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高教版2023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课件+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学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培养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学习科学家的责任奉献精神。
2.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屠呦呦科普作品的具体内容,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
3.把握课文总分总的机构,学习严谨准确的语言,欣赏科学家谦虚谨慎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机构,学习严谨准确的语言,欣赏科学家谦虚谨慎的品格。
2.难点: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培养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学习科学家的担当责任精神。
三、授课学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1972年,一位女性带领她的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探索,终于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她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也使国人倍感振奋,她就是屠呦呦——人称“青蒿素之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她的《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二)、新课讲解:
1.作者介绍: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浙江宁波人,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作品:《青蒿素——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2.生字注音
屠呦呦(yōu) 青蒿(hā)素
羟(qiǎng)基 芍药苷(gān)
疟(nüè)疾 精髓(suǐ) 赠(zèng)予
相悖(bèi) 衍(yǎn)生 胶囊(náng)
瘀(yū)血 福祉(zhǐ) 表彰(zhāng)
砒(pī)霜 痴(chī)呆 衷(zhōng)心
3.解读课题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以两个并列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揭示出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一小步”将青蒿素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客观定位,既满含民族自豪感,又对人类征服疾病的艰巨历程进行了理性判断。
4.脉络梳理
课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的论文编写而成科普作品。课文由引言以及各小标题所领起的部分组成,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研究经历及感想。
第二部分(“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具体讲述发现和提取青蒿素的过程。
第三部分(“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讲述青蒿素开始产生影响、后续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四部分(“中医药学的贡献”):总结全文,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
(三)、课文分析
作者在文中既表达了被授予奖励的感谢之情,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又以时间为线,具体讲述了自己和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展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历程。文中处处体现着科研工作者目标坚定、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担当精神,朴实的语言中融合着自信、骄傲之情。
1.分析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体是作者获奖时的演讲,具有相对独立性。演讲中,作者满含深情地简要回顾了自己初识中医药、学习中国传统医学、运用传统中医文献的过程,同时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结合的巨大作用,最后呼吁要推动中医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以“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其中“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这一感慨,既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同时突出了这一发现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
问题思考:(1)文章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用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结构明晰,内容简明概括。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做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
(2)从第三段看,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2.分析第二部分
首先交代研究背景一“疟疾重新开始肆虐”,展现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因之而启动的“523项目”和专业研究团队的成立,突出了研究过程中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在具体讲述研究过程时,作者使用具体的数字,重点突出了研究的艰辛和团队的奉献精神,如从收集的几千个药方中挑选出640个具有抗疟作用的药方,再从其中的200种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为确保新药对人体的安全性更是以身试药,等等。同时也突出中医药文献和现代技术对青蒿素发现的作用,如受《肘后备急方》相关记录的启发,最终找到发现青蒿素的突破口,利用“分离提纯”技术,得到抗疟的有效成分等。
问题思考:(1)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①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 写“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③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2)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不好。
①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② 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课小结
这一部分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部分先交代研究背景和引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
(3)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①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
②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③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研究工作,带领团队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④他们研究并筛选了2_000种中草药,层层挑选并提取,但进展甚微。
列数字:2000个方药、640个、200个、380余种
⑤从《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改变提取方式,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大幅提升。
引资料:葛洪《肘后备急方》
⑥将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青蒿素的发现实现了突破。
作比较:第一阶段,从中草药中提取成分,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收效甚微。
转折点:从青蒿中提取成分, 低温提取,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
(4)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给你什么启发?和同学交流。
①在第一阶段搜集了众多中草药,然而进展甚微。
②查找大量文献。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线索,改变提取方式,找到突破口。
③从20世纪70年代,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进行。屠呦呦和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④生长 在北方青蒿含青蒿素比较少。作为药物生产,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
⑤最初将青蒿素制成药片,但老式压片机造成药片成分偏差。随后采取胶囊方式,取得很好的疗效。
启发: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家们走过了艰辛而漫长的路,体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从屠呦呦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3.分析第三部分
按照时间顺序,作者先后介绍了相关研究获得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的过程:先是成果发表在国内的刊物,得到国家的奖励;然后是在国际会议上介绍,引起世界关注;继而是新药得到审批;最后是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拯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的是一种永不止步、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和自信担当。
问题思考:(1)青蒿素的发现及疗效是怎样引起世界关注的?
①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确定了青蒿分子的立体结构,在《科学通报》发表且被《化学文摘》收录。
②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屠呦呦团队“国家发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
③1981年,在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上屠呦呦作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这一报告在1982年公开发表。
(2)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①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② 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④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4. 分析第四部分:
呼应文章的开头,强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语句,一方面表现了一位科学家谦虚、谨慎的品格,另一方面也对中医药学未来的发展寄寓了更多的希望,语简情深,意味深长。
问题思考:(1)中医药对人类健康有哪些贡献?
①中医疗效好且相对安全,现在已经被欧美国家用于临床测试。
②用药品种灵活调整,剂量可酌情增减。
③中医的“活血”以缓解瘀血的核心准则在西方也得到应用。
④将中国医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性质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学科“生物力药理学”。
⑤中国医药有助于战胜世上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提升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2)如何理解“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明确:在人类征服疾病的努力中,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一小步。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是中国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是中医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 予她灵感和启示。
“然而,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
比如中药砒 霜、千层塔,等也被用于现代医疗。
这些例子只不过是中医对人类馈赠的沧海一粟。不要忘记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拥有的丰富的宝藏是无尽的。
5.拓展延伸
(1)屠呦呦身上体现出的哪些方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什么时代意义?以《我眼中的屠哟哟》为题,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探讨屠呦呦精神的时代意义。
点拨:屠哟哟是我国医学界的英雄,结合国家所倡导的中国精神去分析才能有时代感,在国家所倡导的中国精神中有几点可以借鉴:
= 1 \* GB3 ①崇尚中国精神是从中汲取优秀的品质和精神:中国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中国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中国精神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中国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
②铭记中国精神是永葆中华民族战斗力的精神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前行的强大力量。
③传承中国精神是激励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
探讨时代意义可以从崇尚、铭记和传承三个方向来谈。一是要崇尚屠呦呦身上那种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发展奉献终身的初心,二是要铭记屠呦呦为医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以她为代表的中国医学家们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三是要传承这种精神,并把它作为在时代奋斗里的精神标配,以此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撰写对联,歌颂屠呦呦的伟大精神。
示例:鸣鹿呦呦,春风又发青蒿叶;啼莺恰恰,橘井常流泉水香。
为国人争气名传百代,替中药扬威功在千秋。
慧女钻研中国素,青蒿沐浴太阳红。
呦呦鹿鸣为萃青蒿素,款款心动决胜疟原虫。
6.艺术特色
(1)主题明确,富含情感。
文章介绍科学发现成果,叙述科学研究过程,平实的陈述中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现了科学家的执着和奉献精神。
(2)语言严谨、朴实、准确,充满了理性的力量。
课文语言体现了实用类文本的典型特点,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用繁复的修辞,而是以平实、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
课文总结:
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而这个女孩又改变了世界。
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研人员,他们默默无闻、刻苦钻研、埋头苦干、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将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无限热情。
板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总——研究经历及感想
分——发现和提取青蒿素的过程
——影响、后续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
总——中医药学的新贡献
默默无闻、刻苦钻研、埋头苦干、 执着探索、忘我奉献、创新意识、
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布置作业:
书后习题和学生学习用书
相关教案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质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国殇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国殇优质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相关知识,赏析指导,探讨评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