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模拟预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模拟预测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快乐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围绕《戏迷奶奶》这个题目,选材不当的一项是( )
A.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糊了。
B.每天都看河南电视台的豫剧节目。
C.节日里,组织老年戏曲爱好者到广场上演出。
D.经常给我讲革命英烈的故事。
2.同学们想做一本关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集。下面诗句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与其生闷气浪费时间,也不动手做点实际的事情。
B.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C.《三门记》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
D.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4.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草丛B.哀思C.哄亮D.不可思议
5.下列诗句中,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前途。____,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这往往____关系一时,____关系一生。
A.但是 不但 而且B.可是 尽管 还是
C.所以 虽然 可是D.因此 不仅 而且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高尔基
B.《好的故事》——臧克家
C.《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戈洛芙
D.《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8.在下列情节中,不属于《鲁滨逊漂流记》的是( )
A.用木筏运送从失事的大船上找到的物品。
B.在沙滩上看到野人的脚印和生火的痕迹。
C.半夜,到海盗的地盘去偷海盗藏的宝物。
D.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羊圈和晒葡萄干。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知:见微知著 孰为汝多知乎
B.盈:盈盈一水间 笑脸盈盈
C.因:因风飞过蔷薇 前因后果
D.值:游园不值 正值佳节
10.下面诗句中,与“中庭地白树栖鸦”出自同一首诗的一项是( )
A.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积累运用。
11.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热,什么时候冷的问题展开了辩斗。
(2)“星期五”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
(3)《春夜喜雨》中,描写夜雨悄然无声,在不知不觉中随风而至,滋润大地万物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怀念,这样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5)在《那个星期天》中,“我”的心情经历了“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的变化。
12.句子加工厂。
(1)从下面的情景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在蒙蒙细雨中爬山 在沙滩上奔跑 荡秋千
心情“好”:
心情“不好”:
(2)弟弟非常可爱。(加上恰当的外貌描写以突出表达效果)
(3)难道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改为陈述句)
(4)照样子,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他大吼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今天我过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件礼物,我 。
(5)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缩句)
三、快乐阅读。(30分)
阅读理解
林琴南①敬师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②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③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④之礼?”准即呼备⑤赍⑥米一石⑦致之整,师乃受。
【注释】①林琴南: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孝廉,清代对举人的称呼。②从:跟随。③亟:急忙。④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⑤呼备:叫人准备。⑥赍:携带。⑦石:计量单位。
13.“以袜实米”中“实”的意思是( )
A.果实;种子B.真;真诚C.装D.事实;实际
14.“若心固善”中“固”的意思是 。
15.下列句子朗诵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
B.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
C.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
D.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
16.“谓其窃,却弗受。”的意思是( )
A.老师告诉他偷窃不对,但却接受了
B.老师教育他不能偷窃,不接收米
C.老师认为他这样偷偷地送米不对
D.老师说这米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
17.你认为林琴南是怎样一个孩子?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
课外阅读。
牛顿的童年
①每个人都有童年,科学家的童年也跟同学们一样,爱玩,爱问为什么,不过有时他们玩得很特别。
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童年时代喜欢做机械模型和思考问题。妈妈给他一点零花钱,他都用来买木工工具,做小风筝、小风车、漏壶等,做的东西都很精巧。
③一次,镇里(安 按)装了一架用于水利灌溉的风车。大家都感到新奇,从老远的地方跑来看。牛顿趴在草地上看了一天,风儿吹,车儿转,能灌溉,牛顿看得入神了。回到家里,牛顿找来工具,叮叮当当干起来,做成了一个风车的小模型。
④小风车很精巧,牛顿想让同学们都看一看。于是,他把风车带到了学校,摆在桌子上,用书扇一扇,风车就转起来。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说:“太妙了!太妙了!”看着,看着,一个同学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风车会转呢?”“是啊,为什么不扇就不转了呢?”大家一起问牛顿。
⑤“这,这道理,我也不懂。”牛顿羞得满脸通红。
⑥从此以后,牛顿懂得了做事情( )要动手,( )要动脑,一定要弄清为什么。从此他读书更加用功了。有时,妈妈让他去集市买东西,他却坐在篱笆下津津有味地读书;妈妈让他去放牛,他一心只管读书,结果迷了路。读书多了,牛顿又长了许多知识,( )会模仿,( )还会创造。
⑦有一天牛顿做了一个灯笼挂在风筝的尾巴上。夜晚,点着的灯笼随着风筝飞到空中,随风(漂 飘)动,非常好看。邻居看到天空中的这种奇怪情景,非常惊讶,以为是出现了(慧 彗)星。牛顿十六岁的时候,有一天狂风怒吼,大雨倾盆,人们都已躲到屋子里,可牛顿却偏偏跑到暴风雨中,一会儿顶着风走去,一会儿顺着风回来,看看走路的速度差多少,计算一下风的力量有多大。还有一次,他帮妈妈提着一桶牛奶,提着,提着,他忽然想到如果牛奶桶快速转起来,牛奶会洒出来吗?想到这儿,他举起牛奶桶在头上转动起来,噢,牛奶并没有洒出来。他并不到此为止,直到找到答案,才肯罢休。
⑧牛顿童年时代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玩法,从中他发现了许多问题,养成了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习(惯 贯),最后,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18.划掉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19.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0.结合短文解释下列词语。
津津有味:
大雨倾盆:
21.短文写了牛顿童年时代想出了哪些别人想不到的玩法?
2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从此他读书更加用功了”?找出有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23.你认为牛顿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与他童年时代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玩法有关系吗?为什么?
古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4.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
2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通国:
援弓缴:
26.翻译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7.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习作(30分)
28.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③有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真实地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信息材料分析。结合题干所给信息和选项内容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A、B、C正确。
D.有误,革命英烈的故事与奶奶是戏迷没有关联。
故答案为:D
【点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此类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是: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微霜枝,荷花周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含船,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解释: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里到处花在飞舞,皇宫的御苑里春风也吹拂着柳絮。结合题干,做一本关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和寒食节有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积累、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背诵、记忆并理解古诗,知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
3.【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A.有误,分句间是选择关系,可以用“与其不如"相连。
B.正确。
C.有误,成分残缺,后面添加“之一”。
D.有误,词序错误,应为“观察、分析、解决”。
故答案为:B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4.【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A、B、D正确。C、哄亮——洪亮。
故答案为:C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5.【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描写的是春季。
A.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犹如梨花争相开放。描写的是冬季。
B.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描写的是秋季。
C.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描写的是春季。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相关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诗文中的重要语句。在记忆、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6.【答案】D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前后两个句子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此”相连。“关系一时”与“关系一生”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而且……”相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7.【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作家及其作品。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C、D正确。B.有误,《好的故事》——鲁迅;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8.【答案】C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A、B、D属于《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情节。C.有误,描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情节。
故答案为:C
【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9.【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不同。“见微知著”的“知”是知道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的“知”指知识。
B.不同。“盈盈一水间”的“盈盈”是形容清澈的样子。“笑脸盈盈”的“盈盈”是神情快乐的样子。
C.不同。“因风飞过蔷薇”的“因”是借着的意思。“前因后果”的“因”是因为的意思。
D.相同。“游园不值”的“值”是遇到的意思。“正值佳节”的“值”是恰逢、遇到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10.【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中庭地白树栖鸦”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出自唐朝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B,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原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诗歌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11.【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1) 错误,《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小儿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热,什么时候冷的问题展开了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辩斗。
(2) 错误, “星期五”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
(3) 正确,《春夜喜雨》中,描写夜雨悄然无声,在不知不觉中随风而至,滋润大地万物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 错误,《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首尾照应,这样写,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法错误。
(5) 正确,《那个星期天》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 错误 (2) 错误 (3) 正确 (4) 错误 (5) 正确
【点评】考查了课文理解、辩论讨论及文章结构安排。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2.【答案】(1)我在蒙蒙细雨中爬山,雨丝轻拂,倍感惬意,眼前景象朦朦胧胧,如同仙境,我内心十分畅快。;我在蒙蒙细雨中爬山,雨水打在脸上,和着泪水流淌下来,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泪水。
(2)弟弟胖乎乎的脸蛋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珠子忽闪忽闪的,好像两颗水灵发亮的黑宝石,可爱极了!
(3)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4)高兴得简直飘上了天
(5)街道上挤满了人。
【知识点】遣词造句;仿写;缩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能力,要求根据给出的情境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完成时要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写话,注意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写出心情好时和心情不好时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为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东西都是美丽的,而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东西都是讨厌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作答即可。
心情“好”:伴随着蒙蒙细雨,我爬上了小山。在雨中观望,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我仿佛身处仙境之中。
心情“不好”:在我吃力地往山上爬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小雨,我脚下一滑,一下子摔倒在路边,衣服和裤子都脏了,真是太糟糕了。
(2)运用恰当的外貌描写,从弟弟的脸、眼睛等方面来描写以突出弟弟非常可爱。 如:弟弟胖乎乎的脸蛋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珠子忽闪忽闪的,好像两颗水灵发亮的黑宝石,可爱极了!
(3)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难道”;肯定 “还有”改为否定“没有”。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例句"大山都抖了三抖”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仿照例句,写一个夸张句即可,示例:今天我过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件礼物,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5)读句子,找到主语(街道上),谓语(挤满了),宾语(人),删去其余的修饰成分,即:街道上挤满了人。
故答案为:(1)我在蒙蒙细雨中爬山,雨丝轻拂,倍感惬意,眼前景象朦朦胧胧,如同仙境,我内心十分畅快。/我在蒙蒙细雨中爬山,雨水打在脸上,和着泪水流淌下来,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泪水。 (2) 弟弟胖乎乎的脸蛋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珠子忽闪忽闪的,好像两颗水灵发亮的黑宝石,可爱极了! (3) 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4) 高兴得简直飘上了天 (5) 街道上挤满了人。
【点评】(1)此题考查对人物心情与环境描写的关系,要求写作时会运用。从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2)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等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本题考查了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在结构、内容、修辞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仿写。
(5)本题考查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可以理解为总结句子意思的意思。
【答案】13.C
14.固然
15.A
16.D
17.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有爱心、懂得尊敬老师的人。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语句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发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译文:闽县人林纾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老师生气了,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让人准备,林纾携带着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
13.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以袜实米"的意思是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其中“实"的意思是装。故选C。
故答案为:C
14.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若心固善”的意思是你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其中“固”的意思是固然。
故答案为: 固然
15.考查朗读节奏。“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的意思是闽县人林纾六七岁的时候。故正确的朗诵节奏为︰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故选A。
故答案为:A
16.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谓其窃,却弗受”的意思是老师说这米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故选D。
故答案为:D
17.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内容理解﹐林琴南知道老师无米下炊﹐回家给老师取米﹐说明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有爱心、懂得尊敬老师的人。
故答案为: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有爱心、懂得尊敬老师的人。
【答案】18.按、漂、慧、贯
19.不仅,还;不但,而且
20.文中指牛顿读书读得很有兴趣。;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势很大。
21.他自己做风车;把灯笼挂在风筝上;跑到暴风雨中,计算风的力量;转动牛奶桶检验牛奶是否会洒出来。
22.有时,妈妈让他去集市买东西,他却坐在篱笆下津津有味地读书;妈妈让他去放牛,他一心只管读书,结果迷了路。
23.有关系,因为伟大的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童年时代的他善于观察、不断发问,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玩法,为他成为伟大科学家打下了基础。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牛顿的童年》这篇短文,记叙了牛顿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凡是弄个究竟,搞个明白,爱钻研、爱思考、爱创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事。
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监狱局回答问题。
18.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安装:把机械或器材固定在某处。故划去“按”。
随风飘动:跟随着风吹的方向摆动、飘荡;多用来形容旗帜等物。故划去“漂”。彗星:又称扫帚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条扫帚状的长尾巴。故划去“慧"”。
习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故划去“贯”。
故答案为: 按、漂、慧、贯
19.本题考查关联词的理解与运用。
结合句子可知“牛顿懂得了做事情要动手"与“要动脑"之间是递进关系,使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即可。
结合句子可知“牛顿又长了许多知识,会模仿"与“还会创造"之间是递进关系,使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而且"即可。
故答案为: 不仅,还;不但,而且
2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有时,妈妈让他去集市买东西,他却坐在篱笆下津津有味地读书"可知他看书看得非常认真,对读书非常感兴趣,因此“津津有味"的意思是形容特别有兴趣。
②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有一天狂风怒吼,大雨倾盆,人们都已躲到屋子里,可牛顿却偏偏跑到暴风雨中""可知雨下得非常大,因此“大雨倾盆"的意思是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一样。形容雨下得又大又急。
故答案为:文中指牛顿读书读得很有兴趣。/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势很大。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有一天牛顿做了一个灯笼挂在风筝的尾巴上。夜晚,点着的灯笼随着风筝飞到空中"可知牛顿做了灯笼挂在风筝的尾巴上;
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有一天狂风怒吼,大雨倾盆,人们都已躲到屋子里,可牛顿却偏偏跑到暴风雨中,一会儿顶着风走去,一会儿顺着风回来,看看走路的速度差多少"可知牛顿在暴风雨中计算走路的速度;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他忽然想到如果牛奶桶快速转起来,牛奶会洒出来吗?想到这儿,他举起牛奶桶在头上转动起来"可知牛顿提着牛奶桶转看牛奶会不会洒出来。
故答案为: 他自己做风车;把灯笼挂在风筝上;跑到暴风雨中,计算风的力量;转动牛奶桶检验牛奶是否会洒出来。
2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有时,妈妈让他去集市买东西,他却坐在篱笆下津津有味地读书;妈妈让他去放牛,他一心只管读书,结果迷了路。"可知是描写牛顿读书更用功了的句子。
故答案为: 有时,妈妈让他去集市买东西,他却坐在篱笆下津津有味地读书;妈妈让他去放牛,他一心只管读书,结果迷了路。
2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思考,说说自己觉得牛顿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与他童年时代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玩法有什么关系,组织语言表达,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句子“牛顿童年时代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玩法,从中他发现了许多问题,养成了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习惯,最后,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可知有关系,牛顿从别人想不到的玩法中发现了问题,养成了探索的习惯,最终成为了科学家。
故答案为: 有关系,因为伟大的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童年时代的他善于观察、不断发问,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玩法,为他成为伟大科学家打下了基础。
【答案】24.学弈
25.全国。;引,拉。
26.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27.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才能成功。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学习中最应该下功夫的就是文言字词的含义,句式等知识。只要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能轻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24.考查了文学常识。通过平时积累做大即可。这段文字选自课文《学弈》。
故答案为: 学弈
25.考查翻译词语。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在具体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国之善弈者也∶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故“通国"的意思是全国。思援弓缴而射之∶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故“援"的意思是引,拉。
故答案为:全国。/引,拉。
26.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故答案为: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27.考查了文章主旨。根据故事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旨在通过两个学棋者的表现与结果,来表现出做事情要认真,不可三心二意的主旨。
故答案为: 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才能成功。
28.【答案】在尝试中成长 人生充满了许多尝试,许多尝试的背后是收获,是喜悦,然而更多的是感悟。在尝试中,发现了能力,发现了内在的潜质,人性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自从上了五年级,我第一次尝试在运动会上报名参赛,低年级的时候,我不知道操场三圈半是什么概念,我从不参加运动会,我也从来没有品尝过获得第一名的喜悦感。正是由于五年级的第一次尝试,我开始变得爱上了体育。
第一次报名参赛,是1500米,对我而言,不多。运动会上,当老师喊出“五年级女子1500米运动员请到检录处检录”的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紧张得每一根神经都在扭动。号码布挂在胸前,仿佛就是我的“旗牌号”。上场了,在赛道上,枪一响,运动员都冲了起来,我也不例外。一个很小很小的数字1500,我觉得太远了,距离逐渐拉大,越拉越远。我不想放弃,我也不想让我无缘这次比赛,我拼足了劲儿向前冲,却总觉得很远很远……终点到了,我却得了倒数第三名。总算跑下来了,第一次的尝试让我知道了最基础的三圈半是什么概念。
在运动中,千万不要小看某一种运动,一次尝试跑1500米,却让我爱上了跑步,爱上了赛道。
在尝试中成长,经历过,也曾失败过,但不曾后悔,每一次提高,标志着又进入了另一阶段,这一阶段在成长,在感悟,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长大之后,才知道尝试是多么美好,才懂得尝试所带来的不同心得。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 【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在____中成长”为题写—篇作文。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有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友情的温馨、孤独的感伤……想想“是什么”让你成长了,你懂得了什么,这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犯错后的痛定思痛,还是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满满成就感和收获;是独自一人战胜了恐惧,变得更加勇敢,还是无助失措时出现的那双温暖的援助之手,让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总之,在文章中要注意围绕中心“是什么让你成长、为什么会让你难忘”来展开,着重把其中引起自己情绪波动大的画面,包括环境、动作、语言、神态,还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做法写具体。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自己爱上跑步的过程,说明了敢于尝试是每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文章结构合理,语句通顺,是一篇不错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