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第Ⅰ卷
本卷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806年,法国鲁贝居民不足9000人。1814年起,当地兴建大量棉毛纺织厂,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工业中心,百年间人口便已超过12万人。20世纪60年代起,鲁贝纺织业衰落,人口大幅减少,大量厂区荒废。近年来,当地将原厂区内的工业建筑改建成文化场所。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1806年前后,鲁贝( )
A. 人口性别比失衡B. 居民收入水平低C. 经济发达D. 工业用地比重高
2. 20世纪60年代起鲁贝人口大幅减少,反映了在此之前当地( )
A. 产业结构单一B. 城市化水平低C. 环境污染严重D. 人口出生率低
3. 工业建筑的改建对鲁贝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A. 缓解就业紧张B. 延长产业链C. 城市快速扩张D. 改善人居环境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1806年以前,鲁贝地区人口较为稀少,地处法国北部,土壤肥沃,该地主要从事传统农业,无法看出性别比例失衡,A错误;且该时期的人主要是本地人,从事传统农业,收入较低,工业水平低下。B正确,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20世纪60年代起,受到二战后如意大利等新兴产业兴起和快速发展的影响,由于鲁贝纺织业比较单一,受到冲击较大,导致鲁贝区走向衰落,人口大幅减少,大量厂区荒废,A正确;之前超过12万人口且成为纺织业工业中心,说明城市化水平高,B错误;纺织业确实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可以通过技术投入进行改善,所以这不是该区域纺织业衰落的主要原因,C错误;产业衰落无法反映人口出生率低,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该地把原厂区内的工业建筑改建成文化场所,改变了原来发展模式,文化场所对环境比较友好,污染较小,所以改善了人居环境,D正确;文化场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少,对缓解就业紧张作用小,A错误;工业建筑的改建并不是对纺织业进行产业链延长,而是文化场所,所以没有复兴传统产业,B、C错误。故选D
【点睛】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纺织业的面貌。蒸汽动力和机械织机的发明使得纺织生产过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纺织工业的集中化和规模化生产开始兴起,工厂系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
L医疗公司2003年成立于山东,目前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生产。2020年,L医疗上海科创总部及产业化基地在上海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正式开工,建设的四栋楼包括8层生产楼、10层生产孵化楼、15层全球研发基地及12层生产配套楼。未来,这里将成为L医疗的全球创新研发总部基地,并与美国、德国、瑞士和新加坡等8大创新研发中心构建起全球24小时研发体系。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医疗公司在上海同时建立研发总部与产业化基地,其主要目的是( )
A. 加快投产速度B. 降低运输费用C. 节省科研费用D. 缩短生产周期
5. 该医疗公司在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内采取工业上楼,是为了( )
A. 减少能源消耗B. 降低环境污染C. 提高土地产出率D. 加强生产监管
6. 该医疗公司构建全球24小时研发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升品牌效应B. 提升研发效率C. 提高科技水平D. 扩大国际市场
【答案】4. A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该医疗公司在上海同时建立研发总部与产业化基地,可以加快投产速度,A正确;该医疗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生产,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对运输费用影响不大,B错误;研发费用属于生产成本,研发费用的高低与是否同时建立研发总部和产业化基地关系不大,C错误;缩短生产周期主要与生产环节的多少有关,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该医疗公司采取工业上楼,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产出率,C正确;工业上楼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产监管的影响较 小,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该医疗公司构建全球24小时研发体系,可以实现研发资源共享,提升研发效率,B正确;该医疗公司构建全球24小时研发体系,对提升品牌效应、提高科技水平、扩大国际市场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其进入门槛较高。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综合工业水平的体现,深度融合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
流域地貌形态是由土壤侵蚀和堆积形成的,其形态的差异反映了流域被侵蚀的程度以及流域地貌演化的阶段。地形复杂度特征指标包括沟壑密度和流域平均坡度,一般情况下,在地貌演化发育的初期阶段,河流深切,地势起伏,沟壑溯源侵蚀加剧,沟壑数量多。下图示意黄河中游典型流域地形复杂度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中游典型流域地形复杂度特征指标
7. 黄河中游典型流域中多山大沟深、坡陡谷窄、滩多水急地貌形态的是( )
A. 秃尾河B. 延河C. 汾河D. 渭河
8. 相对流域内其他河流,秃尾河( )
A. 结冰期较长B. 径流量更小C. 含沙量较小D. 水量变化大
9. 推测图中河流流域对应的地貌演化阶段是( )
A. 窟野河——幼年期B. 无定河——老年期
C. 延河——老年期D. 洛河——幼年期
【答案】7. B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山大沟深、坡陡谷窄、滩多水急”地貌说明流域坡度大,材料“流域平均坡度反映流域内地表平均陡缓情况”以及读图可知,延河流域平均坡度最大,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本题选B
【8题详解】
读图可知,秃尾河流域平均坡度最小,土壤侵蚀强度最低,所以河流含沙量较小,C选项正确;图示河流都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同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不大,所以结冰期、径流量和水量差异不大,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一般情况下,在地貌演化发育的初期阶段,河流深切,地势起伏,沟壑溯源侵蚀加剧,沟壑数量多,沟壑密度较大,读图例可知,窟野河和无定河流域平均坡度较小,沟壑密度较大,为河流幼年期,A项正确,B项错误;读图,延河流域平均坡度较大,沟壑密度较小,不符合河流幼年期特征,应为河流成熟期,不是老年期,C项错误;读图,洛河流域平均坡度较大,沟壑密度较低,不符合河流幼年期特征,D项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错误,本题选A。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有无凌汛、补给类型、流速及水位。
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人们最早发现阿尔卑斯山脉的焚风效应最为显著,同一时间意大利米兰大雨如注,而瑞士卢塞恩却呈现出“山前山后两重天”的景象。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推测阿尔卑斯山山麓焚风效应较强的坡向及影响因素( )
A. 南坡海陆位置B. 北坡海陆位置
C. 南坡大气环流D. 北坡大气环流
11. 阿尔卑斯山山麓焚风效应夜晚强于白天的主要原因( )
A. 白天,背风坡坡面增温慢气流沿山坡上升抑制焚风
B. 夜间,背风坡坡面降温慢,气流沿山坡上升,加强焚风
C. 白天,背风坡坡面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抑制焚风
D. 夜间,背风坡坡面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加强焚风
【答案】10. D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阿尔卑斯山位于中纬度地区,影响阿尔卑斯山的是盛行西风,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坡地处迎风坡,北坡地处背风坡,北坡是大气环流影响下的背风坡形成的焚风效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夜间,山坡相比山谷,坡面降温速度快,气温低,吹山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气流沿山坡下沉加强焚风,D正确、B错误。白天山地坡地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A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高加索最为有名。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北部某村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农业生产。在古代,当地百姓独创出“合瓦地”。人们在“合瓦地”上种植品质上乘的早熟特色产品———济渎红蒜。红蒜一般在10月初播种,次年5月中下旬收获。近几十年来,由于“合瓦地”年久失修、暗渠逐渐干涸,红蒜品质下降,部分蒜农拆除“合瓦地”改种粮食作物。下图示意“合瓦地”建造过程与结构。
(1)“合瓦地”缓解了当地土壤水分过多和干旱对红蒜生长产生的威胁。请说明其原因。
(2)指出红蒜越冬时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并从“合瓦地”改善土壤温度角度分析红蒜早熟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当地部分蒜农拆除“合瓦地”改种粮食作物的行为?请表明态度并说出两点理由。
【答案】(1)降低地下水水位,利于排水,避免红蒜受涝烂根;干旱时积蓄于水渠中的地下水蒸发可增加土壤水分,满足红蒜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2)寒潮或冻害
原因:天气寒冷时段,水渠中汇集的地下水水温高于土壤温度;热量向上传递,提高土壤温度;为红蒜生长提供热量,促进红蒜早熟。
(3)赞同:“合瓦地”年久失修,水渠逐渐干涸,“合瓦地”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作用逐渐消失;修复成本高;红蒜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减少;可保障粮食安全。
或不赞同:红蒜是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高;该地地下水埋藏浅,易渍涝;易导致盐碱化,不利于种植粮食;“合瓦地”反映了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加以保护;会使特色农产品红蒜消失。
【解析】
【分析】本题以“合瓦地”建造过程与结构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气象灾害、农业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村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农业生产,古人因地制宜改造成“合瓦地”,“合瓦地”瓦片下面有水渠,能够降低地下水的水位,有利于排水,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减轻涝灾的影响,避免红蒜烂根;干旱时,水渠中的地下水蒸发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为红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小问2详解】
红蒜在10月初播种,播种时和幼苗期地温较低,容易遭受冻害或寒潮。红蒜在10月初播种,播种时和幼苗期地温较低,而水渠中的地下水比热容大于土壤,降温速度较慢,地下水水温高于土壤温度;水体的热量向上传输,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升高,能够为红蒜生长提供热量,促进红蒜的生长发育,促使其早熟。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若回答赞同,由材料信息“近几十年来,由于‘合瓦地’年久失修、暗渠逐渐干涸,红蒜品质下降”可知,“合瓦地”年久失修,导致其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能力降低,甚至逐渐消失;“合瓦地”的修复成本较高,修复投入的资金较多;根据材料信息“红蒜品质下降”可知,“合瓦地”种植的红蒜品质下降,导致农民收入降低;改种粮食作物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若回答不赞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蒜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较高;根据材料信息“河南省北部某村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可知,当地地下水埋藏较浅,改种粮食作物易受涝灾影响;该地位于河南省,大规模种植粮食易发生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壤盐度升高,不利于粮食种植;“合瓦地”是当地居民适应地理环境的见证,体现了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农业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大规模改种粮食,会导致红蒜的种植规模减小,甚至会导致该特色农产品的消失等。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武汉城区段两岸由滨江平原和一系列对峙矶头(龟山—蛇山,青山—湛家矶等)构成。由于矶头形成的“卡口”约束,河道平面形态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明清时期以来,长江武汉城区江段的河道形态有了较大变化:左岸变化较小,右岸经历河—洲—湖—陆的演化,形成武昌北滨江平原。下图示意长江武汉城区江段明清时期以来的演化。
(1)从河流差异侵蚀的角度,分析长江武汉城区段河道平面形态呈“藕节状”的原因。
(2)分析汉江三角洲利于泥沙沉积的环境条件。
(3)简述武昌北滨江平原的形成过程。
(4)推测矶头对古代沿江居民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
【答案】(1)矶头由基岩构成,不易被侵蚀(侧蚀),河道较窄;滨江平原由泥沙堆积形成,在侧蚀作用下,河道展宽;一系列对峙矶头和滨江平原相间分布使得长江武汉城区段河道平面,形态呈“藕节状”。
(2)汉江汇入长江,受长江干流的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淤积;位于长江干流开阔的河段(或干流流出矶头河段,河流展宽),泥沙易淤积;位于河流左岸(凸岸),流速较缓,泥沙易淤积。
(3)长江武汉段江面宽阔,河道沙洲发育,形成多分汉河道;沙洲不断合并,面积扩大,不断向岸靠拢,形成单分汉河道;右汉入口处堵塞,沙洲与陆地相连,形成滨江平原。
(4)洪水期,矶头能引导水流向江河中心,保护河岸,减少水患;向江中突出,多坚硬陡峭岩石,可用以监测长江水位;附近形成回水区,营养物质沉积,利于鱼类生存,增加渔获;矶头附近水域较深,适合建码头;地势高,视野好,适合建设观景亭台楼阁和军事关隘。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武汉城区江段明清时期以来的演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龟山—蛇山、青山—湛家矶等矶头部位为山体,由基岩构成,不易被侵蚀(侧蚀),在矶头山体形成的“卡口”约束下,河道较窄;滨江平原地形平坦,利于泥沙堆积,河床抬高,同时在侧蚀作用下,河道进一步展宽展宽;一系列对峙矶头和滨江平原相间分布使得长江武汉城区段河道平面宽窄相间,形态呈“藕节状”。汉江汇入长江,受长江干流的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淤积;位于长江干流开阔的河段(或干流流出矶头河段,河流展宽),泥沙易淤积;位于河流左岸(凸岸),流速较缓,泥沙易淤积。
【小问2详解】
汉江三角洲位于汉江汇入长江干流的部位。长江水量大,在汉江汇入长江的过程中,受长江干流的顶托作用,汉江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淤积;读图可知,汉江汇入长江的位置位于长江干流较为开阔的河段,长江干流已经流出矶头较窄河段进入滨江平原,河流展宽,泥沙易淤积;汉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干流左岸,且为河流凸岸,流速较缓,泥沙易淤积。
【小问3详解】
读a阶段示意图可知,武昌北滨江平原位于长江武汉段江面宽阔,河道上发育了众多沙洲,使河道形成多个分汊;由阶段b可知,由于河道分汊多,流速慢,泥沙进一步沉积,使沙洲不断合并,面积扩大,不断向右岸靠拢,形成单分汊河道;读c阶段图可知,在汉江入口处(余家湖附近)由于泥沙进一步堆积,导致河流堵塞,沙洲与陆地相连,形成滨江平原。
【小问4详解】
矶头处河道较窄,洪水期,矶头处水流速度较快,冲向下游,能引导水流向江河中心,减少对两侧河岸的侵蚀,保护河岸,减少水患;矶头向江中突出,矶头部位为山体,由基岩构成,不易被侵蚀,可用以监测长江水位;矶头出口处河道变得开阔,会在矶头附近形成回水区,回水区水流速度较慢,营养物质沉积,利于鱼类生存,增加渔获;矶头附近水域较深,适合建码头,发展水运;矶头为山体,地势高,视野好,适合建设观景亭台楼阁和军事关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瓶兰花,因其成熟后的果实呈金黄色,又名“金弹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湖北西部、云南东北部、贵州、湖南、安徽南部等地。一般4、5月开花,10月开始逐渐成熟。因其花、果美丽且宜植于庭园观赏或制作树桩盆景而广受喜爱,野生植株被采挖严重。某地理兴趣小组计划,于秋季时对重庆某山区野生金弹子的分布密度进行人工调查。
试分析该地理小组选择秋季进行人工调查的原因。
【答案】秋季果实成熟,呈金黄色,更易发现;秋季气候凉爽,适宜户外活动;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少蛇鼠蚊虫滋扰;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茂盛,多高大乔木;金弹子为灌木,植株矮小,易被乔木遮挡,采用其他调查方式难以发现。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理兴趣小组对重庆某山区野生金弹子调查为背景,涉及该地理小组选择秋季进行人工调查的原因,考查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可从植被、气候等角度展开分析。该地理小组选择秋季进行人工调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秋季气候适宜,温度适中,既不过于炎热 也不过于寒冷,适合进行户外调查活动。2.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茂盛,多高大乔木;金弹子为灌木,植株矮小,易被乔木遮挡,采用其他调查方式难以发现,人工调查更有利于观察。3.秋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呈金黄色,更易发现,便于观察。4.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少蛇鼠蚊虫滋扰,保证活动的安全性。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生命周期长的温室气体。除化石燃料的燃烧、牲畜养殖外,在淹水的条件下,天然湿地或稻田土壤中的生物残体被产甲烷菌分解也可释放出甲烷。海螺沟国家大气背景站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海拔3700m,其甲烷浓度受地形、大气环流共同影响。下图示意该站点2016~2017年甲烷月均体积分数的变化。
对海螺沟观测站甲烷月均体积分数的季节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夏季青藏高原是热源,上升气流显著,大气扩散能力强,甲烷浓度较低;夏末、秋季(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稻田收割后残体分解产生大量甲烷,经过1~2个月的累积并输送至青藏高原东部,甲烷浓度达到最大值;冬季,东亚季风向南推移,遇到青藏高原阻挡,且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形成反气旋性高压,盛行下沉气流,甲烷难以扩散,导致甲烷浓度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南北温差加大,风速增大,甲烷易扩散,故甲烷浓度下降。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螺沟观测站甲烷月均体积分数的季节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热力环流和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详解】与同一海拔高度大气层相比,青藏高原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明显,地表增温较快,成为热源,地表受热使得上升气流明显,气流扩散快,大气中甲烷浓度较低,夏末和秋季,四川盆地稻田水稻收割后残体分解产生甲烷,大量甲烷气体进入空气当中,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甲烷气体在青藏高原东部集聚且浓度达到最大值,冬季青藏高原气温较低,冷高压势力增强,形成高压中心,下沉气流使甲烷气体不易扩散,使得其浓度较高,春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回升较快,高低纬之间温差增大,使得风速增大,甲烷气体易扩散,使得甲烷浓度下降明显。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