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655059/0-17140492549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14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655059/0-17140492549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后练习题
展开1.【易错题】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朱元璋参加起义,战胜群雄,于1368年建立明朝。其都城在( )
2.明朝时,朱元璋在地方设立“三司”,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皇明祖训》记载:“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 )
4.[2023·北京西城区期末]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国子监祭酒宋讷某日独坐生气。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日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如实说了。明太祖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直接原因是( )
5.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明朝这一举措是( )
6.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这( )
A.使科举考试绝对的公平公正
B.不利于制定统一评分标准
C.推动了明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D.制约了社会的创新精神
7.【创新题·新考向】某同学在参加历史主题演讲比赛前查阅了《明朝丞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资料。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是( )
A.论明朝对外交往
B.赞明朝科技成就
C.议明朝文化政策
D.谈明朝君主专制
8.以下内容可以共同说明( )
A.明朝的建立
B.朱元璋强化皇权
C.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
D.明朝经济的发展
二、能力提升
9.[2023·深圳中考]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 )
10.【创新题·新情境】[2023·山西中考]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
A.商品经济繁荣
B.南京水陆交通便利
C.经济重心南移
D.商业活动诚信为本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实行严密的特务政治。这些特务昨天可能还只是皇帝身边的侍卫或亲信宦官,明天可能就成为置你于死地的杀手。他们秘密接受皇帝的差遣,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使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
材料三:在中国有过这样一种考试,就是后期以经义八股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这是一种全国规模的、能相当客观准确地判卷的考试……八股取士也许不能出最好的文学,出最好的思想、学问或者承担救国救民的重任,但至少从它履行其作为入仕的“敲门砖”的功能来看,还是相当有效的……不管它有多少毛病,无论如何,有它也许终胜于一个贫寒子弟想要入仕,却完全无路可走、无门可敲。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示,说说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2)材料二说明明朝特务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八股取士”开始于何时?“经义”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八股取士的利与弊。
(4)除了上述材料反映的措施外,明朝初期还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请再列举一例。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D
6.D 7.D 8.D 9.D
10.A 点拨:根据“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京的水陆交通状况,排除B;经济重心在南宋已经完成南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诚信为本,排除D。
11.(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三司”;设置特务机构,监视官民。
(2)使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
(3)时间:明朝。“经义”:“四书”“五经”。利:使考试更规范、更公平;使一些出身贫寒的人可以做官。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4)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设立“廷杖”制度等。(答出一点即可)
A.临安
B.大都
C.应天府
D.北京
A.强化皇权
B.控制军队
C.完善科举
D.钳制思想
A.设五军都督府
B.设锦衣卫
C.设立“三司”
D.废除丞相制度
A.六部分理朝政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三司”
D.大兴文字狱
A.实施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厂卫机构
D.实行八股取士
①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②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③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强思想禁锢
C.维护官员利益
D.强化君主专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测试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当堂检测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a href="/ls/tb_c12542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