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3088/1-17140168901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3088/1-17140168901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3088/1-17140168901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3088/0-17140168879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3088/0-17140168880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3088/0-17140168880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 专题12 写作-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3:名句默写+名著导读+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5:课外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6:作文训练(成长经历类)【写作指导+范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7:期中模拟测试卷(基础巩固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docx、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诗歌鉴赏(共44分)
(5分)(23-24七年级·江苏南通·期末)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虫
唐·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1.(2分)该诗末句的另一个版本是:“声声来向卧床前”。你认为是“来向”好,还是“移近”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2.(3分)清代袁枚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本诗中“犹恐愁人暂得睡”一句“曲”在哪里?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5分)(23-24七年级·山东济南·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芳树
[南北朝]李爽①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②时。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欲寄边城客③,路远谁能持?
【注释】①诗人李爽作此诗时在代州古城(今雁门关附近)任职。②三阳:太阳高照的日子,这里指炎炎夏日。③欲寄边城客:倒装句,即“边城客欲寄”。
3.(2分)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语短情长,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生动形象。
B.首联写景,诗人通过细微观察,描写春夏千株芳树竞相生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C.颔联描写夏日气暖多风,树叶繁茂阻隔鸟儿远飞,营造一种昏暗沉闷的意境。
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这是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让人产生共鸣。
4.(3分)本诗以乐景写哀情,请结合后四句作简要分析。
(5分)(23-24七年级·江苏淮安·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蓟①北旅思
唐 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②。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③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注释:①蓟(jì):州名,在今天津市蓟县以北地区。②白苎(zhù)词:指《白苎舞歌》,它是一首吴声歌曲。③客亭:即离亭,是行者出发,居者送别之所。
5.(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感情脉络细腻真切,委婉动人,通篇用词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B.诗前两联的着眼点不同,首联落笔于自身,侧重过去;颔联重点写身外,侧重现在。
C.“独语”似是诗人在自说自话,将诗人失意的情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D.尾联描述了离亭门外杨柳青青,朝南那面的杨柳枝被折没的画面,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6.(3分)诗的颈联中写到“多愁只自知”,请简要概括诗人有哪些“愁绪”?
(5分)(23-24七年级·江西南昌·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州歌·其六①
汪元量〔宋代〕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释】①原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
7.(2分)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四句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
B.“夕阳一片寒鸦外”,既是化用典故,又是诗人眼中所见,蕴含着真情实感。
C.“目断”是思而望,望而不见。“四百州”说明了魂牵梦绕的故国曾经是地大物博、国强民盛,而今马上就可以再相见了。
D.全诗的感情基调缠绵惆怅、凄神哀肠。
8.(3分)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5分)(23-24七年级·江苏无锡·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①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①中庭:指庭院中。
9.(2分)本首诗意境唯美,给人无限遐想。请你发挥想象,把“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10.(3分)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分)(22-23七年级·山东滨州·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11.(2分)“孤舟五更家万里”一句分别从和两个方面写出了羁旅之客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
12.(3分)这首小令和其《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结合小令中具体的词句赏析蕴含其中的情感。
(6分)(22-23七年级·江苏淮安·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①中庭:指庭院中
13.(2分)本诗都写了哪些景物,请列举出来?
14.(2分)本首诗语言形象,意境唯美,给人无限遐想。请你发挥想象,把该诗前两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15.(2分)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4分)(21-22七年级·江西九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州①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②。
【注释】①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②一味凉:一片凉意。
16.(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出了春天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第二句写出了荷花绵延很远,香气扑鼻。
B.整首诗风格清新淡雅,语言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
C.全诗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惬意之感。
D.最后一句中的“凉”字,是清风明月带给诗人的愉悦感受。
17.(2分)诗的前两句写景,请从感官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8.(2分)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概括作答。
19.(2分)同是表现惜春之情,本诗和韩愈的《晚春》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76分)
(14分)(22-23七年级下·江苏扬州·期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③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④。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⑤。使国工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⑦,作古窾⑧焉。匣而埋诸土期年⑨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选自明·刘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注释】①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②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③斫:砍削。④金声而玉应:形容琴声像敲击金玉发出的声响一样清亮悦耳。⑤太常:官名,掌管宗庙礼乐。⑥国工:全国第一流的琴师。⑦篆工:刻字工匠。⑧古窾:古代钟鼎器上铸刻的文字。窾,通“款”。⑨期年:满一年。
20.(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匣而埋诸土 匣:( ) (2)遂去,入于宕冥之山 遂:( )
21.(2分)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匣 而 埋 诸 土 期 年 出 之 抱 以 适 市
22.(6分)翻译下列句子。
(1)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23.(4分)文末,工之侨感慨道:“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请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谈谈你的感想。
(9分)(22-23七年级下·江西赣州·期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①精。值②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③。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注】①益:更加。②值:恰逢。③次当行:编入谪戍的队伍。
24.(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长( ) (2)皆( ) (3)市( )
25.(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26.(4分)《木兰诗》中,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在这个语段告诉我们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从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0分)(22-23七年级下·浙江衢州·期中)阅读回答问题。
余童时赴郡试,会“演春”①。是日游人如堵。忽有一人,率披发童,荷担而上。吏问所长。答曰:“能颠倒生物②。”吏命取桃子,术人③声诺。释担,故作怨状,曰:“春初雪积,人间何处可觅?惟王母园中四时常不谢或有之。”乃启笥④,引绳一团,曰:“持此可登。”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徐入云霄,不可复见。久之,坠一桃,如碗大。术人大喜,持献公堂。坐官骇诧。余以其术奇,故至今犹记之。
(选自《聊斋志异偷桃》,有删改)
【注】①演春:山东旧时习俗,指立春前一日的迎春活动。②颠倒生物:指颠倒生物时令,生长出各种东西。③术人:表演者。④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27.(4分)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划横线的词。
28.(2分)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惟王母园中四时常不谢或有之
29.(4分)文中划线句和下面这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分别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8分)(22-23七年级下·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②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⑤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⑥。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有删改)
【注释】①御:车夫。②相:这里是动词,做相国。③志念:心意,思想。④自下:自以为不足,这里指谦虚。⑤是以:因此。⑥抑损:谦虚。
30.(2分)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今 子 长 八 尺 乃 为 人 仆 御
31.(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32.(4分)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晏子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10分)(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谢罪,出财救疗之。以是颇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吠。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既归,念此良狗也。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
(选自《清代散文选注》,有删改)
【注释】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
33.(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则主人谢罪 谢罪:道歉:
B.几伤者数矣 数:多次
C.惊而请其故 故:原因
D.烛之则狗也 烛:烛火
34.(4分)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以是颇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
②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
35.(4分)从全文看,冉氏烹狗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记述此事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作答。
(15分)(20-21七年级下·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6.(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7.(4分)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8.(3分)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矣”的变化,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39.(4分)第三段是一段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你认为删好还是不删好?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10分)(23-24七年级·湖南长沙·期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于九江见袁术①。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②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③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大豪强。②怀:揣着。③遗:送给。
40.(2分)下列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中的“与”字,是“同、和”的意思,据此推断,“与袁术交好”一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B.至,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到达”“极、最”“至于”之意,本文中“官至太守”中的“至”,应理解为“到达”。
C.“而”字在文言文中经常作为连词,可以表示相连词语的顺承、并列、转折等关系,本文中“陆郎幼而知孝”的“而”和“温故而知新”的“而”都是表示顺承关系。
D.“之”字是重要的文言虚词,本文中“术奇之”的“之”和“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的“之”意思不相同。
41.(2分)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B.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C.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D.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4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43.(4分)结合文章,说说陆绩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①释担而立
参考成语法:爱不释手
A
②荷担而上
查阅古汉语词典法:①荷花,莲;②抗,担。③继承。④同“苛”,繁琐。
B(填序号)
③徐入云霄
课内迁移法: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C
④余以其术奇
语境推断法:联系“故至今犹记之”推断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 写作-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十二写作-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十二写作-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句子排序与衔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四句子排序与衔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四句子排序与衔接-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标点与病句辨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三标点与病句辨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三标点与病句辨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