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且一定是第一营养级
B. 细菌要么是生产者,要么是分解者
C. 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动物一定是消费者
D.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详解】A、生产者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一定是自养生物,且一定是第一营养级,A符合题意;
B、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也可能是消费者,如菟丝子,动物也可能是分解者,如蜣螂、秃鹫,C不符合题意;
D、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树-草菇立体农业中人工栽培的草菇可以为果树的生长提供更多有机物
B. 人对生活资源的需求越大,生态足迹就越小
C. 顶级消费者储存的能量包括:被分解者利用和未被利用两部分
D. 在“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黄雀是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立体农业方法是一种以生物生存、生长特性和生态学为科学依据而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多维农业经营方法。它具有四大特点:①多层次性,实行农牧渔相结合,充分利用生物间互惠共生关系,发挥群体优势;②充分利用阳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投入少,产出高;③保护环境,消除污染;④有利于生产、经济、社会、生态四种效益同步增长。
【详解】A、草菇是分解者,可为果树生长提供更多无机盐和二氧化碳,A错误;
B、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人对生活资源的需求越大,生态足迹就越大,B错误;
C、顶级消费者储存的能量包括:储存在活着的顶级消费者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死亡的个体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属于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C正确;
D、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蝉→螳螂→黄雀”不能构成食物链,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求偶,这是一种行为信息
B. 某种鸟类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一现象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 生态系统中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叫物理信息。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行为信息。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①生物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求偶,这是一种物理信息,A错误;
B、某种鸟类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错误;
C、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效果较为稳定和作用时间长,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证绿水青山就必须杜绝一切砍伐和捕捞
B. 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
C. 当前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
D. 通过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可以实现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有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详解】A、保证绿水青山,必须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合理的利用,A错误;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B错误;
C、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设法降低出生率不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C错误;
D、通过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及新能源的利用,促进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良性互动与协调一致,实现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平衡。D正确。
故选D。
5. 2023年8月24日,日本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因核污水中含大量放射性核元素而引发全球关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核污水入海会污染海洋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B. 放射性核元素易导致细胞损伤和癌变,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C. 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可能会被生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导致生物富集现象
D. 核污水进入海洋后,由于海洋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A、核污水入海会污染海洋环境,使水域污染,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A正确;
B、核污水中的放射性核元素易导致细胞损伤和癌变,可能引起生物基因突变,属于物理致癌因子,B正确;
C、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放射性物质最终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积累在食物链顶端,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核污水进入海洋后,会破坏生态平衡,D错误。
故选D。
6. 生态位宽度是指被某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黑尾蜡嘴雀和黑卷尾均是树栖鸟类。黑尾蜡嘴雀大多选择在海堤西侧避风向筑巢,主要以植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而黑卷尾则选择在海堤东侧迎风向筑巢,但黑卷尾能利用黑尾蜡嘴雀废弃的巢穴,黑卷尾主要以昆虫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鸟在食性和巢址选择上不存在较明显的生态位分化
B. 调查黑尾蜡嘴雀的种群密度时,如果标记物部分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 若海堤林中黑尾蜡嘴雀消失,则黑卷尾的生态位宽度会增加
D. 通过调查黑卷尾的性别比例可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动物,研究其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详解】A、两种鸟在食性和巢址选择上存在较明显的生态位分化,据题意,黑尾蜡嘴雀主要以植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而黑卷尾主要以昆虫为食,二者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
B、调查黑尾蜡嘴雀的种群密度时,如果标记物部分脱落,则重捕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错误;
C、据题意,黑尾蜡嘴雀主要以植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而黑卷尾主要以昆虫为食,二者存在竞争关系,海堤林中黑尾蜡嘴雀消失,则黑卷尾的生态位宽度会增加,C正确;
D、通过调查黑卷尾的年龄结构可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C。
7. 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历史悠久,达到了一田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之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共生系统中水稻和鱼是互利共生关系
B. 鱼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该生态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但并未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该共生系统中鱼可食害虫,此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详解】A、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该共生系统中水稻和鱼是原始合作关系,A错误;
B、鱼作为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该立体生态农业,能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获得了更大的收益,但并未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正确;
D、鱼捕食害虫,此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A。
8.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动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 斯坦利提出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基因的多样性
C.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这句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充分挖掘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对生物多样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详解】A、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建立动物园属于易地保护,A错误;
B、斯坦利提出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基因的多样性,B错误;
C、“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说明森林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利用,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
B. 可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研究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土壤应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滴加样液后盖盖玻片可能会造成实验数据偏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瓶内的生物;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可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研究;“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1h灭菌),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详解】A、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防止温度上升过快,A正确;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B正确;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对照组土壤应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C错误;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滴加样液后盖盖玻片,盖玻片和计数板之间的体积是固定的,盖玻片可能由于已加入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其未能严密的盖到计数板表面上,可能会造成实验数据偏大,D正确。
故选C。
10. 油菜是如皋地区常见的油料作物。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是一种通过添加外来氨源并利用氨化作用和碱化作用来降解纤维素的技术。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油菜花开时,通过物理和化学信息吸引蜜蜂等昆虫为其传粉
B. 蜜蜂与油菜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能量能从油菜流向蜜蜂
C. 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
D. 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种间关系有:种间竞争、捕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
2、能量流动的过程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吸收、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1)物理信息:鸟鸣、兽吼、颜色、光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生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或某个生长发育阶段,分解出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这些分泌物不是对生物提供营养,而是在生物的个体或种群之间起着某种信息的传递作用,即构成了化学信息。(3)行为信息:有些动物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行为方式向同伴发出识别、威吓、求偶和挑战等信息。
【详解】A、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A正确;
B、油菜花开时,蜜蜂可从中采蜜,同时帮其传粉,二都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蜜蜂采蜜过程中能量从油菜流向蜜蜂,B正确;
C、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可把秸秆中的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使之更易被吸收,从而提高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C正确;
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经微生物分解后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11. 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43个物种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厌氧细菌会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厌氧细菌和硫细菌均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 鲸落是一种可以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的特殊生态系统
C.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一定能固定太阳能为生态系统输入能量
D. 该生态系统中化合物能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深海生态系统没有光照,能量来源于鲸鱼尸体中的化学能和硫化氢等无机物的氧化。
【详解】A、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硫细菌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错误;
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深海生态系统没有光照,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一定能固定太阳能为生态系统输入能量,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D错误。
故选C。
12. 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环节。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优良菌种只能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来获得
B. 扩大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其目的是提高接种时发酵罐中菌种的数目
C. 发酵时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不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
D. 若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提取、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
【答案】B
【解析】
【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①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②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2、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3、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
【详解】A、用于发酵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A错误;
B、扩大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的目的是增大接种时发酵罐中菌种的数目,加快发酵过程的进程,B正确;
C、发酵时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影响微生物的代谢物形成,C错误;
D、若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D错误。
故选B。
13. 微生物培养最基本的要求是无菌操作,下列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双手、空气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正确顺序依次是( )
①化学药剂消毒 ②高压蒸汽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灼烧灭菌
A. ⑤③⑤①④B. ③②⑤④①C. ②③⑤①④D. ②②⑤④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
【详解】为了保持培养基中的水分不被烘干,常采用②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培养皿等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可以采用③干热灭菌进行灭菌;接种过程中需要对接种环进行⑤灼烧灭菌;操作者双手可用酒精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即①化学消毒法;为了杀死空气中微生物,常采用④紫外线消毒法;综上所述,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双手、空气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正确顺序依次是②③⑤①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 啤酒工业化生产的原料为大麦,其工业化生产流程包括8个环节: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终止。其中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焙烤的目的是加热杀死种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B. 糖化的目的是使淀粉分解形成糖浆
C. 蒸煮可终止糖化过程,并对糖浆灭菌D. 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是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随着啤酒品种和口味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详解】A、焙烤可以去除种子的水分和停止酶的分解作用,它的目的是加热杀死种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A正确;
B、糖化可以将麦芽和非麦芽谷物原料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淀粉、蛋白质、核酸、植酸盐、半纤维素等)通过麦芽中的各种水解酶作用,转化为可溶性的,并可以浸出一定组成比例的浸出物,使淀粉分解形成糖浆,B正确;
C、淀粉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高温会使其失去活性,故蒸煮可以终止淀粉酶的进一步作用,终止糖化过程,且高温也可对糖浆灭菌,C正确;
D、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D错误。
故选D。
15. 以下是以泡菜坛为容器制作泡菜时的4个处理:①沸盐水冷却后再倒入坛中;②盐水需要浸没全部菜料;③盖好坛盖后,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④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主要是为了防止菜料表面的醋酸杆菌被杀死
B. ②的主要目的是用盐水杀死菜料表面的杂菌
C. ③是为了使气体只能从泡菜坛排出而不能进入
D. ④可检测到完整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1)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2)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
(3)原料加工:将新鲜蔬菜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4)配制盐水:按照比例配制盐水,并煮沸冷却。原因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5)泡菜的制作: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详解】A、盐水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沸盐水冷却后再倒入坛中主要是为了防止菜料表面的乳酸菌被杀死,A错误;
B、②盐水需要浸没全部菜料,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无氧呼吸,B错误;
C、③盖好坛盖后,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为了制造无氧环境,同时可排出初期酵母菌等发酵产生的气体,C正确;
D、④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腌制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多后减少,D错误。
故选C。
16. 河南特色小吃“甜酒浮子”的主要制作流程:用温开水把甜酒曲化开→加入白米饭中拌匀压实,在中间挖个坑,盖上盖子→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1~2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甜酒浮子”所用的酵母菌来自空气中
B. 白米饭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
C. “中间挖个坑”的操作有利于酵母菌快速生长繁殖
D. 将温度维持在18~30℃有利于“甜酒浮子”的制作
【答案】A
【解析】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详解】A、制作“甜酒浮子”所用的酵母菌来甜酒曲中的菌种,A错误;
B、白米饭营养丰富,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B正确;
C、“中间挖个坑”可多存储一些空气,有利于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并增殖,C正确;
D、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在25℃左右,则将温度维持在18~30℃有利于“甜酒浮子”的制作,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关于家庭制作果酒(实验I)、果醋(实验II) 和泡菜(实验Ⅲ) 三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需要对发酵器具和原材料进行灭菌
B. 都需在发酵前期通气,发酵后期密闭
C. 实验I和Ⅲ以葡萄糖为原料,实验Ⅱ只能以酒精为原料
D. 实验Ⅱ和Ⅲ的主要菌种为原核生物,实验I的为真核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原材料不需要严格灭菌,A错误;
B、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醋过程中需要不断通入空气,泡菜制作的乳酸菌属于厌氧型,一直需要密闭环境,B错误;
C、实验Ⅱ果醋的制作也能以葡萄糖为原料,C错误;
D、果酒使用的是酵母菌,果醋使用的是醋酸菌,泡菜使用的是乳酸菌,只有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即实验Ⅱ和Ⅲ的主要菌种为原核生物,实验I的为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18. 古徽州有许多美食深受人们喜爱,如徽州毛豆腐、灵山酒酿、臭鳜鱼、徽州臭豆腐等。制作臭豆腐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相互独立,没有种间关系
B. 制作臭豆腐时,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C. 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出单细胞蛋白,可以提取出来用作动物饲料
D. 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二氧化碳,需定期排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C~18°C;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生活在同一环境下会竞争营养物质和空间等,故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
B、制作臭豆腐时,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能够给微生物提供其生长所需的营养,B正确;
C、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不是由微生物分泌的,C错误;
D、乳酸菌发酵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19. 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浸曲发” 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
B. “鱼眼汤” 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C. “净淘米”" 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 “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参与酒精的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浸曲发”是将酵母菌活化,可以使微生物代谢加快,A正确;
B、“鱼眼汤”是指酵母菌在呼吸过程中产生CO2,使溶液中出现气泡,B正确;
C、在做酒过程中,为消除杂菌的影响主要靠“炊作饭”,即蒸熟,C错误;
D、“舒令极冷”是将米饭摊开冷透,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酵母菌死亡),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酵母菌的代谢类型进行分析,理解题干中的相关术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未密封的果酒表面形成的白膜是由醋酸菌增殖形成的
B. 酒精发酵过程中密闭缺氧的环境对酵母菌影响不大
C. 参与果醋和泡菜制作的主要微生物的呼吸类型相同
D. 泡菜腌制过程中食盐用量过高易造成泡菜咸而不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能将糖源或酒精转变成醋酸;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详解】A、未密封的果酒会变酸,酒变酸是由于在有氧的条件下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原因,因此表面长的一层白膜是醋酸菌繁殖造成的,A正确;
B、酒精发酵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酒精发酵过程中密闭缺氧的环境对酵母菌影响不大,B正确;
C、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好氧菌,泡菜制作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属于厌氧菌,两者的呼吸类型不相同,C错误;
D、如果泡菜腌制过程中食盐用量过高,乳酸菌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抑制乳酸菌生长,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D正确。
故选C。
21. 某生物活动小组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食盐制作泡菜,下图是活动小组记录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结果显示食盐浓度过低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传统发酵一般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
B. 盐水煮沸后,立即倒入装有菜料的泡菜坛中,并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C. 腌制泡菜过程中经发酵会产生多种酸,其中含量最高的酸是亚硝酸
D. 先用沸水短时间处理白萝卜块,再添加陈泡菜水可以缩短白萝卜制作泡菜的腌制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时间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由图可知,食盐浓度过低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随腌制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详解】A、结果显示食盐浓度过低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传统发酵一般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4:1配制盐水,A错误;
B、盐水煮沸后,冷却后倒入装有菜料的泡菜坛中,避免杀死菌种,并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B错误;
C、腌制泡菜过程中经发酵会产生多种酸,其中含量最高的酸是乳酸,C错误;
D、沸水短时处理白萝卜块后,能使白萝卜的细胞破裂,细胞内营养物质外流使发酵菌种快速获得营养物质,从而缩短发酵时间,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中含有一定量的发酵菌种,所以在腌制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已经腌制的泡菜汁可以缩短腌制时间,D正确。
故选D。
22. 传统食醋酿造过程中,发酵液表面产生的凝胶状膜主要为细菌纤维素,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细菌纤维素生产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获得的参数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食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菌种为醋酸菌,能在缺少糖源和氧气时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 传统食醋酿造过程中,发酵液表面的细菌纤维素来自细菌的高尔基体
C. 菌体的密度检测用的是抽样检测法,可利用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 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pH一直下降,醋酸菌数量一直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详解】A、食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菌种为醋酸杆菌,为好氧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杆菌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A错误;
B、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B错误;
C、显微镜直接计数是测定细菌数量的常用方法,菌体的密度检测用的是抽样检测的方法,可利用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C正确;
D、从图中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醋酸菌数量先增加后稳定,D错误。
故选C。
23. 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如图为酵母菌的纯培养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完成步骤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处理了5次
B.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中加入尿素和酚红的目的是相同的
C. 该接种方法可用于获得酵母菌的纯培养物
D. 接种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将④倒置培养,皿盖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④是进行平板划线。
【详解】A、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A错误;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提供氮源,加入酚红的目的是检测尿素分解后形成的碱性环境,B错误;
C、该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可用于获得酵母菌的单菌落,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C正确;
D、接种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将④倒置培养(避免水分过快蒸发和冷凝水污染培养基),皿底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D错误。
故选C。
24. 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蛋白胨可为目标微生物提供氮源
C. 该培养基也可用来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
D. 该培养基的制备流程为灭菌→加入琼脂→倒平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的培养基。
【详解】A、从配方上看,该培养基有琼脂,因此为半固体培养基,A错误;
B、蛋白胨(含有蛋白质成分等)可为目标微生物主要提供氮源,B正确;
C、若要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需要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需要将蛋白胨改为尿素才能用来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C错误;
D、该培养基的制备流程为加入琼脂→灭菌→倒平板,D错误。
故选B。
25. L-天冬酰胺酶由细菌和真菌合成,可分解天冬酰胺释放出氨,然后与奈斯勒试剂反应呈棕色。为筛选获得L-天冬酰胺酶高产菌株,设计了如下培养基。培养基主要成分有:牛肉膏、蛋白胨、水、NaCl、琼脂、奈斯勒试剂。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要获得高产L-天冬酰胺酶纯培养物的关键是在富含天冬酰胺的环境中取样
B. 该培养基从功能来看属于鉴别培养基,其中充当氮源的成分是牛肉膏
C. 应选择菌落C作为高产L-天冬酰胺酶菌株进行大量培养
D. 从实验结果可知,接种时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灭菌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适合的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要获得高产L-天冬酰胺酶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A错误;
B、培养基中加入有奈斯勒试剂,若微生物能产生L﹣天冬酰胺酶则菌落周围会出现棕色圈,因此该培养基从功能来看属于鉴别培养基,其中充当氮源的成分是牛肉膏和蛋白胨,B错误;
C、菌落B和菌落C周围棕色圈的直径相同,但C的菌落直径更小,因此菌落C的单个细胞产生的L-天冬酰胺酶更多,应选择菌落C作为高产L-天冬酰胺酶菌株进行大量培养,C正确;
D、从接种结果来看,菌落分布较为均匀,应该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D错误。
故选C。
26. 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X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X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含X氨基酸的是①②③培养基
B. B的正确操作是用接种环把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
C. 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时,为涂布均匀,应及时转动培养皿
D. 经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E进行纯化培养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分别是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据此利用培养基的种类便可以选择出突变株。
【详解】A、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结合③中只有部分菌落可知,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A错误;
B、B操作是先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的表面,再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B错误;
C、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时,应及时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均匀分布,C正确;
D、由图观察可知,D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这说明D是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故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D错误。
故选C。
27. 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提高“生化"处理的效率,研究人员将厨余垃圾机械化处理后加入装有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厨余垃圾浸出液,然后进行如图所示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厨余垃圾浸出液接种在X培养基上,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B. X培养基中①处菌落的周围没有透明圈,可能是自养型的杂菌
C. 获得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应挑⑤处的菌落接种到Y培养基
D. 微生物在Y培养基中与营养物质接触更充分,更容易形成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X培养基上接种细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X培养基中①处菌落的周围没有透明圈,可能该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是自养型的杂菌,B正确;
C、⑤处透明圈最大,说明降解淀粉的能力最强,故为获得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应挑⑤处的菌落接种到Y培养基,C正确;
D、Y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不能形成菌落,D错误。
故选D。
28.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一种胞内聚酯,它具有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理化特性,废弃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无污染的“绿色塑料”。科学家从某咸水湖中寻找生产PHA的菌种,流程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②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
B. 步骤③培养时为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一般需要倒置培养皿
C. 步骤④扩大培养时需要用液体培养基并振荡培养
D. 步骤⑤用细菌计数板计数结果一般小于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所以步骤②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A正确;
B、步骤③培养时为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一般需要倒置培养皿,B正确;
C、步骤④扩大培养时需要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有利于增加培养基中的溶解氧,并使菌体与培养基充分接触利用培养基,C正确;
D、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用细菌计数板计数时,计数结果一般是死菌数和活菌数的总和,因此会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
故选D。
29. 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数量,按随机取样、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计数等步骤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果:6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550、501、688,7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58、73、97,8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8、15、28。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琼脂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接种时要对操作者双手进行灭菌
C. 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 10g土壤样品中约含有7.6×1010个尿素分解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温度的要求。根据培养基中是否含有琼脂,即琼脂的多少可以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详解】A、琼脂可作为凝固剂,含琼脂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A错误;
B、接种时要对操作者双手进行消毒,B错误;
C、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所以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由于平板计数的适宜值在30~300之间,所以应选择7号试管涂布的平板进行计数,其平均菌落数为(58+73+97)/3=76,据图可知,10g土壤样品经梯度稀释至7号试管,稀释度为108倍,而不是107倍,因为在锥形瓶中已经稀释10倍,所以利用公式计算每克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76÷0.1)×108=7.6×1010,但要特别注意,此时求出的是1g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所以该10g土壤样品中含有分解尿素细菌的数目是7.6×1010×10=7.6×1011个,D错误。
故选C。
30.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图为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d 表示丙中的四种生物,①~⑦表示相关的生理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B. ①②③④过程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
C. 碳元素在图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循环往复
D. 甲→a→c→b可能是图中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A、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甲,甲是生产者,丙和甲都指向丁,丁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A正确;
B、①生产者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②③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些过程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B正确;
C、碳元素在图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循环往复,循环利用,C正确;
D、生物富集现象,沿着食物链营养级越高,含有的金属应该越多,a应该是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一个,D错误。
故选D。
31. 某种物质A(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A.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A的细菌菌株。图中③将M中的菌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取0.1mL涂布到平板上,初步估测摇瓶M中1mL菌液中细菌数为2.4x108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淤泥及盛有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 乙中需要加琼脂和物质A等,实验需设平行重复实验,无需另外设置空白对照
C. ③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时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平板上
D. 若乙平板上菌落数平均为240个,则接种的菌液的稀释倍数为105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淤泥取样进行稀释,②为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③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以A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④为挑取单菌落接种,⑤在以A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进一步筛选出高效降解A的菌株。
【详解】A、实验时,要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A的细菌菌株,则图①为淤泥取样进行稀释,可以取淤泥加无菌水制成菌悬液,淤泥中有菌种,因此不能进行灭菌处理;盛有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③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以A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因此乙为固体培养基,需要加琼脂和物质A等,为了提高准确度,实验需设平行重复实验,且需要另外设置空白对照,检测培养基配制是否合格,B错误;
C、③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工具是涂布器,但是不能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应该将菌液用微量移液管加入到培养基中,用涂布器进行均匀涂抹,C错误;
D、若乙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平均为240个,假设稀释倍数为a,根据摇瓶M中1mL菌液中细菌数为2.4×108个,在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稀释后的菌液,则有240×a÷0.1=2.4×108,则稀释倍数a=105,D正确。
故选D。
32. 下图1表示某淡水养殖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2表示碳循环过程,其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1的各种生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
B. 乌鱼在图1食物网中共占有3个营养级
C. 流经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 图2中碳元素以CO2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2为碳循环示意图,由于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之间为双箭头,并且所有生物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A是大气二氧化碳库,B是生产者,则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详解】A、图1中缺少分解者,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
B、传递至乌鱼的食物链有水草→虾类→乌鱼,水草→底栖动物→小型鱼类→乌鱼,水草→底栖动物→虾类→乌鱼共3条,乌鱼在图1食物网中共占有2个营养级,B错误;
C、这是淡水养殖湖泊,所以流经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加投喂的饲料中的能量,C错误;
D、图中A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生产者,C实现消费者,D是分解者,BCD构成了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传递,所以图 2 中碳元素以 CO2 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①(光合作用)②③④(均为呼吸作用) ,D正确。
故选D。
33. 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自我净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 AB 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氧气
B. BC 段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此时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
C. 河流中有急流和缓流两类生物群落,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D. 图中自我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据图分析: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藻类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盐离子。
【详解】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AB段有机物被细菌等分解者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为藻类繁殖提供营养,使藻类大量繁殖,此时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有机物较少,B错误;
C、河流中有急流和缓流两类生物群落,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C错误;
D、图中的自我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A。
34. 森林中的戴胜和斑鸫鹛栖息在同一区域,戴胜和斑鸫鹛对对方发出的警报声做出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戴胜和斑鸫鹛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
B. 信息传递过程中涉及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
C. 戴胜和斑鸫鹛主要通过对方的警报信息做出逃避反应
D. 该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和影响动物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森林中的戴胜和斑鸫鹛栖息在同一区域,根据戴胜和斑鸫鹛对对方发出的警报声做出的反应可推测戴胜和斑鸫鹛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A正确;
B、通过警报声等信息传递均涉及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B正确;
C、结合图示可知,戴胜主要通过借用对方的警报信息做出逃避反应,而斑鸫鹛不是,C错误;
D、结合图示可知,戴胜和斑鸫鹛均可借助对方发出的警报声做出一定的反应,所以该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和影响动物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35. 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B. 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C. 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
D. 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3转变为NO3-,利于污水的净化。而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
【详解】A、B层中的藻类产生氧气提供给细菌,细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为藻类提供原料,两者具有种间互助关系,A正确;
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可将产生NH3的 转变成NO3- ,有利于对污水的彻底处理,B正确;
C、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前一环节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而生物氧化塘的设计也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适应,说明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C正确;
D、出水处不仅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36. 迎龙湖水库于2008年正式投用,以花鲢的养殖为例,从鱼苗就开始养殖,主要投喂多种人工复合饲料。这些高蛋白的饵料很难被及时分解,使水体中N、P元素的含量升高,对水质的影响很大。
(1)迎龙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
(2)花鲢以浮游动物为主食,科研人员对花鲢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花鲢粪便中的能量是____KJ(cm2a)-1,从浮游动物到花链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在富营养化迎龙湖中种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既能有效抑制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生长又能治理富营养化,其原理是_____。
(4)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答出2点)。
【答案】(1) ①. 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②.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复合饲料的总能量
(2) ①. 32.8 ②. 14.9
(3)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能遮挡阳光、吸收无机盐,抑制浮游植物的繁殖,并通过收获相关产品输出水中的N、P
(4)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小问1详解】
迎龙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或者填写食物链和食物网)。该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复合饲料的总能量。
【小问2详解】
花鲢粪便中的能量=花鲢摄入的能量-花鲢同化的能量=57.8-(3.8+21.2)=32.8KJ(cm2a)-1,从浮游动物到花链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花鲢从浮游动物中同化的能量/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花鲢总的同化量-花鲢同化饲料中的能量)/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3.8+21.2-2.6)/150.6≈14.9%。
【小问3详解】
在富营养化的迎龙湖中种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既能有效抑制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生长又能治理富营养化的原理是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能遮挡阳光、吸收无机盐(或者与浮游植物竞争阳光和无机盐),抑制浮游植物的繁殖,并通过收获相关产品输出水中的N、P。
【小问4详解】
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37. 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保护生态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多省份多地区发展的重要策略。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西部开发计划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变化,重点关注草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改变。
(1)建立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这类人工生态系统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而且在较短的食物链中,____(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大幅提高。
(2)该人工生态系统向外输出的产品主要有____。蚕粪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物质,是猪、鱼、羊的理想饲料。某种鱼专以蚕粪为食,假设蚕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2.4×106kJ,那么这部分能量最多有____kJ被这种鱼所同化。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西部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1) ①. 循环、整体 ②. 能量利用率
(2) ①. 蚕丝、鱼、糖等 ②. 0
(3) ①. 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②. 直接价值和间接
【解析】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自生、协调、循环、整体。
【小问1详解】
建立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这类人工生态系统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尽量使得废物被充分利用)、整体(考虑经济)原理,而且在较短的食物链中,能量利用率大幅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是在长久的自然选择中形成的,不轻易改变。
【小问2详解】
结合图图示可知,该人工生态系统向外输出的产品主要有蚕丝、鱼、糖(甘蔗)等。由于鱼利用的是蚕粪,故属于分解者,所以假设某一时间段蚕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1.5×105kJ,那么这部分能量最多有0kJ被这种鱼所同化。
【小问3详解】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使得树林中,物种数目增多,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抵抗力),能使得生态环境恢复得更快,进一步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38. 为检测某品牌酸奶中乳酸杆菌数量,检验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配制图中的培养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____和____。
(2)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接种后应在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
(3)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指____。
(4)各取0.1mL已稀释105倍的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____。
(5)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的原因是____。
【答案】(1) ①. 维生素 ②. 琼脂
(2)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无氧
(3)利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4)5.6×107个
(5)抗生素杀死乳酸杆菌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灭菌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适合的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配制图中的培养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琼脂(起到凝固作用)。
小问2详解】
题干中涉及计数,故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故接种后应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小问3详解】
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指利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小问4详解】
各取0.1mL已稀释105倍的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105 ×(55+56+57)/(3×0.1)=5.6×107个。
【小问5详解】
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抗生素杀死乳酸杆菌。
39. 下图为啤酒酿造的流程图,请回答与啤酒酿造有关的问题:
(1)麦芽粉碎和糖化可将麦芽中的非水溶性组分转化成水溶性组分,是啤酒发酵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糖化的主要过程是水解淀粉,参与该过程的水解酶最适温度以及产物信息如下表。
其中糊精不可作为发酵底物,酵母发酵时底物使用的优先顺序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因此,若想获得低乙醇含量的啤酒,糖化时温度应____。
A. 快速提升至62—65℃B. 快速提升至72—75℃
C. 缓慢提升至72—75℃D. 缓慢提升至62—65℃
(2)糖化完毕后,需要将糖浆加入啤酒花并将麦汁蒸煮,蒸煮的目的是____,发酵早期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保持无氧。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需要在低温、____环境中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
(3)研究发现,某些青霉菌属于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失去合成某种维生素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维生素后才能生长。某研究小组筛选出某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株的具体类型,他们把15种维生素按照不同组合分为5个小组,用5个滤纸片分别蘸取不同小组的维生素,然后覆于接种后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显示1组和2组滤纸片周围产生生长圈(图),则该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合成的维生素是____。若该菌株为叶酸和生物素的双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则其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位置是____的交界处。
【答案】(1)B (2) ①. 杀菌消毒,终止酶的进一步作用 ②. 不需要 ③. 密闭(无氧)
(3) ①. 维生素B1 ②. 3与5的交界处
【解析】
【分析】1、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例如,在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在培养霉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在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在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2、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罐中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小问1详解】
糊精不可作为发酵底物,酵母发酵时底物使用的优先顺序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因此,若想获得低乙醇含量的啤酒,应该使淀粉水解后的产物糊精增加,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含量减少,因此该过程应该保证α-淀粉酶的活性,降低β-淀粉酶的活性,又因为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72-75℃,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62-65℃,所以糖化时温度应快速提升至72-75℃,此时α-淀粉酶的活性最高,β-淀粉酶的活性最低,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小问2详解】
糖化完毕后,需要将糖浆加入啤酒花并将麦汁蒸煮,蒸煮的目的是杀菌消毒,终止酶的进一步作用,发酵早期“不需要”保持无氧,这样可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用于酵母菌增殖过程。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需要在低温、密闭环境中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
【小问3详解】
实验结果显示1组和2组滤纸片周围产生生长圈,比较表格中各种维生素组合,1组和2组含有而其他组不含有的维生素是维生素B1,所以该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合成的维生素是维生素B1。只有3组含有叶酸,只有5组含有生物素,所以若菌株为叶酸和生物素的双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则其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位置是3与5的交界处。成分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指示剂
琼脂
含量(g)
10.0
5.0
5.0
2.0
0.2
12.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
花鲢摄入浮游动物及饲料中的能量
花鲢同化饲料中的能量
花鲢粪便中的能量
花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花鲢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花鲢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50.6
57.8
2.6
?
3.8
21.2
1.1
淀粉酶种类
最适温度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α-淀粉酶
72—75℃
糊精
麦芽三糖、麦芽糖
β-淀粉酶
62—65℃
麦芽糖
麦芽三糖、葡萄糖
组别
维生素组合
1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2
维生素C
维生素B1
维生素D2
维生素E
烟酰胺
3
叶酸
维生素B2
维生素D2
胆碱
泛酸钙
4
对氨基苯甲酸
维生素B6
维生素E
胆碱
肌醇
5
生物素
维生素B12
烟酰胺
泛酸钙
肌醇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