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城版音乐6上第八课《校园歌曲》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花城版音乐6上第九课《盼红军》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花城版音乐6上第九课《孟姜女》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花城版音乐6上第十一课《音乐家(三)—贝多芬》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花城版音乐6上第十二课《法图姑娘》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上册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名
《描绘古战场的音画》
教材分析
琵琶是弹拨乐器中的主要乐器。它的演奏手法多样,表现力丰富。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学情分析
以音乐为本,通过听赏,了解音乐故事。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模唱,读谱,了解音乐片段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以《十面埋伏》 主线,感受琵琶演奏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采用聆听、与欣赏的方式来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更生动的了解琵琶演奏的音乐表现力。
3.认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一琵琶,了解琵琶的演奏技法,体会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培养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
赏析作品《十面埋伏》,聆听琵琶的音色,感受琵琶的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要素曲欣赏作品,能结合历史知识理解作品表现内容。
教学方法
钢琴伴奏教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钢琴,课件
学生准备:书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介绍乐器
2. 赏析作品
文化背景《十面埋伏》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埃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鸟江,刘邦取得胜利。
二、探索新知
分段欣赏——选取乐曲局部片段结合视频赏析
第一局部:
这一乐段描绘刘邦汉军战前准备。它通过“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的细节描写表现汉军由远到近,浩浩荡荡行进的军威。
第二局部:
A.“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该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B.“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C.“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同高潮。
局部:
局部表现战斗结束后的情景,量后的5个段落中的前两段旋律凄切悲壮,背乐气氛异常消沉,塑造了项羽慷慨悲谈的艺术形象,后三段描述汉军以胜利者姿态。
三、拓展延伸
比照风格: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和音乐作品。
风格判断:
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节奏复杂多变、情绪剧烈雄壮富于戏剧性。
四、课堂小结
以琵琶为核心,串起数千年的中国音乐文化史,从汉唐到当代,从西域到中原,见证音乐史里的瑰丽色彩,是几千年来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琵琶)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让我们能摸到历史的脉搏与事态变迁的交叉点,因而乐曲更加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今天我们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让我们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的旅行,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相信在今后,同学们一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板书设计
《十面埋伏》
课后作业
复习乐曲
教学反思
亮点:赏析内容丰富,资料齐全。
不足:学生实践交流环节偏少。
教学建议:可增加学生体验环节。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歌曲《海鸥》教案: 这是一份花城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iny/tb_c11257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歌曲《海鸥》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索新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 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iny/tb_c1125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2课 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索新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第9课 多彩的乡音(六)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a href="/yiny/tb_c1125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9课 多彩的乡音(六)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索新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