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试卷
命题人:审题人:
一、选择题(每道试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题。)
德国慕尼黑大学某教授把中国首先分成东部和西部,再分成南部和北部,形成四大综合区,并命名为“金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B. 各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界线
C.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 我国四大综合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的是( )
A. 金色中国区应扩大绿洲农业的规模B. 黄色中国区农作物以水稻和甘蔗为主
C. 银色中国区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 绿色中国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3. 图中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对应及影响因素错误的是( )
A. “黄色中国”—水资源短缺影响B. “银色中国”—冰雪覆盖影响
C. “绿色中国”—植被类型影响D. “黄色中国”—作物熟制影响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进行划分的,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西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戈壁荒漠为主,被称为金色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以黄土和黑土为主,被称为黄色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为高原山地气候区,冰川广布,被称为银色中国;南方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被称为绿色中国,C正确;区域是一个整体,内部也具有差异性,A错误;自然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B错误;区域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性,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金色中国位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容易出现荒漠化问题,不适宜扩大绿洲农业的规模,A错误;黄色区域为北方地区,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水稻和甘蔗多在南方地区,B错误;银色中国的青藏高原应注重环境保护,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误;绿色中国为南方地区,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以黄土和黑土为主,且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成熟时一片金黄,被称为黄色中国,其并不是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影响,A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银色中国”位于青藏高原,其海拔高,气温低,冰雪广布,被称为银色中国,B正确,不符合题意;南方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四季常绿,被称为绿色中国,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具有一定面积的地区被称为区域,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和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和开放性。中国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区域分工指数值越高,则表示两地区行业差异性越大;指数值越低,则两地区产业同构性越大。图为2016—2019年京津冀区域分工指数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三个省级行政区中最容易形成产业转移的是( )
A. 北京—天津B. 天津—北京C. 天津—河北D. 北京—河北
5. 图示时期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变化总体表现为( )
A. 产业同构性增大B. 专业化程度增强C. 产业链不断延长D. 产业类型多样化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北京与河北的区域分工指数值最高,表明两地产业差异性较大,又因为两地之间的距离较近,且北京的产业密集度较高,河北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广,因此北京与河北之间最容易形成产业转移,D正确;北京与天津、天津与河北的区域分工指数值较低,说明相互间的产业同构性越大,不易形成产业转移,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总体呈减小的趋势,说明三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产业同构性增大,这表明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更加不明确,不利于实现产业的专业化发展,A正确,B错误;区域分工指数总体降低并不能说明产业链不断延长,C错误;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变化与产业类型多样化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转移或产业升级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以产业转出地为例,原产业向外转移,使区域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产业转入地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产业转出地的就业机会向承接地转移,就业机会减少,引起迁入人口或失业人口增加。
6. 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 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B. 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D. 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我国南方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C正确。不能体现独特性和差异性,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回答问题。
7. 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生产功能B. 呼吸作用
C. 分解功能D. 平衡功能
8. 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
B. 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D.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
【答案】7. A 8. A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过程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明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改变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其他要素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A错;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各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在各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新的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BC正确;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地理要素组合,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A。
【点睛】自然环境由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9. 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 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甲和乙之间通过蒸腾作用连接,说明甲为生物圈,乙是大气圈,图中丁与丙之间通过下渗连接,表明丙为水圈,丁为岩石圈。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我国某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 青藏高寒区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 北方地区D. 南方地区
11. 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稳定性
【答案】10. B 11. A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深居内陆,且气候干旱,多内流河,荒漠广布,由此可判断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区域深居内陆,所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故导致该区域植被稀少,沙漠广布,这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要素组成,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图中大漠胡杨所属植被类型是( )
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
C. 针叶林D. 荒漠植被
13. 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 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 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气温较高
D. 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胡杨树生长于干旱气候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受气候影响属于夏季葱绿、冬季落叶的落叶阔叶林,B正确AC错误。胡杨不属于荒漠植被,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丙地区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树木四季长青,C正确。甲地位于温带荒漠地区,降水稀少,植被根系发达,便于吸取地下水,A错误。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错误。丁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错误。故选C。
【点睛】胡杨与其生存的干旱而多盐碱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特别的生物特性。它的根、叶、枝干、细胞、繁殖等的变化,适于沙质土壤生长,耐干旱、耐盐碱、耐严寒、耐酷暑、抗风沙、抗贫瘠,是唯一能在大漠成林的落叶高大乔木。
2020年3—4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沿途气候变化依次(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5. 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B.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我国大兴安岭是季风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大兴安岭地区以西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所以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的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一温带大陆性气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东北平原的气候是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过了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水分条件变差,形成温带草原带,到我国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极少,从而形成温带荒漠带。所以沿途自然带变化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温带草原带一温带荒漠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
16.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 S坡既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示可知N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S坡高,说明热量N坡更丰富,为向阳坡;C、D错误;图中雪线S坡更低,说明S坡降水更丰富,为迎风坡。A错误;综合前述,B正确。故选B。
【点睛】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阳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高度高。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图中线段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海拔)。每年3~5月该山地都会迎来登山客的流量峰值。据此完成问题。
17. 该山地( )
A. 北坡缺失甲带主要因基带海拔较高B. 南坡乙带下界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 北坡自然带数量多少由降水量大小决定D. 南坡自然带的界线均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18. 每年3~5月适宜攀登该山的原因主要是( )
A. 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B. 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
C. 白昼时段长,用时充足D. 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
【答案】17. A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该山地的海拔高度和山地的基带可判断该山地为珠穆朗玛峰,甲带是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珠峰北坡缺失甲带是因为北坡位于青藏高原,基带为亚高山寒性灌丛草甸带,受海拔高度的影响,缺失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A正确;乙是高山冰雪带,珠峰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因而分布比北坡低,不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B错误;北坡自然带少是因为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度小,C错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界线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攀登珠峰的最大困难在于珠峰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珠峰6月份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进入雨季,3~5月份正是雨季来临之前的时间,风力较小,降水少,多晴天,最适宜攀登,A正确;峰顶常年低温,故气温并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且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月份是6、7月,B错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较长的时段应是6、7月,C错误;冰雪消融会增加攀登的风险,D错误。故选A。
【点睛】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与纬度、海拔、相对高度等有关。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丰富。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植被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山峰可能位于( )
A. 武夷山B. 天山C. 喜马拉雅山D. 长白山
20. 该地区的山地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山脉北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北坡( )
A. 热量条件好于南坡B. 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C. 光照条件好于南坡D. 坡度更缓,海拔更低
21. 据图中所示,该山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不一致,关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B. 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
C 南坡气温低,降水多,雪线高D. 北坡气温低,降水少,雪线低
【答案】19. B 20. B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选项中只有天山山脉的基带为荒漠,B正确;武夷山的基带应为常绿阔叶林,A错误;喜马拉雅山南坡基带为热带季风气候,应发育热带季雨林,C错误;长白山的基带应为落叶阔叶林,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针叶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天山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南坡多,故可以发育山地针叶林,B正确;北坡为阴坡,其热量和光照条件比南坡差,AC错误;南北坡的坡度和海拔整体上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天山北坡为阴坡、迎风坡,气温低且降雪多;而南坡为阳坡、背风坡,气温高且降雪少,由此可知,北坡的雪线低,南坡的雪线高,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降水因素: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基流,即“基本径流”,指河道中能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大小与流域面积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它是水资源评价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值。下图示意2013年7~9月三种水分来源对我国某河流河道径流的贡献流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基流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
A. 积雪融水B. 冰雪融水C. 地下水D. 降雨
23. 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
A. 东北地区B. 西北地区C. 华南地区D. 华北地区
24. 该河流7~9月份冰雪融水补给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B. 降水C. 植被D. 地形
【答案】22. C 23. B 24. A
【解析】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基流是河道中能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读图,基流较为稳定且常年存在,所以直接补给水源为地下水,C正确;积雪融水、冰雪融水、降雨补给(在我国)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除基流外,该河流7~9月份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所以判断该河流最可能在我国西北地区,B正确;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位于季风区,7~9月份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为降水,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冰雪融水补给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所以气温的变化影响冰雪融水补给量的波动,A正确;降水、植被、地形都不是影响冰雪融水补给量波动的因素,排除BCD。故选A。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5种:①大气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秋季,降水较为集中;②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天气回暖的时候;③永久性冰雪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时候;④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可以“相互补给”;⑤湖泊水,河流与湖泊水可以“相互补给”。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下图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按海水温度分类,甲、乙洋流分别为( )
A. 寒流、暖流B. 寒流、寒流C. 暖流、暖流D. 暖流、寒流
26. ①②③④海域中,最容易形成大规模渔场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7. 洋流对日本福岛核污水的影响,主要有( )
①扩大污染范围②降低沿岸海域核污水浓度
③减少污染物总量 ④改变污染物性质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5. D 26. A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洋流为日本暖流,乙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排除ABC,D正确,故本题选D。
【26题详解】
①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易形成大规模渔场,A正确;②③为暖流流经区域,④为寒流(非上升补偿流)流经区域,均不易形成大规模渔场,BCD错误,故本题选A。
【27题详解】
洋流可以把核污染带至更远的地方,扩大污染范围,①正确;洋流并不会使污染物总量发生变化,只会使得近海沿岸海域浓度降低,污染物性质也不会发生改变,②正确,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渔场形成条件:(1)大陆架海域,从海面到海底都有较为充分的阳光透射,还有从大陆径流带来和从外海层运来的各种营养物质,是鱼、虾、贝类等经济动物的繁殖、索饵和越冬的良好场所。(2)两种海流交汇的海区,尤其是强大的寒流和暖流交汇的辐聚区,海水搅动,底层营养元素上泛,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容易形成良好渔场。(3)上升流海域,深层含有营养盐类的海水涌升,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容易形成良好渔场。(4)近寒带海域,近寒带海洋底层具有异常丰富的营养物质,近寒带海域温度变化大,海水容易产生对流,使得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从而形成渔场。
极海冰区是海洋上部和大气下部的交界面,对海洋、大冰可以隔离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和水汽交换,纬度增高,海洋与大气间温差增大,海洋向大气的热传输和水汽蒸发增强。下图为南极海冰月面积变化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南极海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 3 月B. 5 月C. 9月D. 12 月
29. 影响南极海区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性质B. 太阳辐射C. 海水盐度D. 盛行风向
30. 随着气候变暖,南极海区海一气热量传输会( )
A. 增加B. 减弱C. 不变D. 不确定
【答案】28. C 29. B 30. A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变化率为正则海冰面积增加,反之则减少。由图可知在2月初到9月之前,变化率一直为正,一直在增加,所以9月南极海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根据南极海冰月面积变化率示意图可知2月初到9月,主要为其冬半年,太阳高度小,昼长短,甚至出现极夜,太阳辐射少,海冰面积增加;短暂的夏季10月到次年1月,太阳高度增大,昼长增长,甚至极昼,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海冰面积缩小;故影响南极海区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南极海区洋流一直为环球的寒流,不会发生变化,也就不是海冰面积变化的原因,A错误;海冰面积变化会影响海水盐度,而不是当地海水盐度变化影响海冰面积变化,C错误;盛行风向对海冰面积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随着气候变暖,南极海冰面积会比往年更小,海水温度较往年高,海水长波辐射,海水蒸发,降水都会加强,所以南极海区海一气热量传输会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气的水分交换:(1)过程: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2)影响因素: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3)活跃区: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二、综合题。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
材料二: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点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年降水量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旱雨)季分明。
(2)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3)降水差异: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
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较多,雨季较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马拉维和气候资料统计图表为背景,涉及气候类型和特征、气候的成因分析、降水差异的比较及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A地位于非洲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结合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旱雨)季分明。
【小问2详解】
图示A地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12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半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也跟着南移,当地受赤道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小问3详解】
本题主要从影响降水的的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等因素展开分析。读图可知,相比A地,B地纬度较低,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而且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吹过湖泊,起到增加湿度和水汽作用,受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雨季较长。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材料二: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甲图为安第斯山脉分布图,图中虚线①表示南美洲西海岸一南北走向的洋流,该洋流北侧分布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渔业易受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丙图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1)试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①洋流北侧的气候和渔业产生的影响。
(2)结合丙图,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答案】(1)对气候: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升温,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或降水增多)。
对渔业: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洲西海岸上升补偿流减弱,海水表层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渔业减产。
(2)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和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海—气相互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升温,上升气流加强,下沉气流减弱甚至消失,由于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加强,所以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①海域附近有秘鲁渔场,而秘鲁渔场是因为离岸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的存在,厄尔尼诺出现时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洲西海岸上升补偿流减弱,海水表层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渔业减产。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附近,由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巨大的山脉阻挡湿润西风深入,东侧区域地处湿润西风的背风坡,因气流下沉,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东侧降水减少,土壤水分条件变差,所以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