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蜡烛可以完成很多化学实验,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下列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方法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的比较,含量变少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稀有气体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以上的实验操作不能探究蜡烛的( )
A.硬度B.溶于水的情况
C.燃烧的生成物D.密度是否比水大
3.用蜡烛可以完成很多化学实验。下列用蜡烛进行的实验,其现象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观察到内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
B.乙实验: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不能点燃
C.丙实验: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左偏转
D.丁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
4.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一种原子结构B.氧分子
C.镁元素:MgD.U=IR
5.“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是( )
A.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
B.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
6.人体呼吸过程中,质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 )
A.N2B.O2C.H2OD.CO2
7.下列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方法的是( )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C.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二.填空题(共3小题)
8.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密度大小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9.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我们呼出的气体易溶于水
C.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D.
10.根据“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请回答:
(1)探究“氧气含量是否相同”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2)所得结论对应的判断依据是 。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的比较,含量变少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稀有气体
【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稀有气体没有参加反应,含量基本不变。
故选:A。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以上的实验操作不能探究蜡烛的( )
A.硬度B.溶于水的情况
C.燃烧的生成物D.密度是否比水大
【解答】解: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说明蜡烛的硬度小,能得出蜡烛的硬度大小,故选项错误。
B、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不溶解,说明蜡烛难溶于水,能得出蜡烛溶于水的情况,故选项错误。
C、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不能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故选项正确。
D、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小,能得出蜡烛密度是否比水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用蜡烛可以完成很多化学实验。下列用蜡烛进行的实验,其现象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观察到内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
B.乙实验: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不能点燃
C.丙实验: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左偏转
D.丁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
【解答】解:A.蜡烛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所以观察到外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熄灭瞬间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而成的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所以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能被点燃,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左侧质量变小,所以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右偏转,选项说法错误;
D.将一冷碟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由于蜡烛发生不充分燃烧,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一种原子结构B.氧分子
C.镁元素:MgD.U=IR
【解答】解:A、图中为一种原子结构模型,属于模型,故选项错误。
B、图中为水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属于模型,故选项错误。
C、图中是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不属于模型,故选项正确。
D、图中为电压的公式,是通过公式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属于模型,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是( )
A.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
B.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
【解答】解:A、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故选项正确。
B、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控制催化剂的有无等,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选项错误。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需控制铁与氧气、水接触,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选项错误。
D、探究燃烧的条件,需控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控制温度达到着火点,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人体呼吸过程中,质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 )
A.N2B.O2C.H2OD.CO2
【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N2的质量几乎不变。
故选:A。
7.下列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方法的是( )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C.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解答】解:A、沉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采用了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里的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没有采用对比方法,故选项正确。
B、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应控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等,需采用对比方法,故选项错误。
C、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应对比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情况,需采用对比方法,故选项错误。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需控制铁只与水接触、铁只与氧气接触、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需采用对比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3小题)
8.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填“大”或“小”),密度大小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解答】解: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密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因此密度大小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小;物理。
9.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A.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我们呼出的气体易溶于水
C.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D.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合理即可)
【解答】解:A、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含氮气等,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一块干燥玻璃片呼气,另取一块干燥玻璃片放在空气中,被呼气的干燥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没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A;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合理即可)。
10.根据“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请回答:
(1)探究“氧气含量是否相同”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
(2)所得结论对应的判断依据是 木条燃烧的现象不同,氧气含量不同 。
【解答】解:(1)由于氧气的含量不同,燃烧的现象不同,所以探究“氧气含量是否相同”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2)由于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在呼出的气体燃着的木条要熄灭,所得结论对应的判断依据是:木条燃烧的现象不同,氧气含量不同。
故答案为:(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2)木条燃烧的现象不同,氧气含量不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原卷版docx、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练习,文件包含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原卷版docx、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