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7.2.5生物的变异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40355/0-17137598804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7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7.2.5生物的变异精品教案(人教版八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40355/0-1713759880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精品教案全册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变异的类型,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从数据的背后找出生物学原理和规律,并运用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发展科学思维。
3.学生通过分析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育种专家的艰辛工作,渗透科学精神的教育。
学习重点: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及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课时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各种金鱼的图片,提出问题:你能找出完全相同的两条金鱼吗?说出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图片,得出结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条金鱼;它们的颜色、大小、外形都有区别。
教师展示野生金鲫鱼图片,说明形形色色的金鱼都是由野生金鲫鱼经人工培育而来的。你想知道是如何做到的吗?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熟悉的金鱼,意识到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差异,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欲望。
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
(一)教师展示不同品种的菊花、玉米、鹦鹉和果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差异,以及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说出它们的异同,明确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
(二)它们之间的这些差异是自然界中的变异现象,变异就是同种个体亲代和子代的不同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变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你能说出身边的变异现象吗?
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三)及时对学生所举的例子加以肯定或修正,并给出实例检测学生对变异概念的理解。提出问题:①“变色龙在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是变异吗?为什么?②“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差别大”是变异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①不是。因为变异是同种个体亲代和子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而变色龙变色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差异,不属于变异。②不是。因为它没有发生在遗传过程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经历“现象—问题—分析—结论”这一过程,体会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提出差异与变异的区别,让学生理解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实现的。
生物变异的原因——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一)教师展示花生的果实,引导学生观察,指出这是两个不同品种的花生,主要的区别是花生的果实大小不同,提出问题:引起花生果实大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用探究的方法找到答案。
学生回忆探究的方法步骤,小组讨论作出假设:①花生果实大小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不同。②花生果实大小不同是由于生长环境不同。
(二)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出曲线图的办法进行探究。
1.给出材料用具:大小、品种不同的花生果实,卡尺(或直尺和圆规),坐标纸等。
2.学生四人一组,组内分工,两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绘图。
3.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制订探究方案。
(1)怎样区分大小不同的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 (通过测量)
(2)测量花生果实的哪个部位? (测量花生果实的长轴的长度)
(3)怎样选择材料花生? (随机取样,从大花生里随机取30粒,从小花生里随机取30粒)
(4)用什么工具测量?如何减小误差? (直尺和圆规,测量后求平均值)
(5)得到测量结果后如何比较? (比较平均值)
(6)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怎样做? (分析数据并绘图)
学生活动: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绘图。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大小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的柱形图和大小花生各30个的果实长度数据的曲线图。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①从柱形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说明这两种花生是不同的品种,果实长度大、小的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会遗传;②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大花生果实的长度值大于小花生果实的长度值,但大、小两种花生的两条曲线有交叉,说明大花生品种中也有较小的花生,小花生品种中也有较大的花生,这种差异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不会遗传。
教师总结,由以上分析给出两个概念:
可遗传的变异:指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指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DNA结构发生变化,或者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布置课后练习1、3题,检验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知道科学的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处理数据,怎样清晰表达数据,学会从数据的背后找出生物学原理和规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发展科学思维。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一)教师提问:人们是如何利用生物的变异为人类造福的呢?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展示“选择繁育高产奶牛示意图”,提出以下问题:培育高产奶牛的方法叫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性状的奶牛?这种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选择繁育的局限性是什么?
学生结合问题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回答问题:培育高产奶牛的方法叫人工选择;选择产奶量高的奶牛;产奶量是由基因决定的;选择繁育只能利用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限变异,只能从已有的性状中选择变异,时间会比较长。
(二)教师展示“小麦杂交示意图”。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杂交是把两个优良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这两种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显现。同时提出问题:低产易倒伏的小麦会不会出现呢?
(三)教师展示人类选择和培育的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的图片。然后介绍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最后提出杂交育种的优缺点:可以借助人的作用培育出新品种,但是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四)播放培育太空椒的录像,提出问题:太空椒都是品种好、个体大的吗?诱变育种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呢?
师生总结得出:太空椒不都是品种好、个体大的,也有不好的,只是被我们人类淘汰了。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诱变育种的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所有的育种都有培育的过程,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还有很多。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加深对培育新品种的了解,突破学习的难点,三幅示意图分别介绍人工选育、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不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图、填写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和表达,提升学科素养,渗透科学精神的教育。
练习。
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知识巩固、基础通关、能力突破。综合性作业:《七彩作业》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测量的果实
1
2
3
4
5
…
30
平均值
大花生长轴长度
(毫米)
小花生长轴长度
(毫米)
第二章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
二、生物变异的原因——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三、变异的类型
遗传物质的改变——可遗传的变异
环境改变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可遗传的变异
四、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选择育种 2.杂交育种 3.诱变育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