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学校:武汉市第十七中学 命题教师:刘旻霞 审题教师:余友娣
    考试时间:2024年4月17日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文学地理学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为研究方法,分析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个体生存空间与生活环境,以及作家自身的生存处境。从地理学层面观照的“地理空间”,有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之分;从文学地理学层面而言的“地理空间”,是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是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在文学中的具体化表现。文学地理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学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江州作为白居易仕宦生涯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站,无疑是他人生和文学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地理空间,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在这个地方发生了标志性的转变。江州四年,白居易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他在“出”与“处”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形成了“所守者道,所待者时”的“出处”思想及委顺认命、寄情禅道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反映在其诗文上主要就是这一时期多为“触景怡情,及时行乐,迁谪之感毫不挂怀之作”。在江州任上,白居易还借用禅道思想来排遣情累。江州是一个充满禅机的地方,白居易在这里寻禅问佛,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江州大大小小的佛寺禅院。其《遗爱寺》诗中写的“弄时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表现出了对佛家幽静之地的喜爱。除了佛教思想外,白居易在江州时期还明显受到了道家老庄思想的影响,他在江州时期大量创作闲适诗,以及从这些闲适诗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的“闲”和“适”就是老庄思想的鲜明映射。
    不仅如此,白居易的艺术风格在贬谪江州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而言,闲适诗所占分量远远超过讽喻诗。前期的“惟歌生民病”的切直为主流的艺术风格,在贬谪到江州之后转变为以闲适为主。而其此种诗歌风格的形咸与江州之地的山水风物不无关系。如“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诗歌极言草堂环境之优美和自己居于其间的傲然自足。其余如“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等诗句皆根植于江州,是江州独特的山水风物对白居易诗歌的直接、明显的影响。白居易在对山水风物的歌咏中排解心中苦闷的情绪。此外,白居易江州时期诗歌风格的变化还与韦应物诗歌在江州的流传有关。韦应物于贞元元年至三年任江州刺史,据记载韦应物在江州三年期间,共有诗31首。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追求风格的清雅闲淡和语言的炼饰省净,白居易深受其影响。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白居易贬谪江州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江州之地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围促成了白居易思想和创作上新气象的出现;另一方面,白居易也间接促进了江州地域文学的繁荣。正如学者所言:“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某些地区和特点的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这些地方。”江州的著名山水和历史名胜,白居易几乎均有游览和题咏,这些诗文为这些景点增添了文学内涵,某种程度上使得这些景点的光彩更炽,间接推动了当地地域文学的发展。不仅如此,与白居易有关的两处重要遗迹,建于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的草堂和浔阳江边的琵琶亭,也引来了后世文人的不断题咏。从宋代的夏竦、欧阳修,张耒、戴复古、张孝祥,一直到清代的查慎行,吴伟业等,文人墨客凡过此地者,几乎没有不留下诗文的,这又促进了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
    (摘编自王浪红《白居易贬谪江州的文学地理学意义》)
    材料二:
    中国文学讲求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章法,这使几乎所有优秀的古典诗词都蕴含了大量的地理景观信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可根据地域分布分为狭域景观信息、广域景观信息和隐域景观信息三种基本类型。所标示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小、景观位置的特定性较强、多有具体地名标示的信息为狭域景观信息,如“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表现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大,景观位置的特定性较弱、无具体地名标示,但地理环境标示存在的信息为广域景观信息,如“大漠孤烟直"中的“大漠”;而未表明确定的地理区域范围、景观位置也不特定、多为具体景物标示的信息是隐域景观信息,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枫林”。
    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一部分原为具体地域景观的描写,随着岁月流逝,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而流传于世。如“春江潮水连海平”中的“春江”,原特指钱塘江,后被理解为任何地域的江面景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楼”,原特指鹳雀楼,后来无论何时何地,每当游人登临楼阁远眺,都会兴附于此。
    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意义上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对观光旅游区域的选择,除受交通、经济等条件影响外,主要受文化信息的影响。大量融贯于名篇佳句中的旅游景观,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因此,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对旅游者在地域择向上有引导作用。而诗人在诗句中独具慧眼、画龙点睛般揭示出风景美之所在,并赋予其一定的情感内容,又能引发旅游者的共情。同时,大量的诗词以碑刻、楹联、壁挂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景观中,围绕于旅游者周围,使旅游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品评诗句中的景观,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世事沧桑,治乱更迭,许多名楼胜景被毁损、废弃,古诗词中大量精美、详尽的景观信息却历千百年而不朽,这些都为重建、发掘这些旅游景观提供了考证依据。
    (摘编自王岷、张柏《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是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探讨白居易贬谪江州的四年间,江州的地理环境对白居易江州诗文创作的直接影响。
    B.材料一认为,白居易的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江州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否则文人墨客经过江州时不会留下诗歌和文章。
    C.材料二在交代地理景观信息的三种基本分类后,又进一步指出古诗词中的三类地理景观类型可随时随地进行相互转化。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探讨文学创作与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并都以古典诗歌为例进行分析,但二者的关注点不同。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地理学以地理学为研究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这从本质上来说是在分析文学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B.如果白居易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生存处境没有变化,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就不会有变化。
    C.贬谪江州的白居易思想是极其复杂的,在“出”与“处”之间纠缠不已,这种复杂也反映在其诗文上。
    D.白居易写于江州的“弄时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可佐证其寻禅问佛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以“主要”“几乎”“大量”等词语,对阐释问题作出限制,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B.材料一从江州山水风物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白居易的创作对江州地域文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探讨。
    C.材料二第三段在探讨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旅游地理意义时,更倾向其对旅游者引发的遐思与共鸣。
    D.材料二通过引用古代诗歌中关于地理空间的诗句,充分证明了地理景观信息在古诗中存在的普遍性。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既有“天姥”等狭域景观,也有“青崖”等广域景观。
    B.夏竦读白居易诗而游览琵琶亭等处,可见白居易诗歌中的景观信息对他有引导作用。
    C.白居易被贬江州四年,写了大量诗歌排遣情累,这些诗对江州地理景观有强化作用。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对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君李煜而言有考证作用。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不亡,有我!①
    齐邦媛
    从幼年离开小西山故乡后,经常活在病痛、转学和灾难之中。在南京虽曾有炉边幸福时日,但妹妹降生、父母欢颜,转眼都如昙花凋谢。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西南山路来到重庆,刚入市区,中山中学就有师生五人被日机炸死,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之后七年,轰炸宛如随着日升月落而至,不曾稍歇。但重庆是我们流亡的终点,中山中学走了五百里,在自流井大庙静宁寺安顿、复学,弦歌岂止未辍,流亡途中更收留一些新加入的湖南、广西、贵州学生和四川的本地生。
    我父亲在重庆四德里祖屋恢复东北协会(负责训练东北地下抗日工作,由政府资助,一九四六年东北光复后解散),但落脚不久,房子即被炸毁。父亲托人在沙坪坝镇外找到两所平房,一所住家,一所作协会办公用,后来《时与潮》编辑部亦设于此。
    在离开南京整整一年间,我们奔跑了半个中国的土地之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带着我坐车由重庆上清寺出发,送我去上学。
    我们沿着嘉陵江往上走,车行大约二十公里,过了小龙坎不久,在一片黄土坝子上,远远地出现一群红褐色大楼,在稀疏的树木中相当壮观——那就是沙坪坝的南开中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开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以天津日租界为基地,积极地向华北伸展侵略的魔掌,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大学透过游行呼喊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1876年~1951年)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四川觅地建立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
    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一九三七年上海失守后,国民政府在十二月一日正式迁至战时首都重庆。南开中学在抗战最艰困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约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想想在一百二十年前,幼年的他随着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生活是何等辛酸!因此,他从小知道教育的重要意义。
    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为国雪耻。这种奋发图强的志气,影响了他一生。
    张校长在北洋水师学堂的年纪正是我在南开中学的年纪,我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连一艘可供学生实习的船都没有了。一年后,勉强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是目睹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人手中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他在晚年回忆当时,“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一九四四年《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他怒忆当年,“士兵上身穿一坎肩,前面写一‘兵’字,背后写‘勇’字,衣服非大必小,不称体,面黄肌瘦,精神萎靡,手持大刀,腰怀一枪(烟枪,抽鸦片用)慢吞吞地走出来,将黄龙旗(清朝)降下。旋英军整队出,步伐整齐。精神奕奕,相形之下,胜败可知。”
    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教现代知识、教爱国。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O八年,由氏家馆扩大到天津南开(捐得校地在天津西南城角,名南开)中学。建校之前,他曾两度前往日本参观各类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当时不满三十岁的他,满腔热血,誓为教育新中国的子弟献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决心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很多人劝他,“你已功成名就,干嘛去和那些洋孩子同堂读书!”甚至说,“这个脸你丢得起,我们感到丢不起。”他还是去了,认真研究、见习,做了许多交流活动,实验主义思想大师杜威也是他的老师。回国后,他创设南开大学。
    抗日战争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南开。当时蒋委员长公开宣称,“南开为国牺牲,有中国就有南开。”将南开与北平的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抗日胜利后,一九四六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张校长荣誉博士,一九四八年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There is Anther China》一书贺他七十岁之成就。此书由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汇编,哥大Crwn Press出版,中译为《另有表现的中国》,意指藉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自一九O四年只有七十五个学生到他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那五十年间,中国的灾难有种种的新面貌。外侮与内煎并存。抗日胜利,从重庆回到故乡天津,老病缠身的他仍在国共之战中呼号和平合作建设中国。七十五岁那年去世,临终最大的安慰是看到南开中学和大学在天津原址复校。
    张校长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八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挂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数万学生散居世界各地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节选自《巨流河》)
    [注]①选自台湾著名翻译家、作家齐邦媛教授的自传性作品《巨流河》第三章。这部内容丰厚、思想沉重的作品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海外华文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既可以看成作者个人的成长史,也可以看作家族史、国家史,大时代与小命运在这里得到了奇妙的碰撞与统一。
    B.文章标题即张伯苓半个世纪演讲的主题,体现其对教育救国的热情,更是民族大义精神的印证,鼓舞人心,影响深远。
    C.在南开中学因形势危急、辗转沙坪坝期间,张伯苓校长仍坚持办学,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由此而来。
    D.张校长每天早晨挂杖出来巡视,看到路旁的学生便关切地问候冷暖起居,他珍爱这些孩子,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昙花凋谢”比喻贴切,写出种种微小幸福转瞬即逝,间接表现了家庭的颠沛流离,时局的动荡不安。
    B.“温暖”一语双关,既指张伯苓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也指张校长和他的故事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
    C.“眼睁睁”描写细腻,表现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国力衰微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
    D.“丢得起”“丢不起”对比鲜明,展现了当时“很多人”的自私与狭隘,说明像张伯苓这样有教育情怀的人很少,表现其孤立无援。
    8.张伯苓教育救国的理想是如何形成并一步步实现的?请加以梳理概括。(5分)
    9.学者王德威评价《巨流河》“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屈到嗜芰①,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②,宗老将荐芰,屈建③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筑豆、脯醯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节选自《国语》)
    材料二: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④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箦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
    (节选自苏轼《屈到嗜芰论》,有删改)
    [注]①芰:菱角。②祥:丧祭名,此处指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国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该家族成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若以柳子之言A为然B是C曾元为孝子D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箦E于病革之中F为不仁之G甚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训,教诲、教导,与成语“不足为训”的“训”词义相同。
    B.微,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词义相同。
    C.庶,众多,与《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的“庶”词义不相同。
    D.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觉今是而昨非”的“是”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建最终没有使用菱角祭祀自己的父亲,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祭祀的典礼。
    B.曾子、孟僖子、管仲这几位君子,虽然追求不同,但都重视大义,不偏爱自己。
    C.《礼记》中提到斋戒时要想着死者生前喜爱之物,苏轼认为这是说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
    D.曾子卧病,他的儿子曾元对更换竹席感到为难,因此柳宗元认为曾元是孝顺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
    (2)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
    14.柳宗元和苏轼对“屈建去芰”各有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加以解说。(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相和歌辞·蜀道难
    唐·张文琮
    梁山①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注]①“梁山”即“高梁山”“大剑山”,主峰在今四川剑阁境内。晋时张载《剑阁铭》所谓“岩岩梁山,积石巍卷”就是说的这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用“积石”“深谷”“绝岭”等景象,以浪漫主义笔法尽言梁山蜀道之阻。
    B.前四句侧重于对梁山一带山川之险的描写,写出了山高谷深、岩陡壁峭之貌。
    C.五、六句通过“飞梁”“危峦”等写蜀道仰望之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七、八句写骑马而至的诗人发出“斯路难”的感喟,表现了蜀道的难不可攀。
    16.本诗与李白的《蜀道难》都发出了“蜀道之难”的感慨,请结合内容,比较两首诗抒情特色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人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2)鲍照面对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以水喻人,写人之贵贱穷通各有不同的句子是:“ , ”。
    (3)我国古代诗人常以“对举”的方式让数字入诗,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和“万”。班级即将举行“杜甫诗歌鉴赏会”,小明准备用杜甫的诗句“ , ”来讲数字的“对举”入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做成的果蔬干零食口感酥脆,不少商家宣称它们“更营养更健康”,所以年轻人都很喜欢。那么, ① ?相关专家表示,果蔬零食不能代替新鲜果蔬,还可能带来额外的健康负担。
    果蔬零食的加工有两个主流技术:一个是以“真空低温油浴脱水”为核心, ② 。真空低温油浴脱水温度约80-110°℃,在真空作用下,果蔬内的水分迅速气化被抽走。它加热时间短、营养保持较好,而且因为是缺氧环境,油脂氧化被抑制。这样加工出来的果蔬干,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泡在油里加工出来的,比如用红薯、南瓜、香菇等加工的果蔬干,脂肪含量大都在30%左右,比大家认为“不健康”的饼干、辣条都高。再看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加工的果蔬干,真空冷冻干燥利用了冰的升华原理,冰不融化就直接变成蒸汽流失,可较好地保存果蔬的营养、色泽和味道。这种果蔬与低温油浴加工的果干相比,虽然 ③ ,但碳水化合物含量多数在80%左右。所以,这种水果脆片食用也需要适可而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本体现了科普类文章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3年,是中国动画诞生百年之后的新起点,②《中国奇谭》无疑开了个好头。③从《中国奇谭》的人物设计到动画色彩再到故事场景,都饱含浓郁的中国味儿,④不时给人“灵魂共鸣”乃至“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就巧妙地将中国经典IP《西游记》里的情节作为故事背景,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挥舞着定海神针扫清妖怪巢穴的那一刻,观众更能代入到小猪妖当时的心境,回忆起儿时那个已经遥远的英雄梦想。
    诚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留下来的传世经典数不胜数,但仅仅是得其“形”还远远不够。神似胜于形似。文艺作品要既叫好也叫座,还须有饱满的精神内核作为支撑。像近年来一些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电影,有的虽然画面精美、特效绚丽,令人眼花缭乱,却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作品只顾形式而忽视了对精神内核的挖掘。
    正如《中国奇谭》创作者感慨,“我们手里有那么好的牌,中国文化中国风自己就是王炸。”如何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国文化中国风变成好作品、吸引大流量,值得我们持续付出努力。
    20.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加点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红楼梦》)
    B.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哦,香雪》)
    C.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样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祝福》)
    D.这所房子下多大的雨,绝对,绝对不漏!就是呀,夏天稍微热一点。(《四世同堂》)
    21.文中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完整连贯,逻辑严密。(4 分)
    22.文中划波浪线的可于使用了修辞手法,请对其构成及表达效果进行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电影《热辣滚烫》里极度肥胖的杜乐莹一直想要嬴一次,在不懈的奋斗之后还是在拳击场上被人打败了。但她减肥成功了,她打完了整场比赛,她认为自己“已经嬴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解析
    1.D 2.B 3.C 4.B
    5.①材料一中谈到的“空间”,是指文学地理学角度说的“地理空间”,即白居易被贬后的江州这一地域,是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3分)②材料二中谈到的“空间”,是指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包括具体地域景观和转化后的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是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对现代旅游的意义而言的。(3分)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江州的地理环境对白居易江州诗文创作的直接影响”错误。白居易江州诗文创作在思想内容、风格上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他被贬谪的遭遇,而不是客观的“江州的地理环境”。原文“江州之地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围促成了白居易思想和创作上新气象的出现”。注意是“促成了”,起间接作用。B.“否则文人墨客经过江州时不会留下诗歌和文章”错误。选项强行关联,原文是“文人墨客凡过此地者,几乎没有不留下诗文的,这又促进了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选项变成了所有文人墨客经过此地都要留下诗文,而且文人墨客留下诗文也不仅是因为白居易的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江州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更主要是对白居易这个人的缅怀、追慕。C.“又进一步指出古诗词中的三类地理景观类型可随时随地进行相互转化”错误,错误的点是“随时随地”和“相互转化”上。原文的语句是“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一部分原为具体地域景观的描写,随着岁月流逝,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而流传于世”,即原文只说了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但不等于是“随时随地”;其次,原文只谈到“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的类型,不能得出“相互转化”。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如果白居易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就不会有变化”错误。绝对化。选项夸大了外在的环境对诗歌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的影响,细读材料一可知:文人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的变化,主要是与自身的遭遇,比如政治仕途、家庭变故等有关。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更倾向其对旅游者引发的遐思与共鸣”错误,于文无据。原文说“大量融贯于名篇佳句中的旅游景观,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诗人在诗句中……并赋予其一定的情感内容,又能引发旅游者的共情”,但接着原文用的是“同时,大量的诗词以碑刻、楹联、壁挂等形式加入到……使旅游者……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即原文谈了地理景观信息的旅游地理意义三个方面,是并列平行的,没有“更倾向”。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B项正确。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对旅游者在地域择向上有引导作用”。A.“也有‘青崖’等广域景观”错误。张冠李戴。“青崖”就是险峻的青山,它没有确定的地理区域范围、景观位置也不特定,应该属于隐域景观。C.“白居易被贬江州四年……这些诗对江州地理景观有强化作用”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大量的诗词以碑刻……加入到旅游景观中……使旅游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品评诗句中的景观,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即“强化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是从旅游者观光、品评的角度来谈,而不是从创作者来谈。D.“对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君李煜而言有考证作用”错误。李煜的“雕栏玉砌”只是宫殿的泛称,而不能作为考证依据。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材料内容和归纳概括的能力。题干要求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材料一出处“王浪红《白居易贬谪江州的文学地理学意义》”,再结合材料一的文字“从文学地理学层面而言的‘地理空间’,是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江州作为白居易仕宦生涯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站,无疑是他人生和文学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地理空间”等可以看出:材料一的“空间”是从文字地理学的层面来谈,偏向于“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另外,从作者论述探讨的主体来看,他侧重论述的是白居易被贬谪的“江州”这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材料二的出处是“王岷、张柏《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从书名可以看出是探究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及旅游地理的意义。文中这样写道“中国文学讲求……这使几乎所有优秀的古典诗词都蕴含了大量的地理景观信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可根据地域分布分为狭域景观信息、广域景观信息和隐域景观信息三种基本类型”,可以看出:材料二探究的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三种分类。从材料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意义上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对……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同时,大量的诗词以……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等看出:材料二侧重探究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上的三个方面的意义。
    6.C 7.D
    8.①幼年跟随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便知晓教育的意义。②在北洋水师学堂时,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志气,影响了他一生。③“通济轮”见习时,目睹国帜三易,深知只有教育才能振作民心。④先后出国参观、读书、交流,回国创设南开。⑤半个世纪激情演讲,宣扬教育救国理想,影响深远。(一点1分,共5分)
    9.示例:①悲伤:个人体弱多病,家庭颠沛流离,时局动荡不安,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②愉悦:张伯苓校长对学生的无私关怀令人温暖,教育和精神薪火相传。③独特:文字精确冷静、叙述平白和缓,时间跨度漫长,人称视角转换自然。(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
    [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文章倒数第二段“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推断可知,“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由来已久。故选C。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说明像张伯苓这样有教育情怀的人很少,表现其孤立无援”于文无据。文中“丢得起”“丢不起”是说很多人对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不理解。故选D。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由“幼年的他随着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生活是何等辛酸!因此,他从小知道教育的重要意义”可知,幼年跟随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便知晓教育的意义。②由“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这种奋发图强的志气,影响了他一生”可知,在北洋水师学堂时,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志气,影响了他一生。③由“勉强派到‘通济轮’上见习……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教现代知识、教爱国”可知,“通济轮”见习时,目睹国帜三易,深知只有教育才能振作民心。④由“一九O八年,由氏家馆扩大到天津南开(捐得校地在天津西南城角,名南开)中学。建校之前,他曾两度前往日本参观各类学校”“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决心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南开大学”可知,先后出国参观、读书、交流,回国创设南开。⑤由“自一九O四年只有七十五个学生到他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可知,半个世纪激情演讲,宣扬教育救国理想,影响深远。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紧扣“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的评价分析。悲伤:从个人看,“从幼年离开小西山故乡后,经常活在病痛、转学和灾难之中”“个人体弱多病,家庭颠沛流离”;从国家看,“从西南山路来到重庆,刚入市区,中山中学就有师生五人被日机炸死,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时局动荡不安,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愉悦:结合“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挂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可知,张校长每天早晨挂杖出来巡视,看到路旁的学生便关切地问候冷暖起居,他对学生的无私关怀令人温暖,教育和精神薪火相传。独特:这是一篇自传性作品,文章叙述了个人的一段成长史,其中重点写了校长张伯苓对自己的影响,文字精确冷静、叙述平白和缓;文章从自己幼年写起,到沙坪坝的南开中学生活的六年,又写了张伯苓从幼年到办学的经历,时间跨度漫长,人称视角转换自然。
    10.BDF 11.A 12.D
    13.(1)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嗜”、“属”、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2)天下人和后代就不会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听闻他的浅陋,子木难道忍心做这样的事吗?(宾语前置、“其”各1分,句意2分)
    14.①柳宗元不认同屈建的做法,认为“屈建去芰”有违孝道,没有做到《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②苏轼肯定了“屈建去芰”的做法,认为屈建是不想父亲担上临死时只考虑自己饮食的浅薄名声才不遵从父亲的遗愿。(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认为柳宗元的话是正确的,这样看来曾元是孝顺父母的儿子,曾子考虑礼法的末节而要求在病情危急时更换竹席,这就是很愚钝呀。“若以柳子之言为然”中,“以……为”是固定结构,“认为”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B处断开;“是曾元为孝子”是判断句,结构齐全,其后D处断开;“于病革之中”是后置状语,其后F处断开。故选BDF。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教诲,教导;准则,典范。句意:对下可以教导后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或榜样。B.正确。句意:即使没有楚国。/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C.正确。众多;希望。句意:不陈列品类繁多的祭品。/希望祖母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得以终其余年。D.正确。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正确。句意:却忧虑饮食。/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柳宗元认为曾元是孝顺的”错误,这是苏轼为反驳柳宗元而提出假设:如果柳宗元的话正确,曾元就是孝顺的。而非柳宗元认为。故选D。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嗜”,喜欢;“属”,通“嘱”,嘱咐;“祭我必以芰”,状语后置,应为“必以芰祭我”。(2)“唯陋是闻”,宾语前置,应为“唯闻陋”;“其”,难道。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可知,柳宗元不认同屈建的做法,认为“屈建去芰”有违孝道,没有做到《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②由原文“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可知,苏轼肯定了“屈建去芰”的做法,认为屈建是不想父亲担上临死时只考虑自己饮食的浅薄名声才不遵从父亲的遗愿。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家臣说:“这是您父亲托付的。”屈建说:“不能这样。我父亲执掌楚国的政事,他的法令记在百姓心中,收藏在王府里,对上可以比照先王,对下可以教导后人,即使没有楚国,诸侯各国也没有不称赞的。祭祀的法典上说:国君有用牛做的祭品,大夫有用羊做的祭品,士有用小猪和狗做的祭品,普通人有用烤鱼做的祭品,竹木食器、果干肉酱是从国君到百姓都可以用的。不进献珍贵奇特的东西,不陈列品类繁多的祭品。我父亲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触犯国家的祭祀制度。”于是不用菱角祭祀。
    材料二: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君子说:“(这样做虽然)违背(父命)却符合正道。”唐朝柳宗元反对说:“屈建依照礼法的末节,忍心抛弃他父亲将死时的托付。而且《礼记》说‘在致斋的日子里,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子木撤掉菱角,哪里能够符合正道呢?”柳宗元的认识太浅陋了。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难道不知道做子女的孝道,侍奉去世的长辈好像他们活着时一样,何况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这是人之常情能忍心做的事吗!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曾子得病时,(对孟敬子)说君子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孟僖子临死时;让他的儿子向孔子学习礼;管仲病危时,劝齐桓公赶走三个宠臣。这几位君子的话,有的涉及掌管国家大事,有的劝诫他人在道德上勤苦追求,有的教诲自己的子孙,虽然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但是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现在楚国显赫盛大,若敖氏的德才在诸侯中闻名,身为上卿,临死时不存问百姓,却忧虑饮食,他太浅陋了呀。假如子木遵照父命,全国人都谈论这件事,史官记载这件事,天下人和后代就不会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听闻他的浅陋,子木难道忍心做这样的事吗?所以说: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可是《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这是说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呀。曾皙喜欢吃羊枣,(他死后)曾子不忍心吃羊枣。父亲去世后不忍读他的书,母亲去世后不忍使用她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难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吗?现在用菱角作祭品这件事,如果由子女提出就合适,如果由他的父亲命令,就是浅陋了。难道可以因为饮食的原因,而造成父亲极大的浅陋吗!曾子卧病,儿子曾元对更换竹席感到为难。曾子说:“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如果认为柳宗元的话是正确的,这样看来曾元是孝顺父母的儿子,曾子考虑礼法的末节而要求在病情危急时更换竹席,这就是很愚钝呀。
    15.A
    16.同:(1)直抒胸臆。两诗都以抒情结尾,直言“蜀道之难”。(1分)(2)借景抒情。两诗都通过描摹自然环境之艰难,渲染了蜀道的壮丽奇险,表达了诗人的惊叹惶悚之情。(1分)异:(1)张诗抒情平淡克制;李诗善用反复,多次咏叹“蜀道之难”,使诗歌的抒情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2)张诗通过描摹眼前实景,以此抒发感情;李诗善用想象、夸张、用典等,虚实结合以抒发强烈情思。(3)张诗感叹“斯路难”,意在表达对蜀道之难的感叹;李诗则内容饱满,发出了对奇崛自然与困苦人生的嗟叹,旨趣丰富,情感厚重。(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浪漫主义笔法”错。本诗直接以含有一定历史意蕴的现实蜀道之景为“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的现实感叹张本,是通过历史与现实结合以抒发现实感叹为主要目的的诗作,现实主义意味浓郁。故选A。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张文琮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这两首诗都描写蜀道山川之险峻,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李白的《蜀道难》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篇韵律与散文交错,文句起伏跌宕,笔触肆意纵横。诗中诸多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绝壁之险,还是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皆有逼人之势,整首诗展现出宏伟的气象,广阔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创作个性。本诗以雄浑壮丽的景观表现道路的险阻,通过描绘山峰的高耸和岩石的重叠,展现了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用笔触形容驾驶车辆的人停下休息,通过驾车的人的视角,表达了对蜀道险难的深切体验。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根据以上分析,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异与同即可。
    17.(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空1分,共6分)
    18.①果蔬干是一种健康零食吗②另一个则以真空冷冻干燥为核心③脂肪含量低得多(一空2分,共6分)
    19.①运用限制性词语,表达准确,如“左右”“从某种程度上说”等;②运用具体的数据,表意明确,如“30%”“80%”等;③运用关联词语,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更”“但”“所以”等。(一点1分,共3分)
    20.C(3分)
    21.③去掉“从《中国奇谭》”的“从”字。④“灵魂共鸣”与“似曾相识”互换位置。(改出一处给2分,共4分)
    22.①运用比喻修辞,将文化比作牌,中国文化和传世经典就是“好的牌”,将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比喻成“王炸”;②由此体现出动画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的期待。(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
    [解析][20题详解]原文与C项中的“就是”均为“正是”。A项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B表示假设的让步关系。D犹不过,表示转折。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③是滥用介词“从”造成主语缺失,删去“从”。④是语序不当导致逻辑有误,“灵魂共鸣”比“似曾相识”的程度更深,应将“似曾相识”和“灵魂共鸣”互换位置。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王炸”来源于网络用语,指的是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对方。“我们手里有那么好的牌,中国文化中国风自己就是王炸”运用比喻修辞,将文化比作牌,“好的牌”和“王炸”都是在突出中国文化中国风的优秀,由此体现出动画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23.(60分)[作文解析]作文题目借用了春节档大热的减肥宣传片《热辣滚烫》中的情境。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电影中的主要情节,“极度肥胖的杜乐莹一直想要赢一次,在不懈的奋斗之后还是在拳击场上被人打败了”,提取句子主干成分可得到主要信息,杜乐莹想赢但被人打败了(输),进一步模糊掉背后的语境,便可得到关键词,“赢”和“输”;第二句则阐释了杜乐莹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自己‘已经赢了’”,并指出了两个理由,一个是“减肥成功了”,一个是“打完了整场比赛”,这两条“赢”的理由并不证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赢”,但对于杜乐莹自己来说,却是她生命旅途中莫大的成功。因此,这道材料作文题是想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路上“输”和“赢”的问题,指向也是比较明显的。材料的第二句话开头有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通常意义上讲,材料的第二句将是我们在作文中阐释的重点,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个层面上思考这道作文题:第一,杜乐莹“已经赢了”中的“赢”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从材料中的两条理由来看,减肥成功、打完比赛都是战胜自己的表现,因此,我们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结论,亦即要想赢,就要战胜过去的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第二,我们如何看待杜乐莹的这种“输赢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然要学会战胜自己,但杜乐莹的这种“输赢观”是否值得推广而普遍用之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世俗意义上的“输赢观”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这篇作文都需要我们围绕“输和赢”去写,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正确看待世俗意义上的“输赢”,正确理解自己人生意义上的“输赢”。
    [延伸思考]1、输赢是常事,只是输什么都不重要,别输掉心情、输掉态度。2、风吹雨打知生活、苦尽甘来懂人生!人生只要你用心做了,输和赢都是精彩!3、无论输赢,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输赢成败,就会有勇气迎战突如其来的挫折,不会被艰难困苦击垮。4、输赢并不在乎外在的强弱─完全发挥你内在的特质才是重要。5、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没有人会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起评分43分)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