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5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8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9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第19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2课时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2第20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51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2第21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2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试卷 0 次下载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第19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课时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第19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课时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共2页。
A.旨在增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是政府掌握民力的重要途径
D.配合了郡国并行制的实施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代在每年八月举行户口调查,“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这有利于增强政府对辖区民众的了解,从而使政府更精准地掌握民力,C项正确;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户口调查,没有涉及赋税制度,无法说明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与材料中的举措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2.北朝时期,朝廷有军户(营户、府户)、伎作户、乐户、屠户、屯田户、牧户、金户、盐户、绫罗户、驿户等,他们的身份世代相袭,不能越籍通婚,这种状况延续到清朝时期逐渐消解。据此可知,古代的户籍制( C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迅速恢复
B.是游牧民族政治文明的延续
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是阻碍经济转型的根本因素
[解析] 北朝以后,百姓身份固定不变、世代相袭,这样的身份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政府对百姓的控制,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C项;材料与北方经济恢复无关,排除A项;古代户籍制度的延续并非游牧民族的政治文明的延续,排除B项;古代户籍制度并不是阻碍经济转型的根本因素,排除D项。
3.唐代民间私社根据不同活动内容和类型设立,私社活动涉及各个方面,有丧葬互助、水利管理、宗教活动、经济互助等,在城市和乡村中十分盛行。这一现象( B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丰富了社会治理方式
C.保障了民众生活 D.密切了城乡之间关系
[解析] 根据“私社活动涉及各个方面,有丧葬互助、水利管理、宗教活动、经济互助等,在城市和乡村中十分盛行”可得出,私社所涉及的方面广泛,成为唐代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手段,丰富了治理的方式,B项正确;私社并不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削弱无关,排除A项;C、D两项与私社的功能无关,排除。
4.(2022·广东·5)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B )
A.邻保制度 B.保甲制度
C.十家牌法 D.里甲制度
[解析] 据材料“《宋论》”可知,题干涉及时间是宋朝,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实行保甲制度,B项正确;邻保制度是唐朝的,排除A项;十家牌法是明朝的,排除C项;里甲制度是明朝的,排除D项。
5.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D )
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
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D.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
[解析] 根据材料“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可以看出,多数纠纷是“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和“提起诉讼后经调停和解解决”,真正“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情况较少,说明乡村的民间纠纷大多数根据习惯法处理完毕,只有难以处理的才经过诉讼由国家法裁定解决,体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项正确;民间风俗和习惯也是以法律为基准的,“风俗习惯起决定作用”说法错误,排除A项;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说就是阶级矛盾,排除B项;“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
6.(2023·全国甲卷·27)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B )
A.强调农商皆本 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动 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解析] 据材料“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及所学知识可知,百姓对邻里的情况相互知晓,有利于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进而加强对民间的控制,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且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不能体现政府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不能反映农商皆本,排除A项;明清时期,对人口流动进行严格的限制,但并不禁止人口流动,C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是为了加强对民间的控制,与经济均衡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且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不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排除D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第19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2课时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表信息可用来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9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提能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