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
    • 解析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1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2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3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1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2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文件包含02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02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A.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两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B.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到相得益彰之效。
    1.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2.文中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A、B处句子,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A.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B.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智能气象时代加速到来
    罗京佳
    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增多、增强、时空分布更加复杂多变等趋势。天气无常,也加大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难度。利用人工智能,可显著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②目前,天气预报除了依靠预报员的综合判断外,主要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通过处理由气象卫星、观测台站、雷达等收集到的观测资料,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进而提供天气气候的预测信息。这一过程涉及大量计算,耗费较长时间与较大的计算资源。
    ③人工智能方法以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通过数学统计方法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减少计算量、节省计算资源。机器学习算法能分析大量历史数据间隐藏的非线性关系,更准确地厘清地球系统现象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中国深圳气象局建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外推模型,可以在5—10分钟内有效预测未来0—6小时的降水。可见,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传统数值天气预报中,可加快天气预报速度并提高预报准确率的特点。
    ④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准确及时的预报有助于降低损失、挽救生命。无论是提前几小时的短临预报,还是提前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气候预测,人工智能都有“用武之地”,可以快速识别可能导致极端灾害事件的气象条件。比如,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英国利兹大学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闪电预测模型,仅使用基本的气象数据就可以提前10—30分钟发出30公里半径内的雷暴预警,预测准确率接近80%。再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韩国全南大学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改进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季节——年际预测,比现有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提高10%—20%。
    ⑤不过,对人工智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进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也存在争议。人工智能的本质是通过对过去天气形势的学习,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而实际的天气过程千变万化,一个变量微小的扰动都会改变未来天气状况。同时,人工智能也格外依赖数据的精确程度,观测数据有细小差异,预测结果就会相差甚远。此外,人工智能常被比喻为“黑箱模型”,该方法只能得出天气预测结果,但其科学性以及可解释性较弱。
    ⑥虽然有局限性,但人工智能在预报天气领域的应用已获得业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对“人工智能+气象”进行布局。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了2021—2030年战略规划,提出未来10年将人工智能完全融入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服务中。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正推动一项研究计划,深化人工智能在天气气候领域中的应用。中国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人工智能地学应用研究,还设立了气象联合基金,关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会更加准确,智能气象时代将加速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近年来的天气形势变化,说明了利用人工智能预报天气的必要性,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B.数值天气预报通过处理观测资料,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提供预测信息。
    C.人工智能方法以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涉及了大量的计算,耗费较长时间与较大计算资源。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让我们看到智能气象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5.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中国深圳气象局建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外推模型,可以在5—10分钟内有效预测未来0—6小时的降水。
    6.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无论是提前几小时的短临预报,还是提前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气候预测,人工智能都有“用武之地”。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学荷叶会自洁
    祁云枝
    ①你凝望过雨中的荷叶吗?
    ②无论多么猛烈的暴雨,打落在荷叶身上,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旦“玉盘”稍稍倾斜,便不见了雨水的影子。用手摸一下荷叶,除过低凹的中心,叶子表面竟然是干燥的,仿佛倾盆大雨根本就不曾降落在它的身上。
    ③即使没有下雨,荷叶表面也永远纤尘不染。有人做过实验:在莲叶上滴几滴胶水,粘度很强的胶水也没能粘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不留痕迹。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
    ④是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得让灰尘“站不住脚跟吗”?恰恰相反!荷叶自洁,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这,可能会颠覆我们日常对于洁净的认识。
    ⑤还是借助于超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吧。在此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微小的蜡质“乳突”,每个乳突的直径是8~10微米(1毫米=1000微米),高低略有不同,乳突间距为10~12微米。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1微米=10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
    ⑥前面对于蜡质乳突的说法似乎有点枯燥,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荷叶的表面上有一个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
    ⑦由于“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溢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度的空气层。当外形尺寸相对超大的雨水降落在叶面上后,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类似于水珠站在了密密麻麻的针尖上?
    ⑧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荷叶表面的疏水层。在“碉堡”顶上“悬空而立”的雨点,由于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水珠,水珠在滚动的过程中会顺道儿吸附灰尘。因此,只要荷叶稍稍倾斜,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开。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因为粗糙,所以干净——是不是颇具颠覆性?
    ⑨自洁,不仅令荷叶美观,而且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对荷花而言,这种结构还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⑩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和表率效应。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是玻璃上,不但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物质应用到织物上面,不仅显示出卓越的疏水、疏油性能(包括蔬菜瓜汁、墨水、酱油等),减轻了洗衣负担,而且不会改变织物的纤维强度、透气性、皮肤亲和性等原有性能,甚至还增加了杀菌、防辐射、防霉等特殊效果……
    ⑪荷叶的这种自洁本领,倘若能够置入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
    (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按说,荷叶是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沾染上污渍的,为什么荷叶能傲立尘世,始终守身如玉?”一句应放到原文④⑤段之间。
    B.荷叶表面粗糙反而干净,这与人们一般的生活常识相违背,所以说“颇具颠覆性”。
    C.荷叶的自洁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
    D.含蓄表达出我们应当学习荷叶自洁,不为外界纷杂所扰,坚守本心,保持纯粹品格。
    8.第②③段中写雨打荷叶会“大珠小珠落玉盘”、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有什么作用?
    9.说说第⑤段“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中加点词“约”字的表达效果。
    10.第⑤⑥段都是在介绍“蜡质乳突”,但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你更喜欢那一段?为什么?
    11.周末,你陪妈妈在商场购物。在试了两件款式相似的衣服后,妈妈犹豫了:纳米材质的衣服稍贵,普通材质的衣服较便宜,选哪件呢?请结合选文知识,给妈妈提出合理的建议。
    (四)阅读下面选文和链接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两鲸落
    辛旭光
    ①鲸类原是陆地上的偶蹄目,与又丑又凶猛的河马是“近亲姐妹”,是5300万年前,重返深海的哺乳动物巨兽。
    ②鲸搁浅首因是觅食误入浅滩,同时鲸是近视眼,一般只能看到17米内的物体。它们靠发达的内耳声呐行动,一些声呐会干扰鲸的导航系统,让他们误以为有攻击性极强的大型鲸鲨来袭,惊慌逃窜而致搁浅。还有就是海洋中巨量的化学漂浮物,毒化了鲸的中耳,使其失去了声呐的功能。
    ③鲸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超乎想象。平时它在鱼虾充足的地方觅食,到繁殖期,会游到食物较少的海域。横向几千里旅程,一路抛洒“鲸粑粑”,给海洋浮游植物和光合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有机碳等养分。科学家估计,被“鲸粑粑”滋养过的浮游植物,每年可捕获约37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7万亿棵树,约4个亚马孙雨林。一头鲸死去的时候,它的生命虽然完结,却在深渊中点亮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鲸落”的纵向轨迹为鱼类、虾蟹、海星、海螺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一个鲸落体可为附近海洋生物提供少则五十年,多则几百年的营养,也有可能产生新的物种,因此鲸尸群落周遭的物种演替非常快,也称“鲸鱼泵”效应,即使凋落成泥,也要养护一方生命。
    ④秦汉时先民就以鲸鱼脂做灯油。“始皇墓中,燃鲸鱼膏为灯”。中医则以鲸涎为“龙涎”神药。巨鲸落,兼具悲伤和温暖。也再无一种动物能像鲸一样,让人类充满了敬畏。
    (摘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1日,新西兰环境保护局说,继215头领航鲸上周在查塔姆岛搁浅死亡后,在附近皮特岛又有240头领航鲸因搁浅死亡,不清楚搁浅原因。环境保护活动人士10日在皮特岛发现大量领航鲸搁浅。新西兰环保局海洋技术顾问戴夫·伦德奎斯特告诉路透社记者,一个技术小组当天评估情况,并对尚未死去的鲸实施安乐死。就在8日,曾有215头同样种类的鲸在位于上述搁浅地以北大约40公里的查塔姆岛搁浅死亡。鲸搁浅在查塔姆群岛并不罕见,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搁浅事件发生在1918年,当时有超过1000多头鲸死亡。
    【链接材料二】
    鲸的尸体分解要经历哪些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移动清道夫阶段,也就是鲨鱼和螃蟹等食腐动物清除鲸的软组织;第二阶段为机会主义者阶段,如蜗牛和蠕虫等异养动物在鲸落周围的沉积物中定居下来,吃鲨鱼、螃蟹等食腐动物吃剩的“鱼骨肉”;第三阶段就是化能自养阶段,鲸骨腐烂时产生硫化氢,某些细菌可以直接从硫中获取能量,而较大的生物则依赖于生活在它们体内的减硫细菌。鲸的尸体分解的三个阶段,支持着从大鲨鱼到微小细菌等生物群落的演替。这也是鲸落被认为是维持深海生命和生态的驱动性食物来源的原因。鲸落对深海生命和生态过程以及海洋有机碳循环产生的长远影响,是海洋科学家们关心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
    1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科学家估计,被“鲸粑粑”滋养过的浮游植物,每年可捕获约370亿吨二氧化碳。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说明了鲸搁浅的原因,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选文第③段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了鲸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
    C.选文的说明对象是鲸,文中具体生动地说明了鲸是河马的“近亲姐妹”,是5300万年前,重返深海的哺乳动物巨兽。
    D.从选文看,鲸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鲸落体可为附近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营养。
    14.在【链接材料一】里提到,不清楚鲸在查塔姆群岛搁浅的原因,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鲸搁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5.【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③段都介绍了鲸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但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者说明方法有何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2023上·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目前还不能杀死人体内的任何病毒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②“病毒”两个字让人非常惊恐,人如果被感染病毒身体可能会生病,严重甚至能威胁人的生命。
    ③和普通病症不同,病毒造成的人类致病将更加难以治疗,难以治愈,治愈的时间将会比其他病症长很多。就拿感冒来说,人人都会感冒,但有时候感冒两三天就好了,但有时候感冒能持续7-15天左右,一般后者都是病毒性感冒,所以人类对于病毒性感冒没有特效药。
    ④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但人类真正认识到病毒估计要在1900年左右,也就说人类发现病毒也就100年左右。人类的疾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病毒所引起,比如说乙肝、一些癌症等,由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基本都难以治愈,比如乙肝一般没法完全治愈,只能携带。
    ⑤病毒堪称地球上最小的一种生物,它不具备一个完整的细胞,只是由遗传物质和一些蛋白质组成,严格来说简直不像是一种生物。病毒主要存在于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没有细胞病毒就不能存活,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为DNA病毒——单股DNA病毒,DNA病毒——双股DNA病毒,DNA与RNA反转录病毒,RNA病毒——双股RNA病毒,RNA病毒——单链、单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类病毒等八大类群,目前全世界共发现了约为4000多种病毒。
    ⑥病毒必须存在于活体细胞中才能算存活,目前人类不能有效杀死任何一种人体细胞内的病毒。不过人类目前研究出了抑制病毒分裂的药物,用这类药物可以减少人体内的病毒数量,同时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其实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死病毒,病毒存在于人体的细胞内,免疫系统通过特异识别手段找出存在病毒的细胞,然后分泌信息物质启动该细胞的程序性凋亡,从而降解病毒的遗传物质,这就相当于另类杀死病毒。不过看起来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
    16.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17.文中第五段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以及此次在武汉出现的疫情都由已经发现的冠状病毒引起。
    B.人如果被感染病毒身体都会生病,严重甚至能威胁人的生命。
    C.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特异识别手段找出存在病毒的细胞,然后分泌信息物质启动该细胞的程序性凋亡,从而降解病毒的遗传物质,这就相当于另类杀死病毒,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死病毒。
    D.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但人类真正认识到病毒估计要在1900年左右,也就说人类发现病毒也就是100年的时间。
    19.读了本文请你给出两条关于预防病毒感染的建议。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20.第②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
    21.本文③—⑥段说明的内容依次是。
    (1);
    (2);
    (3)植物能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
    22.第⑦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
    2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B.第⑦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增加产量。
    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
    (七)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人工增雨
    ①人工增雨并不是人工降雨,也不是气象部门凭空造雨,而是天空中有适合开展作业的云团,气象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把正好过境的降雨云团留住,让它多下一些雨。
    ②根据气象学的原理,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C以上的暖云中要有水滴,对暖云施加影响的人工降雨材料是“吸湿器”——盐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水珠吸收周围大量水汽,形成大雨滴,雨滴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再也托举不动它,就会形成降雨坠落。冷云则相反,冷云的温度在0°C以下,云层内有许多小冰晶和过冷水,其中过冷水就是温度达到0°C以下,但因为缺乏凝结核而没有结冰,比如:南方冬季出现的“冻雨”,就是过冷水降落到地表,在接触植被、路边、建筑物的一瞬间结冰。针对冷云,目前采取的是向空中撒播凝结核的方式实现人工降雨,有了凝结核,冷云中的过冷水就会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凝结更多的水汽就会形成降水,只不过地面温度较高,尽管冷云形成的是小冰晶,但小冰晶在降落时会融化,形成降水,而不是出现降雪。夏季地表温度高,高空温度低,其中高温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上升气流,托举着冷云云层内的小冰晶和过冷水,导致小冰晶和过冷水虽然水汽丰富,但又小又轻,也掉不下来;或者是能掉下来,但降雨量不多。
    ③今天人工降雨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科学家的反复试验。首次实现人工降雨的科学家是杰出的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他年轻时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实现人工降雨,使人类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朗缪尔经过深入地研究,终于搞清了有云未必就下雨的原因,是因为云中冰核、冰晶的数目太少了。
    ④1946年,已经66岁的朗缪尔像年轻人一样燃烧着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七月的一天,在朗缪尔的指挥下,一架飞机腾空而起飞行在云海上空。试验人员将207千克干冰撒入云海,30分钟以后,狂风骤起,倾盆大雨洒向大地。第一次人工降雨试验获得成功。朗缪尔开创了人工降雨的新时代。
    ⑤当然,并不是说天上有云就可以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公。晴天或天上的云很薄是不具备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只有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是大于2公里,而且云中缺乏冰晶;拥有丰富的过冷水(低于0°C而不结冰的水),云体外面也需要有充足的水汽通过辐合抬升不断补充到云体当中,这样的云体才具备了人工增雨的作业条件。同时还要申请空域作业,否则可能会影响其他航空正常活动。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就可以通过飞机或地面火箭、高炮、烟炉等将催化剂携带到云中的有效部位,就能够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一般在5到30分钟见效,最直观的效果就是降雨量明显增大。降雨云系就像一块沾了水的海绵,如果自然作用不够,里面的水分就不能被充分挤出来。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就好像是卤水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⑥因此,人工降雨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我们还没有掌握对抗自然的方法,只是在一朵积雨云上施加影响,让它下雨或者多下一点儿雨,如果条件不合适,我们即便实施人工降雨,也是徒劳无功。
    24.结合选文,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遇冷云时,需要云层内有许多小冰晶和过冷水,其中过冷水就是温度达到0°C以下,但因为缺乏凝结核而没有结冰。
    B.冷云采取的是向空中撒播凝结核的方式实现人工降雨。
    C.选文第②段介绍了暖云和冷云条件下人工降雨形成的过程,说明面对不同的云采用的方法会不同。
    D.目前人工增雨的技术可以解决连续高温天气带来的干旱。
    25.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试验人员将207千克干冰撒入云海,30分钟以后,狂风骤起,倾盆大雨洒向大地。第一次人工降雨试验获得成功。朗缪尔开创了人工降雨的新时代。
    (2)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就好像是卤水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26.结合语境,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加点词。
    只有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是大于2公里,而且,云中缺乏冰晶,拥有丰富的过冷水(低于0°C而不结冰的水),云体外面也需要有充足的水汽通过辐合抬升才断补充到云体中,这样的云体才具备了人工增雨的作业条件。
    27.2022年8月,重庆持续高温,多地发生火灾,市民们都急切盼望雨水的到来。下面是市民间的对话,你听了之后想结合选文为她们做解答。
    张妈:这样的连续高温,那些庄稼都已经贴在泥土上,快烤糊了。
    李婶:是呀,一天从早到晚空调不断,24小时运转。
    王妈:不是说可以人工降雨嘛。怎么也没见动静呀?
    我:
    (八)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
    ①当宇航员进入太空时,因为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所以无法使用;铅笔虽然可以正常书写,但微小的导体石墨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现代的太空笔则依靠气压将墨水压出。在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任务中,翟志刚携带中国传统文房四宝进入空间站,将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剑胆琴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②为什么毛笔这诞生于先秦的古老文具,能在21世纪的星海探险中发挥作用?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思考一番,毛笔是怎么书写的。答案看起来很简单:毛笔上面吸收了墨水,在笔尖与纸张接触的时候,墨水就从笔尖转移到了纸上。但是,如果深入思考,为什么只有当毛笔接触到纸张时,墨水才发生转移,其他时候呢?
    ④实际上,墨水自动发生转移也是常有的事情。初学者有时候会一口气蘸上太多的墨水,墨水就会从笔尖上滴下来。拿毛笔蘸墨时有特殊的技巧:只需把笔尖的一部分浸入墨中,这样可以保证只吸入适量的墨水,墨水就不会从笔尖滴落。所以,一支毛笔能留住的墨水,有一个上限。
    ⑤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毛笔可以留住墨水,那么一定有一个机制来克服重力,这个机制会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墨水分子受到哪些力。由于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于是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分为两种,一部分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另一部分是液体与容器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液体黏附或者疏离。两种相互作用都有摩擦力,微观上体现为电磁相互作用,如果在宏观上结合起来,就带来一种叫做毛细现象的神奇现象。
    ⑥毛细现象是指,将一根毛细管浸入液体中,相比管外液面,管内液面会自发向上或向下发生移动。毛细现象第一眼看上去很违反直觉。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水可以自发往高处移动?能量守恒定理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液柱上升的过程伴随重力势能的增大,因此一定能找到另一种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是降低的。没错,这种能量来自液体的表面张力。
    ⑦在液体表面与内部,液体分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很不相同。表面的液体分子互相连接更少,相互作用更弱,于是两侧受力不均。在这种受力不均的情况下,内部受力较大,将自发向外部“突出”,于是在不受重力的情况下,一团液体将呈现球形。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张力将使液体分界面变弯,使之达到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⑧问题的解答就是这样。毛细现象实际上要求达到一种平衡:液体分子相互作用,与液体与面相互作用的平衡。在达到这个平衡的过程中,液体表面会发生变形。毛笔的材料,兽毛,也就是蛋白质,可以被水浸润。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里面自然也可以发生,于是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了。
    ⑨当我们放眼星空及大海时,前人那些充满创意的智慧也在凝视着我们。
    28.选文的说明内容主要是什么?
    29.选文第②段的作用有哪些?
    30.选文第④段加点词语“适量的”不能删去的原因是什么?”
    31.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2.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项( )
    A.毛笔上面吸收了墨水,在笔尖与纸张接触的时候,墨水就从笔尖转移到了纸上。
    B.在地面上,毛笔可以留住墨水,是因为有一个机制来克服重力。
    C.在太空环境中,没有重力的参与,毛笔需要设计出人为的机制来才能留住墨水。
    D.选文第⑨段的“凝视”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了对前人智慧的敬意,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3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4.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5.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36.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7.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38.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内容?
    39.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40.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作用是什么?
    (十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
    余建斌 吴月辉 谷业凯 刘诗瑶
    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
    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家。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⑥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
    ⑦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
    ⑧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41.联系全文,指出第④段中的“三个度”是、、。
    4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3.阅读第⑤段,请你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哪几种措施减速。
    44.文章第⑦段中“着陆轻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爱吃“豆腐”
    ①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相传淮南王刘安炼制长生仙丹时,发现了豆乳可凝的特征,从而发明了豆腐。豆腐发明后,因其味美可口,价格低廉,得到了全球食客的认可,有“国菜”之誉。
    ②研究表明,大豆富含蛋白质,其表面附着羧基和氨基。在水的作用下,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相同电荷的水膜胶体。盐卤中集聚着以钙、镁等离子为主的电解质,在水中电解质分成带电的正负离子,通过水化作用,这些离子剥夺了大豆蛋白质的水膜,以致没有足够的水溶解蛋白质,而金属离子抑制了蛋白质表面的电荷斥力,造成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生产颗粒沉淀,形成豆腐。
    ③“豆腐”之名,首次出现于五代文人陶谷的《清异录》中:“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陶谷将豆腐和羊肉相提并论,并不过分。化学分析证明,大豆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植物性脂肪、胆黄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以100克为单位,豆腐蛋白质含量高达8.1克,而且豆腐的消化吸收率更是可以达到92%以上。正因如此,豆腐被人们称为“植物肉”。
    ④大豆蛋白质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可有效预防结肠癌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大豆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是粮食中唯一接近全价蛋白的优质蛋白。大豆氨基酸中的赖氨酸能够增进食欲,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此外,研究证实,豆腐中含有皂苷,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癌、抗血栓的功效。豆腐养生保健的功效,是它长期受宠的根本动力。
    ⑤人们爱吃豆腐,还因其内蕴的文化。北宋文豪苏轼嗜食豆腐,有诗赞曰:“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他创制的“东坡豆腐”享誉一时。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在《坚瓠集》中称颂豆腐:“水者柔德,干者刚德。无处无之,广德。水土不服,食之则愈,和德。一钱可买,俭德。徽州一两一盌,贵德。食乳有补,厚德。可去垢,清德。投之污则不成,圣德。建宁糟者,隐德。”古代儒士有着甘于清贫,洁身自好,不畏强权的精神追求,与纯洁的豆腐产生了共识,并以食豆腐磨砺意志,践行理想。豆腐跨界成为文化,影响力自然与日俱增,加深了人们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⑥宋朝时期,豆腐传入朝鲜。天宝十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豆腐制作技术带到了日本,深刻地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18世纪,豆腐传入欧美和非洲。如今,豆腐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越南等国成为主要食物之一。豆腐有了国际范,变成了中华美食的响亮名片。
    ⑦豆腐做的是方便,吃的是美味,看的是悦目,说的是典故,难怪清朝名医汪汲在《事物原会》中感叹:“腐乃豆之魂。”
    (选自《阅读时代》2022年第3期,文章有删改)
    45.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文字,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B.豆腐中的大豆蛋白,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癌、抗血栓的功效。
    C.人们爱吃豆腐,不仅因为它味美价廉,具有养生功效,还因其内蕴丰厚的文化。
    D.豆腐传入世界很多国家,成为了中华美食的响亮名片。
    4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以100克为单位,豆腐蛋白质含量高达8.1克,而且豆腐的消化吸收率更是可以达到92%以上。
    47.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如今,豆腐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越南等国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十三)阅读下面的通讯,完成下面小题。
    读懂伟大长城,读懂中华文明
    ①中平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长城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读懂了长城的伟大,也就读懂了中华文明。
    ②长城之伟大在于它体量的长。“万里长城万里长”,中国长城到底有多长?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已公布长城准确的长度:明代长城,东起辽宁丹东的庞山,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总长8851.8千米。除此之外,中国历代长城遗址遗迹的长度是21196千米,分布于北京,山西,内蒙,山东,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
    ③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文献记载,长城从公元前656年就已发挥作用,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长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并增修了战国长城,此后的汉代,北朝时期直至明朝都修建了长城。
    ④古老的文明一般都是伴随着农业而发展的,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均是如此。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农业始终是立因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从战国以来,长城一直肩负这一伟大使命。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长城对农将的保障作用,使中国具有了人口众多和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
    ⑤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三大基本问题:生死存亡,文明发展秩序的构建,文明的发展和延续。长城存在的价值,还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三大基本问题。
    ⑥生死存亡是人奖第一大基本问题。长城这一伟大的防御工程,一直庇护着家和因被建得固若金汤的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的独特情感和心理追求——渴望和平。长城的存在还有助于文明发展秩序的构建。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大幅减少,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问题部分得以解决。长城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了保障。长城自产生之始就伴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因此得以保持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记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与体系。
    ⑦与长城的存在价值不同,埃及的金字塔很宏伟,但其仅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意大利吉罗马斗兽场很辉煌,但也不过是罗马帝国时期贵族的娱乐场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能解决人类三大基本问题的只有长城。
    ⑧读懂伟大长城,就能读懂中华文明。读懂长城的伟大,就能读懂我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作者:董耀会,文章有删改)
    4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长城的伟大”除了体现在它体量的长,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49.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大幅减少,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问题部分得以解决。
    50.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与长城的存在价值不同,埃及的金字塔很宏伟,但其仅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很辉煌,但也不过是罗马帝国时期贵族的娱乐场所。
    51.阅读分析第⑤⑥⑦三段的写作思路。
    (十四)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伤疤的自白
    ①我的名字叫伤疤。你是不是不太喜欢我?这也没办法,谁叫我是在人受伤后出现的呢,我的到来总是伴随着疼痛。而且,有时即使伤好了,我却怎么也不肯离去,会在人们白净的皮肤上留下难看的痕迹。
    ②在向人们表示歉意之时,我有一个愿望:希望大家能够对我客观评价,既不要轻易抹杀我的功劳,也不要对我的缺点不闻不问。
    ③我的功劳何在?人一旦受伤,假如没有我及时出面“焊接”修补,把创口连接起来,其后果不堪设想!要是没有我,人就像个瓷娃娃,打破了再也粘不起来。由此可见,我是人体自我保护系统里一名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④要问我是怎么“焊接”皮肤的,这就得钻进身体内部去看一看了。
    ⑤看,皮肤受到伤害,出现了一个伤口。这时候,为了修复伤口,该我出场了。我首先派出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让它们不断增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会将受伤的血管封堵住;成纤维细胞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结缔组织的细胞,伤口愈合过程中,它会逐渐聚合,形成纤维组织,将伤口牢牢“粘住”。
    ⑥接下来,我还要动用成肌纤维细胞,借助它们的收缩功能,将伤口拉拢。与此同时,创口附近皮肤的表皮细胞会大量分裂增生,最后它们像一张大被子一样,覆盖在伤口上。至此,伤口宣告愈合。
    ⑦不过,我必须承认,自己的工作不是那么完美,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伤口处肌肤隆起、颜色加深或伤疤长期不消失,非常难看。
    ⑧难看只是其次,我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呢。如伤者的身体状况不好、情绪不佳,我的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迟迟不能将伤口“焊接”起来。伤口无法愈合,让人苦不堪言。又如,有的人是疤痕体质,当我在这种人的身体上完成“焊接”任务后,却无法休息,仍然保持活跃的功能,继续增生,结果我的身体膨胀、充血,产生的痒痛感让人难以忍受。一旦人体遭到大面积的创伤,我必须使出绝招—强力聚合和收缩,但这样一来,伤口四周的器官组织就可能被我拽变形,使人活动困难,甚至发生畸形。
    ⑨最严重的是,当伤口出现在关节等经常活动的部位时,虽然我的躯体比较坚韧,但比起正常皮肤来,还是缺乏弹性,有时经不住频繁活动的牵拉,我也可能“恼羞成怒”,一改常态,转变为危及人生命的疤痕癌!
    ⑩现在,人们为了解除我带来的不良影响,已经发明了不少消除我的办法。比如在受伤早期,可以用具有弹性的纺织物对我持续压迫,这样能有效地防止我过度增生,促使我早日平复。对于比较小的伤疤,伤疤膏也有一定的作用。
    ⑪当然,要想彻底请我离开,还得请整形外科医生出马,他们手头的手术刀,可以切除那些面目狰狞的伤疤,他们会设法让重新长出的伤疤平整、细小而隐蔽。
    ⑫有了这些方法的辅助,我将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52.什么是伤疤?请根据文章第①段给“伤疤”下定义。
    53.文章第②段与③—⑫段是什么结构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4.第⑥段中加点词“大量”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创口附近皮肤的表皮细胞会大量分裂增生。
    55.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6.文章以“伤疤的自白”为题,有什么好处?
    (十五)阅读《啄木鸟为什么不头疼》,完成下面小题。
    啄木鸟为什么不头疼
    ①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引言中,便是以啄木鸟为例,说明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生物的适应性。但是即便是达尔文,也没有想到啄木鸟的头部和眼睛构造同样是令人赞叹地适应了从树皮之下捕捉虫子。
    ②啄木鸟好比一个锤子不停地快速敲打坚硬的树木,不仅通过啄木觅食,而且靠它在树干中挖洞建巢,还要靠它相互通讯和示威。啄木是啄木鸟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它啄木的次数一天可达1万2千次,频率达到每秒20次,每次撞击的减速力达到重力的1200倍,这相当于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撞墙。如果我们人类像啄木鸟那么干的话,毫无疑问将会导致脑震荡、脑损伤、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等一系列致命后果,啄木鸟又是如何避免的呢?
    ③啄木鸟的大脑比较小,体积小的物体的表面积相对就比较大,施加在上面的压力就容易分散掉,因此它不像人的大脑那样容易得脑震荡。啄木鸟在啄木时,敲打方向十分地垂直,可避免因为晃动出现的扭力导致脑膜撕裂和脑震荡。
    ④啄木鸟还进化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大脑和眼球免受撞击的装置。它的头骨很厚实,但是骨头中有很多小空隙,有点像海绵,可以减弱震动。大脑表面有一层膜叫软脑膜,在它的外面还有一层膜叫蛛网膜,两层膜之间有一个腔隙叫蛛网膜下腔。人的蛛网膜下腔充满了脑脊液。但是啄木鸟的蛛网膜下腔很窄小,几乎没有脑脊液,这样就减弱了震波的液体传动。
    ⑤啄木鸟的下颚底部有软骨,可以缓冲撞击。它的下颚是由一块强有力的肌肉与头骨联结在一起的,在撞击之前这块肌肉快速收缩,也起到了缓冲作用,让撞击力传到头骨的底部和后部,绕开了大脑。
    ⑥啄木鸟的眼睛结构也十分巧妙。高速摄像表明,在撞击之前的一瞬间,啄木鸟眼睛的瞬膜会快速闭上,既避免了撞击溅出的木屑伤害眼睛,又像一个安全带一样把眼睛裹住,免得眼睛蹦出来。它的眼睛中的脉络膜用一种黏多糖填满空隙,能起到缓冲作用。在鸟类眼睑上有一个像梳子一样的梳膜,可能也能起到防震作用,因为它一旦充血,就能暂时提高眼内压力,保护晶状体和视网膜。
    ⑦最奇妙的是啄木鸟的舌头。它的舌头极长,从上颚后部生出,穿过右鼻孔,分叉成两条,然后绕到头骨的上部和后部,经过颈部的两侧、下颚,在口腔中又合成一条舌头。这样的舌头就像一条橡皮筋,能够射出喙外达10厘米。显然,这条长舌头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把虫子从洞中钩出来,但是在每次啄木之前舌头收缩的话,就能吸收撞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缓冲装置。
    ⑧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一再感叹啄木鸟身体构造的巧妙,写道:“啄木鸟攀登树木并从树皮的裂缝里捉捕昆虫,我们能够举出比这种适应性更加动人的例子吗?”但是啄木鸟身体构造比达尔文设想的甚至还要精巧得多。生物学家研究这样的身体构造,一点也不搞笑,也不是纯粹出于学术上的好奇,并非没有实用价值。啄木鸟的身体构造乃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用数百万年的时间做的一个实验,研究它是如何巧妙地避免撞击带来的身体损伤,对于改进防止人类大脑损伤的保护设备,不无启发。
    57.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8.啄木鸟在啄击树干时为什么眼珠不会蹦出?
    59.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0.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原文表述不相符合的一项( )
    A.啄木鸟在啄木时,敲打方向十分地垂直,可避免因为晃动出现的扭力导致脑膜撕裂和脑震荡。
    B.啄木鸟的蛛网膜下腔很窄小,没有脑脊液,这样就减弱了震波的液体传动。
    C.啄木鸟舌头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把虫子从洞中钩出来
    D.啄木鸟的身体构造乃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长期进化的结果。
    相关试卷

    专题13 事理说明文阅读(15篇)期末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13 事理说明文阅读(15篇)期末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文件包含专题13事理说明文阅读15篇期末6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docx、专题13事理说明文阅读15篇期末6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议论文阅读(15篇)期末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12 议论文阅读(15篇)期末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文件包含专题12议论文阅读15篇期末6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docx、专题12议论文阅读15篇期末6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8 八下期中说明文阅读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18 八下期中说明文阅读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文件包含18八下期中说明文阅读训练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18八下期中说明文阅读训练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02 事理说明文阅读训练(6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