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一 褶皱与地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一 褶皱与地貌(含解析),共11页。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1 褶皱与地貌目标一 褶皱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与地貌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2.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作褶皱。(2)褶皱基本形态及地貌(3)地形倒置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表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如A处;②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如B处。在南美洲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的奥桑加特山海拔5 200米处,有一座五彩斑斓的山峰,被人们称作“彩虹山”。彩虹山其实是一块沉积砂岩,它经过百万年挤压、沉淀,在板块运动的时候形成山峰。如图为“彩虹山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彩虹山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火山 D.海岭2.彩虹山形成过程的力量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球重力能C.地球内能 D.万有引力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彩虹山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构造,A正确,B、C、D错误。第2题,彩虹山是由于受到内力挤压使岩层发生褶皱弯曲而形成,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与太阳辐射、地球重力能和万有引力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某画家描绘的关于地质地貌的素描图像。读图,完成3~4题。3.该图像反映的地质现象是( )A.向斜成山 B.背斜成山C.断层成山 D.火山4.素描图中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C.岩层沿断裂面上升D.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答案 3.A 4.B解析 第3题,根据素描图像可知,图中所绘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从地形来看,所绘地貌为山岭,故该图像反映的地质现象是向斜成山,A正确,B错;图中岩层没有描绘出明显的错位移动现象,不存在断层,C错;图中所绘山体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所以不属于火山地貌,D错。故本题选A。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画家描绘的地貌不是火山地貌,与海底火山喷发关系不大,A错;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图像反映的地质现象是向斜构造,其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B正确,D错;图中岩层没有明显的错位移动现象,C错。故本题选B。目标二 褶皱构造的判定与实践意义1.背斜和向斜的判定方法(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2)从岩层新老关系看,沿水平方向,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2.褶皱构造的实践意义下图是地质剖面图。1.[区域认知]A处的地貌是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B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答案 背斜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外力侵蚀成山谷 向斜 B处岩层向下弯曲2.[综合思维]图中岩层1~6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依次为__________。答案 1、2、3、4、5、63.[地理实践力]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__________,适合开挖隧道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答案 A A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2题。1.水库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 D.风力作用答案 1.C 2.A解析 第1题,由地质构造示意图可以看出水库所在谷地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岩层因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成谷地,故选C。第2题,该地区岩层弯曲和断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挤压,选A。某地质考察队在我国某岩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下图为“不同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依据当地岩层新老关系推断a-b-c之间的山地类型可能为( )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火山4.若要在该地开采地下水,则应选( )A.a地 B.b地 C.c地 D.d地答案 3.A 4.D解析 第3题,据图可以判断,三叶虫化石比较老,恐龙化石比较新,可以得出a-b-c之间岩层的关系为中间老,两翼新,符合背斜地质构造,所以A正确。向斜山对应岩层的新老关系应该是中间新,两翼老,与图中信息不符,B错误。断块山对应的岩层有断层,图示信息未显示,C错误。火山对应的岩层有火山活动,图示信息未显示,D错误。故选A。第4题,开采地下水选择的地质构造是向斜,向斜槽部易积水,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c-d-e之间为向斜,a—b—c之间为背斜构造,排除A、B、C,故选D。马鞍上部的形态特征是两头翘、中间凹,人们将这样形状的山包形象地称为马鞍山。四川省四姑娘山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马鞍山。读“四姑娘山景观图”,完成1~2题。1.四姑娘山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A.向斜 B.背斜C.地垒 D.地堑2.下列关于图示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力均匀,利于修建隧道等工程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C.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D.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从图中剖面形态观察,四姑娘山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其地质构造类型是向斜。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地质构造为向斜,地下水容易汇集,岩层形态不稳定,不利于修建隧道等工程,A项错误、B项正确;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C项错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D项错误。(2023·甘肃兰州期中)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3~5题。3.图中聚集区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油气 B.煤炭C.铁矿 D.地下水4.与甲处地形的形成无关的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C.张力作用 D.搬运作用5.下列地表形态不属于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新疆的风蚀城堡B.塔里木盆地的沙丘C.喜马拉雅山D.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答案 3.A 4.B 5.C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故图中聚集区的地理事物为油气,A正确。第4题,甲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搬运,形成谷地。所以其形成过程与侵蚀作用、张力作用、搬运作用有关,故选B。第5题,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C符合题意。新疆的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而成,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A、B、D不符合题意。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层剖面图”,回答6~7题。6.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7.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答案 6.D 7.B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A处为背斜,B处为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分析可知,自A向B岩层总体是由老到新。第7题,根据岩层弯曲方向可知,图中长腰山是向斜山。向斜山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8~9题。8.有关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C.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D.地处干旱地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9.若甲区为含煤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答案 8.C 9.C解析 第8题,由地下岩层弯曲形状可判断甲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岩层缺失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受外力侵蚀。第9题,甲区为含煤岩层,由于为背斜构造,开矿采煤时在矿井巷道内容易积存瓦斯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遇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透水事故多发生在向斜构造的矿井里;井喷事故是一种有害的钻井事故,是钻井过程中地层流体(石油、天然气、水等)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大量涌入井筒,并从井口无控制地喷出的现象;背斜底部岩层较稳定,不易发生塌方事故。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图中乙地的构造地貌为( )A.背斜山 B.背斜谷C.向斜谷 D.向斜山11.图中( )A.丙地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周边岩层B.乙地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C.乙地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D.甲地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答案 10.D 11.C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从地貌上看,是山岭,因此乙地的构造地貌是向斜山,故选D。第11题,读图可知,丙处岩浆穿通了各岩层,因此形成时间晚于周边岩层,A错误;乙地为向斜构造,利于储水,B错误;乙处为向斜构造,岩层中间新、两翼老,C正确;甲地为背斜构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沿岩层向构造两侧渗流,背斜构造内不利于储水,D错误。地壳运动造成岩层的变形和变位为地质构造。如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地势抬高容易形成山地,反之为向斜,地形表现为谷地。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地质构造类型为( )A.背斜谷 B.向斜山C.背斜山 D.向斜谷13.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受力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外力侵蚀—形成谷地B.受力挤压—岩层向下弯曲—外力侵蚀—形成谷地C.受力挤压—岩层向上弯曲—外力沉积—形成谷地D.受力挤压—岩层向下弯曲—外力沉积—形成谷地答案 12.A 13.A解析 第12题,读图及图例可知,从中间到两翼依次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符合由老到新的分布,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部位有河流贯穿,该背斜形成河谷。故选A。第13题,沉积地层最初形成时是水平的,后受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谷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岩石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谷地。故选A。(2023·山东日照期末)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图a示意某地地形剖面,图b示意该地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据此完成14~16题。14.若仅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图示甲地区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背斜山 B.背斜谷C.向斜山 D.向斜谷15.该岩层在乙地区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16.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C.砂岩 D.页岩答案 14.C 15.A 16.A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甲地区地表起伏不大,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在中部比两侧深,说明该沉积岩层在甲地中部向下弯曲幅度较大,此处为向斜;若仅考虑外力作用影响,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风化侵蚀,能够保留下来,所以最先会演变成向斜山,C正确。第15题,乙地区与甲地区相邻,甲地区岩层下凹形成向斜,乙地区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脆弱易被侵蚀,故该沉积岩层在乙地区出现缺失,A正确。第16题,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说明该岩层最可能为花岗岩,A正确。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1)A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写出图中花岗岩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斜线区域可能形成__________岩。(4分)(3)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并说明理由。(6分)(4)图中①~⑥岩层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⑥岩层中,最早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岩层。(4分)答案 (1)向斜 向斜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致密,不易受侵蚀(2)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 大理(3)B处。 B处为背斜构造,岩层呈天然拱形,施工安全,不易塌方;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发生渗漏问题。(4)岩层受挤压力 ⑥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示意图,说明褶皱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分析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综合思维)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地理实践力)褶皱类型岩层变化最初形成的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弯曲谷地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层为天然气,中部为石油,下层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水库大坝选址点岩性坚硬,基础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