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5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课时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第2课时辽夏金元的统治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试卷 0 次下载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2课时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2课时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唐代初期,太宗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 图中主要产粮区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到长江下游地区,还有黄河中游的一些地方,但是主要分布在黄淮流域,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有南移的迹象,而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之后,故选B项;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西北地区是主要产粮区,这与示意图的分布不一致,排除A项;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主要产粮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与示意图的分布不符,排除C项;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稳定在南方,主要产粮区集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与示意图的分布不符,排除D项。
2.(2023·山东·3)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D )
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解析] 根据材料“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可知,与西汉京畿区相比较,隋朝的京畿区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东部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人口大量增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亟需通过南粮北运等形式来缓解关中地区的经济压力,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隋京畿区的东移,与制度变革无关,排除A项;京畿区的东移,与拓宽财政收入来源无关,排除B项;隋朝京畿区的变动目的是缓解经济压力,而民族交融是东移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
3.(2023·湖北·3)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 )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解析] 据本题材料“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了灵活的政策,充分地兼顾了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习惯、自治权利等方面的需求,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民族交往政策,不是唐王朝直接去治理边境的民族地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唐朝经济政策调整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因俗而治”出自《辽史·官制》,意思是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统治或者管理,排除D项。
4.(2021·湖南高考·4)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 )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解析] 据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载“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和唐代中期后地方节度使掌握财政权有关,即地方势力膨胀,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官员薪俸的来源,故C项排除;高出部分是合法收入,不能说明地方官吏贪腐,故D项错误。
5.(2022·广东·4)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 )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D.加剧了阶级矛盾
[解析] 根据材料“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唐朝中后期,文人士子争相到藩镇使府担任幕职,增强了地方藩镇的实力,不利于中央集权,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A项正确;朋党之争是指唐末时,两派士大夫结党互相争斗排挤的事件,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B项;这些士人去地方藩镇做幕僚,与科举考试无关,排除C项;这些士人去地方藩镇做幕僚,不会加剧阶级矛盾,排除D项。
6.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D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析] 不向朝廷上贡或少上供的藩镇数量虽多,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并且东南型的藩镇仍向朝廷上贡,藩镇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各藩镇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无法反映藩镇之间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权和军权,拥兵自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镇在制约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5讲辛亥革命,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 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4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3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