的特征要求。
偏离
题意
五类文
35分及以下
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不符合文体要求,仅选取材料、要求
或背景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级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厚德而后得,以德谋得,以得促德,德可得人,可自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