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人体的营养精品教案(人教版七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40318/0-17137598332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精品教案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2章人体的营养精品教案(人教版七下)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人体的营养精品教案(人教版七下),共3页。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中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内容涵盖了人体消化的相关知识。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依据《标准2022》,本章节内容属于其中规定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3)要帮助学生形成5个次位概念: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和维生素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饮食、卫生等习惯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描述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运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识,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节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和《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三节内容。知识内容包括人体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合理营养的含义、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本章按照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利用,以及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有利于健康的顺序编排。其中,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只要求学生能够描述,重点是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过介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初步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但并不明确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已有经历:民以食为天,学生对一日三餐的摄入经历非常熟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面的理性认识学习有一定帮助。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可以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简单问题。已有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形成物质与能量观。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认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观察哺乳动物的小肠和大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通过数据分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概括,分析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探究实践: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态度责任:分析调查数据,认识饮食习惯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食谱。通过案例分析,关注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与现代慢性病发病的关联性,认同合理膳食的观念。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教学设置了持续性的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本章节教学的评价主体多元,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组间互评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本章节教学的评价方式丰富,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教材练习为主;巩固性作业以《七彩作业》为主;拓展性作业为制作小肠模型;综合性作业为绘制概念图,设计“关注食品安全”的手抄报。《人体的营养》章节学习概览课时内容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实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形成物质与能量观。通过数据分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概括,分析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第2课时消化和吸收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认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观察哺乳动物的小肠和大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第3课时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通过案例分析,关注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与现代慢性病发病的关联性,认同合理膳食的观念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中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内容涵盖了人体消化的相关知识。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依据《标准2022》,本章节内容属于其中规定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3)要帮助学生形成5个次位概念: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和维生素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饮食、卫生等习惯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描述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运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识,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节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和《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三节内容。知识内容包括人体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合理营养的含义、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本章按照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利用,以及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有利于健康的顺序编排。其中,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只要求学生能够描述,重点是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过介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初步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但并不明确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已有经历:民以食为天,学生对一日三餐的摄入经历非常熟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面的理性认识学习有一定帮助。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可以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简单问题。已有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形成物质与能量观。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认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观察哺乳动物的小肠和大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通过数据分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概括,分析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探究实践: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态度责任:分析调查数据,认识饮食习惯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食谱。通过案例分析,关注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与现代慢性病发病的关联性,认同合理膳食的观念。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教学设置了持续性的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本章节教学的评价主体多元,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组间互评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本章节教学的评价方式丰富,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教材练习为主;巩固性作业以《七彩作业》为主;拓展性作业为制作小肠模型;综合性作业为绘制概念图,设计“关注食品安全”的手抄报。《人体的营养》章节学习概览课时内容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实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形成物质与能量观。通过数据分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概括,分析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第2课时消化和吸收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认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观察哺乳动物的小肠和大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第3课时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通过案例分析,关注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与现代慢性病发病的关联性,认同合理膳食的观念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