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单选,每空4分)
1.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其“硇水”指的是硫酸
B.绘制“山水画”所用的纸和墨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现象
D.“朝坛雾卷,曙岭烟沉”,雾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
2.化学用语是化学专业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
B.二氯化二硫的电子式:
C.三氧化硫的空间填充模型:
D.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
3.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16个
B.能与溶液发生反应
C.的分子式为
D.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4.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卤素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中现象:无色蓝色棕黄色无色。已知:(红色)、(棕色)、(无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避免氯气排入空气中污染环境
B.甲中现象是先变红色后褪色,微热后又变红色
C.乙中变棕黄色是因为被氧化成和的混合物
D.反应结束后,可用淀粉试纸和醋酸检验乙中无色溶液是否含
5.是制备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高能正极材料的原料。一种制备材料的微型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时要用到烧杯、玻璃棒
B.“系列操作”得到的滤液,可再采用分液的方法循环利用
C.“反应器”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制备
D.乙醇和硝酸不能存放在同一个橱柜里
6.为达到以下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设计最合理的选项是( )
7.废旧铅酸蓄电池拆解得到的阴极、阳极和膏熔炼获得铅电极,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高纯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极的电极反应为
C.极每消耗的可以得到
D.该离子交换膜应选择阴离子交换膜
8.铜-铈氧化物可除去中少量,反应机理如图。是一种活泼金属,价电子为,步骤(i)中、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将和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i中,元素的化合价从+2变成+1
B.反应i中,元素的化合价从+4变成+2
C.当温度超过时,转化率明显下降,可能是因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下降
D.温度过高,催化剂中(或)可能被(或)还原为造成催化活性下降
9.冠醚的空穴结构对离子有选择作用,在有机反应中可作催化剂。,某冠醚分子的合成方法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可与己二酸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合物
B.与合成的另一种产物为
C.a、的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相同
D.c可以识别任意的碱金属离子
10.常温下,向、和的混合液中加入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与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代表、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表与的关系
B.为弱酸的电离常数,则常温下
C.常温下,和共存时:
D.的平衡常数
二.选择题
11.(17分)二氧化铈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稀土化合物。以氟碳铈矿(主要含)为原料制备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能与结合成,也能与结合成;
②在硫酸体系中能被萃取剂萃取,而不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焙烧中氧化的目的是______
(2)“萃取”时存在反应:,如图中D是分配比,表示分别在有机层中与水层中存在形式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在起始料液中加入不同量的以改变水层中的,请解释D随起始料液中变化的原因:______。
(3)“反萃取”中,在稀硫酸和的作用下转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向水层中加入溶液来调节溶液的,应大于______时,完全生成沉淀。(已知)
(5)“氧化”步骤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6)是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关键成分,它能在还原气氛中供氧,在氧化气氛中耗氧,在尾气消除过程中发生着的循环,请写出消除尾气(气体产物是空气的某一成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氧化铈,常用作玻璃工业添加剂,在其立方晶胞中掺杂,占据原来的位置,可以得到更稳定的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与最近的核间距为。(已知:的空缺率)
①已知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则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______。
②晶胞中与最近的的个数为______。
③晶体的密度为______(只需列出表达式)。
④若掺杂后得到的晶体,则此晶体中的空缺率为______。
12.(16分)检验甲醛用银-Ferrzine法灵敏度较高。测定原理为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Ag,产生的与定量反应生成,与菲洛嗪(Ferr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出甲醛的含量。某学习小组类比此原理设计如图装置,测定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氮化镁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毛细管内径不超过。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的原因是______
(2)B中装有硝酸银溶液,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
(3)银氨溶液的制备。关闭,,打开,打开______,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瓶中,当观察到B中______,停止通入.
(4)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产物中有一种正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①用热水浴加热,打开,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室内空气,关闭;后续操作是______;再重复上述操作3次。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
②向上述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再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立即加入菲洛嗪,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成,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__。
13.(14分)I.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与制备“合成气”、,合成气可直接制备甲醇,反应原理为:
。
(1)若要该反应自发进行,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更有利。
(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合成气合成甲醇的反应,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D.正逆
(3)把转化为是降碳并生产化工原料的常用方法,有关反应如下:
①
②
③
则与合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II.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NO-CO的反应历程。在催化剂作用下,此反应为 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
(4)探究温度、压强对反应的影响,如图1所示,表示的是曲线______。
图1图2
(5)一定温度下,向容积的恒容密闭容器充入和,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为,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第一空写表达式,第二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使用相同催化剂,测得相同时间内N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解释NO的转化率在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且下降由缓到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14.(13分)物质是能阻断血栓形成的药物的中间体,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会失水形成羰基。回答下列问题:
(1)的化学名称是______,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2)B的分子式为,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与足量新制完全反应,理论上可以生成______。由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分子比分子组成多1个原子团,满足下列条件的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
①包含2个六元环,不含甲基。
②W能水解,与溶液共热时,多消耗。
(5)关于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填标号)。、
A.反应过程中,有双键和键断裂以及双键形成
B.双键中存在由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的键
C.化合物D中,氮原子、氧原子均采取杂化
D.化合物、、分子中,均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6)已知Bamberger重排反应为。设计由、和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加热,使单质碘升华
B
区分矿物油和地沟油
加入溶液并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仍然分层的是矿物油,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C
验证溴乙烷与发生消去反应
在醇溶液中加热后,将产物用导气管导出,通入酸性溶液,溶液褪色。
D
验证酸性
用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浓度和,更大的是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化学综合测试三
一、选择题
1-5DDABD6-10BCBBD
11(7分)(1)特+3价铈氧化为+4价(1分)
(2)随着增大,水层中被结合成,导致萃取平衡向左移动,D迅速减小(2分)
(3)(2分)
(4)9(2分)
(5)1:2(2分)
(5)(2分)
(7)①(1分) ②12(1分) ③(2分) ④(2分)
12.(16分)(1)(2分)
饱和食盐水可减缓生成氨的速率(2分)
(2)三颈烧瓶(1分)
(3)分液漏斗的塞子与旋塞(2分) 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1分)
(4)(2分)
(5)打开,缓慢推动滑动隔板,将气体全部推出,再关闭(2分) 减小气体的流动速率,使空气中的甲醛气体被完全吸收(2分) 0.0375(2分)
13.(13分)(1)低温(1分) (2)C(2分)
(3) (2分)
(4)a(2分) (5)(1分) (2分)
(6)100℃~400℃范围,反应未达平衡,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升高;400℃~700℃随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动,转化率逐渐减小;700℃以后,催化剂失去活性,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导致转化率迅速变小(3分)
14.(14分)(1)苯胺(1分) 取代反应(1分)
(2)(2分)
(3)1(1分)(2分)
(4)4(2分)
(5)ABC(2分)
(6)
(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敏行半期考高二化学化学试卷pdf、敏行高二化学半期考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