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全卷试题8页,答题卡4页,共12页,19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开始啦!班级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方案】
1.班级策划一期诗文朗诵会,下面是班委设计的活动方案。请按要求完成任务。(8分)
《诵经典诗文 做礼雅少年》诗文朗诵会方案
四月,是草木 A▲ 、雎 ▲ 鸠鸣唱的季节,溪水(chán chán) ▲ ,草长莺飞;四月,也是挣脱(jī) ▲ 绊、笑迎明天的季节,放下冗 ▲ 杂,追逐梦想。为了激发同学们朗诵诗歌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委与老师讨论决定举行一次班级朗诵。
朗诵主题:诵经典诗文 做礼雅少年
时间地点:下周五 教室
朗诵内容:从本学期所学诗文中选取。
朗诵形式:个人或集体脱稿朗诵,可适当配乐。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溪水(chán chán) _______________ (jī) _________绊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雎鸠____________ 冗杂_____________
(3)填入文中 A▲ 处的词语,你认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1分) 【 】
A.进发 B.萌发 C.暴发 D.奋发
(4)小江发现方框中的方案在标点、语句、内容方面各有一处问题,请你修改。(3分)
标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传情】
2.以下是小江和小南选择参赛诗歌时的讨论,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5分)
小江:我喜欢《诗经·子衿》中的“挑兮达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似乎听到苦恋的女子失落惆怅的叹息声,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小南:说到《诗经》,我更喜欢《兼葭》中的“兼葭萋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凄婉迷离的画面。
小江:古代诗文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你看,“坐观垂钓者,(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借鱼来婉转含蓄地表露从政的心愿;王勃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时,也充满深情厚意“(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南:说得不错。那我们赶紧定下参赛作品,抓紧练习,用声音传递诗意吧。
【诗词馨香】
3.在“诗词百花园”环节中,小南阅读了下面的诗句,他将和春景有关的词语依次填入了古诗词中。你认为他填写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1)云想衣裳花想容, ▲ 拂槛露华浓。
(2)小楼一夜听 ▲ ,深巷明朝卖杏花。
(3)芳草无人花自落, ▲ 一路鸟空啼。
(4)离恨恰如 ▲ ,更行更远还生。
A.春雨 春风 春山 春草 B.春风 春雨 春山 春草
C.春风 春雨 春草 春山 D.春雨 春草 春风 春山
【读书境界】
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2024年1月23日晚,“与辉同行”的一场直播,堪称董宇辉与文学的双向奔赴。在当晚4小时内直播卖出了 8.26 万套《人民文学》杂志,成交金额1785 万元。董宇辉的爆火是读书带给他的馈赠。在董宇辉看来,读书有五层境界:读的是新鲜感;读的是一种情感;读的是时代的波澜壮阔和个体命运的走向;读的是在时代和个体的背景下,书中人物却并没有像蝴蝶一样被风卷走,而是 ▲ ;读的是我与书中主人公共命运同呼吸,即使面对同样的困境与命运,我也可以同他做得一样好,达到格物致知的境界。
请你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书推荐】
5.看完《经典常谈》后,班级进行读书交流分享会。
(1)“经典文化选一选”
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2分)【 】
A.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
B.《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
C.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D.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诗;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
(2)“经典作品说一说”
有人评价这本书“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多用散行文字;是第一部有自己系统的史书;“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以剪裁与组织见长。
书中这些文字都是对史书《 》的介绍,这本书在文字上最大的贡献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诗歌阅读。(8分)
【甲】渭川①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gòu)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美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雉雊(gòu):野鸡鸣叫。
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式微
《诗经·邺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丙】回延安(节选)
贺敬之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树梢树枝树根根,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亲山亲水有亲人。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天南海北想着你……
6.阅读上面【甲】【乙】两首诗,分析【乙】诗中的“归”与【甲】诗中所含的“归”的意蕴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丙】诗是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其特点(不少于两个)。(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人教版8下教材)
【乙】核工记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⑦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⑧。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选自8下《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有删改)
【注释】①雉: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
⑥卷帙(zhi):书卷,此指佛经。⑦舣(yi):停船靠岸。⑧乃尔:如此这般。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尝贻余核舟一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卷帙踉跄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客凭几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2分)
山 顶 月 晦 半 规 杂 疏 星 数 点 下 则 波 纹 涨 起 作 潮 来 候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 】
A.长五分许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形若渐寤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C.如延纳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高阜钟阁踞焉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12.【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散文阅读。(共6分)
灯笼
吴伯萧
①“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的消夜食品都是在亲手接过灯笼后递给我的。为我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是站在青春尾梢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②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③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选自人教版8下教材,有改动)
13.选文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写与灯笼有关的事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第③小节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组合阅读。(共12分)
【文本一】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A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文本二】
①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流播在神州大地的节令农谚很多。如“不懂甲子莫算命,不懂节气莫种田”“百姓不念经,节令记得清”“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等。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②首先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③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定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④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B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早。“立夏雷唱歌,早稻害虫多”,表示立夏这天有雷雨,这年的早稻田虫害就比较严重。总之,通过节气物候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与物候》人民资讯2023年3月4日,有删改)
【文本三】
玉兰和红杏(节选)
郭沫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15.小语在阅读【文本一】和【文本二】时,发现A、B两处画线句运用了同样的说明方法,请你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本二】中②③④三段的内容能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请你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完【文本三】,小语也像郭沫若先生一样,对“北京玉兰花开比广州迟两个月”的现象充满了疑惑。请你运用【文本一】的物候知识,为他解释。(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分析和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竺可桢以引人入胜的笔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大因素,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语言的美。
B.竺可桢对四个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解说由一个反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等提示词,使层次清楚。
C.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许多农谚包含丰富的节气物候信息,这些农谚在古代可以为农民预警,以便提前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D.随着现代科学监测手段的进步,预报精细化的提高,对天气和气候的把握越来越准二十四节气所总结的经验规律在今天已经过时了。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史铁生的母亲看见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挡在窗前,是一种智慧;莎莉文老师让清凉的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流过,然后在她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是一种智慧;莫顿·亨特的父亲耐心地指导他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种智慧;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同伴不知其是女郎,也是一种智慧……这些智慧藏在生活的点点细节里,凝聚着拳拳爱心,彰显着育人和生存的艺术。
请以“智慧藏在细节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
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
③可选用记叙、描写、议论或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
④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4)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1)潺潺 羁(每空1分,共2分) (2)jū rǒng(每空1分,共2分) (3)B(1分)
(4)标点:将标题《诵经典诗文 做礼雅少年》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语句:在“班委与老师讨论决定举行一次班级朗诵”后加“会”或“活动”。
内容:缺少具体时间:“下周五”后加上具体时间。 (每空1分,共3分)
2.(1)在城阙兮(2)白露未晞(3)在水之湄(4)徒有羡鱼情(5)城阙辅三秦(6)风烟望五津(每空1分,共5分,写对5句即可)
3. B(1分)
4.示例:像小草一样坚强地迎着风(2分,意对即可)
5.(1)C(2分。《春秋》应为《孟子》) (2)《史记》;擅长人物的描写。(每空1分,共2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共8分)
6.《式微》中的“归”表达的是主人公不堪苦役,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愤懑的感伤之情。
《渭川田家》透露的“归”具有双重含义:在诗歌前四句中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烘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表达的是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人都有所归,反衬了诗人自己独无所归,表达了诗人独自彷徨的苦闷伤感,渴望归隐田园的情感。
(《式微》中“归”的解读2分,《渭川田家》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情感以及分析1分,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或独自彷徨的苦闷情感以及分析1分。)
7.一是两行一节;二是节内押韵;三是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四是:善用比兴。(每点2分,共4分。任意答到2点即可)
(二)(共14分)
8.(1)赠;(2)同“屈”,弯曲;(3)背着;(4)靠(着)(每空1分,共4分)
9.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每断对1处得1分,共2分)
10.(1)黄鲁直(黄庭坚)用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2分。重点词语:左手、指、如)
(2)(楼门)里面有一个人,像是个更夫,手里拿着鼓槌敲鼓,好像冻得瑟瑟发抖(好像承受不住寒冷的样子)。(2分。重点词语:类、执、若、胜)
11.D(2分)
12.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人物和其他事物,栩栩如生,生动传神。(每点1分,共2分。答到任意2点即可)
【参考译文】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三)(共6分)
13.一是小时候挑了灯笼上灯学;二是村口挂个行好的红灯;三是享受山城小县的元宵节灯会。(每点1分,共3分。意对即可)
14.用反问手法,说明自己参加元宵节灯会余兴未尽,表达了对灯的喜爱,灯也带给自己美好的心情与希望。(每点1分,共3分。意对即可)
(四)(共12分)
15.示例一:选A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举了济南苹果开花比烟台早的例子(1分),准确客观地说明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1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1分)。
示例二:选B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举了“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的例子(1分),准确地说明了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1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1分)。
16.这三段的内容不能互换(1分)。“首先”“其次”“第三”这三层意思,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1分),突出了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的重要历史作用(1分)。
17.示例:小语,纬度差异会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1分)。广州在南方,北京在北方,北京比广州的纬度高(1分),所以春天来得晚,玉兰花开得也就晚(1分)。
18.C(2分。A错在“引人入胜的笔法生动形象的语言”;B不是反问句而是设问句;D理解有误,并未过时)
三、作文(共40分)
19.一类卷36~40分,二类卷32~35分,三类卷28~31分,四类卷24~27分。24分以下慎打。建议切入分为31分。书写潦草扣1~2分。书写美观加1~2分。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在星舟大酒店万华厅举办寿宴,用课文原句填空,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综合实践, 默写,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卡交回,默写,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