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641955/0-1713799450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641955/0-17137994504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641955/0-17137994504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含答案
展开1.商朝统治者崇尚天帝神权,强调“天命神授”,而西周统治者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
A.儒家民本思想初步形成
B.以宗法人伦取代天命
C.王权神授观念逐步淡化
D.天命观具有人文色彩
2.(2022·山东卷,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
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
3.位于广州市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当时发掘出的稀世之宝,有代表中原文化、江南楚文化、西南巴蜀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 )
A.南越文化具有包容性
B.南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南越文化具有多样性
D.南越地区与中原地区长期和睦相处
4.(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5.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6.北宋僧人契嵩指出,儒学“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7.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
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正统地位巩固
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缺乏理论创新
8.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推动理学受到官方推崇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9.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这客观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农业科技最为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10.《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 )
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
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
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
11.中华文化悠远浩博,从孕育产生到恢宏壮大,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现了不同的特征,下列对明清时期文化概括最为妥帖的是( )
A.集成与转型B.奠基与经典
C.鼎新与革故D.经世与玄思
12.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言情成分明显增多,一些书商也喜欢鼓吹作品的言情内容;同时,很多侠客题材的作品也受到读者的推崇。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戏曲艺术的革新
B.平民教育的兴起
C.封建制度的衰落
D.商品经济的冲击
13.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
据上表推之( )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14.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源于《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于《论语》。这表明( )
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
二、非选择题
15.(2023·全国乙卷,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认为要使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赖“民德”的培育,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第一至第六共6个等级,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其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文献显示,几乎所有早期入华的佛教信徒都沿陆上丝绸之路自西北而来集中在洛阳,而非海道说者所认为的江淮地区;且佛教在西域的传播虽晚于中原地区,却仍较南海地区为早;此外,虽然广州和交州为佛教自海上登陆的首选地点,但于文献所见最早传入的时间也仅在东汉年间,因此,海道说并不可取。通过将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早期佛像造型进行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南北方的佛教造型风格都受到犍陀罗造型艺术的影响,且南方佛教艺术来源于中国北方的可能性更大。通过对敦煌悬泉东汉浮屠简的分析,进一步充实了陆道说的证据。
——摘编自姚崇新《陆道还是海道?——
佛教初传中国路径问题再探讨》
材料二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佛教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高晚欣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佛教传入中国路径的看法及其具体史料依据。若要进一步论证佛教传入中国的路径,还可以收集哪些材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专题突破练四 中国古代的传统
文化及文化交流
1.D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天命观认为只有“保民”才能“享天之命”,具有人文色彩,D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A项错误;“保民”并非“宗法人伦”,B项错误;西周并未否定天命观,仅仅是将天命与保民联系起来,C项错误。
2.A 解析 材料“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说明田齐法家主张用法律治理国家,“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说明田齐法家注重礼仪教化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法治和礼仪的作用,并非强调对天的敬畏,故B项错误;注重礼仪的作用并不等于崇尚德治,故C项错误;外儒内法强调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同时以法律维护统治,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
3.A
4.C 解析 题干材料中宋人李觏认为儒学教化功能缺失导致佛道广泛传播,张载认为佛、道的追求与儒学截然不同,这说明面对佛道的挑战,儒学家主张复兴儒学,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法家学说,排除A项;立足考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学风,排除B项;张载明确反对佛道思想,不主张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排除D项。
5.A 解析 “戒”反映的是佛教,“不叛逆君王”是儒家的忠君思想,道教经典中既有“戒”又有“不叛逆君王”,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A项正确。
6.A 解析 题干材料“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现实,A项正确;儒、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融合,B项错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是儒学思想,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7.A 解析 题干材料“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反映了宋朝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加强了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宋朝之前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故B项错误;佛教衰落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佛教虽与时俱进,但其思想被理学吸收融合,理学受到官方推崇,故D项错误。
8.C 解析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使文人士大夫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强烈,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选C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情怀,并没有体现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理学受到官方推崇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故D项错误。
9.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南宋的统治范围主要在江南地区,这决定了陈旉《农书》的内容;《农桑辑要》成书时,元朝尚未统一全国,统治区域主要在北方,这决定了《农桑辑要》的内容;王祯《农书》成书时,元朝已经统一全国,这使王祯《农书》可以兼论南北农业技术,C项正确。
10.D 解析 《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朝,明朝时期新航路已经开辟,海外技术传入中国,丰富了国人的科学认知,故选D项。
1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成期,也是向近代文明的转型期,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奠基与经典是先秦时期文化的特点,故B项错误;鼎新与革故是隋唐时期文化的特点,故C项错误;经世与玄思是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故D项错误。
12.D 解析 言情、侠客等题材的作品具有通俗性,属于世俗文学,符合市民阶层的品味,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冲击,故选D项。
13.A
14.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故排除B、C、D三项。
15.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东汉时期合理的治国政策以及稳定、清明的社会环境提升了民德水平。
论述:东汉时期,东汉光武帝结束战乱,国家统一、稳定。东汉前期,历代统治者如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政治上推崇以礼治国,推行德政;对于经济的发展,东汉前期减轻农民赋税,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在思想文化方面,统治者注重孝悌、名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德的水平。另外统治者主张以儒学治国,因此使得儒家思想文化再一次得到了更大的宣传。除了儒家思想之外,东汉明帝还引进了佛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淳朴民风的形成。但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随着统治力度的下降,民德大幅度下降。
由此可见,合理的治国政策以及稳定、清明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民德的提升和和谐的社会氛围的营造。
示例二
论题:国家政局影响社会公德的发展。
论述: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局面,重新实现了政局的稳定,但时常遭受女真、蒙古、党项等游牧民族的袭扰,多次被迫与辽、西夏等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以割地、赔款等换取短暂的和平相处。北宋文人士大夫面对游牧民族袭扰、佛教挑战儒学地位的艰难局面,提出复兴儒学的口号,逐渐形成了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注重个人修养,强调文人士大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南宋时期,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通过编著“家礼”“家训”的方式,将理学渗透到民间,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明朝中后期,以宣扬个性自由、隐含平等叛逆色彩的陆王心学逐渐兴起,面对明亡清兴、汉族政权被推翻的事实,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关注国计民生,继承了自东汉以来的崇尚名节、关心国家大事的优良传统。
综上所述,两宋和明末清初两个时期,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文人士大夫们发扬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在社会上形成了崇尚名节、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良好风气,推动了社会公德的发展。
16.参考答案 (1)看法:佛教通过陆道传入中国。史料依据:早期入华的佛教信徒都集中在北方;佛教在北方的传播比南方早;南北的佛教造型风格同源,且南方佛教艺术很可能来源于中国北方;敦煌悬泉东汉浮屠简的记载。材料:中外文书档案;个人著述与书信;早期寺庙遗迹、碑刻等实物资料。
(2)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新题材和灵感;影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和文化;影响中国伦理观念;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农书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陈旉
《农书》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 年)
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记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书
《农桑
辑要》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 年)
由司农司撰写的一部官方农业著作,以北方农业为研究对象
王祯
《农书》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 年)
兼论南北方农业技术,对耕作技术、农具、桑蚕等的记述,都顾及南北差别
类别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
数量
50种
1种
5种
11种
2种
12种
类别
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艺术
数量
5种
1种
6种
3种
2种
若干种
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四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四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四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四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