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练习)(学生版)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练习)(学生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历史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一课一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保加利亚的一位经济教授指出:“与欧洲国家相比,中国改革的主要优势……为经济繁荣、解决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这个“主要优势”是指(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2.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政治地理概念,这一变化源于( )
    A.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B.“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
    C.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D.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3.据统计,1950—1980年南斯拉夫整个社会产值增加5倍,按人口平均增加三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30%,工业产值增长11倍,农业平均每年增长3.8%。这些成就的取得( )
    A.表明南斯拉夫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 B.深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C.借鉴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得益于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建立
    4.1950年,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规定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实行工人自治,几乎取消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此可知,南斯拉夫的改革( )
    A.使其摆脱了苏联的影响 B.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C.走向“福利国家”道路 D.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
    5.从1956年到1981年,匈牙利居民消费每年平均以5%-6%的速度递增,到1989年,布达佩斯一半家庭拥有小轿车,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30%以上的居民拥有度假别墅,当时匈牙利被誉为“电冰箱社会主义”的典范。这表明该国( )
    A.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优越 B.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的建设
    C.社会主义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D.得到苏联和经互会大力援助
    6.20世纪80年代,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表示:“民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它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希望在不改变基本社会结构的前提下,加强匈牙利民主的各个方面。”这表明卡达尔认识到要( )
    A.改革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 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C.推动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D.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7.1966年,苏联提出“到1970年年底之前,应保证基本上实现集体农庄庄员和国营农场职工的家庭电气化”。到70年代末,农村用电已经普及,照明也告别了古老的、传统的油灯和松明子。这说明苏联( )
    A.农民生活条件改善 B.农轻重工业获得均衡发展
    C.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D.重工业优先政策发生改变
    8.下表是美国、苏联国内生产总值和各自军费开支统计及苏联军力变化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苏联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大增 B.苏联军力明显强于美国
    C.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均弱于苏联 D.美国经济已出现“滞胀”
    9.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高校的设置情况”
    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
    A.形成完整教育体系 B.助推科研队伍建设
    C.均衡高等教育类别 D.适应国家发展战略
    10.80年代初,重庆市一些企业试行以税代利,企业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一部分以调节税的形式上缴国家,从而改变了过去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这项改革( )
    A.改变了企业所有制 B.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C.实现了政企彻底分开 D.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
    11.苏联(俄)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系列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基于当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状况,肯定了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基本完成之后,斯大林肯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斯大林在谈到这时候的商业特征时说:“苏维埃商业是没有大小资本家参加的商业,是没有大小投机分子参加的商业。这是特种商业,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而只有我们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制度发展条件下才实行的商业。”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最高也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4,谈不上对外开放。在70年代初兴起的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中,苏联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虽然在70年代至80年代的前几年,它的一些重工业部门产量仍居世界首位,但电子工业等高科技部门则非常落后。由于其传统的产业部门得不到高技术的支持,1976年苏联每亿度电所消耗标准燃料比日本高46.4%,每吨钢所消耗标准燃料高140.3%,每吨铁高164.6%。
    ——摘编自伏广存《冷战与苏联解体关系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为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实行的经济政策。概括斯大林所说的苏维埃商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20世纪70—80年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军费开支(亿美元)
    苏联军力变化
    美国
    苏联
    美国
    苏联
    年份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1965年
    6834
    3290
    546
    370



    1970年
    9778
    5160
    834
    539
    1970年
    850枚
    121枚
    1975年
    15057
    8660
    921
    1240
    1978年
    1400枚
    1015枚
    类别
    数量
    占比(%)
    工业院校
    38
    21%
    师范院校
    31
    17%
    农林院校
    29
    16%
    医药院校
    29
    16%

    相关试卷

    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1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1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巩固练习,文件包含第10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第10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1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1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精品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0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第10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21课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精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21课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精品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21课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练习解析版docx、第21课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