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45份)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气压带风带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气压带风带,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的形成
eq \b\lc\ \rc\}(\a\vs4\al\c1(高、低纬度地区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 三圈
环流eq \b\lc\{\rc\ (\a\vs4\al\c1(① 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 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以北半球为例)
(2)风带(以北半球为例)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1)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偏北,冬季 偏南。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 大且海陆 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2)分布
2.南半球气压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状分布。
3.季风环流
(1)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 季节有规律地变换。
(2)分布及成因
①东亚季风区eq \b\lc\{\rc\}(\a\vs4\al\c1(冬季: 西北季风,夏季: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②南
亚季
风区eq \b\lc\{\rc\ (\a\vs4\al\c1(冬季: 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 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特点。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名称
成因
A 赤道低压带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
C副热带高压带
气流下沉(动力因素)
E 副极地低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
G极地高压带
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
名称
成因
B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流向 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D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F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时间
原因
陆地
海洋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
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
高压中心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
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低压中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气象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案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