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6393/1-17140906137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6393/1-17140906138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6393/1-1714090613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6393/1-171409061391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6393/1-171409061394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6393/1-171409061396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6393/1-171409061400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56393/1-171409061403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pptx、《爱莲说》原文加赏析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重点)2.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难点)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素养)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理学家。他把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人称他“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爱莲说》《马说》《师说》《捕蛇者说》都属于这一文体。
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常说的“托物寓意”。
甚蕃( ) 淤( )泥 隐逸( )鲜( )有闻 濯( )清涟 亵( )玩
平直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高升调(↗)语速缓慢自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节奏快,赞美的朗读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平直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平直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低降调(↘)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高升调(↗)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低降调(↘)牡丹/之爱,拖长音节读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只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生长出来但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赏玩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第一部分(①):作者由其他的花谈起,以它们作陪衬,描写了莲的生长环境、形象、品格和爱莲的理由,寄寓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
第二部分(②):点明主旨,感叹真正的隐逸之士、志洁行廉之士实在太少,并嘲讽了当时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爱莲→绘莲: 外形美、内在美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淤泥”和“清涟”写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3、“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4、“亭亭净植”写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
2、 这段话中的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的特点呢?
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3.莲和菊花、牡丹有什么不同?这三种花相比,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菊是隐逸者,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4. 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叹词,作者一叹爱菊者“鲜”,二叹爱莲者少,三叹爱牡丹者“众”,含蓄地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爱莲说》中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他要像莲那样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 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7.《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1)在写作特色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2)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来赞美君子的品格。 (3)在思想内容上,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爱莲说》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托物言志。文章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骨,寄寓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
2.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但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而是通过对比、衬托,烘云托月般展现莲花洁身自好的品格。如文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表现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结尾将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进行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A、B、D中的“而”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C中的“而”表顺承,然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2)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C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二章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D.(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不去。 ——《卖油翁》 (2)友人惭,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
解析:A:取独,不译;B:助词,的 C:(1)代词,指学问和事业;(2)助词,的。 D:(1)代词,指陈尧咨;(2)代词,指元芳。
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_____为莲的总陪衬,以_____和______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以写菊、牡丹、莲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
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淤泥沾染。比喻从恶劣、污浊的环境中出来而未沾染上坏习气。
鲜为人知 陶后鲜有闻(少) 精益求精 香远益清(更加)予取予求 同予者何人(我) 事不宜迟 宜乎众矣(应当)
作业布置(约10分钟)以“爱 ——说”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所托之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周敦颐,作者简介,预习课文夯实基础,文体介绍,情境诵读,朗读检测,过程安排,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精品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周敦颐,生长环境,高洁质朴,洁身自爱,不媚世俗,品格高洁,通达正直,不攀不附,美德远播,不可亵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作者简介,阿房宫,滕王阁,刘禹锡与陋室,写作缘由,背景链接,文体知识,整体感知,清幽宁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