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甲地城市功能区可能为,图中乙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示意东北松嫩平原、华北海河平原、西北半农半牧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四个农村聚落分布区。图中黑色点状或块状物示意聚落,甲地以千余人大型居民点为主,内部结构松散;乙地为全国农村密度最稀疏地区,布局分散自由;丙地以千余人大型居民点为主,分布均匀;丁地村庄数量多、间隔较近,聚落人口多在100—300人。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位于( )
A.东北松嫩平原、西北半农半牧地区、华北海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北半农半牧地区、东北松嫩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海河平原
C.东北松嫩平原、西北半农半牧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海河平原
D.西北半农半牧地区、东北松嫩平原、华北海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
2.甲地农村聚落平均人口规模远大于丁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类型B.河流流量C.耕地面积D.传统文化
人口垂直分布结构是居住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组成状况和构成关系。位于不同的地区,其海拔高度是不一样的,居住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人口,其数量多少也是不一样的。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规模随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区最可能是( )
A.华北平原沿海 B.塔里木盆地山麓
C.云南西北部山地 D.青藏高原湟水谷地
4.图示地区( )
A.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气候和水源 B.2000~2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
C.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大 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大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造成城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南京市在主城区内规划了五条通风廊道,多以绿地和水域组成,用以保持和引导天然气流,提升空气流通性(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京市通风廊道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盛行风向B.建筑物密度C.地形地势D.工业布局
6.南京市通风廊道的建设产生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提升城市生态美观性 B.增加城区短时降雨天气
C.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D.缓解夏季城区极端高温
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政府支持发展共享单车,但目前找车难、乱停放等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下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辆/百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城市功能区可能为(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居住区 D.行政区
8.图中乙地( )
A.人口数昼夜差别大B.环境污染最严重C.地租水平低 D.土地利用最广泛
9.政府支持共享单车发展,其首要意义在于( )
A.方便居民出行B.引导绿色出行C.降低交通费用D.减少交通拥堵
在城乡转型过程中,生产方式的转变致使村镇建设格局演化路径呈现多元分化。由于要素集聚与疏散的空间需求不同,县域村镇建设可分为农业生产型、工业生产型以及生态消费型三类演化模式。下图为江苏省县域三类典型村镇建设格局演化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a、b、c三类村镇建设格局演化模式分别属于( )
A.农业生产型工业生产型生态消费型B.工业生产型生态消费型农业生产型
C.生态消费型农业生产型工业生产型D.农业生产型生态消费型工业生产型
11.亲子乐园、农家体验活动最宜布局在( )
A.a类村镇B.b类村镇C.c类村镇D.三类村镇均可
12.据图推测( )
A.a类村镇城镇化水平最低 B.a类村镇村居范围逐渐扩大
C.b类村镇企业向乡村集聚D.c类村镇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职住比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通常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如图为近年来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四大都市区圈层职住组织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判断,四大都市中越到圈层外围越是“睡城”的是( )
A.伦敦B.纽约C.东京D.巴黎
14.推测这四种组织模式中,对主要通勤流向及流量起促进作用的产业是( )
A.先进制造业 B.高端服务业 C.服装加工业 D.生态旅游业
高铁廊道通常指由高铁路权线以内及路权线外侧毗邻的绿地,共同构成的线性或带状区域,其桥下空间除了桥阴空间还包括路权线内外的绿地空间。与开敞地区相比,由于自然条件较差,高铁廊道空间的植被生长受到限制。对高铁廊道空间进行改造,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人居环境。如图示意我国某地高铁廊道下方的植被分区。完成下面小题。
15.如图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程度最低的是( )
A.桥墩周边B.路权线外绿地C.桥板下方D.路权线内绿地
16.该高铁廊道空间内植被生长可能面临的不利条件有( )
①风速较大②受雨面积小③热量过多④土壤污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若将高铁廊道部分区域改造为休闲娱乐区,则空间利用率最高的高铁廊道应位于( )
A.工业区附近B.商业区附近C.住宅区附近D.科教区附近
热力图是以特殊高亮的形式显示访客热衷的页面区域或访客所在的地理区域的图示。下图为某日上海市主城区热力度平均值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高热区最可能属于( )
A.工业区B.居住区C.旅游区D.商业区
19.图示高热区具备的特点是( )
A.绿地面积大B.经济效益好C.户籍人口少D.建筑密度低
20.图示高热区容易产生的城市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B.就业压力大C.人口增长快D.交通易拥堵
乡村聚落格局的变化是乡村发展转型进程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近20年以来,通过自然、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驱动,江西婺源篁岭村已由从传统的乡村聚落演变成为典型的乡村旅游聚落,并成为乡村旅游的标杆和典范,享有“梯云村落、晒秋人家”的美誉。下图示意1999-2021年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模式时空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1999-2021年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叙述合理的是( )
A.单一居住型用地比例大幅上升B.生活与旅游空间区域趋于重叠
C.聚落功能区逐步出现分化D.聚落中心地等级逐步提升
22.依据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推测其驱动力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本体 ②客体 ③媒介 ④主体 Ⅰ景观资源 Ⅱ政府—居民 Ⅲ规划实施 Ⅳ市场需求
A.①-Ⅰ,②-Ⅱ,③-Ⅲ,④-ⅣB.①-Ⅰ,②-Ⅳ,③-Ⅲ,④-II
C.①-II,②-Ⅰ,③-Ⅳ,④-ⅢD.①-Ⅳ,②-Ⅰ,③-Ⅲ,④-II
读某市按照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游戏活动场地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市儿童游戏活动场地( )
①0~6岁服务范围最小②6~12岁服务范围最小③12~16岁服务范围最大④0~12岁服务范围最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该市儿童游戏活动场地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
A.地形平坦B.交通便利C.地租较低D.上风上水
25.该市西南部儿童游戏活动场地较密集,推测其主要功能区为( )
A.文化区B.行政区C.住宅区D.工业区
不同的城市功能区有不同的人类活动轨迹。有研究人员利用出租车上下车的时间分布特征来识别城市的主要功能区结构。下左图为利用该方法绘制的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右图中曲线示意在工作日和周末该城市某地出租车上下车数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推测图中A功能区为( )
A.商业区B.居住区C.行政区 D.文化区
27.影响该城市娱乐区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环境优美B.远离闹市 C.设施完善 D.人流量大
28.右图表示的地点可能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地理学家通常将大城市的人口分为入境短期驻留人口、城际短期驻留人口、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四类。这四类人口对城市的功能空间需求有较大的差异。下图示意大城市实际服务人口概念内涵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随着城市群的崛起,这四类人口中数量快速增加的是( )
A.城际短期驻留人口B.流动人口C.入境短期驻留人口D.户籍人口
30.这四类人口均需要使用的主要城市用地类型是( )
A.工业生产用地B.商业仓储用地C.科研机构用地D.交通运输用地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8分)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聚落格局是对特定地域范围内乡村聚落分布、规模和形状的综合描述,其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镇化进程。图示意农耕文明以来乡村聚落格局阶段演化。
(1)指出Ⅰ阶段乡村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位置关系。(2分)
(2)推断乡村人口向城镇快速集聚的阶段,并说明理由。(3分)
(3)202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6.2%,乡村聚落格局演化将进入Ⅳ阶段。在下图中绘制Ⅳ阶段乡村聚落格局,并分析未来10年我国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特征。(3分)
(8分) 32.探究名称:城市的空间结构
探究材料: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因素,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下图示意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
(1)说出不同时期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因素,并分析原因。(4分)
(2)简述建立现代拓展区的意义。(4分)
(10分)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利亚依托帕拉诺阿湖而建,该市行政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和绿地等功能区布局合理,实现了人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相处。但该城市功能区分区严格,有人评价“好看不好用”。下图为巴西利亚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1)说出甲、乙分别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并说明乙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4分)
(2)简述帕拉诺阿湖作为城市生态功能区的环境效益。(3分)
(3)你是否赞同对巴西利亚城市空间结构“好看不好用”的评价?请简述理由。(3分)
(14分)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临安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的适应关系。该城南北临山,东面沿江,西面临湖,河流穿城而过,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智慧。图为宋代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
(1)宋代临安城的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分析这样布局的好处。(4分)
(2)古代都城的建设一般都采用方正规则、左右对称的空间形态,而宋代临安城的布局则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简析形成这种城市形态的原因。(6分)
(3)临安城在充分适应城内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南宫北市”的空间布局,分析宫城选址的区位优势。(4分)
地理答案
1.A 2.C
【解析】1.甲地以千余人大型居民点为主,受到的地形限制较小,应为平原地区,聚落内部结构松散,应位于东北松嫩平原;乙地为全国农村最稀疏地区,应位于西部地区;丙地聚落规模大,分布均匀,丁地聚落呈条带状分布,推测丁地河流较多,故两地应分别位于华北海河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综上可知,A项正确。
2.甲地聚落规模较丁地大,主要是因为甲地位于东北平原,耕地面积广,而丁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集,耕地破碎,耕地面积较小,故聚落规模小,C项正确;气候、文化、河流流量对聚落规模影响较小。故选C。
3.D 4.B
【解析】3.读图,人口规模较大处位于海拔2000-3000米,华北平原沿海海拔在200米以下,A错误;塔里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均海拔在800-1300米,山麓地区海拔较低,B错误;云南西北部部山地为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C错误;青藏高原湟水谷地海拔2000-3000米,故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湟水谷地,D正确。故选D。
4.由图可知,影响该地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A错误;海拔2000-2300米人口聚集最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B正确;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规模较小,说明生存条件较差,人口迁移的推力大,如多水患等,不适合人类居住,C错误。湟水谷地人口、乡村聚落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通常规模不大,D错误。故选B。
5.A 6.B
【解析】5.由南京市风频图可知,南京市最大风频的风向主要是东北风,即南京市的盛行风向为东北风,而南京市的通风廊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为了与盛行风向一致,使得风速较大,利于通风,因此A项正确;建筑物密度、地形地势与工业布局对南京市通风廊道的走向影响较小,因此BCD错误。故选A。
6.由材料可知,南京市的通风廊道多以绿地和水域组成,增加了南京市的生态美观性,因此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雾霾的形成需要稳定的大气结构,通风廊道有利于气流的运动,故而不利于雾霾天气的发生,因此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通风廊道多以绿地和水域组成,增大了城市的比热容,减少城市中的热能吸收,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缓解夏季城区极端高温,因此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通风廊道多以绿地和水域组成,可以减轻城市地表温度,从而使得减少了水汽的蒸发,也使得空气对流减弱,同时绿地和水域可以吸烟除尘,减少空气中的凝结核,从而减少了城区短时降雨天气,因此B项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
7.C 8.A 9.A
【解析】7.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在夜晚休息时间段,共享单车停放数量最大,而在白天数量最少,符合住宅区特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根据曲线表示的不同时间段的停车数量变化,白天停放数量多,夜间停放数量少,可知图中乙地人口数昼夜差别大,A正确。可能是上班人员集中的区域,如中心商务区和工业区,不能体现地租水平高低、环境污染最严重、土地利用最广泛,BCD错误。故选A。
9.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说明共享单车的首要意义是方便居民出行,A正确。共享单车也有引导绿色出行、降低交通费用、减少交通拥堵的意义,但不是首要意义,BCD错误。故选A。
10.A 11.C 12.A
【解析】10.由材料可知,a类村镇村居分散布局,未经历剧烈的转型重构,且规模缩小,部分村民向城镇搬迁,城关镇规模较小,属于农业生产型;b类村镇镇域发展有专业的园区即工业园,村庄向社区集中,属于工业生产型;c类村镇注重生态消费与生态保护,因此属于生态消费型,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1.亲子乐园、农家体验活动的布局需要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最适宜布局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由上题分析可知,c类村镇建设格局属于生态消费型村镇建设格局,因此最符合要求,C正确;不适宜布局在农业生产型和工业生产型村镇,ABD错误。所以选C。
12.由图可知,a类村镇中城镇土地利用类型最少,推测其城镇化水平应是三类村镇中最低的,A正确;a类村镇村居范围整体缩小,B错误;b类村镇中企业向工业园聚集,C错误;c类村镇中城关镇向郊区扩张,而不是向乡村扩张,因此该类村镇并未出现逆城镇化现象,D错误。所以选A。
13.D 14.B
【解析】13.读材料“职住比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就业岗位越多、本地就业人数越少,则职住比越大,说明该区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居住功能较低;就业岗位越少、本地就业人数越多,则职住比越小。就业岗位越少、本地就业人数越多,则职住比越小,说明该区域以居住功能为主,二三产业少,属于”睡城“。读伦敦、纽约、 东京和巴黎大都市圈层职住组织模式图,结合图例可知,巴黎的职住比例越往外越小,说明最外圈以居住区为主,D符合题意;伦敦、东京、巴黎职比例最小的圈层出现在城市内部,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读图主要通勤流向是由职住比低的城市外围区域流向职住比例高的城市中心。城市化水平越高,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高端服务业多分布在城市中心,产业链更复杂,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主要通勤流向及流量起促进作用,B正确;先进制造业对环境的要求高,多分布在城市外围,人口流动流动方向与主要通勤流向相反,A错误;服装加工业多临近低级居民区,分布在内城下风下水地带,对主要通勤流向及流量影响不大,C错误;生态旅游业多位于原生态地区,导致的人口流向与主要通勤流向相反,D错误。故选B。
15.A 16.D 17.C
【解析】15.读图可知,桥墩周边光照受高铁桥面阻挡最显著,只能生长耐阴植被,生存环境较差,生物多样性较少,A正确;路权线外绿地、桥板下方、路权线内绿地受高铁桥面阻挡较小,光照较强,生物多样性较多,BCD错误。故选A。
16.桥面和桥墩削弱了风速,风速较小,利于植物生长,①错误;部分降水被桥面拦截,受雨面积较小,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②正确;高铁运营的废热对桥下热量条件的影响较小,不属于植被生长可能面临的不利条件,③错误;土壤易受到工程施工和铁路运行的污染,影响植物生长,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住宅区常住人口较多,人们一般就近选择休闲娱乐区域,因此住宅区附近的高铁廊道空间改造为休闲娱乐区后,利用率最高,C正确;工业区附近人们以上班为主、商业区附近以休闲消费为主、科教区附近以学习研究为主,对休闲娱乐需求较小,ABD错误。故选C。
18.D 19.B 20.D
【解析】18.读图可知,高热区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和交通线附近;由材料可知,高热区为访客热衷的页面区域或访客所在的地理区域,说明该区域人流量大,因此最可能属于商业中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高热区最可能为商业区,商业区的付租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B正确;商业区绿地面积小,A错误;人流量大不能说明户籍人口的多少,C错误;建筑密度大,D错误。故选B。
20.由于高热区人口密度较高,人流量较大,且多位于城市中心,因此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问题,D正确;商业区环境污染较小,A错误:商业区人员主要从事服务、金融、贸易等行业,就业岗位较多,就业压力并不会太大,B错误;商业区人口流动性较强,但人口并不一定增长很快,C错误。故选D。
21.C 22.B
【解析】21.由图可知,单一的村民居住型用地比例大幅降低,并向“居住—旅游—商服”多元复合型功能演变。从篁岭用地时空演变来看,聚落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存在不协调现象,其耦合度不高,主要体现在:旅游休闲度假空间过于集中在古村区域,村民整体搬迁至新村,村民居住区旅游功能较弱,村民生活空间与游客旅游空间分割明显,AB错误。聚落等级属行政赋权,等级尚未提升改变,D错误。从单核古村演变成形成“古-新”双核,功能区出现分化,C正确。 故选C。
2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其驱动因素中景观资源属于本体因素,市场需求属于客观因素,规划实施属于媒介,而当地的政府和居民属于主体,符合题意的为B,排除ACD。故选B。
23.B 24.B 25.C
【解析】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场所的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图中0~6岁的游戏活动场地数量最多,彼此之间距离最近,服务范围最小;12~16岁的游戏活动场地数量最少,彼此之间距离最远,服务范围最大,①③正确 ,排除②④。故选B。
24.读图可知,该市儿童游戏活动场地主要分布在公路附近,故主要考虑的是交通便利,B正确;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西欧平原,地形整体比较平坦,地形不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排除A;图中儿童游戏活动场地在市中心区较为密集,故地租较低不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排除C;儿童游戏活动场地对环境要求不高,一般不需要布局在上风上水地带,排除D。故选B。
25.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市西南部儿童游戏活动场地密集,说明市场需求量大,即儿童数量较多,故主要功能区最可能为住宅区,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6.B 27.A 28.D
【解析】26.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应为居住功能,而图中A功能区面积较大,最可能为居住区,B对,A、C、D错误。故选B。
27.如图所示,娱乐区在城市南部,山地北部,紧邻山地分布,故其形成条件最可能是自然环境优美,适合休闲娱乐,A对;娱乐区周边北有工作区分布,未远离闹市,B错;C、D是娱乐区形成后的特征,并非其形成条件,C、D错。故选A。
28.甲地为工作区,工作日上下车数应该大于周末,A错;乙、丙都是居住区,工作日上下车应该以工作为主,周末应该以娱乐为主,工作日上下车数应该比周末上下车数稍多,B、C错;丁为娱乐区,周末上下车数比工作日多,尤其是下午和晚上,D对。故选D。
29.A 30.D
【解析】29.随着城市群的崛起,大城市的跨市融合发展加快,跨市域通勤成为人们降低居住成本的选择之一,导致城际短期驻留人口数量快速增加,A正确。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为本地常住人口,人口数量不会迅速增加,排除BD。入境短期驻留人口,驻留时间短,且为国际性人口流动,也不会快速增加,C错。故选A。
30.工业用地一般面向第二产业从业者,科研机构用地一般面向科技工作者,商业仓储用地一般面向商贸、物流从业者,都不是四类人口都会用到的用地类型,排除ABC。这四类人口在城市中都会出行,所以都会用到的土地类型是交通用地。故选D。
31.(1)农业用地、居住用地。 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居住用地周围。
(2)Ⅲ阶段:乡村聚落数量减少,城镇化加速发展,乡村人口向城镇快速集聚。
(3)未来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会继续提高但速度变慢,因此乡村人口数量会继续减少但减少速度变慢。
【详解】(1)Ⅰ阶段未拓展——增殖阶段,其特点未聚落规模较小,数量较少,属于农耕文明初期,乡村用地类型主要以人口聚居的居住用地以及围绕在周围的农业用地为主。为了耕作方便,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居住用地的周围。
(2)乡村人口快速向城镇集聚,说明城乡差异较大,城镇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经济收入,且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应该出现在乡村聚落格局演化的后期阶段。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结果,导致乡村人口减少,一些乡村聚落出现空心化,甚至一些小型村落消失,乡村数量减少,综合判断,应出现在Ⅲ阶段。
(3)Ⅳ阶段的乡村聚落格局中,城镇化速度加快,乡村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减少,乡村聚落的数量也将减少,一些相邻的规模较小的村落出现合并现象,个别发展条件较好的村落规模扩大。当城镇化水平发展到后期阶段后,城镇化速度放缓,乡村人口减少的速度也将随之变慢。
绘图时也参照阶段Ⅲ的聚落分布情况,阶段Ⅲ中的一些规模较大的聚落,其分布地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发展速度较快,在阶段Ⅳ应延续之前的发展趋势;周边一些规模较小的村落,其数量持续减少。作图时要注意规范性,不同规模的聚落大小,对比要明显。
32.(1)交通运输方式。原因:该小镇明清时期围绕河流布局,沿河流延伸方向发展,体现了当地以水运为主的交通方式;现代沿高速公路方向拓展,体现出主要交通方式转变为公路运输。
(2)现代拓展区的布局远离明代核心区和清代拓展区;对原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传统地域文化;靠近高速公路,对外联系方便等。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明、清两代该小镇主要沿河拓展,现代该小镇主要沿高速公路等交通线拓展,因此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方式,由于该小镇明清时期围绕河流布局,沿河流延伸方向发展,体现了当地以水运为主的交通方式,而现代该小镇沿高速公路方向拓展,能够体现出主要交通方式转变为公路运输,所以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该小镇空间格局的演化。
(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距离明代核心区和清代拓展区相对较远,对原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影响较小,相对减少了对明清传统文化的破坏,使当地的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且现代拓展区靠近高速公路,所以方便对外联系。
33.(1)甲为商业区(中心商务区);乙为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乙功能区靠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空气污染小;地处城市外围,地价较低。
(2)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
(3)赞同。理由:过分强调功能分区,有的住宅区与工作地点(工业区、政府办公区)距离过远;主干道不是四通八达,绕行距离远等。
或不赞同。理由: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楚,布局合理,能有效利用土地;绿地和湖泊面积大,接近自然,有宜人的生活环境等。
34.(1)周围山、湖、江作为天然防卫屏障,减少了城市防御设施建设;河流穿城而过,供水和排水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交通便利等。
(2)临安城的发展适应周边环境,城市西侧受到西湖限制;东侧受到钱塘江限制;南部又有山地(凤凰山)分布;北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南部山地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3)南部山地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良好,居住条件优越;地势高,通风条件好等。
【分析】本大题以城市的区位因素等知识点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古代的战争较多,周围山、湖、江作为天然防卫屏障可以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河流穿城而过,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排水的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河流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从而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而且依山和靠河修建,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节省建设成本。
(2)读图可知,临安城的发展应该适应周边环境,城市的西侧为西湖,东侧为钱塘江;南部又分布有凤凰山,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而北部、东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所以城市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
(3)“南官北市”是指南部为宫城(居住区)、北部为商品交易市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冷湿,水网密集。南部地势较高处生态环境较好,居住条件较优越,通风条件好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