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原创精品教案)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54123/0-17140348785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八年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巩固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巩固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化学实验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难点: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预习赠送的小册子。
一、情景导入
人的呼吸作用是人吸入氧气,将某些有机物质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请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来,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还一样吗?
二、合作探究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部分性质
学生回忆小学自然(或科学)课和七、八年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演示】教师演示,学生当助手:
(1)向一瓶氧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2)向一瓶空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3)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4)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倾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并观察。
【小结】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结论:
(1)氧气可以支持燃着的细木条燃烧;越烧越旺,说明氧气相对含量越多。
(2)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细木条熄灭。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出现的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演示实验】分别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提问】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何不同?
【设计方案】阅读教材了解相关信息,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评价】评价学生设计的方案,帮助他们确立最终实验方案。
【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进行实验】实施实验方案,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交流实验现象。
【小结】填写实验报告:
【知识拓展】科学探究的方法: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不一定非要包括所有环节,有的科学探究只需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还可能需要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氧气:吸入空气含量>呼出气体含量。
2.二氧化碳:吸入空气含量<呼出气体含量。
3.水蒸气:吸入空气含量<呼出气体含量。
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较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与另一块进行对比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另一块上有水雾出现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2 氧气第1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合作·展示点拨,整理纠错,反思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讨论交流,指导评价,指导方法,分组实验,展示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