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杠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杠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杠杆,杠杆的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杠杆的一些应用;
2. 会画杠杆的力臂;
3. 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学会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
4.能对杠杆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本节的难点是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2.本节的难点是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材、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
频
导
入
观看一些生活中的场景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又是有智慧的,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这些工具我们将其统称为机械。
对于刚才视频中的问题,我们应用了一些工具来辅助,如用羊角锤拔出钉入木头的钉子,用扳手扳动螺丝等,
接下来请同学们使用桌上的工具,并注意这些工具使用时有什么特点?(PPT)
我们发现工具使用时,都要绕着某一固定点旋转。这些工具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板书标题11.1杠杆)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初步认识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新
课
教
学
认识杠杆
那什么是杠杆,根据同学们使用杠杆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知道,杠杆就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坚实物体。
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如:吊车的吊臂是杠杆,救援人员运用杠杆原理撬动重物,还有老虎钳、夹子、剪刀都是杠杆;因为他们都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让同学们根据杠杆的定义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是杠杆。
(PPT图片展示)
好的,以上便是我们常见的一些杠杆。
为了更好的认识杠杆,我们来看看杠杆有哪些要素,首先,请同学们判断PPT上的这幅图是否是一个杠杆,如果你们要撬动这个重物,你们将会怎么做?
好的,我们要向下压动杠杆的另一端;这时杠杆会绕哪一固定点转动?“三角形顶点”,那么杠杆绕着转动的那个固定点,我们把它叫做质点O,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我们为了让这个杆转动,我们要给杆一个力;这个力我们就把它叫做动力F1,即:使杠杆转动的力。
有了动力,自然而然,还有一个阻力F2,即: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此时阻力来自于物体的重力。
对于这个杠杆,同学们你们要想最轻松的把重物翘起来,你们会选择哪里给它施加力?离支点近一些?还是远一些?
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可以知道动力离支点越远,越省力,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杠杆的作用还和与支点的距离有关,我们将动力到支点的这个距离叫做动力臂L1,即: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过支点做F1的垂线时,若F1不够长,我们需要将其延长。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即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
与之对应的,还有阻力臂L2,即: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依旧当F2不够长时,需将其延长,从支点O到F2的垂直距离即为阻力臂L2,如图所示。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F1和阻力臂F2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PPT上给同学们展示了这一情景,我们就利用这一情景来联系一下杠杆示意图的做法。
对于一个杠杆,(第一步:找支点)我们应该先找到其绕着旋转的固定点,即支点。图上的支点O在(语气拖长,产生问句)中间那颗星球上,接下来,我们要找,很好!(第二步:找动力和阻力)动力和阻力。
此时使杠杆转动的力是阿基米德对杆的作用力,故动力由阿基米德施加,方向向下为图中的F1,而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由地球施加,方向也向下,为F2。(第三步:找力臂)最后要找力臂
动力臂:过支点做F1的垂线,垂线段即为动力臂。
阻力臂:过支点做F2的垂线,垂线段即为阻力臂。
这边是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杠杆示意图。
如何画杠杆的示意图。我们第一步找到支点O。
第二步:找动力和阻力。
第三步:找力臂。
学以致用,趁热打铁。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导学案上的两个例题练习一下杠杆的示意图。(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通过刚才对杠杆示意图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吗?
2.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一定改变?
3.什么情况下杠杆才在杠杆上?
根据,刚才的两个练习题,可知: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力的作用方向改变,力臂一定变化吗?
利用刚才的练习题,我们来判断一下,作用力方向改变时,力臂是否一定变化。
我们现将作用力,反向改变;可以发现力臂不改变。其余情况力臂改变。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杠杆的五要素及力臂的做法。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杠杆的平衡。
1.利用视频及图片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2.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体验来学习本节知识;
利用视频和图片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并且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进入课堂,让其充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明白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
动滑轮的相特点关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平衡状态,请同学们告诉老师,物体的平衡状态有哪两种情况。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那类比物体的平衡状态,杠杆的平衡状态有
保持静止状态 (出现的较多)
保持匀速转动
了解了杠杆的平衡状态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根据导学案上的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第一步、观察杠杆上的分度值和每个钩码的质量;m= 。
第二步、先按照书上74页图11-1-8组装好实验装置;并在没有挂钩码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三步、在杠杆相同刻度处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数量,使杠杆平衡;并将对应数据记录下表中。
第四步、在杠杆不同刻度处挂上钩码,调节钩码的数量,使杠杆平衡;并将对应数据记录下表中。
第五步、再取两处不同刻度,重复步骤四。
第六步、整理器材。
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可知: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1.先请同学阅导学案上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步骤;
2.老师操作实验,学生跟着老师思路记录实验数据。
3.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实验数据整理、分析。
利用现场演示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
讨
论
交
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为什么实验之前需要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静止”结合实验过程来分析。
好的!请同学们停下来,(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你们的讨论结果)
很好!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若一开始将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撞上满足平衡条件的重物后,杠杆也应在水平位置静止。此时,阻力臂和动力臂我们发现在杠杆上,我们可以直接读数,
而一开始倾斜,则不方便后续力臂的读数。
学以致用,请同学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以老师的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促进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交流互动,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
堂
总
结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杠杆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五要素分别是:
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其中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是垂直动力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杠杆的平衡状态有:
保持静止状态 (出现的较多)
保持匀速转动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根据老师提问,回答问题。集中思考本节所学知识,加以整合。
提问学生,促使所有学生思考
板书设计
11.1 杠杆
一、认识杠杆
1.定义:
2.杠杆的几要素:
质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3.杠杆示意图的做法
二、杠杆的平衡
1.杠杆的平衡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杠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方法 , 分组实验器材 , 教学过程 , 实践活动 , 板书 , 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1 杠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1 杠杆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