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
展开观察的要点
反应前:观察色态味
反应中:观察现象
反应后:观察色态味、沉淀是否生成等
这个现象很重要!
这个现象很重要!
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形式:
a.状态上的改变:
如:水结成冰
b.形状上的改变:
铁杵磨成针
c.位置上的改变: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瓣从枝头落到地面)
d.能量形式改变:
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1.物理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矿石粉碎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实例: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例如:
判断依据: 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判断化学变化口诀
化学变化,颇有特征;其他物质,伴随而生;
发光放热,沉淀生成;产生气体,颜色变更;
现象各异,五彩纷呈;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注意:
原子弹爆炸、核反应堆发电等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它们属于核物理变化。
规律小结:
化学变化常见的表现形式: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仅生成了其他物质,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会变现出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特别注意: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胎”、蒸汽锅炉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的爆炸,这些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瓦斯爆炸,这些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例1以下是古代酿酒的部分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选料 B.发酵
C.蒸馏 D.勾兑
【答案】B
【解析】选料、蒸馏、勾兑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而发酵过程实质包含缓慢氧化等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例2.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消毒B. 清水洗手C. 棉签采样D. 佩戴口罩
【答案】A
【解析】A、酒精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清水洗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棉签采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佩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B.胆矾研碎C.烧制瓷器D.生产化肥
【答案】B
【解析】A、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烧制瓷器,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生产化肥,有化肥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4.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B.化作春泥更护花
C.蜡炬成灰泪始干D.爆竹声中一岁除
【答案】A
【解析】A、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化作春泥更护花,涉及物质的腐败,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C、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变化;
D、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燃烧、爆炸,化学变化。
故选A。
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特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集体才能表现出来。
特别注意:物质的物理性质在描述时,要注意外界条件,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会改变。如水在常温下是液态,在零下摄氏度时是固体冰。
2.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等。
(3)特点:构成物质的单个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就能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1)若物质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利用的是该物质的物理变化;若物质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利用的是该物质的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例1. “水是生命之,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略大
D.无色气体
【答案】A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A、能支持物质的燃烧,属于助燃性,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B、不易溶于水,属于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C、密度比空气大,属于密度,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D、无色气体属于颜色、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例2.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气味
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
D.可以燃烧
【答案】D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均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可以燃烧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例3.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能升华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D.水能蒸发产生水蒸气
【答案】C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一般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A、干冰能升华,表达的是物质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表达的是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表达的是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表达的是物质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例4.下列说法只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镁粉用作照明弹
B.金刚石刻划玻璃
C.稀盐酸除铁锈
D.焊接金属时氮气作保护气
【答案】B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金刚石刻划玻璃利用的是金刚石的硬度大,是物理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比较
规律小结:
在判断某种叙述是性质还是变化时,依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若叙述中有“能”“会”“易”“难”等短语时,往往指的是物质的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生成”“变”等短语时,往往指的是物质的变化。
例1: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 。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 。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 。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 。
【答案】(1)化学性质;(2)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4)物理性质。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化学变化;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例2: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⑧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
(1)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
(2)化学性质有 ;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
(4)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5)用途有 。
【答案】(1)①②③④⑤;(2)⑥;(3)⑧;(4)⑨;(5)⑦。
【解析】(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易燃烧,说明酒精有可燃性;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酒精的用途有: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
实验编号
实验1-1-(1)
实验1-1-(2)
实验1-1-(3)
实验1-1-(4)
实验图片
实验名称
水的沸腾
胆矾的研碎
胆矾溶解、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石灰石与盐酸
反应
实验现象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再由气态变成液态
胆矾由颗粒状变成粉末状
胆矾溶于水(粉末状溶解速率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产蓝色沉淀
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1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冷凝结成水珠
水
无
实验1-2
块状的胆矾
变为蓝色粉末
胆矾
无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3
蓝色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有
实验1-4
颗粒状石灰石
产生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碳酸钙等
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特征
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变化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
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通过物质的变化又体现出物质的性质
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千锤万凿岀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B
【解析】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烈火焚烧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生产工艺(或方法)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五粮”酿酒B.纺纱织布C.高炉炼铁D.联合制碱
【答案】B
【解析】
A、酿酒生成了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高炉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联合制碱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3.嫦娥五号执行的下列探月任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漫步月面B.采集月壤C.展示国旗D.点火返航
【答案】D
【解析】
A、漫步月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采集月壤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展示国旗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点火返航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吸附B.缓慢氧化C.氢气验纯D.胆矾炼铜
【答案】A
【解析】
A、木炭吸附,只是将色素等吸附在木炭的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氢气验纯,发生了氢气的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胆矾炼铜,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B.胆矾研碎C.烧制瓷器D.生产化肥
【答案】B
【解析】
A、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烧制瓷器,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生产化肥,有化肥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
B.用一氧化碳冶炼铁
C.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D.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
【答案】B
【解析】A、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一氧化碳冶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够溶解有机物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难溶于水B.无色气体C.能燃烧D.熔点低
【答案】C
【解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A、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无色气体是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能燃烧是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熔点低是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 符合题意。
故选C。
8.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状态 C.气味 D.硬度
【答案】:A。
【解析】: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状态、气味、硬度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是化学性质。
9. 下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与其它三种存在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石墨用于铅笔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
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高锰酸钾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答案】:A。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高锰酸钾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都属于化学性质;石墨用于铅笔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属于物理性质。
10. 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略大
D.无色气体
【答案】A
【解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A、能支持物质的燃烧,属于助燃性,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B、不易溶于水,属于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C、密度比空气大,属于密度,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D、无色气体属于颜色、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1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
A、NaOH固体有吸水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说法正确;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说法正确;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溶液的酸碱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说法错误;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
故选C。
12.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D.可以燃烧
【答案】D
【解析】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均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可以燃烧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13.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错误。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于食品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B正确。
C、液氮气化吸热,制造低温环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错误。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D错误。
故选:B。
14.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B.导热性C.延展性D.易锈蚀
【答案】D
【解析】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易锈蚀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易锈蚀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15.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问一号上的“科技新元素”—纳米气凝胶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逕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路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它不仅可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气凝胶的种类很多,有硅系、碳系、硫系、金属氧化物系、金属系等等。它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
下图所示为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示意图,这种新材料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此外它的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纳米气凝胶是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的绝佳材料,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还可用作气体过滤材料以及用作新型催化剂材料等。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纳米气凝胶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
(2)说出纳米气凝胶的一种用途_______。
(3)Si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
(4)有关纳米气凝胶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 纳米气凝胶有很多种类 B 纳米气凝胶是一种纯净物
C 纳米气凝胶导热性非常低 D 纳米气凝胶制品非常坚固耐用
【答案】
(1)密度比空气小,导热系数低,绝缘能力好,折射率低等(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2)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或用于气体过滤材料以及用作新型催化剂材料等(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3)46.7%
(4)B
【解析】(1)纳米气溶胶的密度比空气小,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系数低,绝缘能力好,折射率低等。
(2)纳米气溶胶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好,可用于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或用于气体过滤材料以及用作新型催化剂材料等。
(3)Si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eq \f(28,60)×100%=46.7%。
(4)A.气凝胶的种类很多,有硅系、碳系、硫系、金属氧化物系、金属系等等,此选项表述正确;
B.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故说明气溶胶是混合物,此选项表述错误;
C.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此选项表述正确;
D.气溶胶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非常坚固耐用,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B。
01 绪言-九年级化学暑期预科讲义: 这是一份01 绪言-九年级化学暑期预科讲义,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什么是化学,化学发展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设计</a>,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重点解析,典型例题,思路点拨,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