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人体的营养2.2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人教版七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40319/0-17137598353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人体的营养2.2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人教版七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40319/0-17137598354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展开1.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
2.观察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认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观察哺乳动物的小肠和大肠,明确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学习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学习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课时活动设计
由教材第26 页“想一想,议一议”引发学生思考:吃饭应细嚼慢咽的道理。
设计意图:由生活现象导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入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1.亲身体验:吃馒头时,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哪种咀嚼方式会感到馒头是甜的?
2.实验分析:
(1)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物质?
答:牙齿、舌、唾液。
(2)这些结构和物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答:牙齿可以咀嚼,舌可以搅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
(3)如何在体外模拟这些结构和物质的作用?如何模拟人的口腔温度?如何检测淀粉的存在?
答:通过用馒头块和馒头碎屑对比,模拟牙齿的咀嚼;玻璃棒的搅拌模拟舌的搅拌;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模拟人的口腔温度。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存在,淀粉遇碘变蓝。
3.制定计划:学生参考教材第27页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4.讨论和完善方案:学生分享自己的计划,并说明实验变量,预测实验结果。全班共同完善方案,并思考:①用多大的馒头做实验合适?②怎样才能既方便又快速地获得大量的唾液?③实验装置在37 ℃的温水中保持多长时间后再滴加碘液合适?
答:①用细细地切碎的馒头碎屑和较大的馒头块。②取唾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口中含一块消毒棉絮,取出后用镊子将吸收的唾液挤压到试管中;二是喝一些水使口腔保持湿润,口腔微张,舌顶上腭,想象酸的食物,使唾液自然流出,收集在干净的杯子中。③5~10分钟后再滴加碘液。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操作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6.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7.思考讨论: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
答: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8.总结提升:归纳消化的概念,并说明在口腔中,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消化液的消化两个方面,感受淀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消化的概念,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9页图4-2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以及肝、胆、胰、十二指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思考问题:食物从口腔进入,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在此过程中食物依次经过了哪些器官?找出与唾液腺有相似功能的器官,并说出每个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流入消化道的哪个部位,消化液中含有什么酶。
答:食物由口腔进入,经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排出体外。胃里有胃腺分泌的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小肠中的肠腺分泌肠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这两种消化液都经导管流入小肠发挥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归纳出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28、29页的内容,让学生按消化道的次序,说出在各个器官中食物发生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书写出每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让学生尝试分析哪里是主要的消化场所及原因。
食物通过各个器官时发生的变化:
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总结: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因为小肠中有多种消化酶,多种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中彻底被消化的。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总结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和每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并分析得出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的结论,提升学生的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指导学生分析教材第30页的“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为什么?
答: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因为小肠很长,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小肠内的小肠绒毛和环形皱襞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得出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的结论,并说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渗透结构与功能观。
总结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知识形成体系。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二、食物的消化
三、食物的吸收
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长,表面积大,壁薄。
练习。
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拓展性作业:制作小肠模型;综合性作业:绘制概念图,总结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教学反思
营养物质
初始消化场所
最终消化场所
最终产物
淀粉
口腔
小肠
葡萄糖
蛋白质
胃
小肠
氨基酸
脂肪
小肠
小肠
甘油和脂肪酸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53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理营养,食品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a href="/sw/tb_c536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a>,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营养物质的吸收,小结,课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