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目标1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条件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
(3)实现跨区域配置资源的基本前提是区域之间存在互补性和可达性,需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作为保障条件。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实现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3)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4)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兼顾多方效益。
3.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
(1)一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2)二、三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东至福州。
(3)四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伊宁,止于宁夏中卫。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1)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大量投资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统筹配置,缓解了东西部地区能源产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起到促进作用。
拓展延伸
1.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3)建设西部油气资源战略基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材料一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霍尔果斯口岸—西安段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东行,全线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气源地。
材料二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示意图。
1.[区域认知]西气东输工程的终点为什么选择在东部地区?
答案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而且东部地区大气污染严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2.[综合思维]西气东输二、三线与西气东输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优势?
答案 沿途气源充足;覆盖面积更广。
3.[综合思维]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有何意义?
答案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⑤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4.[综合思维]除该工程外,国家还应该采取哪些类似工程或相关措施?
答案 跨区域调配能源,如川气东送、西电东送;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宣传节约用电等。
(2022·江苏扬州月考)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读“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1~3题。
1.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
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
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
2.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水资源短缺
3.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D 2.A 3.C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输入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D项正确。第2题,该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经过武夷山地区,施工易破坏植被,且该地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多且集中,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所以A正确;该地降水较多,不易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不易产生酸雨问题,故B、C、D项错误。第3题,该工程增加了福建省天然气的供应量,减少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量,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该工程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故①③正确,选C。该工程能促进天然气相关产业发展,但对农业机械化与煤炭工业影响不大。
下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4~5题。
4.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图示信息④在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需求量最大。第5题,图示信息①在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大而需求量最小,④在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故①可地将部分资源调往④地。
目标2 我国的其他资源调配工程
1.西电东送工程
2.南水北调工程
3.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①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③生态效益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贵州省是我国五大能源基地之一,并且独具“水火”互济优势,也是我国“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省区。下图示意贵州省河流、水电站和煤炭资源分布。
1.[区域认知]说明贵州被列为国家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
答案 煤炭、水能资源丰富,并且能“水火”互济,保证稳定能源供应;地理位置优越,可向东部两广、海南、湖南等主要煤炭调入省区就近供煤、送电;铁路、公路和航运比较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2.[综合思维]简述“西电东送”对贵州省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 促进煤炭、水能等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带动采掘、电力、化工、冶金、建材、高耗能等相关工业的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降低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3.[人地协调观]简述贵州省能源基地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 煤炭开采和水电站建设可能带来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过量开采煤炭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枯竭;火力发电可能会带来大气污染。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据图完成1~2题。
1.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水电和坑口(煤矿附近)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
A.A和B B.B和D
C.A和C D.A和E
2.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路都是输送火电,使输出的A、B地区大气污染加重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的输出省(市)是山西,到达的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A和E处是我国大型煤矿的主要分布区,坑口电站分布较多。读图可知,B、C、D主要为水电。第2题,北路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黄河上游的水电(B为水电)。
2018年三峡水库第11次175米试验性蓄水于9月10日启动,10月底或11月份蓄至175米。位于三峡水库下游的“引江济汉”工程已正常运行了4年,累计从长江调水115.12亿立方米。下图示意三峡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三峡水库蓄水时间选在9、10月份进行的原因是( )
A.汛期末段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
B.下游的用水量为一年中较少时期
C.9、10月份晴天多,便于观察水位
D.9、10月份的地质构造相对较稳定
4.推测设计“引江济汉”工程的初衷是( )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形成汉江流域新的增长点
B.分流长江航道压力,保障沿途百姓用水安全
C.沟通长江和汉江航运,打造千吨级黄金航道圈
D.缓解南水北调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少的问题
5.“引江济汉”工程( )
A.改善汉江全流域的水环境状况
B.缓解武汉的防洪压力
C.生态、灌溉、航运综合效益强
D.缓解长江的泥沙淤积
答案 3.A 4.D 5.C
解析 第3题,三峡蓄水选择在9、10月份,正值长江汛期末段。此时间段长江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便于蓄水,符合长江“蓄清排浑”的特征,A正确。9、10月份下游的用水量不是一年中较少时期;观察水位有专门的设备,和晴天无关;地质构造一直比较稳定,B、C、D错误。第4题,我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地位于丹江口水库。“引江济汉”工程的设计初衷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D正确。第5题,“引江济汉”工程对改善汉江下游的水环境状况、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防止水华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农业灌溉、航运等效益,A错误、C正确。汉江与长江径流最终在武汉交汇,并不能缓解武汉防洪压力与长江泥沙淤积状况,B、D错误。
(2020·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工程Ⅰ、Ⅱ的目的地主要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Ⅰ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③④错。故选A。
2020年12月3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正式投产运营,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可以直接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该管道与我国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及辽河储气库等互联互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管道建设曾一度停工。2020年2月,管道建设正式复工,采用绝对隔离的全封闭管理。下图示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线路。据此完成3~4题。
3.与经过蒙古相比,东线管道线路绕道我国东北有利于( )
A.降低管道工程建设难度
B.缩短管道工程建设周期
C.改善东北能源消费结构
D.保护线路沿途生态环境
4.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与我国多个管道系统和储气库互联互通,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天然气进口量 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C.靠近能源消费市场 D.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天然气为清洁能源。与经过蒙古相比,东线管道线路绕道我国东北,经过了更多的城市,如黑河、大庆等,有利于改善沿线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管道线路更长,建设周期更长,建设难度较大,修建管道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故答案选C。第4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与我国多个天然气管道系统和储气库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天然气的稳定供应。故答案选D。
印度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灌溉用水量约占径流量的80%。巴基斯坦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巴基斯坦为解决缺水问题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上游地区修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通过渠道将河水调入东部支流。印度河水系的流量主要来自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下图示意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线路。据此完成5~6题。
5.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印度河流域西部的洪灾
B.改善印度河流域的通航条件
C.促进印度河平原城市的发展
D.保障东部平原的灌溉用水
6.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下游河口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河流堆积作用加强 B.三角洲缩小,海水倒灌
C.河流侵蚀作用加强 D.三角洲扩大,海水倒灌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印度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灌溉用水量约占径流量的80%”可知,印度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巴基斯坦通过“西水东调”工程,调节区域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从而保障东部平原的灌溉用水,D正确 。第6题,巴基斯坦通过开展“西水东调”工程,促进了流域农业的发展,流域的用水量增加,从而使得河流下游地区的径流量减少,河流泥沙的搬运能力减弱,河口地区河流的堆积作用减弱、侵蚀能力减弱,三角洲萎缩,海水倒灌加剧,B正确。
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构成模拟图”。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可知,2020年( )
A.风电快速发展,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仅小于华中地区
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以火电为主
D.华东和华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消费区
8.据图可知,我国电力跨区调配的主要流入区是( )
A.华北、华东、华中 B.西北、东北、南方
C.东北、华北、南方 D.华北、华东、南方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从整体装机容量构成看,2020年,火电仍然是主力,A错,C对;东北地区水电占比不仅小于华中地区,而且小于西北、华东地区,B错;最大电力消费区是华东和华北地区,D错。第8题,比较有跨区电力传输和无跨区电力传输的装机容量数据,当有跨区电力传输的装机容量大于无跨区电力传输的装机容量时,该地区是电力输出区;反之,为电力的输入区。据此可知,华北、华东、南方是流入区,而西北、东北、华中是流出区。
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下图为“秘鲁跨流域调水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秘鲁从内陆向沿海地区调水的自然原因是( )
A.沿海地区城市多,人口密度大
B.沿海地区沙漠广布,降水少
C.沿海地区太阳高度大,蒸发旺盛
D.沿海地区均为咸水,需要淡水
10.下列关于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高山阻隔,工程难度增加
B.该工程线路可利用地势自流,降低费用
C.从河流上游调水,可调水量少
D.水源地受人类活动影响,污染严重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据所学知识可知,秘鲁沿海地区受寒流等因素影响,降水少,沙漠广布;内陆地区位于亚马孙河流域,水资源丰富,故由内陆调水到沿海,B正确;沿海地区沙漠广布,人口少,A错误;同纬度太阳高度差别小,C错误;沿海地区不全是咸水,D错误。第10题,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隔,工程难度增加,A正确;该工程穿越山区不能实现自流,B错误;秘鲁东侧降水多,可调水量多,C错误;调水水源地在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水质好,D错误。故选A。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从越南中部进口的煤炭数量超过了从山西调入的优质煤数量。读“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中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一、二线的能源输入地均为广东
B.②线路比③线路运输距离长、成本高
C.③线路的煤全部采用河运
D.④线路以输送火电为主
12.下列关于四条调配线路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线路的输送方式相同
B.四条线路输送的能源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
C.对输入地来说,①④线路比②③线路产生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D.③线路对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
答案 11.B 12.B
解析 第11题,西气东输一线的能源输入地是长三角地区,A错误;山西比越南距离珠三角地区远,煤炭的运输成本高,B正确;越南煤炭运输到珠三角地区主要靠海运,C错误;④线路输送的主要是水电,D错误。第12题,输煤采用的主要是水路运输,输气采用的是管道运输,输电采用的是高压输电线路,A错误;煤炭、天然气、水电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B正确;②③(输煤)会加重输入地的环境污染,而④(输电)、①(输气)对输入地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C错误。③线路输入煤炭对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利,D错误。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说法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最佳
B.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C.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D.人均耕地南方不到北方的1/2
14.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答案 13.D 14.B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以看出,北方耕地比重大,耕地面积北方多于南方,水资源比重小,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欠佳,A、C错误;北方人口比重比南方少,因此我国的人口重心在南方,B错误;北方人均耕地64.1/45.3=1.42,南方人均耕地35.9/54.7=0.66,不到北方的1/2,D正确。第14题,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南方地区纬度低,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时间长,北方地区纬度高,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时间短,这是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最主要原因,B正确。
15.读“我国煤炭及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6分)
(2)西气东输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长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两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4分)
(3)山西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运输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种形式向外输出能源?这种形式有何好处?(6分)
答案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潮汐能等其他替代能源。
(3)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减轻对交通运输的压力;减轻电能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效益高。
解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资源赋存和资源需求的空间分布不一致,二是大多数资源不可自行流动。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既与我国资源东少西多、资源需求东多西少的现状有关,也是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且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地区。(2)开源指寻找新的能源,包括多元化油气的来源,如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还包括开发附近地(海)区的油气资源;还可以从开发其他类型资源入手进行分析。(3)除煤炭外运外,山西煤炭的输出还采用了变输煤为输电的方式,即在山西建设火力发电站,然后将电力资源向我国东部电力需求较大的地区输送。这种方式减少了煤炭的运输量,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同时还减轻了电力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16.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出现北部水资源富余而南部水资源贫乏的现状?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6分)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
答案 (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加,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谷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治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合适的调水时间。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缩减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结合实例,分析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结合实例,辩证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调出区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3.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经济建设
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和工业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天然气、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减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产生的环境压力
优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不利影响
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图示
路线(主力电源)
A.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京津唐地区
B.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C.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地区
对输入地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输出地的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
调水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自长江下游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天津、烟台、威海
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受水区
淮河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地区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调水量大
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可自流供水;调水量较大;丹江口水库主要承纳山区来水,水质良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可自流供水;水质最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沿线污染较重,水质差;沿线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地势复杂,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
需穿越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工程量巨大;可利用的设施极少;长江上游水量有限,调水量较小
有利影响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可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不利影响
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加大等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显现
策略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资源调出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②资源生产量巨大;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资源调入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根本原因
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资源供应、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的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91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洋流精品学案</a>,共1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学案</a>,共13页。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导学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