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考生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1-35.5 Fe-56 Cu-64 Zn-65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 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物质是
A. B. He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符合题意;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氦气含量更少,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不符合题意;
D、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A. 木炭烧烤B. 干冰制冷
C. 风力发电D. 水力发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烧烤是利用木炭燃烧提供热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符合题意;
B、干冰制冷,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力发电是水能转化为电能,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 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B.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 生活中节约用水D. 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生活中节约用水,可节约水资源,利于保护水资源,此选项符合题意;
D. 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筒读数B. 检查气密性
C. 倾倒液体D. 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错误;
B. 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C. 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此选项错误;
D.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此选项错误。
故选B。
5. 中国的蚕丝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与蚕丝同属于天然物质的是
A. 塑料B. 涤纶C. 棉花D. 钢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棉花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符合题意;
D、钢铁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 碘酒溶液B. 生理盐水C. 过氧化氢溶液D. 葡萄糖注射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溶液。
【详解】A、碘酒溶液中碘单质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A符合题意;
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故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常识进行判断。
7. 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A. 石墨B. 氦气
C. 氮气D. 硫酸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墨是碳单质,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由氦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由氮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D、硫酸铜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 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可能增加室内氧气浓度,加剧火势,错误;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对吸入气体过滤,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与烟尘的吸入,跑离着火区域以尽快脱离危险,正确;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以免水导电,发生触电危险,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灭火,正确;
故选A。
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D. 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故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说法正确;
C、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故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B. 磷元素与氯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C.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D. X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C
【解析】
【详解】A、X元素的原子在15号和17号之间,是16号元素,故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故A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磷元素与氯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故B正确;
C、周期表中每一格内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单位不是“g”,故C错误;
D、X元素与氧元素位于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点睛】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
12. 下列物质酸性最强的是
A. 肥皂水pH=10.2B. 牙膏pH=8.5
C. 西瓜汁pH=5.8D. 洁厕灵pH=1.4
【答案】D
【解析】
【详解】肥皂水的pH=10.2>7,显碱性,牙膏的pH=8.5>7,显碱性,西瓜汁的pH=5.8<7,显酸性,洁厕灵的pH=1.4<7,显酸性,根据pH越小,酸性越强的原则可知,洁厕灵的酸性比西瓜汁大;
故选D。
13. 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A. 水银﹣H2OB. 纯碱﹣Na2CO3
C. 生石灰﹣CaOD. 烧碱﹣Na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不符合题意;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下列是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X可与Y(NO3)2溶液反应B. X可与盐酸反应
C. Y可与AgNO3溶液反应D. Y可与稀H2SO4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金属X排在Y的前面,因此X可与Y(NO3)2溶液反应,故A正确;
B、由于X排在氢的前面,因此可与盐酸反应,故B正确;
C、由于Y排在银的前面,因此Y可与AgNO3溶液反应,故C正确;
D、由于Y排在氢后,因此Y不可与稀H2SO4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错误的是
A. 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变小
B. 氢气与氧气属于不同物质,是因为它们由不同分子构成
C.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粒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之间有间隔;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错误;
B.氢气与氧气属于不同物质,是因为它们由不同分子构成,故B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了,故C正确;
D.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故D正确。
答案选A。
16. 柠檬富含的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酸性强于碳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日化等行业。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柠檬酸分子由11个原子构成
B. 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g
C. 柠檬酸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D. 柠檬酸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4
【答案】D
【解析】
【详解】A、1个柠檬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一般情况下省略,该选项说法错误;
C、柠檬酸呈酸性,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该选项说法错误;
D、柠檬酸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等于其元素质量之比,为8:(16×7)=1:14,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每一步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能生成氧化铁,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B错误;
C、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正确;
D、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故D错误。
故选C。
18.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过滤,除去碳酸钡、硫酸钡,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B. 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 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t3℃时,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在此温度下甲、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比较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依次减小,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下列图像与实验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活动性:Zn>Cu>Ag,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即,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即,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含等质量HCl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Zn和Fe至过量,一开始金属不足,酸过量,铁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Zn>Fe,故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后酸不足,金属过量,酸完全反应,故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C、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一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后金属不足,酸过量,铁和稀盐酸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Zn>Fe,故最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钡难溶于水和酸,故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符合题意。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 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氢分子______。
(2)3个铁原子______。
(3)硫元素______。
(4)钙离子______。
(5)NaCl______。
【答案】(1)H2 (2)3Fe
(3)S (4)Ca2+
(5)氯化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氢分子表示为:H2。
【小问2详解】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铁原子表示为:3Fe;
【小问3详解】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因此硫元素表示为:S;
【小问4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钙离子表示为:Ca2+;
【小问5详解】
从右往左读,读作某化某,故NaCl读作氯化钠。
22.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食盐 ②一氧化碳 ③熟石灰 ④稀盐酸 ⑤石墨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2)能作电极材料的是______。
(3)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
(4)给金属除锈______。
(5)用于工业炼铁的是______。
【答案】(1)③ (2)⑤
(3)① (4)④
(5)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③;
【小问2详解】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故填:⑤;
【小问3详解】
食盐有咸味,是常用的调味品,故填:①;
【小问4详解】
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故填:④;
【小问5详解】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故填:②。
23. 中国科学家首次从月壤样品中发现新矿物——嫦娥石。学习小组查得资料:嫦娥石是从月壤样品的14万个颗粒中,利用针尖和颗粒之间静电吸附作用,分离出的一个粒径约1.0×10-5m的单晶颗粒,其化学式Ca9NaMg(PO4)7,请和小组同学起研究。
(1)嫦娥石的吸附分离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嫦娥石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3)围绕“人类在月球上生活”的话题,展开月球上嫦娥石应用的讨论:
①助力农业生产:嫦娥石可作为生产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的原料。
②展望更多应用:根据嫦娥石的组成推测,其可能另有的用途是______(填一种)。
(4)理论上,通过测量外星球矿样中氢元素的质量,可换算出矿样中水的质量。某矿样含氢的质量为0.2g,则含水的质量m(H2O)=______g。
【答案】(1)物理变化
(2)5 (3) ①. 磷肥 ②. 制取氧气(合理即可)
(4)1.8
【解析】
【小问1详解】
嫦娥石的吸附分离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嫦娥石的化学式为:Ca9NaMg(PO4)7,由Ca、Na、Mg、P、O五种元素组成;
【小问3详解】
嫦娥石中含有磷元素,所以可作为生产磷肥的原料;嫦娥石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可以用来作为制取氧气的原料(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某矿样含氢的质量为0.2g,则含水的质量m(H2O)=。
24. 点火仪式是重大体育赛事开幕式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炬燃料的种类发生了变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雅典奥运会的火炬燃料是天然气,它是一种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北京冬奥会在进行火炬传递时,实现了“水下点火”。“水下点火”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和______。丙烷和氢气均可被压缩储存,其原因是_______。
(3)杭州亚运会主火炬使用“低碳甲醇”作为燃料。利用H2与CO2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X,X的化学式为______。
(4)火炬燃料变迁的背后是一场能源革命,火炬燃料的选择越来越“低碳”化。为助力“碳中和”,你的做法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不可再生
(2) ①.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②. 分子间有间隔
(3)H2O (4)多走路,少乘坐私家车(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小问2详解】
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水下点火”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丙烷和氢气均可被压缩储存,其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被压缩过程,分子间间隔变小;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物中的原子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生成物中的原子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1个X分子,故每个X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故X为水,化学式为:H2O;
【小问4详解】
为助力“碳中和”可以少乘坐私家车、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合理即可。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图实验:
【实验探究一】
I.向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
Ⅱ.分别称取0.5g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mL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2mL水、试管③中加入2mL稀盐酸(如图2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3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
(1)实验I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______。
(3)试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由红色慢慢又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
【交流反思】
(4)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1) ①.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 NaCl、HCl
(2)排除水的影响,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
(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显红色,与盐酸反应后溶液的pH=2,显酸性,溶液变为无色;故实验I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溶液pH=2,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则溶质有:NaCl、HCl;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而为了排除盐酸中水对氢氧化钙溶解的影响,设置对比实验,加入等量的水,排除水的影响,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
【小问3详解】
试管④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若测得试管⑤清液的pH=12,说明溶液显碱性,存在氢氧化钠,向试管⑤中滴加的几滴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还没有来得及与氢氧化铜沉淀反应,所以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所以试管⑤中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试管①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溶液的pH=2,盐酸过量 ,所以试管①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还含有酚酞);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①中盐酸少量时,盐酸反应完全,⑤中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随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消耗完全,溶液由红色又变成无色,然后继续滴加反应后的①溶液,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可观察到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故试管⑤中的溶液最终存在溶质: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铜、氯化氢,故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 为探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学习小组查得资料:专家揭示了硼基催化剂催化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X、Y和Z等的过程,局部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表示省略相关过程)。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都不变。
(2)X为一氧化碳分子,参照图,画出该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
(3)B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Z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生成Y的过程如图中虚线框所示,且各微粒数比为1:1:1:1,则Y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1)化学性质
(2) (3)+3
(4)
(5)C2H6
【解析】
【小问1详解】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小问2详解】
X为一氧化碳分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故微观示意图为:;
【小问3详解】
B2O3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2x+(-2)×3=0,则x=+3;
【小问4详解】
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Z和水,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Z是CH2O,故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5详解】
虚线框中是CH3和CH4生成Y和H,各微粒数比为1:1:1:1,则反应物中有两个碳原子和七个氢原子,生成物有一个氢原子,所以Y的化学式为C2H6
27. 镁、纯碱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地的菱镁矿中主要含MgCO3及少量FeCO3、Al2O3和SiO2,以菱镁矿等为原料制取镁、纯碱的工艺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选用______(填“块状”或“粉末状”)菱镁矿:写出菱镁矿中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CO2气体时,需加压通入的气体是______;在反应②③中均发生______反应(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3)此工艺条件下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表所示:
向b溶液中加MgO调节溶液pH,调pH范围为_______。
【答案】(1) ①. 粉末状 ②.
(2)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分解
(3)4.7≤pH<8.9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反应①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选用粉末状菱镁矿,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故需要加压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压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
反应②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③为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均发生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向b溶液中加MgO调节溶液pH,目的是使铝离子和铁离子形成沉淀,而镁离子不能形成沉淀,故pH范围为:4.7≤pH<8.9。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装置A的试管口______。
(3)若实验室用装置B、D组合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D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填一种即可)。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E的______处。(选填“a”或“b”)
(4)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的药品是______,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1)水槽 (2)放一小团棉花
(3) ①. ②.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便开始收集(合理即可) ③. b
(4) ①. 锌粒与稀硫酸 ②.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甲的名称为水槽;
【小问2详解】
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装置A的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小问3详解】
若实验室用装置B、D组合制取氧气,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便开始收集(合理即可);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长管a处通入,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E的b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的药品为锌粒与稀硫酸;
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中,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在进入U形管,使U形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U形管上半部分聚积,使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塑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9. 某品牌威化饼干的配料如图,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部分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
①饼干制作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准备】
称取质量为m的饼干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通过半透膜渗析(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得到待检液。将待检液平均分为甲、乙两等份。
任务一:定性验证饼干样品中的有关成分
【实验验证】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交流讨论】
(2)小组有同学认为可以把步骤I中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经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
任务二:定量测定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待检液乙进行如图实验。主要步骤:①……后装入药品;②通入一段时间N2;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m1;④滴加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再通入一段时间N2;⑥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m2。
【实验分析】
(3)步骤①中省略号处的操作是_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论】
(4)该饼干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______。(用m、m1、m2表示)。
【反思评价】
(5)在探究过程中,下列因素会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去掉装置D b.省略步骤② c.省略步骤⑤
【答案】(1) ①. 气泡产生 ②. 氯化钠##NaCl
(2)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对后续氯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3)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 2NaOH+CO2=Na2CO3+H2O
(4)
(5)c
【解析】
【小问1详解】
取少许待检液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稀硝酸,根据实验结论饼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Ⅱ、向步骤①反应后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为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说明饼干中含有氯化钠(或NaCl);
【小问2详解】
若把步骤I中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对后续氯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所以该方法是不可行的;
【小问3详解】
步骤①中省略号处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置C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小问4详解】
根据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步骤,装置C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m2-m1,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样品质量为m,该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5详解】
a、去掉装置D,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导致测得二氧化碳偏多,则计算得出的碳酸钠偏多,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b、步骤②在反应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结果,若省略步骤② ,则导致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导致测得二氧化碳偏多,则计算得出的碳酸钠偏多,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c、骤⑤是在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使装置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钡C装置吸收,若省略步骤⑤,导致装置内残留一部分二氧化碳,导致测得二氧化碳偏少,则计算得出的碳酸钠偏少,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故选c。
五、计算题(6分)
30. 已知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将18g赤铁矿石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并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该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6 (2)设生成氯化铁的质量为x,
x=32.5g,
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该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18g-2g=16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固体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向一定量的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至过量
向含等质量HCl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Zn和Fe至过量
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A
B
C
D
金属离子
Mg2+
Al3+
Fe3+
开始沉淀的pH
8.9
3.4
1.5
沉淀完全的pH
10.9
4.7
2.8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取少许待检液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稀硝酸
有______产生
饼干中含有碳酸钠
II.向步骤①反应后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饼干中含有______。
2024年山西省和顺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和顺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西省和顺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西省和顺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青海省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青海省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青海省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青海省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