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957年1月开始,以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地理学家黄秉维为正副主任的“综合自然区划”工作组成立。数年之后,《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诞生,其成果之一就是划出了中国气候带(如图)。这份《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时至今日,都是科学、理性的典范。完成下面小题。
1.制订《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目的是( )
A.为农业服务B.为工业服务C.为旅游服务D.为军事服务
2.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的纬度位置甲地高于乙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B.地形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3.从植被看,柴达木盆地的植被与新疆、甘肃、内蒙古干旱区的植被很相似,都是属于干旱荒漠型的植被,但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柴达木盆地没有划到西北干旱区,而是划到了青藏高原区,这主要考虑到柴达木盆地的( )
A.多样性B.独特性C.干湿性D.高寒性
福建省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五大岛,该岛在地质历史时期多火山活动。民居以石头房为主体,屋顶的每一片瓦都用石头压住,这些独具魅力的石头房被称为居住文化的“活化石”。如今石头城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下图为海坛岛相对位置及石头城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岛早期居民多用石头建房,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石头原材丰富B.地质结构复杂C.建筑水平低下D.石房冬暖夏凉
5.房顶压石头的目的是( )
A.避免强光照射B.抵御沿海大风C.节省其他建材D.增大昼夜温差
6.为促进石头城进一步发展,最可行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水上养殖B.建设特色旅游小镇
C.引进劳动密集产业D.筹建滨海风力发电
下图为我国五个省区2020年的发电总量及构成图(单位:亿千瓦时)。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丙、丁四省依次为( )
A.福建,广东,内蒙古,山东B.福建,内蒙古,山东,广东
C.内蒙古,广东,福建,山东D.广东,福建,山东,内蒙古
8.2022年夏,四川省内各地出现大规模工业限电停电,原因最可能是( )
A.化石能源缺乏,火力发电不足B.汛期降水少,发电量不足
C.地处四川盆地,电网建设困难D.工业发展快,用电量大增
“盐尘暴”主要发生在盐渍化区域的干旱地带,是由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艾比湖周边盐尘暴多发,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继罗布泊干涸之后困扰新疆的第二大生态问题。下图为艾比湖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9.艾比湖形成盐尘暴的根本因素是( )
A.风力B.土壤C.气候D.植被
10.艾比湖频发盐尘暴的季节是( )
A.冬季B.夏季C.秋季D.春季
11.针对艾比湖盐尘暴,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发展灌溉农业,提高植被覆盖B.加强湿地保护,减少湖床裸露
C.大力植树造林,削减极端大风D.河床压沙覆盖,提高启动速度
国务院于2008年3月确定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共12个: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大兴安岭。据此结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与图示①时期相比,资源型城市⑤时期( )
A.产业结构多元化B.就业岗位较少C.生产技术较落后D.环境破坏更严重
13.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⑤~⑥
14.21世纪初期,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劳动力资源短缺B.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C.第一产业产值高D.第三产业比重偏大
读高铁开通前后东北地区城市引力演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5.2012年高铁开通前,东北地区城市引力特点是( )
A.沈阳的吸引力最大
B.呈现沈阳—哈尔滨“双核”联系引力模式
C.长春的引力和四平相等
D.北部边缘(境)城市与哈尔滨的联系关系强于近距离优势
16.2015年高铁开通后,东北地区城市引力特点是( )
A.各省会城市的引力范围扩大
B.哈尔滨、长春的中心性提高,提升了对周围城市的辐射能力
C.沈阳作为东北交通核心的地位下降
D.各省均形成以省会为中心的引力放射网,联系省内各大城市
二、材料分析题
17.读黄河三角洲(甲图)和长江三角洲(乙图)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从气候、水文方面,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差异性。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推测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主要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东矿区位于黄河中上游流域,地处陕西、内蒙古和山西三省区交界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及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和毛乌素沙地东南边缘;海拔1020~1380m,地形地貌以黄土梁、沙丘、冲蚀沟谷为主;位于干旱半干旱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秋多雨,年蒸发量约1320mm,年均日照时数可达3200h;土壤以风积沙土、栗钙土、粉砂岩、粗骨粒土为主。该地早年发展采煤业,破坏了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下图示意该区域内不同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特征。
(1)简述该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山坡面灌草植被丰富度最高的原因。
(3)针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为推动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徐州作为百年煤城,曾为江苏省贡献80%以上的煤炭,从“一城煤灰半成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实现了城市面貌的华丽转身。徐州市政府利用煤炭区废弃地大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如下图)。打破以往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发展方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铜山区大彭镇,重点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为主,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服务于徐州城区(危废覆盖全市城),极为适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徐州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新能源产业发展蔚然成势。目前,徐州市已形成以新能源、煤电能源两大主链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涵盖晶硅光伏、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电力、煤炭电力等多个细分产业。
(1)说明徐州市极为适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地理原因。
(2)根据材料推测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可采取的产业发展措施。
(3)从社会、经济、生态角度,阐述徐州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对该市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诞生,其成果之一就是划出了中国气候带,不同的气候带气温和降水差异较大,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目的是为农业服务,A正确;气候条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较小,B错误;旅游服务和军事服务都不是主要的目的,CD错误。故选A。
2.答案:B
解析:乙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冬季,西伯利亚冷高压比较强,冷空气南下,导致乙地以北冬季气温相比偏低一些,虽然气候上依旧是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分布的纬度偏低。甲地位于云高高原以南地区,受北部高原地形的阻挡,冷空气影响较小,形成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甲地距海并不远,海陆分布对两地气候分布的影响较小,A错误;两地都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所以大气环流不是影响两地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C错误;甲和乙纬度相差不大,太阳辐射分布差异小,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与西北干旱区的气温特征有较大差异,考虑到柴达木盆地的高寒性,与青藏高原气温相似,所以划分到了青藏高原区,D正确;多样性、独特性和干湿性都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ABC错误。故选D。
4.答案:A
解析:该岛是中国第五大岛,在地质历史时期多火山活动,其石材来源丰富,所以早期居民多用石头建房,A正确。建房材料的选择与当地地质结构是否复杂关系不是很大,不是最主要的原因,B错。石材开采、搬运以及利用其进行房屋建设的难度大,早期居民多用石头建房,表明其建筑水平并不低下,C错。石材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保温性能一般,并不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D错。故选A。
5.答案:B
解析:该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的影响强,台风多狂风暴雨,同时海面摩擦力小,风力强劲,房顶压石头可有效抵御沿海大风,B正确。房顶压石头依然会被强光照射,A错。并没有节省其他建材,C错。增大昼夜温差会降低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并不是为了增大昼夜温差,D错。故选B。
6.答案:B
解析:该传统民居被称为居住文化的“活化石”,可以依据当地特色建筑,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B正确。大力发展水上养殖并没有很好利用当地独具特色的民居,不是最可行的措施,A错。当地产业基础一般,引进劳动密集产业的条件一般,也没有很好利用当地独具特色的民居,排除C。筹建滨海风力发电可能会导致当地传统民居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排除D。故选B。
7.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广东常规能源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需求量较高,核电装机较多,核电装机容量为全国第一位,乙应为广东;内蒙古风力资源丰富,土地成本较低,装机容量比山东、广东要高,因此丙应为内蒙古;山东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山东省的火电装机量、发电量在各类电源中占绝对优势,因此丁应为山东省;甲是福建省。结合选项,A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四川主要是以水力发电为主,不是以火电为主,火力发电对四川发电总量影响不大,A错误;四川省主要的电力能源来自于水力发电,而水力发电必须有一定的河流径流量保障,2022年入汛以来,四川省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多个水电站运行水位下降,所以导致发电量不足,B正确;四川电网建设相对完善,不会在2022年这一年才会出现建设困难,C错误;工业发展速度存在区域的差异,有的区域快,有的区域慢,而四川省各地都出现大规模工业限电停电,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盐尘暴是由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这说明盐尘暴形成的物质来源是含盐的尘土,动力是大风,而盐渍化土壤和大风都与当地的气候干旱有直接关系,气候干旱是导致当地形成盐渍化和大风的根本因素,C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导致当地风力大、土壤盐渍化严重、植被稀疏,风力、土壤、植被是形成盐尘暴直接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松散物质多,且春季时湖岸裸露面积大,受冬季风影响,风力较大,所以春季艾比湖发生盐尘暴的频率最高,D正确;冬季当地有少量的积雪覆盖,地表不易起沙,盐尘相对较少,A错误: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入湖径流量大,湖床裸露较少,盐尘暴相对较少,B错误;秋季时入湖径流量较春季大,湖岸裸露较少,湖发生盐尘暴的频率较小,C错误。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致使艾比湖的湖岸裸露面积大,盐渍化区域面积扩大,使艾比湖盐尘暴加剧,A错误;加强湿地保护,减少艾比湖湖岸裸露有利于减少盐渍化区域面积,会使盐尘暴有所减少,B正确;当地气候干旱,不适宜植树造林,C错误;河床压沙覆盖不能有效缓解盐尘暴,D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①时期为产业发展阶段,⑤时期为产业繁荣末期、即将衰退的阶段,由于为资源型城市,且最后走向衰落,可推测两个阶段产业结构一直都较单一;⑤时期为产业繁荣末期,城市的发展水平比①时期高,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应该更多,生产技术更先进;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开采及加工为其支柱产业,在产业和城市发展期间,会不断加剧坏境破坏,故⑤时期会比①时期环境破坏更严重。
13.答案:C
解析: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所以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开始走向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对应图中④一⑤阶段。
14.答案:B
解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一般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后期,由于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经济效益差,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劳动力流失,但不等于劳动力短缺。
15.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2012年高铁开通前,东北地区只有沈阳一个I级节点城市,且连接沈阳的引力线最多,沈阳的吸引力最大,A正确;沈阳是I级节点城市,哈尔滨是Ⅱ级节点城市,东北地区城市呈现沈阳单核引力模式,B错误;长春与四平虽然都是Ⅱ级节点城沛,但是与长春连接的引力线多于四平,说明长春的引力比四平强,C错误;黑河与佳木斯之间联系紧密,与哈尔滨之间没有引力线,D错误。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与沈阳关联的引力线在减少,说明并不是所有省会城市引力范围都大,A错误;长春和哈尔滨的引力线增加,说明其对周围城市的辐射能力增强,B正确;沈阳的吸引力相对下降,并不是其交通核心地位下降,C错误;读图可知,三省份均为实现省会与省内各大城市的连接,D错误。故选B。
17.答案:(1)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由于流速慢,加上海湖的顶托作用发生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甲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径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冬季封冻,春夏汛期等。乙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径流量大,无封冻期,夏秋汛期等。
(3)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三角洲的位置和海岸线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海岸带生态环境不稳定;黄河水量不稳定,下游地区曾多次出现断流,且泥沙淤积严重,河口航运价值低;地多水少,土壤贫瘠,盐碱化严重,生态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等。
解析:(1)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结合图示可知,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由于流速慢,加上海潮的顶托作用发生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本题要求从气候、水文方面,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差异性,结合图示可知,甲区域位于黄河下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冬季有结冰期;而乙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中下游地区,位于乙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该河流径流量大,无封冻期,夏季和秋季为汛期。
(3)本题对比长江三角洲与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进行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形成了许多大城市,而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三角洲的位置和海岸线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海岸带生态环境不稳定;黄河水量不稳定,下游地区曾多次出现断流,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河口航运价值低,而长江航运价值大,为当地发展经济带来了便利的交通;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多水少,土壤贫瘠,盐碱化严重,生态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等使得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
18.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匮乏;昼夜温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风蚀与水蚀现象严重;土壤松散多孔,且肥力较低,容易被外力作用影响,导致土地退化;植被覆盖度低,难以固定土壤,水土流失严重;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区域沙漠化等。
(2)山坡面存在不同的局部小生态环境;山坡面拥有阴坡、阳坡和冲刷沟壑,地形地貌结构多样,垂直分带明显;植被生长主要依赖大气降水,(地面塌陷导致的)地下水的破坏对其影响较小。
(3)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转型,减少采煤业带来的破坏;实施植树造林,构建防风林带,阻止沙丘移动;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以固定流沙;种植耐旱植物固沙;引洪水淤漫,表面垫好土,施肥耕种固沙;改善耕作技术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解析:(1)该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原因主要从土壤类型及其特征与外力作用导致土地退化,当地气候特征导致水资源短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等方面分析。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匮乏:地处内陆,晴天多,昼夜温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风蚀与水蚀现象严重;土壤以风积沙土、栗钙土、粉砂岩、粗骨粒土为主,土壤松散多孔,且肥力较低,容易被外力作用影响,导致土地退化;植被覆盖度低,难以固定土壤,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加导致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区域沙漠化。
(2)其主要是因为山坡面存在不同的局部小生态环境,如背阴、向阳、冲刷沟壑等,地形地貌结构多样,据图可知,该地海拔较高,垂直分带明显。这些多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植被的多样性。且山坡植被主要依赖大气降水,因此采煤引起的地下水破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3)针对神东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产业的比重,多元化发展工业,推动区域转型,减少采煤业带来的破坏;实施植树造林,构建防风防护林带,提高当地的植被覆盖率,阻止沙丘移动:设置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速,固定流沙:植树造林时选取耐旱植物,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引洪水淤漫,改善耕作技术,施肥耕种固沙,推广节水农业,使用滴灌和喷灌技术,节约水资源。
19.答案:
(1)煤炭资源枯竭及能源地位下降,产业结构单一,限制了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较发达,人口众多,环保产业市场广;徐州市煤炭区废弃地再改造的实际需要;政府统一规划。
(2)依托煤炭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规避市场竞争压力,发展特色产品;依托徐州产业环境,融入徐州经济发展;面向中心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把握新农村建设契机,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3)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 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1)徐州曾是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城市,煤炭资源经过百年开采,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同时世界能源地位下降,产业结构单一,限制了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徐州煤炭工业发展历史较久,积累了一定的资本,经济较发达,人口众多,环保产业市场广阔:徐州市煤炭区废弃地再改造的实际需要,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铜山区大彭镇,重点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为主,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服务于徐州城区(危废覆盖全市城),极为适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徐州市政府利用煤炭区废弃地大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有政府统一规划。
(2)徐州作为百年煤城,应依托煤炭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规避市场竞争压力,发展特色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依托徐州产业环境,进一步发展晶硅光伏、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电力、煤炭电力等多个细分产业,融入徐州经济发展:面向中心城市,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把握新农村建设契机,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3)社会角度,徐州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经济角度,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单一的产业结构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生态角度,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