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一个鸡蛋质量约为( )
A. 50gB. 5kgC. 0.5gD. 50mg
【答案】A
【解析】
【详解】1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斤,即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
A符合题意.
2. 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
A. 质量变大B. 质量不变C. 密度变大D. 密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由知道,质量一定时,冰与水相比密度变小,则冰的体积变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了20g,10g,5g,2g和1g砝码各一个,游码放在0.2g处横梁正好平衡;结果发现原来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砝码被放在左边,而物体被放在了右边,该同学打算从头再做一遍,另一个同学说,这样也可以,那么另一位同学所讲的正确读数为( )
A. 38.2gB. 38.4gC. 37.8gD. 38.9g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和砝码放反后,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对应的质量=(20g+5g+10g+2g+1g)−0.2g=37.8g,故选C。
4. 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 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 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2×10﹣3m3时,ma=1kg,mb=4kg,
则a、b的密度分别为:
∴ρa<ρb,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4倍,故AC错误,B正确;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5. 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 小球A带正电B. 小球B带正电
C. 小球B可能不带电D. 小球A可能不带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故A球可能不带电,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B球,与B球发生排斥现象,故B球带负电,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球B一定带负电,故C选项错误;
D.小球A可能带正电,相互吸引,也可能不带电,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6.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情景描写,下面摘录的一部分语句都是描述我国大好河山的,其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B. 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
C. 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D. 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是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
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是空气的流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 )
A.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 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实验可以看出,左侧的水膜被破坏,中间的细线被拉向右侧,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结果,故C正确为答案.
8.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 灰尘的自然堆积
B. 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答案】D
【解析】
【详解】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视机的荧光屏在使用时属于带电体,室内漂浮在空间的轻小物体被带电体吸引,从而导致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答案选D.
9. 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 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
C. 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 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是没有空隙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该选项说法正确;
B.所有物质的分子(包括0℃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组成固体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0. 如图所示,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用力把两铅块压紧,它们会结合在一起
B. 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
C. 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
D. 注射器中含有乙醚蒸汽,用力推压活塞,注射器中出现液态乙醚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答:A.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撤去压力也不易分开,是因为压紧过程使得两铅块有较多分子被挤压靠近产生了分子间引力,对外表现出两块“不易分开”的宏观效果; B.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空气分子向下扩散,二氧化氮分子也会向上扩散,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两瓶气体就混合在了一起.符合题意;C. 由于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使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小于了分子直径的10倍;故向上提起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就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提起;D. 题中的现象演示的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液化的缘故;所以选B.
11. 已知铜密度为8.9×103kg/m3,酒精密度为0.8×103kg/m3,把一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
A 20gB. 10gC. 16gD. 8g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ρ铜>ρ水>ρ酒精,所以铜块在水和酒精中都是下沉的,即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是相同的,因为都是装满液体,所以,V溢水=V溢酒精,由可得:
即:
,
解得:
m溢酒精=16g.
故答案选C.
12. 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A. 3︰4B. 4︰3C. 2︰1D. 1︰2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们将天平两侧同时拿掉相同的一个甲球和一个乙球,天平仍将平衡,则左边还剩一个甲球,右边还剩两个乙球,说明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2倍,体积相同,则根据密度公式ρ=m/v,ρ甲:ρ乙=2:1,正确选C.
13.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盐水、酒精和硫酸,请根据给出的密度值判断,甲、乙、丙三个容器依次是( )
A. 硫酸、盐水、酒精B. 盐水、酒精、硫酸
C. 酒精、硫酸、盐水D. 硫酸、酒精、盐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容器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可知,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为
所以,甲装的是酒精,乙装的是硫酸,丙装的是盐水,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A. 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 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 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 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不同,天平平衡,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瓶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瓶液体的体积,由可知,甲瓶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故只有选项C正确.
15. 用天平测完物体质量后,发现右盘盘底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测量结果都不准确
B. 若橡皮泥在调横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则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C. 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前粘上去的,则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D. 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前粘上去的,则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CD.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前粘上去的,调节平衡螺母后,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天平左右两端质量相等,测量物体质量时,左右端质量也相等,不影响测量结果,此时测量结果是准确的,故AD错误,C正确;
B.若橡皮泥在调横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在测量物体时,橡皮泥相当于砝码,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读数值为,测量值小于实际值,故测量结果偏小。
故选C。
16. 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 ①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这是实验事实;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这是实验事实;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实验推论;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是实验推论;A符合题意.
17. 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A. 3.0×103kg/m3;10gB. 1.7×103kg/m3;10g
C. 1.4×103kg/m3;20gD. 1.0×103kg/m3;20g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总质量为
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V1=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m总1=30g,则有
﹣﹣﹣①
当液体体积V2=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50g,则有
﹣﹣②
联立①②可得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8.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现中微子振荡的两位科学家,中微子是一种比电子还小的基本粒子,下列微粒中最小的是( )
A. 质子B. 中微子C. 原子D. 中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中微子是一种比电子还小的基本粒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尺寸由大到小排列是: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质子→电子→中微子,故最小的微粒是中微子,只有B正确.
19. 下列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线外层用塑料,是因为塑料具有良好绝缘性
B. 用橡胶做汽车的轮胎,是因为橡胶的硬度大
C. 玻璃刀的刀刃用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弹性好
D. 铝铲的把手用胶木,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塑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当用于电线外层时,可以防止触电,故A正确;
B.用橡胶做汽车的轮胎,是因为橡胶的弹性较好,强度较大,故B错误;
C.玻璃刀的刀刃用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较大,故C错误;
D.由于胶木的导热性较差,所以可用来制作铝铲的把手,故D错误。
故选A。
20. 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固体浮力材料已成功用于万米深海探测,为深潜器提供浮力,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固体浮力材料的核心是“微球”(直径很小的空心玻璃球)。若用质量为60g,密度为2.4g/cm3的玻璃制成“微球”后和粘合剂黏合制成一块固体浮力材料,其内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粘剂的密度为1.2g/cm3,粘合剂体积占固体浮力材料总体积的20%,制成后的固体浮力材料密度为0.48g/cm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所用玻璃的体积是25cm3
B. 这块固体浮力材料的总体积是250cm3
C. 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粘合剂的质量为60g
D. 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0cm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所用玻璃的体积是
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设固体浮力材料总体积V总,则粘合剂体积
粘剂的密度为1.2g/cm3,则粘合剂质量为
“微球”的总体积为
根据制成后的固体浮力材料密度为0.48g/cm3,则可以列等式
经计算可以得出
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将代入即可得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粘合剂的质量为
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微球所占的体积为
这块固体浮力材料微球玻璃占体积为,故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 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
【答案】 ①. 扩散 ②. 吸引
【解析】
【详解】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22. 一块钢板的密度为7.9×103 kg/m3,测得它的质量为39.5 kg,则它的体积是______m3;若将该钢板截去,则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g/cm3。
【答案】 ①. 5×10-3 ②. 7.9
【解析】
【详解】[1]体积为
[2]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若将该钢板截去,则剩余部分的密度仍为7.9×103 kg/m3,即。
23. 用一个2.5升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千克,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________kg/m3;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________千克的水。
【答案】 ①. 0.8×103 ②. 2.5
【解析】
【详解】[1]这种油的密度约为
[2]装水的质量
m=ρ水V水=1×103kg/m3×2.5×10-3m3=2.5kg
24. 如图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____,为使实验观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的玻璃管。若水和酒精的体积都为V,则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V,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同时也间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答案】 ①. 水 ②. 小 ③. 间隙 ④. 运动
【解析】
【详解】[1]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且酒精易挥发,为便于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应先注入水。
[2][3][4]实验中是通过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判断体积的变化,由于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化不大,所以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较小的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可观察到混合后水与酒精总体积变小,此现象直接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同时也间接说明了分子间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5. 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g/cm3。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其质量是______g。
【答案】 ①. 2 ②. 40
【解析】
【详解】[1]由图像可知,当橡皮泥的质量是60g时,体积是,则橡皮泥的密度
[2]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其质量是
26. 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的是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___________(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答案】 ①. B ②.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 ④
【解析】
【详解】[1]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由于重力的作用,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要证明扩散现象,应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如果二氧化氮能进入上方,说明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
[2]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扩散进行的越快,故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30℃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即④。
27. 自然界中有______种电荷,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有_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_(填“吸引”成“排斥”)的结果。
【答案】 ①. 两 ②. 同种 ③. 排斥
【解析】
【详解】[1]根据实验证明,自然界中有正、负两种电荷。
[2][3]“怒发冲冠”,这是因为人接触静电球时,人体是导体,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使头发竖起来。
28. 将高新科学技术和时代美感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大剧院,该建筑的弯顶面积3万多平方米,为使如此大面积的建筑外壳不致过重而又坚固,设计者选择了钛合金做主材,这是因为钛合金的密度______,硬度______.
【答案】 ①. 小 ②. 大
【解析】
【详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密度小的质量小,所以使外壳不至过重而采用钛金属板作主材就是利用了钛的密度小这个特点;坚固说明钛的硬度大,强度高.
29. 给下列数据填合适的单位。
(1)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________。
(2)一瓶可乐的体积大约是2.5________。
(3)一杯水的密度是1________。
(4)一个人的体积大约有60________。
【答案】 ①. g ②. L ③. 1g/cm3 ④. dm3
【解析】
【详解】(1)[1]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一枚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g。
(2)[2]一瓶可乐的质量在2.5kg左右,体积大约为
(3)[3]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一般来说,水的密度为1g/cm3。
(4)[4]一个人的体积大约为60000cm3,即60dm3。
三、解答题
30. 一只空瓶质量是5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550g,求:
(1)这只瓶子的容积?(ρ水=1g/cm3)
(2)用此瓶装满酒精,总质量是多少?(ρ酒精=0.8g/cm3)
【答案】(1);(2)
【解析】
【详解】解:(1)瓶中水的质量为
这只瓶子的容积为
(2)用此瓶装满酒精,酒精的质量为
总质量是
答:(1)这只瓶子的容积为;
(2)用此瓶装满酒精,总质量是。
31. 空心的铜球,其质量为178g,体积为30cm3,ρ铜=8.9g/cm3
(1)求这个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2)小华同学在此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314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1)10cm3;(2)13.6g/cm3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根据密度公式可知,铜的体积为
因为V球>V铜 ,所以此球为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V空=V球-V铜=30cm3-20cm3=10cm3
(2)注入液体的质量为
m液=m总-m球=314g-178g=136g
因为空心部分注满液体,则V=V空心,注入液体的密度为
答:(1)这个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10cm3;
(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13.6g/cm3。
32.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______放在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右”或 “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 。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 ①. 游码 ②. 左 ③. 45 ④. 1.125×103 ⑤. 偏大 ⑥. 装满水 ⑦.
【解析】
【详解】(1)[1][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左端零刻度线处,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所以平衡螺母左移。
(2)[3][4]酱油质量为
酱油的密度为
(3)[5]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4)[6][7]将烧杯装满水,用水的体积代替烧杯容积,装满酱油后,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酱油的体积,水的体积为
酱油的密度表达式
33. 用图1所示的实心陶瓷材质的冰墩墩模型来估测镇江香醋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2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左/右)端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冰墩墩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其质量为___g,体积为____cm3。(陶瓷材料的密度为2.7×103kg/m3)
(3)如图4甲所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香醋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香醋的总质量m1=135.2g。
(4)如图4乙所示,将冰墩墩用细线系住后放入烧杯中,在烧杯壁上标记液面的位置。
(5)将冰墩墩取出,______________,测出烧杯及镇江香醋的总质量m2=169.7g。
(6)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求得镇江香醋的密度,ρ=_______kg/m3。在步骤(5)中取出冰墩墩时,不可避免会带出部分香醋,这对测量结果________(有影响/无影响)。
(7)根据所测数据在图5中描出两个对应的点A和B分别表示冰墩墩和香醋的图像,则其中B点表示_____(香醋/冰墩墩)的密度。
【答案】 ①. 右 ②. 81 ③. 30 ④. 往烧杯中加香醋直到液面到达标记处。所加香醋的体积与冰墩墩的体积相同 ⑤. ⑥. 无影响 ⑦. 冰墩墩
【解析】
【详解】(1)[1]图2中,分度盘中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边重,应向右端节平衡螺母才能让天平平衡。
(2)[2]由图3知,冰墩墩的质量
m=50g+20g+10g+1g=81g
[3]体积
(5)[4]将冰墩墩取出后,往烧杯中加香醋直到液面到达标记处。所加香醋的体积与冰墩墩的体积相同。所加香醋的质量为
m醋=m2-m1=169.7g-135.2g=34.5g
(6)[5]香醋的密度为
[6] m1是放入冰墩墩前的烧杯和香醋的质量,m2是取出冰墩墩后烧杯和香醋的质量,取出冰墩墩时,带走部分香醋,对求所加部分香醋的质量无影响,冰墩墩的体积是准确值,即所加部分香醋的体积是准确值,据知,带走部分香醋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7)[7]冰墩墩的密度比香醋大,据知,体积相同时,冰墩墩的质量大,所以B点是冰墩墩的密度。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铅球史话
起源于古代人类用石块猎取禽兽或防御攻击的活动。现代推铅球始于14世纪40年代欧洲炮兵闲暇期间推掷炮弹的游戏和比赛,后逐渐形成体育运动项目。铅球的制作经历了用铁、铅以及外铁内铅的过程。铅是一种质地柔软且有毒的金属。铁的硬度比铅大,密度为7.9×103kg/m3。正式比赛男子铅球的质量为7.26千克,直径11~13厘米;女子铅球的重量为4千克,直径为9.5~11厘米。早期推铅球没有固定的方式,可以原地推,也可以助跑推;可以单手推,也可以双手推;还出现过按体重分级别的比赛。
最初采用原地推铅球技术,后逐渐发展到侧向推、上步侧向推。比赛时,运动员应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单手将球从肩上推出,铅球必须落在落地区角度线以内方为有效。男、女铅球分别于1896年和194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1)铅球的制作中,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用铁替代铅会使原本的质量______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都有可能
(2)铅球内部的铅经过很长的时间会渗透到铁壳中,说明______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3)有一只正式比赛用的男子铅球,测得它的体积为800cm3,则对于这个铅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这只铅球的密度为9.075×103kg/m3
B.这只铅球不是纯铁制成的
C.虽然铁的硬度比铅大,但是当推出去的铅球落地时也会发生形变
D.因为铅的密度比铁的大,而且铅有毒,所以要用外铅内铁的构造
(4)现代的铅球都是外铁内铅结构,如果将内铅换成细沙,铅球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A.细沙的体积小 B.细沙的密度比铅小
C.细沙太碎,硬度小 D.细沙容易漏
(5)小明研究制作铅球的两种物质分别是铅和铁,画出了它们体积与质量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铅的是______
A.甲 B.乙 C.都有可能 D.都不对
【答案】 ①. A ②. B ③. D ④. B ⑤. A
【解析】
【详解】(1)[1]铅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由可知,铅球的制作中,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用铁替代铅会使原本的质量会变小,故选A。
(2)[2]由于铅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铅球内部的铅经过很长的时间会渗透到铁壳中,故选B。
(3)AB.铅球的体积
铅球的密度
所以,这个铅球不是用纯铅制作的,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尽管铁的硬度比铅大,但是推出去铅球落地时也会发生形变,只是形变微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题知,铅球要用外铁内铅的构造,即外皮是铁做的不用铅做,不全是因为金属铅对人体有伤害,而是因为金属铅质软,在投掷过程中容易损坏、变形,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4)因为细沙的密度比铅的密度小,相同体积的情况下,细沙的质量小,所以将内铅换成细沙,铅球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故选A。
(5)由图可知,相同体积的甲和乙相比,乙的质量大,所以,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胡故图线乙表示的物质是铅,图线甲表示的物质是铁,故选A。
物质
密度/(kg/m3)
盐水
1.03×103
酒精
0.8×103
硫酸
1.8×103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