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共两大题,18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
1. 小华去动物园看见了大猩猩,发现它有很多特点和人类很像。这是因为它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祖先是
A. 黑猩猩B. 东非人C. 森林古猿D. 露西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人类和类人猿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过程中主要变化特征的是( )
A. 树栖生活B. 制造工具C. 产生语言D. 直立行走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详解】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而树栖生活是森林古猿原本具有的特征。
故选A。
3. 下列生殖系统的结构中,既能产生生殖细胞又能分泌性激素的一组是( )
A. 输精管和输卵管B. 卵巢和精囊腺
C. 附睾和精囊腺D. 睾丸和卵巢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男性的生殖系统由睾丸,副睾,输精管和阴茎组成,睾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副睾主要贮存精子;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管道,阴茎是排出精子的通道。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成受精卵,是新生命发育的起点;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是胎儿产出的通道。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小明进入青春期后,总觉得父母非常唠叨,在家经常和父母对着干,亲子关系有些紧张。针对小明的情况,你给他的合理建议是( )
A. 与父母平等沟通B. 对父母乱发脾气
C. 与父母顶撞争辩D. 对父母言听计从
【答案】A
【解析】
【分析】我们要学习应对冲突的方法。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我们毕竟是晚辈,应该尊重父母、有礼貌,尽量避免对父母使用生硬的语言,特别是过激的语言,把握行为底线。
【详解】ABC.小明总觉得父母非常唠叨,在家总爱和父母对着干,他应该理解父母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调适逆反心理,主动与父母沟通,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是要努力克服,A正确,BC错误。
D.不能什么都听父母,父母也会犯错误,D错误。
故选A。
5. 某同学生了一场大病,几天吃不下食物,身体明显消瘦。这主要是因为贮存在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被大量消耗。请问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是( )
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A.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A错误。
B.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可见,该同学生身体明显消瘦,主要是因为脂肪被大量消耗,B正确。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
D.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D错误。
故选B。
6.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异物误入患者呼吸道的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动作图解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异物误入患者呼吸道的方法,可采取如图甲所示方法进行救助。此时患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变大
B.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变小
C.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变大
D.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变小
(2)呼吸道畅通后,空气进入肺,图乙中的气体a至少要穿过____层细胞才能从肺泡进入血液( )
A. 一B. 二C. 三D. 四
(3)下列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清洁处理的结构是( )
①鼻毛 ②鼻腔黏膜 ③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④会厌软骨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4)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吸入的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人体的( )
A. 组织细胞B. 气管C. 血液D. 肺泡
(5)人溺水后容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B.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答案】(1)B (2)B (3)A (4)A (5)C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乙中的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呼吸道是获得氧气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甲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小问2详解】
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根据图乙箭头方向可以判断所示b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a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呼吸道通畅后,空气进入肺,肺内的气体需要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进入血液。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小问3详解】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故①鼻毛、②鼻腔黏膜、③气管和支气管黏膜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清洁处理。 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小问4详解】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小问5详解】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人一旦溺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 下列结构中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 )
A. 大肠B. 小肠C. 口腔D. 胃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详解】A.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而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A正确。
B.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B错误。
C.口腔有消化功能无吸收功能,C错误。
D.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胃也有消化功能,D错误。
故选A。
8. 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管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X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B. 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C. 3种物质都能在小肠内被消化
D. 淀粉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X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Y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详解】A.脂肪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先在胆汁的乳化下变为脂肪粒,脂肪粒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X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A正确。
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B正确。
C.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淀粉、脂肪、蛋白质都在小肠内消化,C正确。
D.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将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9. 某校开设了厨艺生活技能课。小安回家做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和炸豆腐。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 )
A. 鸡腿B. 牛排C. 清蒸鲤鱼D. 香菇炒青菜
【答案】D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
【详解】馒头、红烧肉和炸豆腐,主要是提供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缺少维生素,因此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D香菇炒青菜 ,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 “食不言,寝不语”,其科学道理是吃饭时大声说笑,食物容易由咽误入( ),引起剧烈咳嗽
A. 口腔B. 胃C. 气管D. 食道
【答案】C
【解析】
【分析】咽的下部连接喉和食道,呼吸时空气由咽直接进入喉,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使食物进入食道。
【详解】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咽的下部连接喉和食道,呼吸时空气由咽直接进入喉;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使食物进入食道。如果吃饭时大声谈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食物会误入气管引起剧烈的咳嗽,C符合题意。
故选C。
11. 下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可能表示运动状态
B. 曲线B可能表示静状态
C. 处于曲线A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慢
D. 处于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近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小于1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小于18次/分,呼吸深度小于1;从曲线B可以看出,此人20秒呼吸了8.5次,但是为了减少误差,平均每5秒呼吸了2次,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每个时间段5秒内基本上都是2次,因此此人20秒内呼吸了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为24次/分,呼吸深度约等于4。
【详解】A.曲线A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不符合题意。
B.曲线B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是运动时的呼吸状态,B不符合题意。
C.曲线A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曲线A的呼吸频率慢,C符合题意。
D.由分析知,曲线B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2. 营养与呼吸
请分析以上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资料一中,消化系统主要由____和消化腺构成。其中图1中①所示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太空中的特色“年夜饭”营养全面而均衡,其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____。
(2)资料一中,饺子皮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图2所示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第____(填序号)层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一样的,最终在图1的结构[④]小肠中被彻底消化成____,然后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运往全身各处,人体中参与消化该营养物质的消化液有____。
(3)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状态下,骨头中的钙质容易流失,所以航天员要及时补充含钙的无机盐,同时,还应补充优质的____,从而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
(4)资料二中,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该结构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____,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____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图甲中的曲线BC段表示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胸骨和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与此同时图乙应该处于运动状态____(填“A”或“B”)。
(5)有些女生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但是这会直接影响图乙中向____(填“A”或“B”)运动所示生理过程的进行,长期这样会引起体质下降。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图甲坐标中的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1) ①. 消化道 ②. 胆汁 ③. 糖类、蛋白质、脂肪
(2) ①. ① ②. 葡萄糖 ③. 唾液、胰液、肠液
(3)维生素D (4) ①. 肺泡 ②. 很薄 ③. 结构 ④. 呼气 ⑤. A
(5) ①. B ②. B ③. 等于
【解析】
【分析】(1)图1中的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小肠。
(2)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3)甲图曲线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甲图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乙图AB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
【小问1详解】
消化系统作为人体八大系统之一,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图1中①所示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它分泌的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糖类、蛋白质、脂肪被称为三大供能物质;太空中的特色“年夜饭”营养全面而均衡,其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
小问2详解】
饺子皮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图2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第①层谷类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一样的,主要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淀粉最终在图一的结构④小肠中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运往全身各处,人体中参与消化该营养物质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肠液。
【小问3详解】
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状态下,骨头中的钙质容易流失,长时间失重还会导致肌肉含量减少,免疫力降低,易被病毒、细菌等感染。所以航天员要及时补充含钙的无机盐,同时,还应补充优质的维生素D,从而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
【小问4详解】
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甲图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减小。与此同时乙图应该是A状态。
【小问5详解】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进行吸气,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影响了胸廓的扩张,会直接影响乙图中B所示生理过程的进行,长期这样会引起体质下降。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差为零。所以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甲坐标中的B点。
13. 制作模拟吸烟模型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会造成肺、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吸烟列为全球性流行病。为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爱科学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塑料瓶和废签字笔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塑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塑料瓶。
(1)吸烟可能危害人体的呼吸、____(只填写一个)等多个系统。
(2)模型中气球代表的人体器官是____,橡皮膜模拟____。当下拉橡皮膜时,瓶内气压____(填“升高”或“降低”),模拟的是____(填“吸气”或“呼气”)过程。
(3)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____。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塑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____。
(4)2024年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我们中学生,可以为“世界无烟日”做些什么呢?____(写出一点)。
【答案】(1)循环 (2) ①. 肺 ②. 膈肌 ③. 降低 ④. 吸气
(3) ①. 温暖、湿润、清洁 ②. 有一定限度的
(4)
不吸烟,自身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且向身边人宣传吸烟对肺的危害等。
【解析】
【分析】(1)吸烟危害呼吸系统,破坏呼吸道黏膜,烟草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
(2)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呼吸道黏膜内有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温暖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且能分泌黏液,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知,吸烟可能危害人体的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
【小问2详解】
模型中气球代表的人体器官是肺,它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肺泡。橡皮膜模拟膈肌,当下拉橡皮膜时,相当于膈肌下降,胸廓容积增大,瓶内气压降低,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知,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塑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小问4详解】
2024年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中学生应该不吸烟,自身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且向身边人宣传吸烟对肺的危害等。
14. 某同学利用工业淀粉酶模拟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发现不同淀粉酶浓度条件下,实验结果不同,请分析作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根据实验设计原则,实验记录表中的X应为______%,其目的是控制______。
(2)滴加碘液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变______。步骤四中三支试管溶液褪色是由于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______。
(3)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结果显示,______号试管褪色时间最短。这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淀粉酶浓度的增大,淀粉的分解速度变______(填“快”或“慢”)。
(4)步骤三中把所有试管后摇匀,其目的是使淀粉与酶充分接触。由此,从健康饮食习惯的角度给我们的启发是:______。
【答案】(1) ①. 淀粉酶浓度 ②. 0.5 ③. 单一变量
(2) ①. 蓝 ②. 麦芽糖
(3) ①. 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 ②. ③ ③. 快
(4)细搅慢咽##充分咀嚼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其中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淀粉酶浓度。根据实验设计原则,实验记录表中的X应为0.5%的淀粉浓度,其目的是控制变量的唯一性,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小问2详解】
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此滴加碘液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步骤四中三支试管溶液褪色是由于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小问3详解】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目的就是避免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高,能更快分解淀粉。所以,结果显示③号试管褪色时间最短。这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淀粉酶浓度的增大,淀粉的分解速度变快。
【小问4详解】
三支试管摇匀,使淀粉与酶充分接触,加速了淀粉分解,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由此,从健康饮食习惯的角度给我们的启发是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有助于淀粉的消化和吸收。资料一: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过春节时,吃特色的“年夜饭”,其中就包括了三种馅料的饺子——有猪肉白菜馅、绒鱼馅,还有黄花菜馅。图1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2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资料二:北京冬奥会已圆满落下帷幕。中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是北京冬奥会给予全球冰雪运动最重要的遗产成果。许多青少年积极加入滑冰滑雪行列,人们在滑冰滑雪运动时的需氧量大增。下图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
实验记录表
试管
淀粉酶浓度(%)
淀粉浓度(%)
颜色褪尽时间(秒)
①
1.0
05
255
②
1.5
X
137
③
2.0
0.5
1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山西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评估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介休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西省介休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西省介休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