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3.1 分子和原子/3.2 原子的结构 课件、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构成,知道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过程与方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原子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联系
二、教学模式“四 步 法”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 学 过 程
(一)、 导入
复习提问:分子具有哪些特征?
(二)、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50-51页5分钟,并思考以下题目。
1.分子有哪些性质?
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自学检测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分子
提出问题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到底隐藏有哪些奥秘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概念的理解:
①“保持”是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④“最小”不是绝对的“没有比它更小的粒子”的意思,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知识拓展
①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②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二: 原子
提出问题 分子很小还可以再分吗?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基本性质(与分子的相似)
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断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③原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3)原子的理解
①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如稀有气体、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也就是化学反应不能将原子分成更小的粒子,但离开“化学反应”这一前提,原子仍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知识拓展
化学变化的本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聚集成新物质,有的原子也可直接聚集成新物质。
探究三: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联系
提出问题 分子与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交流讨论 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2.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结合成分子。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一、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联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过程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