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精品作业课件ppt
展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170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想象一下,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
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雨天,西湖云雾迷茫,景色朦胧,也是那么奇妙!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若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淡描峨眉,都美妙无比。
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西湖和西施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西施无论浓妆艳抹还是淡扫娥眉,总是风姿卓越,西湖不管雨天还是晴天,都美妙无比,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古诗大意: 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若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淡描峨眉,都美妙无比。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表达了对西湖的赞美。
学习《望洞庭》,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刘禹锡, (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和: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秋夜皎洁的月光与洞庭湖的波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风平浪静,像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 洞庭湖中的君山。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青翠,如同白银盘里盛放着一只青螺。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连用几个生动的比喻,“镜未磨”“白银盘”“青螺”不但形象地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诗人也不可能视大为小,举重若轻地写出这样的诗句。
《望洞庭》描写了诗人在秋夜遥望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描绘了一幅淡雅清丽的洞庭山水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三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三首古诗通过描写景色的秀美,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色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548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望洞庭教学课件ppt</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湖光湖面的波光,相和互相映衬,相互映衬,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祥和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宽广豁达的胸怀,洞庭湖,湖月相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望洞庭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望洞庭优秀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自由练习朗读古诗,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初读感知,望洞庭,理解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诗句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