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复习题,共17页。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是( )
A. 计算 B. 测量 C. 实验 D. 推理
【答案】 C
【解析】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计算、测量和推理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都没有实验更加重要。
故答案为:C。
2.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反思与评价
C. 设计实验 D. 获得结论
【答案】 A
【解析】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故答案为:A。
3.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 模仿 B. 假设 C. 对比 D. 推理
【答案】 C
【解析】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故答案为:C。
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使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火焰的()
A. 焰心 B. 外焰 C. 内焰 D. 灯芯
【答案】 B
【解析】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s取下来,可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外焰部分。
故答案为:B。
5.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焰心
B.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 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
D. 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
【答案】 A
【解析】A、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小颗粒,不符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母子火焰”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很充足
B. 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C.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
D. 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答案】 A
【解析】A.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而不是该处氧气充足。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蜡烛中石蜡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能变为石蜡蒸气,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
①关注物质的变化;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③关注物质的性质;
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化学学习的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着的现象;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故答案为:C。
8.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 B
【解析】A、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气体,不能用观察气体颜色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的方法区别两种气体,此选项符合题意;
C、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着的木条熄灭( )
A. ①②③ B. ③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 C
【解析】①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故②③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这样会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氮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答案】 D
【解析】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向玻璃上哈气时,会看到玻璃上变模糊,再擦会更干净,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D。
11.比较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方案中能成功的是( )
A. 向其中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 分别闻两瓶气体的气味
C. 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D. 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
【答案】 C
【解析】A、向其中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只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含量少,因为氮气等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C、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符合题意;
D、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空气中蜡烛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蜡烛熄灭,只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含量少,因为氮气等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正确的是 ( )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①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较高,即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即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故①②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为了探究酒精燃烧的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 后取出,请你继续帮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点燃酒精灯,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火柴梗两端最先烧焦.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________.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________放出.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________.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________.
【答案】 内焰;外焰;焰心;外焰;水;热量;浑浊;二氧化碳
【解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碳。
14.某学校八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①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填“a”或“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2)如图②,小华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 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填名称)。
(3)小聪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如图③,小丽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这是由于________。
【答案】 (1)a;外焰
(2)烧杯壁上有水珠;水和二氧化碳
(3)C
(4)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
【解析】(1)蜡烛燃烧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火柴梗a处最先变黑;
(2)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壁上有水珠; 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可证明二氧化碳生成;
(3) 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要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查找资料或话询问老师,探究物质的成分,但不能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加理睬,C符合题意;
(4) 因蜡烛受热时会发生汽化,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 是由于 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
15.用下列实验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1)实验1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2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步骤Ⅰ:从导管口________(填“a”或“b”)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Ⅱ: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1)呼出气体中的蜡烛先熄灭
(2)a;b连续吸气10秒
【解析】(1)实验1和实验2,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呼出气体对于蜡烛燃烧时间短,故填:呼出气体中的蜡烛先熄灭;(2)控制变量法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为保证呼出的气体能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从导管口a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b连续吸气10秒,保证空气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能力提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医务人员也有被感染的现象。据新华网报道,2020年1月30日,经过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首批3名医护人员,两次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经专家评估后出院。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病毒核酸检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制订计划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答案】 C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病毒核酸检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C。
2.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 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答案】 D
【解析】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蜡烛熔化过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使蜡烛能重新燃烧,不符合题意;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并产生黑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火柴迅速平放人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B. 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 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 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 A
【解析】A、将火柴迅速平放人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外焰加热部位最先碳化,焰心加热部位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蜡烛火焰温度外焰温度高,A合题意。
B、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B不符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不符符合题意。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石蜡能燃烧,所以白烟能被点燃,D不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和要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实验 1 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B. 实验 2 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 实验 3 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D. 实验 4 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宜过长
【答案】 B
【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蜡烛火焰会逐渐变小直至熄灭,故A不符合题意;
B、石蜡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实验2白瓷板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故B符合题意;
C、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碳化,实验3外焰部分温度最高,火柴梗最先碳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不能出现“子母焰”现象,所以实验 4 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宜过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B. 气体集满后,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
C. 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
D. 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答案】 B
【解析】A、人体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上,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集满后,应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故B符合题意;
C、收集时应将集气瓶内装满水,故C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的规范操作应该将气体收集好之后直接进行贴签保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用下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 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 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 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答案】 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说明是否全部为CO2 , 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的高低,不能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旺,燃烧时间越长,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只能说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 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所以实验2可以得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的结论,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 )
【答案】 A
【解析】A. 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能检验氧气含量的多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图中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故符号题意。
B. 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C. 点燃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外焰处最先碳化;说明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D. 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 ②白色 ③硬度小 ④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⑤难溶于水 ⑥受热易熔化 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B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
C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
D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4)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①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外焰的温度________。
②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③猜想和验证
【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⑥;⑦
(2)D
(3)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的温度;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4)高于内焰及焰心的温度;有可燃性;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点燃;玻璃管中部内壁附有白色固体
【解析】(1)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等故属于物理性质的有①②③④⑤⑥;而能燃烧是化学性质;(2)A.白烟是石蜡蒸汽,故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A正确;
B.火焰分为三层是观察到的,B正确;
C.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先受热融化,C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D不正确;
故答案为:D。(3)外焰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可得出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的温度;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左侧硫酸铜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而右侧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4)①小木条两端先碳化说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比内焰及焰心温度高;
②焰心物质能被点燃说明焰心的物质具有可燃性;
③假设①检测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故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因假设不成立,故没有二氧化碳,所以现象为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②石蜡蒸汽遇冷凝固,故当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时,石蜡蒸汽会在此处凝固,所以上端试用火焰点燃时,没有火焰,而当取出冷毛巾时,可以看到玻璃管中部内壁附有白色固体。
9.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二氧化碳)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4)(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氧气)的含量低。
(实验2)(资料:N2为氮气,空气中氮气含量为79%。)
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_。
(6)(实验反思)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氧气)和CO2(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氧气)
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氧气)和CO2(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答案】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
(2)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3)向盛有空气的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4)不成立
(5)①和③(其它合理也可)
(6)AC
【解析】(1)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新物质,故呼吸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因此实验③的目的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3)实验需要有对照组,因此除了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外,还需要向盛有空气的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对比;(4)燃着的木条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和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相同,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木条燃烧无影响,因此由实验①和②得出猜想1不成立;(5)猜想2为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因此实验的变量应该是氧气的含量,而实验①、③和④变量均为氧气的含量不同,而实验①为对照组,必须选择,故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由:①和③(或①和④)(或①、③、④);(7)A、呼吸过程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选项正确;
B、在氧气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可燃物就不会继续燃烧,因此若木条熄灭,只能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很低,选项不正确;C、【实验1】的③证明呼吸还产生水,由此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选项正确;
D、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4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支持燃烧和不可燃烧的性质,即可等同于视为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在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更高,可能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更旺,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选AC。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较空气中多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互相转化
序号
实验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外焰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
________
2
左:________
右:________
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
④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罩一个沾
有________的烧杯
_____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________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________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③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序号
1
2
3
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熄灭
燃着的木条熄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练习题,文件包含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答案doc、12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