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第1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第2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所有种群的性别比例都为1∶1
    C.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防治的依据
    D.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种群数量将增多
    答案:D
    2.甲、乙两图分别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A.a>bB.aⅡ>Ⅲ K值越大,说明环境就越优越 (4)Ⅰ
    解析:(1)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的最大数量。(2)“J”形曲线自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增长率=λ-1,则λ=增长率+1,又因为增长率不变,故λ不变,即λ的大小与种群密度无关。(3)环境越优越,K值就越大。由题图可知,K值从大到小依次是Ⅰ>Ⅱ>Ⅲ,故环境优越程度的大小依次是Ⅰ>Ⅱ>Ⅲ。(4)由题意可知,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丝状菌生长被抑制,蝗虫种群数量将会增加,对应曲线Ⅰ。
    23.(14分)竞争干扰假设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以获取更多食物;群体警戒假设指随着群体的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白鹤常集群活动,主要在我国鄱阳湖越冬,在西伯利亚地区繁殖。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成鹤与幼鹤的研究结果
    图2 白鹤非集群型与集群型的研究结果
    (1)白鹤从西伯利亚地区迁徙到鄱阳湖越冬,体现了种群的 (数量特征)。
    (2)据图1 可知,幼鹤较成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从幼鹤的生长发育角度分析,原因是 。
    (3)据图2可知,集群型白鹤较非集群型白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设和群体警戒假设分析,原因是 。
    (4)为提高白鹤的种群密度,可以在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营造更多适合白鹤生存的环境,从而提高白鹤的 。
    答案:(1)迁入率和迁出率
    (2)幼鹤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更多的物质和能量(或幼鹤觅食经验不足,觅食成功率低,需要花更多时间觅食来获取食物,以提供足够的能量)
    (3)集群型白鹤个体数量多,对食物争夺更激烈,为获取足够食物,会增加觅食时间;同时,集群型白鹤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花费在警戒上的时间减少
    (4)环境容纳量(K值)
    24.(12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甲所示为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若要调查该湖中鲤鱼种群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 ,一段时间内决定其数量波动的直接因素有 。

    (2)下图乙表示某种鱼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①图A、B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图 (填字母)中的曲线。
    ②该种鱼在B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数量的增长停止。
    ③若在B点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该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捕捞后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左右。
    答案:(1)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B 食物(或资源)和空间 N/2
    解析:(1)鲤鱼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若要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一段时间内决定鲤鱼种群数量波动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逐渐减小,直至降为0,说明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因此,该种鱼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后,能反映其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图B中的曲线。该种鱼在B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在食物(或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在B点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此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N)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为保持该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捕捞后该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即保持在N/2左右。
    25.(14分)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下图表示某区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 。调查该区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2。
    (2)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①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时 (填“多”或“少”),原因是 。
    ②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则其种群将出现“ ”形增长,其K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答案:(1)逐渐增多,并在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S0
    (2)少 超过了密植限度,种内竞争加剧 S 阳光、矿质元素、水分等
    解析:(1)题图显示,物种数目随样方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当样方面积增加到S0时,物种数目达到最大值,此后物种数目不再随样方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逐渐增多,并在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0,此面积是调查该区域物种数的最佳样方面积。(2)由题图可知,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时少,此时除了甲、乙两种群之间的竞争之外,甲种群密度过大,种内竞争加剧导致甲产量减少。甲单独自然生长时,仍然要受到光照、矿质元素、水等因素的影响,故种群应呈“S”形增长。项目
    捕获数/只
    被标志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相关试卷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第3节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第3节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共4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第2节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第2节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共10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第1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1章种群第1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种群的是,04‰,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